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中华格言大典 > 二十八、教育·尊师篇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语出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疼爱子女,就要用高尚的道义来教育他,而不要让他接纳邪恶的东西。

    有教无类。

    ——语出《论语·卫灵公》。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没有贫富、贵贱、年龄、地域等条件的区分。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语出《论语·子罕》。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人。多形容教育得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语出《论语·述而》。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想不明白的时候,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那就不再教他了。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语出《论语·公冶长》。腐烂的木头不能再用来雕刻了,用粪土垒成的墙不能粉刷了。比喻对无法造就的人,用不着再去培养他了。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

    ——语出战国时期孟轲《孟子·离娄下》。让道德品质好的人去教育那些道德品质不好的人,让有才能的人去教育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中:指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代指品德好的人。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语出战国时期孟轲《孟子·尽心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就是说教导别人应该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直接代替他做。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毂率。

    ——语出战国时期孟轲《孟子·尽心上》。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笨的工人不会使用就改废绳墨,羿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就改变其拉弓射箭的准则。说明教育应有一定的法则,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就轻易改变。

    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

    ——语出战国时期孟轲《孟子·尽心下》。语言虽然浅显,但意义深远,这才称得上是“善言”。说明教育应由近及远,深入浅出。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语出战国时期孟轲《孟子·告子上》。高明的工匠教授别人,一定会按照法则,而学习的人本身也应当遵循法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语出战国时期荀况《荀子·劝学》。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

    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常用来表示学生的成就超过了老师。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语出战国时期荀况《荀子·劝学》。人刚一生下来时,哭声都是一样,但长大后却有了不同习俗,这是因为受了不同教育的结果。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语出战国时期荀况《荀子·大略》。对于自己的孩子,君子虽然喜爱,但却不表现在脸上,如果使唤他,也不用好的脸色,教导他要用道理来引导他,而不是强制他。

    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

    ——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没有人想去学怎样驾御龙的,却都愿意学怎样驾御马;没有人想去学怎样治理鬼的,却都愿意学怎样治理人。这是因为人们都想学急需且实用的东西啊。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语出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老师,就是教给学生本领,让学生通晓道德的人。

    教学相长。

    ——语出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教育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

    君子下学而无常师,小人耻学而羞不能。

    ——语出唐魏徵《群书治要·体论》。君子能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只要人家有长处就不耻下问,所以没有固定的老师;而小人则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不愿意向人家请教。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语出唐朝韩愈《师说》。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

    ——语出唐朝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不通过教授别人以及自己的学习,就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

    ——语出北宋欧阳修《吉州学记》。若想了解古代治理国家的兴盛和衰弱,看学校教育的兴旺和废弃情况就知道了。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语出北宋张载《张载集·经学理窟》。教了学生却不接受,这种情况下,虽然再怎么努力告诉他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好比把水洒在石头上,石头肯定不会把水吸收的。现在虽然“石田”中有丰润的水,却也会立刻干了,原因就在于它不吸收啊。

    教化可以美风俗。

    ——语出北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教育可以使风俗变好。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语出北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如果不能够为国家的治理所用,这样的学问就不要教授它;如果能够为国家的治理所用,这样的学问就应该全部列入学校的教育范围。

    教不立,学不传,人材不期坏而自坏。

    ——语出北宋程颢、程颐《二程粹言·论学》。如果不兴办教育,如果没有老师传授学问,那么,本来可以不废弃的人才也自然会废弃。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语出朱熹的《朱子语类》。老天如果不生下孔子,千年万代就像漫漫长夜一样。形容孔子对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非常巨大。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语出明朝方孝孺《逊志斋集·右第三十六章》。疼爱自己的孩子而不加以教育,这等于没有疼爱他;如果教育孩子而不引导他上进,这等于没有教育他。

    师之所以为师,言必出于道,行必由于道,教必本于道。

    ——语出明朝薛瑄《送孔节文分教徐州序》。老师之所以能为人师表,是他的言谈必然出自道德,他的行为必定符合道德,他的教授一定依据道德。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语出明朝李贽。用语言打动他人,对方的感触不会很深;用行动打动他人,对方的反应必然迅速。

    可以语上而不语之,是抑其所可至;不可语上而语之,是强其所未能,皆非圣人因材之教也。

    ——语出明朝孙应鳌《四书近语》。可以教授他高深的知识而不教授,就抑制了他能达到的水平;不能教授他高深的知识却教授了,是强其所难。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圣人因材施教的原则。

    师非道也,道非师不帱;师非学也,学非师不约。

    ——语出明朝何心隐《师说》。老师不等于真理,但是没有老师,就无法让真理广为人知;老师不等于学问,但是没有老师,就不能让学问简约明朗。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语出明朝朱舜水《劝兴》。尊重教育、鼓励办学,是国家建设的根本;挖掘贤士、培养人才,是治理政务的首要。

    才多

    俗美,更数十年犹得收其实用者,其教使之然也。

    ——语出明朝张岳《草堂学则》。人才之众多,风俗之淳美,再经历十年仍能受益,这都是教育带来的结果。

    学即教,教即学,互相资矣。

    ——语出明朝王肯堂《交友》。学就是教,教就是学,二者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语出清朝唐甄《潜书·讲学》。学习贵在得到老师的指导,也贵在有好友相伴交流。

    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亦无可以不教之人。

    ——语出清朝陈弘谋《五种遗规》。世上没有不可教育的人,也没有可以不需要教育的人。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是能够教育好的人,人人都是需要教育的人。

    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

    ——语出清朝李塨《颜习斋先生年谱》。人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而学校更是培养人才的根本。

    身教亲于言教。

    ——语出清朝魏源《默觚·学篇》。以身作则用行动感化比用言语去教育人更有效果。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语出清朝魏源《默觚下·治篇》。教导别人,就是要使其长处得以发扬,使其短处得以遏制。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语出蔡元培《教育文选》。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语出蔡元培《教育文选》。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语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唯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

    ——语出孙中山《提倡女子教育》。

    人都是可以改造的,不学好的人,他的个性是积极的,你压不下去的,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就容易教育了。

    ——语出徐特立。见《徐特立文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语出鲁迅《自嘲》。

    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语出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

    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

    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

    安排停当

    指导他

    使他以最短的时间

    经过相类的经验

    发生相类的理想

    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

    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

    解决别的问题。

    ——语出陶行知《教学合一》。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

    目光要深

    开辟时

    目光要远。总起来说

    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

    有胆量创造的人

    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

    即是开辟的教育家

    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语出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

    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

    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

    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

    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语出陶行知《教育的新生》。

    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

    以及较高的名次

    都是靠不住的

    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

    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

    ——语出邹韬奋《工程师的幻想》。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

    用自己的眼睛看

    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语出郭沫若。见《郭沫若文集》。

    要提高社会的程度

    先须普及教育。

    ——语出陈望道《小学教师待遇问题》。

    要改造教育

    必须同时改造社会。

    ——语出恽代英《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

    儿童天性

    本无执著

    若方若圆

    是在教者。

    ——语出向警予《致各家庭书》。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语出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

    娇惯出危梁

    溺爱终是害

    放纵如养痈

    包庇祸无穷。

    ——语出刘吉《刘吉答学生700问·与大学生的对话》。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一名真正的教师

    是用生命在实践

    用生命在歌唱

    为了我们辉煌的社会主义事业

    为了我们可爱的学生

    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语出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

    少埋怨环境

    多改变自我。人应学会自我更新

    ?)

    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

    世界在我眼里就总是新的。

    ——语出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