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一樽酹江月 > 第 102 章 三军送别 话刚说完,易明景拂起衣角,重重一...
    话刚说完,易明景拂起衣角,重重一跪。

    “沈大哥,一路珍重。”

    阮愈也跟着跪下,面色沉重,“沈将军,志承千古。”

    定远军成横纵之势,齐齐下跪,山谷里传来寒兵卸下的声音。

    御林军右翼跪于西侧,纷纷卸冠除甲,为镇守一方的将军缅怀。

    三军下跪,这是大楚史上,绝无仅有的礼葬。

    他将尸骨无存,但他永垂不朽。

    他为大楚这场殊死一战,祭出生命,扭转局势。这个转折,也成为在大楚劣势下,最振奋人心的一次战役。

    他将名垂千古,甚至超越建威将军沈平津,成为大楚历史上第一位值得铭记的将军。

    那封密信上,是怀仁皇帝亲笔书写并昭告天下。

    追封平西将军沈修治,予正二品辅国大将军,授紫服,金玉带,位入太常寺。举国茹素,哀悼三日。

    非皇室不得入太常寺供奉,沈修治是大楚第一人。

    举国茹素哀悼,是帝后崩逝才有的待遇。

    这些,在沈修治以一人之躯,抵数万敌众面前,都算不得什么了。

    三军缅怀送他这最后一程,接下来的路,将交由他们来完成。

    易明景拿出另一封信,递给身旁的两位将领。

    这是一封兵部的军令,令上有沈修齐对当前局势的分析,若不是关系社稷安危,易明景甚至不想在此刻拿出来。

    谁也不知道,这位大理寺卿,在得知胞兄战死沙场后,是以怎样的心情安排接下来的战局。

    信很简短,命令三军即刻返回紫禁城。

    康飞扬看了信,反手捏成一团。

    “易将军、阮统领,恕末将违抗圣令。平西军自请追击敌军,为沈将报仇!”

    身后的平西军顺起附和,齐齐呐喊,“追击敌军,为沈将报仇!”

    响彻山谷。

    易明景深知,沈修齐此刻绝不会对敌军心慈手软,大军返程,定是紫禁城危矣。

    “康将军,辅国大将军的仇,大楚上下都不会忘记。但此刻追击敌军,无异于以卵击石,毫无头绪。”

    康飞扬抬手虚指了西北方,语气虚弱,“我只是想,将那剩下的十八万联军,送去万古桥,给我的将军陪葬。”

    阮愈沉声,“康将军,这令是沈大人下的。你应当知道,沈大人,比你更想要他们死。”

    “是啊,不止是我,所有人都想要他们的命。可是我,想现在、立刻,就让他们去陪葬!什么家国!什么大义!什么谋略!都抵不过沈将的命!”

    若不是沈修治坚持留在永顺,万古桥下尸骨无存的,就是他康飞扬了。

    他怎能释怀,他又怎能临阵退缩。

    若是早知如此,不如在永顺与联军一战,即使战死沙场,尚且痛快酣畅。

    “康将军,我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易明景哽咽,“沈大哥亦如我亲兄,我与他,皆习武长大,惺惺相惜。万古桥上,若是换作是我,也会同他做出一样的抉择。无非,就是为了给大军留足时间,为了江山稳固,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如今联军行至里达尔草原,不出三日抵达河北关山,紫禁城危矣。康将军,切莫为了泄一时之愤,毁了沈大哥的苦心。”

    -------------------------------------

    昭阳公主出嫁的同时,建州军返程回京。

    这场笼罩在辅国大将军战死的阴霾之下的出嫁仪式,显得格外沉重。

    帝后为昭阳公主加冠祝颂,殿上礼部为其挑选的陪嫁也一一就位。其中,有一位值得侧目的,便是刚任司籍不久,钟家的长女钟芝。

    因着她略会些胡语,皇后亲点其陪嫁,也算是给全了衡王府的面子。

    接下来的战事至关重要,鲁安不糊涂,她知道如今这场出嫁,就是为战事而让步,因此格外配合。

    直到走出殿外,她才看见多日不见的沈修齐候在一旁。

    听闻长公主一病不起,他看着,也憔悴了许多。

    鲁安上前,走过他身侧,只听轻声一句。

    “公主,保重。”

    她眼里瞬时起了泪光,模糊了景象。一片红在身侧,一片白在眼前。虽看不清天与地,却还能看清眼前人。

    鲁安闭上双眼,轻轻点头,声音里带着不可察觉的微妙情绪。

    “沈二哥,请节哀。”

    哪有人在自己的大喜之日说这样的话,牵着鲁安手的衡王妃皱眉,怨怼着一身孝服的沈修齐。

    鲁安转头对着自己的母亲笑了笑,牵强又难受,压低了声与母妃细说。。

    “母妃,沈二哥此时能来送我,情分已至,我无悔无憾。请母妃往后保重身体,请兄长替我为二老敬孝。”

    她说完话,便起身进了轿。

    她想,此刻的她,应当与沈大哥算得上是殊途同归吧。

    为了大楚江山稳固,他牺牲了性命,她奉献了自由。这样的结局,也不失为圆满。

    大楚看到昭阳公主的最后一眼,是她面带笑容,头也不回的上轿。

    此去一别,将经年不复相见。

    此后,京城里少了一位昭阳公主。

    衡王府少了一位鲁安郡主。

    曾经热闹的衡王府,多日闭门谢客,不曾外出。

    原本就冷清的齐国公府,一片素缟。随着长公主卧床不起,沈修齐连日来被皇帝留宿宫中,更显凋零。

    甚至连钟府,因长女作为陪嫁去往鞑靼,钟友云后悔莫及,早知如此,当初何必让她学那么多文史,钟府一片暮气沉沉。

    更别说那些出征在外的三十万士兵的家属,在此刻终于感受到,战争,给一个国家带来的,是何种灾难。

    长公主之子尚且保不住,平民的孩子,又如何能安然无恙。

    万千百姓走上街头,只为多听一听前线的战报,今日是否不同于往日,是否,有了什么好消息。

    等了三日,终于等到了。

    建州的军队过了广宁卫,不出五日,便能抵达京城。

    三军出了苍武峰,跨过大同府,三日之后,便可归京。

    这是好消息。

    怀仁皇帝手里拿着的,却是封发不出去的消息。

    北齐和永宁的联军,已于一日前抵达了河北关山。

    “修齐,果然被你猜中了。”

    怀仁皇帝摊开手,密信随风而落。

    关山距京,不过两日的路程。

    无论是建州军,还是三军,都赶不及回来。紫禁城还有一日,将会被联军攻陷。

    怀仁皇帝看着身后的龙椅,冷声问道,“他们是想扶持老六上位吧?”

    沈修齐点头,“以联军如今直取紫禁城来看,想必是这个意思。”

    二皇子一死,明明联军已经看似与席家割裂。不知梅师月为何又放下了心中芥蒂,暂且不论那杀子之仇。这一步,无论如何都是他算漏了。

    “那便不必四方会审了,席家满门,连同梁焱愉、端妃,问斩吧。”

    沈修齐比怀仁皇帝更想要梁焱愉的命,只是事到如今,他是死是活,与局势来说已经没有意义。

    倘若真让他坐上帝位,好歹这个大楚还能姓“梁”,要真是杀了他,或许大楚能乱个好几年,齐人称霸,或者袁家起势,又或者各地拥王自立。

    总归,将不复往日和平。

    “不如,”沈修齐顿了顿,才又说道,“暂且留六皇子一命。”

    怀仁皇帝焉能想不到他的用意,终是点了头。当即拟了诏书,削梁焱愉皇籍,席氏满门皆诛。

    这又才问他了一句,“当年武英之变,今日联军围攻紫禁城。修齐,京城可还有转机?”

    “臣犹记,当初段侍郎建言鲁安郡主出嫁鞑靼议和,淅川曾提议,向平南王府借兵。若能料到今日,陛下当初会如何抉择?”

    内忧与外患,你将如何取舍?

    怀仁皇帝却不曾回答,只喃喃道,“晚了,连三军都赶不及,何况远在江陵的平南军。”

    沈修齐明白了。

    帝王不想承认当初的狭隘之见,却悲痛于如今无人可守得住这紫禁城。

    “陛下,御林军左翼六千余人在京,臣愿领兵御敌!”沈修齐道。

    “六千...”皇帝点头,“六千挡十八万大军?修齐,你若是拖得住接下来至关重要的两日,朕便封你做骠骑大将军。”

    那可是开朝以来无人企及的正一品武将之衔。

    沈修齐不为所动,“臣于官职,无甚所求。若是侥幸守住了两日之后三军进京,只请陛下日后,应允臣一个请求。”

    怀仁皇帝点头。

    “这几日你不曾归家,宜阳因着修治的事儿病倒了,按理你该侍奉左右。朕留了你多日,今日你便回去看看她。”

    他无颜见他的胞妹。明日之后,兄妹二人,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

    “是。”

    自寇灵珊带走了墨锦,齐国公府本就冷清了些,如今换成这一片片白缟,更是西风凋敝,东风自来。

    三更时分,宜阳长公主躺在床上,泪早已流干。

    “母亲。”

    宜阳转头看他,眼神中半分光彩已无。

    “你们兄弟二人,从小就是你更像哥哥一点。他,”宜阳哽咽,“他一向顽皮,倒行逆施,我见他孺子难教,才择了他放去军中历练。”

    哪知这是一条不归路。

    沈平津好歹当年也算是安然归京,卸甲之后才出了事。战场上,哪有士兵个个完整,独独战死了将军的道理。

    她不甘心,她怎会甘心。

    话刚说完,易明景拂起衣角,重重一跪。

    “沈大哥,一路珍重。”

    阮愈也跟着跪下,面色沉重,“沈将军,志承千古。”

    定远军成横纵之势,齐齐下跪,山谷里传来寒兵卸下的声音。

    御林军右翼跪于西侧,纷纷卸冠除甲,为镇守一方的将军缅怀。

    三军下跪,这是大楚史上,绝无仅有的礼葬。

    他将尸骨无存,但他永垂不朽。

    他为大楚这场殊死一战,祭出生命,扭转局势。这个转折,也成为在大楚劣势下,最振奋人心的一次战役。

    他将名垂千古,甚至超越建威将军沈平津,成为大楚历史上第一位值得铭记的将军。

    那封密信上,是怀仁皇帝亲笔书写并昭告天下。

    追封平西将军沈修治,予正二品辅国大将军,授紫服,金玉带,位入太常寺。举国茹素,哀悼三日。

    非皇室不得入太常寺供奉,沈修治是大楚第一人。

    举国茹素哀悼,是帝后崩逝才有的待遇。

    这些,在沈修治以一人之躯,抵数万敌众面前,都算不得什么了。

    三军缅怀送他这最后一程,接下来的路,将交由他们来完成。

    易明景拿出另一封信,递给身旁的两位将领。

    这是一封兵部的军令,令上有沈修齐对当前局势的分析,若不是关系社稷安危,易明景甚至不想在此刻拿出来。

    谁也不知道,这位大理寺卿,在得知胞兄战死沙场后,是以怎样的心情安排接下来的战局。

    信很简短,命令三军即刻返回紫禁城。

    康飞扬看了信,反手捏成一团。

    “易将军、阮统领,恕末将违抗圣令。平西军自请追击敌军,为沈将报仇!”

    身后的平西军顺起附和,齐齐呐喊,“追击敌军,为沈将报仇!”

    响彻山谷。

    易明景深知,沈修齐此刻绝不会对敌军心慈手软,大军返程,定是紫禁城危矣。

    “康将军,辅国大将军的仇,大楚上下都不会忘记。但此刻追击敌军,无异于以卵击石,毫无头绪。”

    康飞扬抬手虚指了西北方,语气虚弱,“我只是想,将那剩下的十八万联军,送去万古桥,给我的将军陪葬。”

    阮愈沉声,“康将军,这令是沈大人下的。你应当知道,沈大人,比你更想要他们死。”

    “是啊,不止是我,所有人都想要他们的命。可是我,想现在、立刻,就让他们去陪葬!什么家国!什么大义!什么谋略!都抵不过沈将的命!”

    若不是沈修治坚持留在永顺,万古桥下尸骨无存的,就是他康飞扬了。

    他怎能释怀,他又怎能临阵退缩。

    若是早知如此,不如在永顺与联军一战,即使战死沙场,尚且痛快酣畅。

    “康将军,我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易明景哽咽,“沈大哥亦如我亲兄,我与他,皆习武长大,惺惺相惜。万古桥上,若是换作是我,也会同他做出一样的抉择。无非,就是为了给大军留足时间,为了江山稳固,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如今联军行至里达尔草原,不出三日抵达河北关山,紫禁城危矣。康将军,切莫为了泄一时之愤,毁了沈大哥的苦心。”

    -------------------------------------

    昭阳公主出嫁的同时,建州军返程回京。

    这场笼罩在辅国大将军战死的阴霾之下的出嫁仪式,显得格外沉重。

    帝后为昭阳公主加冠祝颂,殿上礼部为其挑选的陪嫁也一一就位。其中,有一位值得侧目的,便是刚任司籍不久,钟家的长女钟芝。

    因着她略会些胡语,皇后亲点其陪嫁,也算是给全了衡王府的面子。

    接下来的战事至关重要,鲁安不糊涂,她知道如今这场出嫁,就是为战事而让步,因此格外配合。

    直到走出殿外,她才看见多日不见的沈修齐候在一旁。

    听闻长公主一病不起,他看着,也憔悴了许多。

    鲁安上前,走过他身侧,只听轻声一句。

    “公主,保重。”

    她眼里瞬时起了泪光,模糊了景象。一片红在身侧,一片白在眼前。虽看不清天与地,却还能看清眼前人。

    鲁安闭上双眼,轻轻点头,声音里带着不可察觉的微妙情绪。

    “沈二哥,请节哀。”

    哪有人在自己的大喜之日说这样的话,牵着鲁安手的衡王妃皱眉,怨怼着一身孝服的沈修齐。

    鲁安转头对着自己的母亲笑了笑,牵强又难受,压低了声与母妃细说。。

    “母妃,沈二哥此时能来送我,情分已至,我无悔无憾。请母妃往后保重身体,请兄长替我为二老敬孝。”

    她说完话,便起身进了轿。

    她想,此刻的她,应当与沈大哥算得上是殊途同归吧。

    为了大楚江山稳固,他牺牲了性命,她奉献了自由。这样的结局,也不失为圆满。

    大楚看到昭阳公主的最后一眼,是她面带笑容,头也不回的上轿。

    此去一别,将经年不复相见。

    此后,京城里少了一位昭阳公主。

    衡王府少了一位鲁安郡主。

    曾经热闹的衡王府,多日闭门谢客,不曾外出。

    原本就冷清的齐国公府,一片素缟。随着长公主卧床不起,沈修齐连日来被皇帝留宿宫中,更显凋零。

    甚至连钟府,因长女作为陪嫁去往鞑靼,钟友云后悔莫及,早知如此,当初何必让她学那么多文史,钟府一片暮气沉沉。

    更别说那些出征在外的三十万士兵的家属,在此刻终于感受到,战争,给一个国家带来的,是何种灾难。

    长公主之子尚且保不住,平民的孩子,又如何能安然无恙。

    万千百姓走上街头,只为多听一听前线的战报,今日是否不同于往日,是否,有了什么好消息。

    等了三日,终于等到了。

    建州的军队过了广宁卫,不出五日,便能抵达京城。

    三军出了苍武峰,跨过大同府,三日之后,便可归京。

    这是好消息。

    怀仁皇帝手里拿着的,却是封发不出去的消息。

    北齐和永宁的联军,已于一日前抵达了河北关山。

    “修齐,果然被你猜中了。”

    怀仁皇帝摊开手,密信随风而落。

    关山距京,不过两日的路程。

    无论是建州军,还是三军,都赶不及回来。紫禁城还有一日,将会被联军攻陷。

    怀仁皇帝看着身后的龙椅,冷声问道,“他们是想扶持老六上位吧?”

    沈修齐点头,“以联军如今直取紫禁城来看,想必是这个意思。”

    二皇子一死,明明联军已经看似与席家割裂。不知梅师月为何又放下了心中芥蒂,暂且不论那杀子之仇。这一步,无论如何都是他算漏了。

    “那便不必四方会审了,席家满门,连同梁焱愉、端妃,问斩吧。”

    沈修齐比怀仁皇帝更想要梁焱愉的命,只是事到如今,他是死是活,与局势来说已经没有意义。

    倘若真让他坐上帝位,好歹这个大楚还能姓“梁”,要真是杀了他,或许大楚能乱个好几年,齐人称霸,或者袁家起势,又或者各地拥王自立。

    总归,将不复往日和平。

    “不如,”沈修齐顿了顿,才又说道,“暂且留六皇子一命。”

    怀仁皇帝焉能想不到他的用意,终是点了头。当即拟了诏书,削梁焱愉皇籍,席氏满门皆诛。

    这又才问他了一句,“当年武英之变,今日联军围攻紫禁城。修齐,京城可还有转机?”

    “臣犹记,当初段侍郎建言鲁安郡主出嫁鞑靼议和,淅川曾提议,向平南王府借兵。若能料到今日,陛下当初会如何抉择?”

    内忧与外患,你将如何取舍?

    怀仁皇帝却不曾回答,只喃喃道,“晚了,连三军都赶不及,何况远在江陵的平南军。”

    沈修齐明白了。

    帝王不想承认当初的狭隘之见,却悲痛于如今无人可守得住这紫禁城。

    “陛下,御林军左翼六千余人在京,臣愿领兵御敌!”沈修齐道。

    “六千...”皇帝点头,“六千挡十八万大军?修齐,你若是拖得住接下来至关重要的两日,朕便封你做骠骑大将军。”

    那可是开朝以来无人企及的正一品武将之衔。

    沈修齐不为所动,“臣于官职,无甚所求。若是侥幸守住了两日之后三军进京,只请陛下日后,应允臣一个请求。”

    怀仁皇帝点头。

    “这几日你不曾归家,宜阳因着修治的事儿病倒了,按理你该侍奉左右。朕留了你多日,今日你便回去看看她。”

    他无颜见他的胞妹。明日之后,兄妹二人,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

    “是。”

    自寇灵珊带走了墨锦,齐国公府本就冷清了些,如今换成这一片片白缟,更是西风凋敝,东风自来。

    三更时分,宜阳长公主躺在床上,泪早已流干。

    “母亲。”

    宜阳转头看他,眼神中半分光彩已无。

    “你们兄弟二人,从小就是你更像哥哥一点。他,”宜阳哽咽,“他一向顽皮,倒行逆施,我见他孺子难教,才择了他放去军中历练。”

    哪知这是一条不归路。

    沈平津好歹当年也算是安然归京,卸甲之后才出了事。战场上,哪有士兵个个完整,独独战死了将军的道理。

    她不甘心,她怎会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