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每天读点金融史Ⅰ: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 第十一章 海湾石油公司收购案
    本章导读: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大王皮肯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因一系列恶意收购案名振华尔街。逐渐地,梅萨石油公司让许多公司老板闻风丧胆。布恩·皮肯斯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和收购能力使梅萨石油规避了很多风险,并迅速壮大起来。由于他为人精明,远比多数人走得更远,他有一种能力,能够一步一步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直至得出结论。依据这种能力,梅萨石油公司得以迅速发展,成为金融界不可小觑的力量。

    ▲最初的收购

    皮肯斯和梅萨石油公司的资本力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已经让公司老板闻风丧胆。

    到1981年,梅萨石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较具规模的石油公司,资产总额超过二十亿美元,已经成为当时的石油巨头。可是由于当时石油市场供大于求,油价下跌让皮肯斯再次陷入困境。这时,精明且善于投机的皮肯斯先人一步,最早意识到直接从事石油勘探开采业务已经油水不大,因此开始瞄上其他大型石油公司,开辟了靠恶意收购其他石油公司赚钱这条新的生财之道。他用犀利的目光瞄准了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尽管对方势力强过自身许多,他也敢于发起挑战。当年受到皮肯斯威胁的企业包括城市服务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美国石油公司等大名鼎鼎的石油巨头。他的几次大手笔恶意收购让许多公司首席执行官特别害怕,他们害怕听到秘书对他们说:“皮肯斯先生的电话,请接一线……”,皮肯斯也因此名振华尔街。

    梅萨石油集团惯用的手法就是通过先买下目标公司的部分股票后威胁收购该公司,并且通过人为炒作来抬高有关目标公司的股价或最终迫使目标公司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回购其所持的股票。的确,梅萨参与的几次大手笔让许多石油公司的老总兔死狐悲,皮肯斯也因此而获得了“公司猎击者”、“绿票讹诈者”、“蓝筹讹诈者”等恶名。《金融世界》杂志当时就这样评论过皮肯斯:“他已经从一个石油商变成了金融家,在华尔街掀起了一股狂潮。”43

    目光敏锐的他总是先人一步。皮肯斯敏锐的嗅觉和收购能力使梅萨石油规避了很多风险,并迅速壮大起来。早在1959年梅萨石油集团就已经涉足加拿大石油市场,到了1979年,就在业界普遍看好加拿大市场的时候,集团的石油勘探公司却突然抽身而出让人大惑不解。直到不久后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个新的石油政策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新政策对外国石油公司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而梅萨这时在加拿大已经狂赚了超过6亿美元,全身而退。同

    样是在1979年,精明的皮肯斯见势不妙也立刻从英国北部海域撤资,卷走6500万美元,从而避开了英国新颁布的石油税收对外国公司的冲击。

    梅萨的并购行动开始于1968年,第一个被瞄上的目标是堪萨斯州的休果顿生产公司。由于皮肯斯拥有位于堪萨斯州西南部休果顿气田的部分股票,他开始提出合并要求,但被休果顿公司拒绝。随后,恶意收购计划就开始了,梅萨提出以1.8:1的优惠条件用梅萨公司股票换取休果顿股票。但是,由于实力相差悬殊,休果顿管理层根本就没有将皮肯斯放在眼里。一年之后,他们才惊觉问题的严重性。这时,梅萨已经控制了休果顿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1969年4月,休果顿公司毫无悬念地被其并购。44

    有了休果顿公司财力的补充,梅萨的业务更加蓬勃发展起来。从1973年到1981年,梅萨公司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之一。皮肯斯几乎同其他任何人一样,被1973年后的石油狂热所迷住。他在美国租用了尽可能多的钻井机,到国外,到北海和澳大利亚去开采石油。他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商人,几乎在石油业内其他人还未听到过期货交易之前,他就已经是一名期货交易的老手。他早期的专长是做牛的期货交易。正因如此,梅萨公司兼营养牛业,作为一种副业。这使这家在石油业中规模较小的公司成了美国养牛业的第二大企业。即使在八十年代中期石油大战达到高潮,得失以几十亿美元计算之时,只要皮肯斯乘坐的飞机在得克萨斯降落之际,他会向窗外远眺,点点牛的头数,看看这些牲口是否长大了,以便决定牛的期货交易做长期的还是做短期的。“这是一种游戏”皮肯斯轻松地说。

    到八十年代初,皮肯斯预见了石油经营中的弱点。美国的石油产量正在下降,前景愈来愈可悲,发掘石油的记录继续令人失望。与此同时,石油公司股票的价格并不能反映公司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销售价值。到这时,改组和大合并之风已遍及整个石油工业。这对梅萨石油公司来说,是一条生财之道。

    当时壳牌石油公司获得了加利福尼亚的一家重油生产厂商——贝尔里奇公司。二十年代初,壳牌石油公司提出价值八百万美元的定货单,使贝尔里奇公司运转。1979年,壳牌石油公司付出三十六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这笔钱比以前最大的一笔收购付款还稍多一些;大陆石油公司以七十八亿美元的价格落入杜邦公司的手中,使加拿大的多默石油公司吞并企图落空;曾一度想把马拉松石油公司弄到手的

    纽约标准石油公司,是前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家生产子公司,同时又是位于得克萨斯州的美国最大油田之一的耶茨油田的股权的持有者。马拉松公司找到了白衣骑士——美国钢铁公司,以五十九亿美元的价格把自己出售,以回应纽约标准石油公司的买主。后者就其本身来说,正在想方设法分散资金风险,摆脱美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困难。

    梅萨石油公司也为收购一家原油生产公司——通用美国公司开出了自己的价码,但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以十一亿美元的代价夺得了它。皮肯斯失掉了那个猎物后,并不急躁,静静等待另一个目标的出现。

    目标终于出现了。梅萨的胃口很大,第一次出击便瞄准了比梅萨公司大的城市服务公司,它是石油业和公用事业巨头哈里·多尔蒂的产物——美国排名第十九的石油公司,在美国《幸福》杂志所列举的五百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名列第三十八位。但是,它的股票的卖价只相当于它拥有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估价的三分之一。1981年初,梅萨拥有城市服务公司价值四百万美元的股票,约占公司股权的5%。皮肯斯先是向城市服务公司管理层提出合并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他就开始寻找搭档展开恶意收购。接下来,就是双方长达十八个月的拉锯战,一方面梅萨公司准备收购城市服务过半的股票,另一方面作为应对,城市服务公司更是先发制人,在梅萨行动之前就向皮肯斯提出了收购美萨的计划,此举使皮肯斯陷入失去公司的危险境地,就连媒体也将平常左右逢源的皮肯斯描述成一个失败者。然而,双方的收购计划最终都没有成功,城市服务公司最终转而寻求对它较为友善的阿曼德·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将其购并,以对抗皮肯斯的恶意收购。这个结果当然也是皮肯斯愿意看到的,因为尽管他收购城市服务公司失败,但经过他的这番炒作,他在城市服务公司那5%的股票价值早已飙升,在他将股票卖出时已经从开始的四百万膨胀成为三千万美元。

    正是这次出击奠定了收购海湾石油公司的基础。

    海湾石油公司与梅萨的初次交锋出现在对城市服务公司的争夺上。竞购始于1982年5月28日。之后数星期内,城市服务公司与梅萨石油公司展开了一场收购与反收购的大战。梅萨石油公司提出以每股5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城市服务公司的半数股份、剩余部分用梅萨公司股票置换的善意收购。由于当时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收盘价为33.5美元,收购溢价高达41%,然而城市服务公司随即抛出了以每股17美元的价格收购梅萨的反收购。梅萨

    很快以敌意收购的姿态展开了第二轮的报价,即以每股45美元收购城市服务公司15%的股份,这表明梅萨无力或不愿为过高的并购价进行融资。

    1982年6月17日,海湾石油公司加入竞购行列,以每股63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51%的城市服务公司股份,其余部分按同样价格以固定收益证券支付。此举立即使梅萨公司的要约相形见绌。两者的仇恨由此结下。海湾石油公司的要约一发出,梅萨的收购计划被迫中止。

    虽然不久联邦贸易委员会向海湾石油公司发出了中止收购命令,海湾石油公司的收购尝试也因此搁浅,但是这个事件却向梅萨提示了一点,海湾石油公司也许会成为自己的目标。

    ▲威胁收购的价值

    海湾石油公司的前身是美英石油公司集团,是1901年古费和盖利在名叫斯平德托普的地方发现了石油之后,由梅隆家族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公司。后来发展成一家美国大企业和全球性的公司。它坚定地把美国旗帜插在科威特。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石油输出国组织经过团结战斗,把世界石油价格的决定权,从石油七巨头手中夺回去。各主要石油生产国,包括海湾石油公司最大石油来源和利润来源——科威特,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七大石油公司在那里的石油资产被征收了。除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其上游资产几乎全部丧失;主要石油生产国废除了以殖民主义为基础的石油租借地制度,七大石油公司没有了特权,只能按市场价格定购原油。

    与此同时,七十年代原油价格一路走高,各大石油公司的营业额、利润都增加,日子还好过。但是,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产生了严重后果,一方面是美国、日本、西欧国家大力调整能源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石油消费量;另一方面,高油价刺激了石油勘探和开发,特别是许多非欧佩克国家石油生产能力迅速增加。这—进一出,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石油产量大于需求量,即供大于求的局面。从1980年开始,油价逐步回落。

    七十年代后半期,梅隆家族退出管理层,卖掉了很多股份。海湾公司的一名经理回忆道:“这些问题意味着六年没有作出什么决定。那时正是石油工业的紧要关头,欧佩克正陷于混乱,远东的每一件事动荡未定,而我们却正在失去在欧洲的地盘。”正是这上述大背景下,海湾石油公司自行其是,似乎有点惊慌失措,作出了放弃国外业务,退缩回美国的战略大改变,从扩张到收缩的重大改变。

    随着新任掌门人的到来,海湾石油公司的管理部门开始解决怎样使公司更加精练、更富有竞争力和更有效率的问题。从1979年到1985年期间,海湾石油公司就几乎完全撤出了西欧和北欧的上下游业务,还买下了一家中小公司,通过这项收购海湾获得了早前所需的石油埋藏量,而使下滑的生产得以增加。掌门人詹姆斯·李的生涯反映了大石油公司的演变。当四十年代后期,科威特石油首次运抵费城时,李就在海湾石油公司在费城的一家炼油厂内工作。后来,在工业大发展时期,他在国外发迹。他在菲律宾和韩国建立了炼油厂和营销体系;他领导了该公司在整个远东地区的经营;正当中东石油生产国你争我夺,迫使各石油公司增加产量时,他作为海湾石油公司的人员在科威特工作。最后,他驻在伦敦,指挥该公司整个东半球的经营业务,这意味着他要负责从赢得欧洲汽车驾驶人的信任到在安哥拉打油井的一切事情。但现在他回到匹兹堡,重建公司的烂摊子。可是,对他来说,时间已不宽裕了。

    尽管在1983年初,海湾石油公司董事长詹姆斯·李还向他的股东们娓娓道来他的宏伟计划,海湾石油公司却正在迈向一条巨头的消亡之路。就在海湾公司调整它的经营战略,实行收缩政策的时候,美国出现了石油公司兼并重组的浪潮。它不幸被卷了进去,尽管它当时还是美国第五大石油公司,世界第七大石油公司。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湾石油公司连遭挫折。除了上述的时代背景外,它在美国国内的石油储量正在迅速下降,仅仅在1978年至1982年期间就下降了40%。它不得不滥用勘探费用,试图找到成亿美元价值的天然气,以应付若于年前签订的灾难般的合同。70年代中后期它买进了一些非主营业务的“多元化”经营项目经营不善,几乎全部亏损,不得不一个个处理掉;该公司又在一场有关的反托拉斯案件中,花费了很多的钱,却败了诉。该公司尽管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大量花钱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寻找政治上可靠的石油资源,但在发现新的储量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成绩可言。1981年起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逐步下落,使海湾公司利润下降,1982年尽管总营业额高达306亿美元,而利润却持续下降,只有9亿美元。

    因此,海湾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下落。过去长期保持在一股40美元,1983年下降到每股29.25美元。这个时候,董事会又犯了一个错误:别的石油公司通过兼并企业来迅速弥补储量不足,增加石油产量;它却决定向银行大举借债,

    从市场上回购本公司的股票,企图以此扭转股价的下落。然而,这造成了收支严重失衡,债台高筑,陷入了困境,也使它映入了并购者的眼帘。

    第一家看中海湾石油公司,向它进攻的就是梅萨石油公司和它的董事长皮肯斯。皮肯斯认为海湾石油公司在大石油公司中是最脆弱的一家,它的股票价格只略高于其资产估价的三分之一,在争夺城市服务公司期间,皮肯斯对海湾石油公司管理情况已作过仔细研究。当时,海湾石油是美国六大石油公司之一,年营业收入高达三百亿美元。但是,皮肯斯敏锐的眼光一眼就看出浮华背后的漏洞,他发现海湾石油公司自身的石油储备很低,股票价格与实际情况不符,经营不善——海湾石油在石油勘探中投入大量资金但收效甚微。在1983年以前,得益于较高的油价,海湾石油尚能维持日常的资金流量,但1983年开始情况却开始变化,油价的不断走低使包括海湾石油在内的不少石油公司都陷入困境。他判定该公司效率低下,优柔寡断,严重的官僚主义机构使它反应迟钝。该公司被内部问题和上层的严重分裂折腾了达十年之久。在美国国内的非法的政治捐助,同水门事件的某些牵连,有争议的对外支付,这些已经导致了内部动乱,包括清洗某些最高级的管理人员,代之以在最重要的经历中有诚实表现的那些管理人员。简言之,皮肯斯从海湾公司混乱的管理中看到了下手的良机。梅萨早已把海湾石油公司当作它的猎物。从80年代初就陆续在股市上收购海湾的股票。

    这个震动整个华尔街的海湾石油公司收购案,是他作为并购高手最为典型的个案,也是他收购生涯中最具挑战的案例。1983年8月,梅萨石油公司开始通过分散在全国的秘密数字密码帐户,把海湾石油公司的股票积聚起来。同年10月,梅萨石油公司组成了一个海湾石油公司投资者集团,向它提供合伙人和必要的金融手段,以便进行收买。1983年9月,皮肯斯公开宣布拥有海湾石油公司的大量股票。10月晚些时候,梅萨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它的目标是促使海湾石油公司把其在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一半转让给一个由股东直接拥有的石油信托组织,付给他们以现金,消除股息上的双重征税。1983年11月,梅萨公开宣布,已经掌握海湾石油公司13.1%的股份,要求进入海湾公司的董事会,但遭到了拒绝。

    此时,梅萨抛出一个诱骗股东们的方案:应该将更多的现金作为分红分给股东,而不应继续投入大部分资金用于石油开发。把海湾公司在美国国内二分之一的石

    油天然气储量划出来,单独组织一个“油气权益信托公司”。海湾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们将从这家“信托公司”拿到代表他们各自这一部分资产权益的有价证券。今后,这部分资产每年经营所得的收益将同海湾公司其他资产脱钩,由“信托公司”直接、完全分配给股票持有者,而不再经过海湾石油公司,并声称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海湾石油公司的股价。但是,这个观点却没有获得海湾石油决策层的认同,他们认为油价总有一天会上涨,并相信可以开发到更多的石油或是找到可以替代石油的能源用于开发。

    皮肯斯认为整个石油工业结构都应该进行重组,并且他决定让自己作为重组的“催化剂”,拿海湾石油公司开刀。不久,他成立了一个海湾投资集团(GIG),控股11%。作为海湾石油最大的股东,GIG要求公司用部分国产石油和燃气资产成立一个特权信托,这个特权信托最早由梅萨公司建立,后来许多石油公司纷纷效仿。一般而言,设有特权信托的公司股价比没有设立信托的公司股价高。据媒体报道,皮肯斯仅在特权信托计划上就获利2.19亿美元。

    对于海湾公司股票持有者,由于他们手里持有“信托公司”的有价证券,他们拿到的是这部分资产所产生的全部利益,而过去,他们从海湾公司拿到的是海湾公司从全部利润中扣除扩大再生产后的部分收益。同时,“信托公司”的这部分收益不再纳入海湾公司总收入去交纳应交纳税款,而直接分给了股票持有者,让股票持有者自己去交个人所得税。这样,股票持有者能拿到的比以前多得多。

    梅萨放的这把“火”,居心叵测。第一,它会肢解海湾石油公司;第二,它将大大削弱海湾石油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力;第三,把分出去的那一半资产“吃光分净”,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资本此时成为进攻的利器。

    ▲面对威胁的反应

    但是,海湾石油公司管理层再次拒绝了建立特权信托的要求,并发起了一个投票活动,要求各股东投票表明自己的立场。发起投票当然激化了海湾石油管理层和皮肯斯之间的矛盾,管理层甚至告知各股东皮肯斯有恶意收购的不良记录,并表示所谓特权信托只会削弱公司实力,而且只能让少数股东得利。1983年12月举行了代理权投票,统计的投票结果显示海湾石油公司以52票比48票的微弱的优势获胜。随后,皮肯斯立即表示要收购海湾石油公司,作为回应,海湾石油公司管理层向皮肯斯提出一个“绿票讹诈”建议,即由海湾公司支付高价金额以买回在皮肯斯手中

    的公司股票。但是遭其拒绝。

    与海湾石油公司迟钝的反映相比,皮肯斯行动迅速、灵活,不断改进,并富于想象力。他懂得怎样讨好持有大量海湾石油公司股票的法人股东。他还懂得在公众面前怎样表现自己。他比在海湾石油公司工作的工程师更能有效地同报界打交道。他把自己打扮成股东的代表、一名可靠的石油经营者,一个平民党员,而不是来自“大石油公司”的“石油好家伙俱乐部”的一名冷漠的官僚主义分子。这样,大多数股票持有者觉得梅萨公司的主意好,于是,海湾公司内部乱了阵脚。

    李说:“我从来不希望在我的生涯中进行什么代理权的斗争。我也从来没有准备过这种斗争。”可是,海湾石油公司却进行了反击,而且是猛烈反击。李及其同事们恳求法人股东给予支持,法人投票勉强通过。但这仅仅是一次暂时的解脱。皮肯斯继续来往奔波,他跑去见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会晤的地点是在贝弗利山的德雷克塞尔伯纳姆,目的是商讨通过低档有风险的债券筹集资金,以便开价对海湾石油公司进行赤裸裸的收买和接管。德雷萨尔银行决定给他财力支持,意欲收购海湾公司更多股票,取得对它的控制权。海湾石油公司董事会闻讯大惊,公司的确陷入了困境。李知道时间已不多了。他不得不使股票涨价。他注视着炼油部门、营销部门和化学药品的经营被划分出去,分成几个单独的公司。但也有一些好消息;1983年海湾石油公司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95%已得到了恢复。可是公司仍很脆弱,非常脆弱。董事们认为,宁可并入大石油公司,也不能让皮肯斯的阴谋得逞。

    ▲曲折的并购过程

    这一消息传了出去。首先行动的是美孚石油公司,但是它的报价达不到海湾石油公司的最低要求,被认为是不友好的行为而加以拒绝。随后,阿科公司得到大通曼哈顿银行集团的资金支持,提出了130亿美元收购海湾公司的报价。45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参与者。

    1984年1月,李接到大西洋富田石油公司董事长罗伯特·安德森打来的电话。安德森在电话中说,“让我们谈谈对双方来说都感兴趣的事情吧。”于是,各带一名随员,他们在丹佛市褐宫饭店的一个幽僻的餐室内共进晚餐。其间,安德森确切地知道自己企求的只是海湾石油公司在美国国外的石油生产,他对该公司在美国国内的加油站或炼油厂都不感兴趣。其他资产对他来说与垃圾没有什么两样。他认为,海湾的石油和天然气是本公司的前途保证。他认为,借助于海湾石油的这些石油资产,

    可为大西洋富田石油公司提供捷径,使其能够轻易地在国际石油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安德森后来说:“海湾石油公司失去了科威特,这是个大损失,但仍拥有良好的资产质量。”安德森在共进晚餐时说,他愿意以六十二美元一股的价格购买海湾石油公司。这比之前皮肯斯的报价要高出很多。李的答复是,建议把这两家公司在美国的石油业合并。实际上就是要把大西洋富田公司大量宝贵的北坡石油储量的一半转让给海湾石油公司。对此安德森立即反对:“不!谢谢您,”便起身告辞。

    后来,李接到安德森第二次打来的电话。安德森说:“我应该告诉你,昨天晚上,我同布思·皮肯斯一起进餐。我告诉他,我们准备出价六十二美元一股,购买海湾石油公司。”

    李极力克制住自己的讥讽,回复道:“十分感谢您告诉我这个信息。”一挂上安德森打来的电话,李便召集主要股东成员紧急协商。“安德森刚刚从下面砍掉我们的双腿。我们在玩牌,对方联合了起来,但我们不能输掉这场游戏。”

    确实,安德森的第二个电话使李关于海湾石油公司可以继续独立存在的任何希望化成泡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石油公司之间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即厌恶彼此间作出不怀好意的开价。可是,安德森的建议以及不久前纽约标准石油公司企图对马拉松石油公司的收购都表明,这条规则早已不再适用。大石油公司拥有巨大的资本,彼此角逐。现在,海湾石油公司第一次有人开了价。这个信息很快传开,这家公司将被别人买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唯一的悬念是谁是买主。情况就是这样,李便决定争取获得最高的价格。他打电话给其他各大公司的总裁,虽然这是一件极其不愉快的工作,可是,安德森使情况发生变化,迫使李没有选择的余地。他给每一位大公司的总裁以同样的信息:“我们是脆弱的,有迹象表明有人想率先买下我们的公司。你如果有兴趣来瞧瞧,就着手准备好钱吧。”

    皮肯斯又打出了另外一张牌。他超过大西洋富田石油公司提出的六十二美元一股的开价,提出自己的投标开价为六十五美元一股。李说:“我懂得六十五美元是一个强烈信号”。他再次打电话给各大公司的总裁们,只是这一次,他坦率地多,“海湾石油公司准备出售”他无奈地说道。

    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董事长乔治·凯勒也接到了这个电话。对凯勒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他对海湾石油公司垂涎很久了。加利福尼亚标准公司继承了标准石油托拉斯西部营运的传统,继续将其总公司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