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每天学点创意学大全集 > 第四篇 每天进行一点创意训练(1)
    引子:让思维旋转起来

    有人会问,为什么学习了不少知识,也学会了一些有用的思维方法,但在关键时候却仍旧发挥不了作用呢?这主要在于一些不良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心理在起阻碍作用。如果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那么,尽管你在思维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却仍旧收效不大,只有突破这些阻力才能让思维旋转起来。

    当你买了一件新衣服,你可能注意到许多人也穿有同样的衣服,而以前你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实际上穿这种衣服的人也并未突然增多,只是你原来一直一门心思地关注自己的这件衣服,并未注意到其他人也穿这件衣服罢了。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定势”,意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是在过去思维方式的影响下看待或解决问题时的趋向性,即在思考或解决某一问题时按一定的思维惯性,用过去同类或相似的办法来思考,简单地说就是“用过去的思维影响当前的思维”。

    由于人们所接受的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较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往往会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思考方法。这种思考方法使人们一旦遇到问题进行思考时便会习惯性地运用这种原有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一般来说,我们平常习惯于用左脑思维,因而易于对某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固定的观念,要打破这些认识上的障碍是不容易的。为此,我们要锻炼多用右脑思维,以打破左脑思维所形成的条条框框,用新的观念或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和利用事物,以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平时看惯了的事物,完全换一种思考方式来仔细观察它。即使你平常使用的饭碗,换一个视角来看待它,你也会认识到你从没有注意到的新功能。

    此外,不恰当的宣传也会误导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现在很多媒体把某一商品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反复地进行宣传引导,这都会对公众的思维产生定势作用。我们通常认为报纸电视上等媒体上宣传介绍的产品肯定是优质产品、放心产品,可以放心购买,于是,一些商家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特点,把一些不合格产品在全国的媒体上大肆渲染,刻意包装,误导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结果到手后消费者才发现优质产品变成了劣质产品,放心食品并不让人放心。这就是宣传对人们思维认识上的误导。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不少人抱着“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和“君子不争”的古训。于是,人们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亦步亦趋,那么最后只能是“泯然于众人已”。其实,达

    尔文的进化论早就已经告诉我们应对的办法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这是最基本的生存竞争法则。如果你在思维上不愿作出改进的话,这一法则中的“劣汰”二字恐怕将会在你身上发挥作用了。

    第十九章每天训练一点形象思维

    第一节什么是形象思维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

    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当人利用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

    一个人要外出,他要考虑环境、气候、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走什么路线最佳,带什么衣物合适,这种利用表象进行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创造,画家绘画,建筑师设计规划建筑蓝图等也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在学习中,不管哪一学科,不管多么抽象的内容,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都很难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学习各种知识时,既要运用抽象思维法,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不仅以具体表象为材料,而且也离不开鲜明生动的语言的参与。

    形象思维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初级形式称为具体形象思维,就是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高级形式的形象思维就是言语形象思维,它是借助鲜明生动的语言表征,以形成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联想、表象、想象和情感,但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言语形象思维的典型表现是艺术思维,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形象思维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形式。

    高级复杂的形象思维是对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并不总是与语言紧密联系,未必进行充分的语言描述。但是,它比概念概括有着较大的稳定性、整体性,而且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因为概念概括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而形象概括则常包容着丰富的细节。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技术专家常常将形象概括与概念概括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成果或新的形象

    。

    大脑右半球喜欢整体的、综合的和形象的思维,所以有人说右半球是形象思维中枢,它的思维材料侧重于事物形象、音乐形象和空间位置等。在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时,主要就是利用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活动。这是开展右脑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训练一:累积形象材料在看电视、欣赏音乐、参观、旅游、做家务等日常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尽量扩大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中事物形象的掌握,有意识地观察事物形象,广泛积累表象材料,丰富表象储备。头脑中的表象越多,不仅越能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动,也为形象思维提供了形象原料。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也指出:“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想,像抽时间读读小说,逛逛动物园都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这同理解力和记忆力一样重要。假如你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你能想象出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吗?我这样讲,有的人听起来可能会感到奇怪。但是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用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当然也更有助于形象思维。

    可以说,丰富的表象储存无论对形象思维还是对抽象思维都有帮助。

    训练二:积极开展联想和想象活动要经常开展形象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要让想象展翅高飞,任其在广阔的宇宙中遨游。

    中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曾于1932年因发明新的制碱法造出纯碱,从而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他办的企业称雄国际化工界近一个世纪。侯德榜小时候不但读书非常刻苦勤奋,严格要求自己,成绩优异,10门功课得了1000分,而且还喜欢想象,爱好形象思维。他10来岁的时候,在课余时间经常躺在福建家乡的草坡上,望着滚滚的闽江水,让自己的想象纵情驰骋,旋转不息的水车、姑母家的药碾子,都是他想象过的东西。这些想象对他后来的研究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训练三:建构知识整体学习法传统的学习法是一节一节、一章一章地学,从最佳学习方法来看这是不科学的。建构知识整体学习方法要求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以此为根基去理解部分知识内容。先把握知识结构层次和整体框架,使脑内浮现一张“地图”,形成整体架构,然后搞清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认知结构。进一步区分知识的层次、方面和知识点,形

    成知识系统和整体结构。进而把握知识或事物的重点,分清重点和细节部分,集中精力理解并掌握知识重点和整体结构。

    建构知识整体学习法,强调建构知识整体结构,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挥,能大大提高学习记忆的效果。

    《学习的革命》一书内强调,搞大型拼版玩具,外出旅游,学习课程,都应先从概貌开始,掌握整体图表和整体结构,再掌握部分。该书还指出,传统教学,不慌不忙,一节一章,每周几节课,只有部分,没有总的概貌,效率太低。

    训练四:促进右脑功能发展的训练能促进右脑功能发展的活动有许多,现讲述八点:

    (1)培养绘画意识,经常欣赏美术图画,还要动手绘画,有助于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开发;(2)画知识树,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把知识点、知识的层次、方面和系统及其整体结构用图表、知识树或知识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建构整体知识结构,对大脑右半球机能发展有益;(3)发展空间认识,每到一地或外出旅游,都要明确方位,分清东西南北,了解地形地貌或建筑特色,培养空间认识能力;(4)练习模式识别能力,在认识人和各种事物时,要观察其特征,将特征与整体轮廓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模式加以识别和记忆;(5)音乐训练,经常欣赏音乐或弹唱,增强音乐鉴赏能力,能促进大脑右半球功能发展;(6)冥想训练,经常用美好愉快的形象进行想象,如回忆愉快的往事,遐想美好的未来,想象时形象鲜明、生动,不仅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还有助于右脑潜能的发挥;(7)经常开展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活动;(8)左侧体操,练左侧体操和运动有助于右脑保健。

    训练五:培养良好想象品质想象的品质为:

    (1)想象的主动性是指想象的目的性的程度;(2)想象的丰富性是指想象内容的充实程度;(3)想象的生动性是想象表现出的鲜明程度;(4)想象的现实性是想象与客观现实相关的程度;(5)想象的新颖性是指想象的新奇程度。

    想象力的培养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积累广泛、深刻、丰富的各种表象;(2)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3)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4)大量阅读文艺作品;(5)积极参加创造活动;(6)尽量运用各类想象;(7)培养正确的幻想;(8)树立远大的理想。

    思维风暴请你设想一下,如果让你将“成千上万”这个成语用具体而又形象的方式表示出来,你该如何作答呢?

    答案:有人用几天时间爆玉米花,然后装入32立方米的盒子中,将盒子吊起来,然后掀开底盖,爆米花“哗”地出来,这就是他给的答案。

    第二十章每天训练一点直觉思维

    第一节什么是直觉思维

    直觉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研究的一个悬而未决的思维形式。由于它在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大量存在,并发生着不可忽视的诸多作用,因而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大的研究兴趣。

    所谓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抽象思维的跳跃式的思维形式,它是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浓缩的高度省略和减缩了的思维。直觉思维常常表现了人的领悟力和创意力。直觉一般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思索,猛然觉察出事物的本来意义,使问题得到突然的醒悟,进入一种走出混沌的清晰状态,就如古诗词中所描绘的那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以,直觉思维是创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此,爱因斯坦特别指出:“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苏联科学史专家凯德洛夫则更为直接地论述道:“没有任何一个创意行为能够脱离直觉活动。”“直觉,直觉醒悟是创意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均指出了直觉思维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直觉思维还是有其局限性的。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它容易局限在狭窄的观察范围内,导致不一定科学的判断。即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心理学家、医生等,在凭自己的经验或所掌握的数据,靠直觉提出假说、做出结论等,也会出现偏差或误判。

    (2)直觉还常常会使人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纳入虚假的联系之中。而这种联系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也会受到心理、情绪因素的影响。有时,这会导致凭直觉将不相干的事件联系起来而作出误判。

    所以,在应用直觉思维时,还必须结合其他类型的思维技巧,这样才能得出完整的科学的结论。

    第二节直觉思维训练方法

    训练一:暴风骤雨式联想训练法所谓暴风骤雨

    式联想法,就是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时,以一种极其快速的联想方式进行思维,并从中引出新颖而具有某种价值的观念、信息或材料。在进行上述思维活动时,只要求主体思维飞快运转,将涌现出来的任何信息,不评价其好坏优劣,一律即刻记录下来,等联想结束之后,再来逐一评判其价值,寻找出最优答案。

    暴风骤雨式联想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智力的相乘作用和它的开放才是快速思考的最重要之点”。开始,他们只是为了比较一下集体工作和单独工作在思维效率上的差别。后来,美国几所大学将这种思维技巧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技巧在训练人的思维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马尔茨曼就用这种技巧来训练大学生。训练一段时间后,再用“多方应用测验”(即对某一种物体的用途除了普遍的习惯性用法外,还要讲出在其他方面的可能用途)来测量其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过上述技巧训练的学生,比没有受过训练的学生,其创意思维有长足的进步。

    在实验中,马尔茨曼列出若干词语,像“墨水”“白纸”“钢笔”“铁锤”等。他让每个词语出现好几遍,每次出现,均要求学生对同一词语作出不同的快速联想,并将联想结果快速记录下来,以评判其思维的敏捷度、广阔度和有效性。学生通过这种训练,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

    训练二:笛卡尔连接法式训练法笛卡尔连接法的原意是指:用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说明代数方程,尽可能采用“智力图像”来解决问题。“智力图像”即指存在于人的思维中的某种思维模型。这种思维模型是通过某种图像或图形符号来显示的。比如说,类似于物理模型,几何模型等。然后,我们尽可能采用这种图像模型来进行思维。

    举例来说,我们如果看到鸡蛋,脑子里就会浮现起一个椭圆的图形。这种思维过程便称为“笛卡尔连接”。说通俗点,就是指我们在思维时,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关系等,用生动具体的图像模型加以展示,并进行相关分析、处理,这种思维技巧便是“笛卡尔连接法”。

    笛卡尔连接法在解析几何时代以及相对论时代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天,这种思维技巧更成为时代前进的一把开山利斧。为此,萨根在《伊甸园的飞龙》一书中曾指出,在古代科学中,“一系列学说或自相矛盾发生冲突、或相互无制约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脑“左半球总是与右半球的观点相对,

    这就使外观上互不关联或者观点截然相反的笛卡尔连接法再度成为迫切需要”。在科学高度发达的现代,运用笛卡尔连接法这种思维技巧来进行科学创意,已成为一种必须。

    杨振宁博士1980年回国讲学过程中,曾举例说明笛卡尔连接法的重要作用,论及了“物理原理几何化”的重要意义。他举例说道,麦克斯韦就是用数学方程表示了法拉第关于磁力线的几何想法,而爱因斯坦也在许多文章中讲到了物理原理几何化的问题。爱因斯坦把电磁场看做空间结构,实际上就是把它看成几何结构。从广义上讲,这种将引力看做几何,将物理原理看做几何,正是笛卡尔连接这种思维技巧的直接应用。

    “一个强有力的思维方法是根据信息和知觉创作一幅图,然后就这幅图找出你的办法。”所以,我们将笛卡尔连接法移植到思维领域中,这是一种具有广阔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思维技巧。换言之,在直觉思维中,我们可采用各种智力因素,包括物理、几何,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具体、生动、鲜明的图像,来取代数码或语言进行思维。这对于我们进行高效率的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思维风暴小石对她的爸爸说:“有两个家庭,家人都在身边,爸爸可以马上面对每个家人,但是家人之间却很难面面相对。”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

    答案:她说的是两只手的10个手指头。拇指(爸爸)可以和其他手指面对面,其他手指之间却很难面对面。

    第二十一章每天训练一点抽象思维

    第一节什么是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概念思维或理论思维,它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进行的一种思维。抽象思维由于可以通过抽象的思维加工方式形成科学的概念、理论和知识体系,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因而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的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抽象思维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或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叫做经验思维。儿童常运用经验思维,如“鸟是会飞的动物”“果实是可吃的植物”等属于经验思维。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性,经验思维易出现片面性和得出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

    抽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人们通过概念进

    行判断和推理。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抽象思维凭借科学的抽象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和客观世界发展的深远过程进行反映,使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

    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的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学的抽象。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作为人类基本思维方法之一的抽象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

    第二节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在学习和运用抽象思维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1)要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概念、理论和概念体系;(2)要掌握好和用好语言系统;(3)要重视科学符号的学习和运用;(4)与思维的基本方法密切配合运用;(5)与抽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及其派生的方法联合训练,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较佳效果。

    抽象思维是大脑左半球的主要功能。在目前学校各门课程学习活动中,大量地进行读、写、算,即阅读、写作、计算、分析、逻辑推理和言语沟通等,其过程主要是以语言、逻辑、数字和符号为媒介,以抽象思维为主导。这些活动都着重于左脑功能的发展。

    据有关方面的材料证明:在目前的教育中,运用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几十倍。抽象思维在教育中占有绝对优势。

    一方面,这说明抽象思维在学习科学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或者说离开抽象思维就无法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要搞好学习必须发展大脑左半球的功能,重视言语思维能力,学会并善于运用抽象思维方法,这也是学习成功的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人们对形象思维和创意能力重视不够,忽略了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也是教育的严重不足。

    抽象思维深刻地反映着外部世界,使人能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趋势,预言“生动的直观”没有直接提供出来的、但存在于意识之外的自然现象及其特征。它对科学研究以及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思维风暴在一个欧洲作家

    写的小说中谈到,他乘套5只狗的雪橇从滑雪场赶到自己的住地去,因为自己的爷爷突发心脏病。

    在这篇小说里,有好几个极有趣的细节,可以构成极有趣的题目。

    在途中第一个昼夜,雪橇以作家规定的速度全速行驶。一昼夜后,有2只狗扯断了缰绳和狼群一起逃走了。于是剩下的路程作家只好用3只狗拖雪橇了,前进的速度是原来速度的3/5。因为这缘故,作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预定时间迟了2昼夜。

    对这件事,作家写道:“逃跑的2只狗如能再拖雪橇走50千米,那我就能比预定时间迟一天到。”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从滑雪场到住地有多远的路?

    答案:滑雪场到作家的住地有133又1/3千米(100+33又1/3=133又1/3)。

    第二十二章每天训练一点灵感思维

    第一节什么是灵感思维法

    灵感,也称顿悟,它是人类创意活动中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和精神现象,具有瞬时突发性与偶然巧合性的特征。诗人、文学家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出奇制胜”,思想战略家的“豁然贯通”,科学家、发明家的“茅塞顿开”等,都说明了灵感的这一特点。它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突然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问题就一下子解决了的思维方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是对这种方法的形象化的描写。灵感来源于信息的诱导、经验的积累、联想的升华、事业心的催化。

    事实表明,除了天才、学者外,一般人也常说“我一下子突然想到”,所谓“灵机一动”和“急中生智”,很多也都与灵感思维有关。

    灵感的产生需要为之创造一定的条件,例如明确问题、储备知识、深入思考、暂时搁置等。而诱发灵感也有一些较常用的方法,如联想、触发、醒悟等。

    爱因斯坦采用的“奥林匹亚科学院”,就是几个人共进晚餐,边吃边谈边争议问题,这些争议对爱因斯坦的创意起了很大的作用。与此类似,物理学家劳厄和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也都很喜欢采用这样的形式来诱发灵感,捕捉新思想的火花。

    日本国曾因12海里领海权的限制,渔产量大幅度下降。一个日本青年,在上厕所时“突然”想到:利用鱼的家乡感和回游习性,在沿海大量繁殖幼鱼,然后放入大海;长大后,这些鱼游回家乡,还带来大量公海上的鱼。结果,这一设想使面临绝境的日本渔业,起死回生,再度振兴。日本创意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