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寿王十三岁 > 寿王十三岁 不系之舟 第十七章风起河中府
    唐熠穿着厚厚的麻衣,内瓤用了些蚕丝来防止漏风,但还是不断抖动着骑马的双腿,以此趋避着寒冷。
    来往挑钱的民夫就没这么好运,不住地打颤,提起担子的双手长期暴露在风雪里,形成大大小小皲裂的冻疮,红肿的十分吓人,监督的士兵不会理解他们,一鞭又一鞭的抽打着那些有些体力不支的民役。
    唐朝的官方货币是铜钱,白银在唐朝还没有大量的输入,常常作为君王对臣子的赏赐。铜钱的价值不比白银,所以对同等价值铜钱的搬运可谓是极为不易。
    唐熠督促着大笔大笔的铜钱运往长安,此时已经出了山西的地界了。
    随唐熠一起来的转运副使黄谔骑马靠近到唐熠身边,黄谔与唐熠私交很好,与唐熠共为户部侍郎,唐熠为了让自己这位好友能一起积攒功勋,便上奏请黄巢称黄谔常有应变之法,可以充任自己的副手。
    黄巢欣然同意,令黄谔以户部侍郎兼河中转运副使,同唐熠一起出发。
    事实来说,唐熠这手安排确实很好,黄谔来到河中就告诉他应该兵分两路,地方官僚瞒报是自古就有,不如一人同李都与王重荣谈判,一人偷偷去盐池那里看看实际情况。
    唐熠同意了黄谔的要求,于是他们两人一明一暗的进入河中。
    唐熠见到黄谔,便问道:“士谦(黄谔字)这趟是否探到这盐池的真实情况?”
    黄谔点点头,并且带着忧色,回到:“兴白(唐熠字),王重荣治军极严,好不容易我才用五十贯贿赂了一个里面的士兵,了解到盐池之利一年可能有一百二十万贯之多。”
    “看到这老东西瞒着我们的可真不少,我要一百万贯就要拍板而起。”唐熠对王重荣的表现极为不满意,“下次一定要那个老东西把盐利全吐出来。”
    黄谔摇摇头对唐熠说:“我们恐怕没有这个机会了,我还派人监督着王重荣的府邸,见到有人来与他私下密谈,然后匆匆离开,当时他疑惑的跟上去,想知道此人的身份。”
    “虽然那人的很谨慎,几次甩脱了他们,但还是在走小道时被我们的人看到他往义武军的地方去了。”
    唐熠仔细的思考了黄谔说的来龙去脉后,说道:“王处存是伪唐的走狗,不久前还派邬照带着两千人去保护那伪帝逃跑,若是他与王重荣联系,那么极有可能是要叛乱啊。”
    黄谔不安的说:“兴白,这正是我所担心的。”
    “士谦不必担心,待我回去通禀陛下,让朝内诸公再做裁夺。”
    唐熠叫来一个陪同他的前来的户部郎中,吩咐道:“本官需要你留在河东探测情报,到时候回去必向陛下表明你的功勋,可以做到吗?”
    “唐侍郎有需,在下莫敢推辞。”户部侍郎表示同意,“还请侍郎为我准备褐衣与财帛,替下官将换下的官服带回去。”
    唐熠见他办事毫不拖泥带水,十分利索,便肯定道:“郎中在齐,可谓是忠心之臣呐。”
    唐熠满足了他的所需求,郎中穿着稍薄的布衣带着一百贯,返回了蒲州城。
    唐熠将铜钱悉数运回长安,黄巢大喜,将其播赏给之前有功的士卒,再加上对一些军官的提升,黄巢军一时对黄齐朝廷拥戴不已。
    在今日的朝会上,唐熠上奏:“陛下,我与黄谔担心王重荣有图谋不轨之心。原因有二,其一是瞒报盐利,差额数十万贯;其二乃河中私下与定州密谋,恐为我大齐社稷之患。”
    尚让说道:“王处存与伪唐难以割舍,王重荣此举可能是为叛乱故,不得不防。”
    “若真是对我大齐有逆心,又何必送来七十万贯,这可不是笔小数目,臣以为若是用怀疑之心去揣测臣子,那么就没有忠诚的臣子了。”孟楷反驳道。
    唐熠望向孟楷,心底暗道区区莽夫一个,与之共事真是我的耻辱。
    唐熠又说:“臣已安排户部郎中刘和忖潜入蒲州,河中若有异动会立刻报知朝廷。”
    黄巢认为这样做到的确实两全其美,称赞的说:“此举不错。”
    同平章事赵璋对黄巢说:“陛下应该让朱防御使在同州多多关注河中方面。”
    “那就传消息给朱卿,让他多加留心。”黄巢接着说道:“朕不吝赏赐有功之臣,迁户部尚书李俦为吏部尚书,升唐熠为户部尚书,以黄谔知兵部尚书事。”
    唐熠与黄谔下拜,感谢皇帝的提拔。
    黄巢看向李俦,对他说:“王诲操劳吏部多日,官员品阶尚未全部议定,致以病重,朕望李卿你上任后能尽快完成。”
    唐熠的原上司李俦回到说:“回禀陛下,臣至吏部必早日将结果呈报陛下。”
    李俦本来对唐熠还有些妒忌,认为他挤走了自己的位置,结果自己反而得到了吏部这个肥缺,不由得有些高兴。
    吏部的操作空间可要大得多,不像户部,现在国库空虚,上上下下对户部的库银看的紧的不得了,就算是尚书也不敢随意支用。
    朝事过后,李俦,黄谔,唐熠都对自己的新差事极为满意。河中,蒲州城。
    自唐熠走后,王重荣就不再向之前那么小心了,直接登上李都的府中找他商量起兵的事情。
    李都见到王重荣有些讶异,问道:“王兄找我何事啊。”
    王重荣对他说道:“李节度与我惧为唐臣,不得以屈于贼子,河北的义士邀我们一同举兵讨贼,我认为我们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李都问道:“王兄认为现在讨伐黄巢的时机已经到了吗?”
    “不管怎么说,黄巢今调财不已,又将来此征兵,吾亡无日矣!李节度,我们不如发兵拒之。”
    李都只能附和王重荣:“一切由王兄处置即可。”
    李都本来就没有河中的兵权,河中的军队决议也排挤除了他,到时王重荣也肯定不会给他统兵的权力,胜无功劳分毫,败则自己死无葬身之地,怎么算来都不划算。
    “王兄既然决议讨贼,我必须支持。”李都对王重荣说:“战事若起,军中必须令出一人,我在这里与王兄到时若存争议,不利于讨贼之事,不如我将兵符留下,去蜀中面见陛下。”
    王重荣很高兴,觉得李都的审时度势特别符合自己的心意,对李都说:“李节度能告知陛下河中情形甚好,我们一内一外,必能制敌。”
    听罢,李都腹诽,你把老子赶到蜀中去了,都能说的这么好听,可真有你的。
    李都还是让下人取来兵符和印绶,把其交给王重荣,郑重的说道:“河中之事就交于王兄了。”
    “我王重荣必不负李节度所托。”从得到兵符和印绶后,王重荣就是真正的河中节度使了,有了之前所欠缺的名分。
    李都当日就收拾细软,带着家眷和亲信的随从离开河中。
    在暗处的刘和忖见到李都离开,立刻派人将此事加急上报黄齐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