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寿王十三岁 > 寿王十三岁 不系之舟 第十六章兴亡百姓苦
    河中的铜钱一时半会儿还没运过来,但长安城中久久拿不到赏赐的士兵已经按捺不住了。他们之所以卖命,不过为了搏一个富贵而已,家国情怀对士兵来说只是笑话。任何胆敢阻拦他们的人,都会被他们碾成齑粉。
    因为军饷的缺乏,黄齐朝廷约束不了手下的士兵,他们打砸着城中各处的房门,将百姓手上的钱财掠夺一空。
    “军爷,军爷。别拿走啊,这是小老儿家里过冬的口粮啊,军爷。”老者下跪在士兵面前,苦苦的乞求着这些士兵能放他一马。
    士兵们丝毫不理会这个老头,铜钱、粮食、绢匹,就连家中厚实的大袄也会被尽数搬走。
    老者的家人蜷缩在角落里,生怕这些军士拿他们开刀。
    老人抱着兵卒的大腿,不断的向军头哀求着:“军爷,给俺家里留点儿吧,留点过冬的就行,其他的都拿走,成吗?”
    “小老儿一家都要活不下去了啊,军爷。”
    军头嫌他啰啰嗦嗦,将手里的大刀抡了下去,老头连声响都没发出,睁着眼睛死死的盯着这些士兵,然后倒在血泊之中。
    老头的妻子忍不住了,跑到老头身边痛哭,一边不断的喃喃说:“老头啊。”
    老头的儿子抓起一旁的扫帚,就向军头冲过去。
    军头没想到他这么大胆,一刀将扫帚砍断,又是一刀狠狠的砍在他的胸口。
    老头的儿子身体像断了线的风筝,缓缓地飘在一旁。
    “这群人真是刁民,想要暗害我,必然是伪唐的刺客。”军头终于发话,“给我全杀了。”
    然后几个士兵就拿着屠刀伸向这些手无寸铁的妇孺。
    这一幕不断的在城中各个百姓的家中上演,长安城中纷飞的大雪,混着地上的鲜血,让大地不再是单调的纯白。
    兴亡百姓苦,李唐在这是如此,黄齐在亦这是如此,帝王将相在世界这个戏场上来来去去,只有百姓们永远扮演着悲情的角色。
    河中,蒲州城。
    王重荣回到了自己府上,他今天有个特别重要的人要见。
    王重荣打量着面前这人,身高六尺有余,端正大气,他知道这是王处存的心腹,与邬照并为左右。
    唐朝一尺等于现在的三十厘米。这六尺多在二十一世纪都算是一米八的大高个,更何况是缺衣少食的古代。
    “下官李焱,字白离,在任义武军行军司马,见过王节度。”李焱拱手,向王重荣自我介绍道。
    王重荣微微致意:“本官知道你,他人皆道义武军有左李右邬,没想到今日本官得一见左李。”
    李焱谦虚的摇头:“这是不知情的人谬赞,不能作数。”
    “司马不必过谦,本官还是能识人的。”王重荣笑着说,“司马来这里是有事情和本官说吗?”
    李焱掏出了王处存的信封交给王重荣:“实不相瞒,我是来劝王节度出兵讨贼的。”
    “郑节度已经联络好了程宗楚,唐弘夫共同举兵,义武军也有意讨贼,故派遣我来同王节度相商。”
    见到李焱已经和盘托出,王重荣也不再有所隐瞒:“本官告诉你吧,河中的吏民苦黄巢久矣,之前黄巢就数次派人向我们讨要盐利。前两日又派转运使唐熠催讨,就算你们不来,河中也不可再忍受了。”
    王重荣打开李焱的信封,他用那因为长期军旅生活磨出大茧的手轻轻的打开信封,仔细的读王处存之言。
    上面说,贼寇入京如乌云蔽日,天下久不得安宁,望王处存心中有朝廷苍生之念,同自己一同讨伐贼寇。
    王重荣读完后,情绪有些被感染,对李焱说:“四海英雄俱在,本官何尝不能与之共事,你回去复命吧。本官答应一同举兵。”
    “李司马先在此等候,本官立刻修书一封告知王老节度。”
    王重荣叫下人拿来纸笔,本想让下人帮忙磨墨,没想到李焱却上前代替下人帮他研磨。
    看到王重荣有些疑惑的样子,李焱说道:“下官作此文职,不能临阵讨贼,朝廷苍生系于大人身上,我为节度这般豪杰磨墨,应当是下官的荣幸。”
    王重荣对李焱心里评价大大的提高,但他没有说话,专心的思索着回信的内容。
    不一会儿,李焱端上墨汁,王重荣提笔蘸上墨水,因为文化他文化不高,也没写多少字,匆匆写成后就将信交给李焱。
    李焱拿到王重荣的信立刻告别:“义武军上下都在等待我的消息,下官不宜再做停留,特向王节度告辞。”
    “本官对你甚是欣赏,本来准备宴请司马,但念在事情紧急,本官就不再做挽留了。”
    李焱拿到回信,马不停蹄的赶回定州,王处存读完王重荣的回信后心里终于有底,对李焱说道:“讨贼之事可成矣。”
    李焱点点头:“四方英雄俱在,这是大唐的福德。”
    凤翔府。
    黄巢去招降郑畋的使者张泰再次到了凤翔,见城墙的加固已经完成,看来自上次离开后这些工事的构筑一点也没有停下来。
    张泰心想他们该不会是诈降吧,内心隐隐有些不安。
    张泰向守门的士兵表明身份,让守门人通报自己的老熟人监军袁敬柔。
    没想到那几个士兵一反常态,直接将他捉拿,张泰疑惑的问:“你们这是在干什么,竟敢如此对我,不怕大齐拿尔等试问吗?”
    士兵说道:“郑节度本来就想剿灭贼寇,就怕你们不来。”
    张泰暗道坏事,心想郑畋这厮怎么醒来了,不想束手就擒的他仍然外强中干的恐吓道:“我是大齐使者,相交不斩来使,你们知道这个道理吗?”
    “我们只是把你交给郑节度,你们不归我处置。”
    在押着张泰等人的路上,一位曾经的唐官畏畏缩缩的问张泰:“张大人,我们是不是得死在这里了。”
    张泰没好气的看他一眼,说道:“怕什么,我们又不是贪生之辈。”
    唐官心里腹诽,不是贪生怕死,我会投降你们这些贼人吗?
    士兵们把张泰提到了军营里,恰好郑畋正在队伍里视察,军头向郑畋报告:“节度大人,这就是贼寇的使者。”
    郑畋看了看张泰,说道:“你就是上次来招降我的人吗?”
    “坐不改姓,行不改名,上次来的就是我张泰。”张泰知道难逃一死,毕竟在刀尖上舔血这么多年,自认为对死亡的到来还算不惧。
    郑畋对左右的士兵说道:“既然如此,本官也不愿与你多言,借你等首级一用。”
    唐官见状连忙求饶:“我也是大唐官员,家中老母健在,不得以才降贼。”
    看着一下子声泪俱下的唐官,郑畋不再准备杀他,本来就要留一个活口让他回去报信,于是对他说:“我不杀你,你回去告诉黄巢,讨贼大军将至,劝他速速投降。”
    唐官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谢节度不杀之恩。”
    张泰先是不屑的看他,随后阴狠的大笑:“杀我又如何,李唐殆亡已成定局,尔辈不过泝水行舟。”
    郑畋见他临死还在扰乱军心,大喝道:“民心在我不在你,何来狂悖之言。”
    郑畋将大刀抽出,用力斩下,张泰的头颅咕噜咕噜的滚落到地上,周围的士兵见状,也是把张泰带来的人斩首。
    “传张泰首级于军中,然后挂在城头,告诉那黄巢,我郑畋誓不降贼!”
    军头带手下几个士兵拿着张泰的首级逛遍军中,一时间凤翔军民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