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中华格言大典 > 二十七、言行·实践篇(3)
    ——语出唐朝李白《妾薄命》。雨水从天上滴落后,就再也无法回到天上去了;水被泼出去以后,就再也收不回来了。原来比喻汉武帝皇后阿娇失宠以后再也不能被宠幸了,后用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语出唐朝杜甫《前出塞》。要想射人,应先射他的马;要想擒贼,应该先擒住他们的首领。比喻解决问题应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要害。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媸缴绝须防。

    ——语出唐朝杜甫《官池春雁》。大雁在云天中飞翔终究觉得不远,力量微弱的箭矢始终要防备。比喻要时刻防备可能的危害。

    尽美固可扬,片善不可遏。

    ——语出唐朝孟郊《投所知》。尽善尽美固然是值得称颂的,但对于微小的优点也不应该阻止或拒绝。

    担雪塞井徒用力,炊砂作饭岂堪吃。

    ——语出唐朝顾况《行路难》。挑着雪来填井只能是白费力气,炒砂石做成的饭怎么能够吃得下呢?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语出唐朝马总《意林·太公金匮》。事前谋划好再行动就会胜利,行动后再谋划就会败亡。

    辩通有辞者,患在多言。安舒沈重者,患在后时。好古守经者,患在不变。勇毅果敢者,患在险害。

    ——语出唐朝马总《意林·昌言》。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也会言多有失。安于现状的人,则会落伍。执古不变规蹈矩者不善变革,也往往反对变革。勇于改革、敢于决断的人,往往会遇到更大的风险。

    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箪犒。

    ——语出唐朝韩愈《荐士》。准备了各种佳肴去援救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还不如准备一篮饭更实际。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语出唐朝韩愈《原毁》。要求别人详尽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

    ——语出唐朝韩愈《与崔群书》。有德行的人应该有喜爱有憎恶,好恶分明。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语出唐朝韩愈《进学解》。说话成为经典,行为为人效法。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语出唐朝白居易《对酒》。蜗牛角上有什么争斗的事呢,人生也不过就是电光石火般的短暂一瞬。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

    。

    ——语出唐朝白居易《续座右铭》。听到别人诽谤的话,不要忧惧恐惑;听到别人赞扬的话,也不要欣喜若狂。要看看自己做得到底怎么样,这样,那些诽谤和称颂还有什么可值得理会呢?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语出唐朝白居易《策林》。善于消除灾祸的人,总是先查找其根由;善于调理疾病的人,总是先断绝疾病的源头。比喻解决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行根治。

    动必三省,言必再思。

    ——语出唐朝白居易《策林》。行动之前一定要多次自我反省,说话之前一定要再三思考。

    见苦方知乐,经忙始爱闲。

    ——语出唐朝白居易《看嵩洛有叹》。见过了苦难才知道什么是欢乐,经过了忙碌才会喜欢闲散。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语出唐朝白居易《白居易集·自到郡斋》。摆脱烦闷的办法没有比得上安静的,弥补笨拙没有比得上勤劳的。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语出唐朝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话的人都是没有过错的,听到的人要引以为戒。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语出唐朝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言语以志向的苗头,实践是写文章的根本。

    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

    ——语出唐朝刘禹锡《天论上》。福气是因为做善事得到的,灾祸是因为做坏事招致的。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语出唐朝李绅《答章孝标》。假的金子才会用真金镀在外面,如果是真金的话就不用镀金了。

    闻人善,立以为己师;闻人恶,若己仇。

    ——语出唐朝柳宗元《从弟宗直墓志》。听说别人的善行,就拿来作为自己的老师;听说别人的恶行,就像憎恨自己的仇人一样。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语出唐朝柳宗元《敌戒》。敌人存在,威胁便存在,可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灾祸;敌人离去便会放松警惕,则会招来祸害。

    动便是,莫狐疑。

    ——语出唐朝郑愚《大沩虚祐师铭》。行动就是不要疑虑重重。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语出唐朝杜牧《题乌江亭》。战争上的事情,胜利还是失败是说不准的。能够接受一时的失败,忍住羞耻继续战斗才是男子汉。

    牧马者,先去其害;驱羊者,亟鞭其后。

    ——语出唐朝罗隐《两同书·理乱》。放马的人,要先消灭危害马群的马;赶羊的人,要急着鞭打落在后面的羊。

    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

    ——语出唐朝皮日休《鹿门臆书六十篇》。毁谤别人的人,自己也招致毁谤;赞誉别人的人,自己也得到赞誉。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语出唐朝吴叔达《言行相顾》。树立志向言论是根本,提高修养行动应放在前面。

    莫笑无危道,虽平更陷人。

    ——语出唐朝修睦《雪中送人北游》。不要觉得看起来没有危险就放松警惕,有的路虽然很平却更易使人陷进去。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语出唐朝杨敬之《赠项斯》。我一生从来都不会隐藏别人的善行,到处就要赞扬项斯的才华。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语出唐朝杜荀鹤《泾溪》。倒是在水流平缓、没有礁石的地方,常常听说有沉船的事件发生。

    修竹已多犹可种,艳花虽少不劳栽。

    ——语出唐朝杜荀鹤《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长长的竹子已经很多了,但是还可以继续栽种;鲜艳的花虽然很少,但也不要再栽了。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语出五代时期冯道《天道》。只知道做好事,不要问以后怎么样。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语出五代时期孙光宪《北梦琐言》。好事的传扬不会超出家门,但坏的事情却可以传播到几千里以外的地方。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语出五代时期刘昫《旧唐书·李密传》。把南山的竹子都用来做笔,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引来东海的海水,也洗不尽他的恶迹。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语出五代时期刘昫《旧唐书·陈子昂传》。先考虑好再去做事的人就会觉得轻松,先开始做再去谋划的人必然会失败。

    可言而不可行者,君子不言也;可行而不可言,君子不行也。

    ——语出北宋王禹偁《上许殿丞论榷酒书》。说到而做不到的事,君子不说;可以实行但不可以告人的,君子不做。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语出北宋林逋《

    省心录》。为子孙后代的富贵作打算的人,十个有九个会失败。这是因为前辈为后辈安排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必然使后代生骄惰之心而成为败家子。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马走坡,虽不鞭策,而足亦不能制。

    ——语出北宋林逋《省心录》。做善事就好比是身背着重物登山,尽管志向已经明确,但还是担心力量不够;做坏事就好比是骑着马走下坡路,尽管不用抽打,但马还是收不住脚步。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语出北宋林逋《省心录》。功名官爵和钱财声色,都是人的私欲,(不知节制)都是可以招致杀身之祸的。

    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

    ——语出北宋林逋《省心录》。用力争辩的人往往在掩饰过错,谦虚恭敬的人没有争斗之心。

    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则蹶;行险途者畏而惧,故徐步则不跌。

    ——语出北宋林逋《省心录》。走平坦道路的人,容易放纵自己的脚步,因为疏忽而走得快,所以容易跌倒;而走艰险道路的人,则因为畏惧而走得很慢,因此不容易跌倒。

    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语出北宋林逋《省心录》。说话太多就会背离正道,欲望太多就会损害身体。

    昼之所为,夜必思之。

    ——语出北宋林逋《省心录》。白天所做的事情,到了晚上一定要好好地思考一下。说明做事要及时反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为善不求人知,方是真善。

    ——语出宋朝赵仲全《梅峰语录》卷下。做善事不求别人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善。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语出北宋梅尧臣《古意》。追逐利益不考虑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祸患怎么可能平息呢?

    始知端正心,寐语尚不诳。

    ——语出北宋梅尧臣《和元之述梦见奇诗》。人如果有正直的心,即使说梦话也不会撒谎。

    大功之后,逸乐易生。

    ——语出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李翱传》。做出大的功绩以后,就容易产生安逸享乐的念头。

    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语出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子玄传》。胡乱地接受赏赐是不忠诚的,胡乱地给别人施舍也不算是恩惠。

    苟不自满而中止,庶几终身而有成。

    ——语出北宋欧阳修《答李诩第一书》。如果不因为骄傲自满而中途停止努力,那么终生的努力差不多就会有所成就。

    君子之为言也,度可行于己,然后可贵于人。

    ——语出北宋欧阳修《濮议二》。君子说话的时候,首先要想想这些话对自己是否可行,然后再用来要求别人。

    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语出北宋苏洵《管仲论》。事情的成功,并不是在成功的当天成功的,而必定有它的缘由和起因;灾祸的发生,并不是在灾祸的当天发生的,也必定有它的缘由和先兆。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语出北宋苏洵《权书·心术》。泰山在面前倒塌却脸色不变,一头麋鹿突然在旁边出现眼睛也不眨。

    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语出北宋苏洵《权书·心术》。忍耐一下可以抵得住种种急噪和鲁莽,沉着冷静可以克制种种冲动。本句原指战争中该忍就忍,该静就静,不能凭一夫之勇来行事,后常用来说明遇事要冷静沉着。

    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

    ——语出北宋邵雍《渔樵问对》。仅仅在口头上说说,不如亲身去实践。

    能言未是难,行得始为艰。

    ——语出北宋邵雍《言行吟》。能说不是难事,困难的是去做。

    君子好与,小人好求。

    ——语出北宋邵雍《君子吟》。君子喜欢给予别人,小人喜欢向人索取。

    当默用育,盲是垢;当言任默,默为尘。

    ——语出北宋邵雍《言默吟》。应当沉默的时候说话,说的话就像污垢;应当说话的时候沉默,这时的沉默就像灰尘。

    言而无益,不若勿言;为而无益,不若勿为。

    ——语出北宋司马光《传家集·无益》。话说了没有好处,不如不说;事情做了没有益处,不如不做。

    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成长太快的东西一定容易夭折,仓猝做成的事情一定容易败坏。

    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罐子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处呢。比喻事情已无可挽回,念念不忘没有任何益处。应该总结教训,从头再来才是。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送来的礼物多,说的话又甜蜜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言行者,立身之基。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一个人的语言行动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苟邀则不顺,苟允则不诚。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不应该邀功请赏而偏偏去做了,心里便不会安宁;不应该答应人家而偏偏答应了,这不是真诚的表现。

    见黄雀而忘深阱,智者所不为。

    ——语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为了捕一只黄雀就忘记前面还有陷阱这样的事,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干的。比喻聪明人不会因小失大干蠢事。

    谋之在多,断之在独。

    ——语出北宋司马光《上体要疏》。商量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听取多个人的意见,而决断的时候要独自作决定。

    妄得之福,灾亦随焉;妄得之得,失亦继焉。

    ——语出北宋程颢、程颐《二程粹言·论学》。不是通过正当渠道得来的“幸福”,灾祸也会跟随而来;不是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物,也会紧接着失去。

    难行之言,当有所必行;而可取之利,当有所不取。

    ——语出北宋苏轼《策别十二》。难以实现的话,有些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是可以取得的利益,不是都要去获取。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语出北宋苏轼《留侯论》。一个人被侮辱了,因而拔出剑站起来,上前打斗,这不能算得上勇敢。

    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轻发者,始若勇,终必怯。

    ——语出北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谨慎持重的人做事情,开始好像胆小害怕,而最终的时候却勇敢;做事轻率的人,开始好像很勇猛,到最后却胆小害怕。

    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语出北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贪图名利的欲望迷惑了心智,使得自己的言行完全迎合、屈从别人。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语出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君子行》。经过别人的瓜田,不要弯腰提鞋;经过别人的李树,不要举手端正自己的帽子。用来比喻做任何事情都应尽量避免嫌疑。

    小善不足以蔽身,勿以小善而自怠;小恶不足以灭身,勿以小恶而自暇。

    ——语出北宋黄晞《聱

    隅子·道德篇》。小的善行虽然不足以庇护自身,但不要因为是小善就懒得去做;小的恶行虽然不足以毁掉自身,但也不要因为是小恶就轻易而为之。

    如闻不善须当改,莫谓无人便可欺。

    ——语出北宋陈瓘《杂诗》。如果听到别人说自己做的不对就要改正,不要以为没人看到就可以欺瞒。

    能事莫促迫,快手多粗疏。

    ——语出北宋陈师道《答无咎画苑》。做事不要太急促,做得快的人容易出疏漏。

    出无谓之言,行不必之事,不如其已。

    ——语出北宋晁说之《晁氏客语》。说些没有意义的话,做些没有必要的事,还不如不说不做。

    莫言闲话是闲话,往往事从闲话来。

    ——语出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不要说闲话仅仅是闲话,往往事端都是从闲话中来的。

    行慎则能坚其志,言慎则能崇其德。

    ——语出南宋胡宏《知言·文王》。做事谨慎就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说话谨慎能够提高自己的品德。

    乘时投隙非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

    ——语出南宋陆游《雀啄粟》。投机钻空子不是有才能的表现;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不一定是你的福气。

    馋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

    ——语出南宋李邦献《省心杂言》。毁谤的话机巧,词好的话甘美,忠心的话耿直,诚实的话短少。

    广积不如教子,避祸不如省非。

    ——语出南宋李邦献《省心杂言》。积攒钱财不如教育子孙,逃避祸端不如反省错误。

    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

    ——语出南宋朱熹《小学集注·广敬身》。做事情一定要从开始就要加以谋划,每说一句话必须顾及能否实行以及后果如何。

    人之立身,言行为大。

    ——语出南宋张栻《顾斋铭》。人要立身处世,最重要的是言论和行为。

    防人疑众,不如自慎。

    ——语出南宋吕本中《官箴》。处处疑惧提防别人,不如自己谨慎待人处事。

    不善操舟者,恶河之曲。

    ——语出南宋周密《癸辛杂识》。不擅长划船的人,词厌弯弯曲曲的河流。比喻不成事不去找自己能力方面的原因,而是抱怨客观环境。

    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

    ——语出南宋吕祖谦《东莱集》(卷七)。世上的事情,以谨慎警惕

    之心来对待就容易成功,失败往往是由于粗心大意。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语出南宋辛弃疾《美芹十论》。事情未发生就预先考虑周到,处理之策常常会自如有余;事到临头才动脑子,应对之策常常会考虑不周。

    物情大忌不量力,立志亦复嘉专精。

    ——语出南宋刘过《呈陈总领》。做事情最忌讳不量力,立志也要专一有针对性。

    老成虑事,不必皆高年;轻躁寡谋,不必皆年少。

    ——语出南宋刘炎《迩言·存心》。考虑事情很老到的,不一定都是老年人;草率急躁、缺乏计谋的,不一定都是年轻人。

    无以虚言受实祸,无以小利招大辱。

    ——语出南宋刘炎《迩言·人道》。不要因为虚假的言辞而招致真正的祸患,不要因为微小的利益而招来大的耻辱。

    能攻人之实病至难也,能受人之实攻者为尤难。

    ——语出南宋胡宏《胡子·事物》。能指出别人缺点所在是很难的,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就更难。

    人之为善,不可出于有心;有心于为善,则与为不善同。

    ——语出南宋李衡撰、龚昱编《乐庵语录》。人做好事,不可以存有私心;做好事存有私心和做坏事相同。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

    ——语出南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饮食能节制,就不会得病;说话有选择,就不会招来祸患。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语出南宋悟明《联灯会要》。没经历过这样的事,就不能增长这方面的知识。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语出南宋普济《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劝你不必在坚硬的石头上刻下你的事情,路上的行人对你的评价更胜于这碑文。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语出南宋普济《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只要放下屠刀,就能够成佛。比喻坏人停止作恶,改过了就能成为好人。

    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语出元朝脱脱《宋史·蔡襄传》。允许别人提意见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困难的;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是非常困难的,能认真采纳谏言才是困难的事情。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语出元

    朝脱脱《宋史·王安石传》。天的变化不足以畏惧,古人的做法不足以固守,人的言论不足以顾虑。

    善救乱者,必迹其乱之所由生;善革弊者,必究其弊之所自起。

    ——语出元朝脱脱《金史·完颜素兰传》。善于治理混乱局面的人,一定会循着混乱的现象去寻找它发生的根源;善于革除弊端的人,一定会仔细分析弊端的起源。

    惜花早起,爱月夜眠。

    ——语出元朝杨朝英《太平乐府》。欢花的人早早地起床来看花,喜爱月色的人很晚睡觉来欣赏月亮。

    不信好人言,必有栖惶事。

    ——语出元朝关汉卿《救风尘》。不听信好人的言语,一定会有不好的事情。

    船到江心补漏迟。

    ——语出元朝关汉卿《救风尘》。漏了的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再修补就来不及了。比喻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饱食伤身,忠言逆耳。

    ——语出元朝孙仲章《勘头巾》。食量过饱必然伤身,中肯正直的言论必然剌耳。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语出元朝孟德耀《举案齐眉》。说明人的一举一动莫不在别人的视线当中,所以应谨言慎行。

    须知豪杰同心处,利断坚金不用嶷。

    ——语出明朝施耐庵《水浒传》。要知道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团结起来,所产生的力量锋利得可以斩断真金。

    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语出明朝宋濂《元史·张桢传》。(坏事情、坏思想)从细微时就要提防,杜绝它蔓延,在它还没有形成危害时予以消弭。

    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

    ——语出明朝刘基《郁离子》。小人没得志的时候,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有一天得志了,就一副高傲的姿态。

    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

    ——语出明朝刘基《郁离子》。喜欢说自己长处的人不了解自己,喜欢说别人缺点的人不了解别人。

    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语出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再强也有比他更强的人,用诡计却碰上了能识破诡计的人。

    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

    ——语出明朝方孝孺《逊志斋集·深虑论》。人可以有好的品德,但是不能够依赖它而骄傲自大;人可以有优异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