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 七、开放人脉
    1.“开放”是双向的通道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与人共存,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将来别人对待你的态度,你觉得别人无足轻重,别人也会对你的事情漠不关心。

    正如2003年4月,美国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在哈佛大学做的一个题为《做人的意义》的报告中说的一样: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还需要依靠别人,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才能更成功。在报告中,他讲了一段有关美国红杉的研究报告:

    世上仅存的植物当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红杉的高度大约是90米,相当于30层楼以上。经科学家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了许多奇特的事实。

    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研究结果显示,红杉都是一大片在一起生长,并没有独立长大的红杉。这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所以,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

    同样,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并大量地吸收赖以生长的水分,使红杉得以快速成长壮大。同时,它也不需耗费那么多的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样扎下深根,它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成长。

    美国红杉就是造物主为人们留下成功的启示,只看我们是否拥有智慧去体会与领悟。《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话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多数西方人视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一旦你记住这条成功秘诀,并付诸实践,那你就会惊喜不断。

    成功的取得绝不是一场独角戏,帮助别人成功就是追求自己成功最保险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别人,一个能够为别人付出时间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如果一个学生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能够感到在这辉煌的成就中有老师教育的成份,而满怀感激之情对你说“是您让我有了今天”。这将是您作为教师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帮助别人不仅利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不论对方是否接受你的帮助,或是否感激,想想看,如果每一个人都帮助另外一个人

    ,世界将变得多么和谐与美好!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所有善于做人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他们都懂得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打交道。

    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来说,人是最宝贵的。对于生存于世的每一个个体来讲,人也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愿意与否,你都必须与人打交道,如今再没有人能够到森林山洞去隐居,去忍受鲁宾逊式的孤独生活。为了让自己的努力换来更大的成功,我们离不开社会环境,离不开周围的人。美国红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帮助别人才能帮助自己。这也是建立双向的开放性思维的根本所在,花不开放就不能散发芳香,山不开放就不能采掘矿藏,人不开放就不能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人们打开窗子的意义就是心地开朗,与人为善,吸收新知,创造希望,使自己的精神常新,生命力源源不竭。

    所以,开放就是一个建立双向沟通的通道,只要大家紧紧相连,就能建立起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也就能创造出不可动摇的伟业。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功者紧密连结,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阅读成功者撰述的书籍,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功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只要你谙熟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你将很快会成为成功之林的雄伟巨木。

    2.圈子决定未来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也没有任何一种事业可以只靠孤军奋战而实现成功。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些人不乏才华和能力,却总得不到重用和自己想要的成果,其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丰富、良好的人脉资源。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来自于丰富而有效的人脉关系。反之,一个人的痛苦和不得志也可能是源于必要的人脉关系的匮乏。打破狭小的圈子限制,走向更大的人脉圈子,正是人走向发展和成功的必经之路。

    林登·约翰逊总统在美国历史上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在电视上的形象没有任何魅力可言:戴着一副滑稽可笑的老花镜,不断斜眼瞟看讲稿提示器,紧张得大汗淋漓。此外,他的一些声名狼藉的个人行为,例如,卖弄身上阑尾手术留下的疤痕,拎着爱犬的耳朵把它举起来,坐在马桶上处理公务等等,理所当然丝毫没给他的形象带来什么好处。

    问题是:为什么在一个运转良好的民主制度中,这样一个人居然能爬到无数比他更加能干、更有魅力的同行头上,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直到临终之前的几个月,林登

    才决定将这一“不传之秘”告诉自己的好友兼传记作者多里·斯基恩斯。

    这要从约翰逊总统22岁那年说起。

    道奇饭店里的历史标记

    那一年,这位前休斯顿中学老师在华盛顿得到一份新工作,成为一位众议员的助手。同其他工作在国会的议员秘书一样,他也是把自己的住处安顿在道奇饭店门厅底下的两层地下室里。这些地下室是为那些地位尚且卑微但却已经有资格让自己被梦想充满的年轻人而准备的,在一排卧房中只有一个公用的洗澡间。

    未来的美国总统在道奇饭店度过第一夜的时候,有一些奇怪的举动。那天晚上,林登·约翰逊一共冲了四次澡。他四次披着浴巾,沿着大厅走到公用浴室,四次打开水龙头,涂上肥皂。第二天凌晨,他又早早起床,五次跑去刷牙,每次中间间隔只有五分钟。

    你千万不要错误地联想为这是一个乡巴佬初到首都紧张到不知所措之举。在华盛顿还不过三个月,这位初来乍到的人就成了“小国会”的议长,那是一个由众议院全体助手组成的组织。

    “这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青年人,有他自己的目的。饭店里还有75个和他一样的国会秘书。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认识他们,认识得越多越好。对于所有渴求权力的人来说,再也找不到比这位1931年曾披着浴巾、站在道奇饭店的洗澡间里到处和别人打招呼的高大青年更好的榜样了。道奇饭店不止是某个地理位置的标记,它也是一种历史的标记。五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这里发生的这段故事,可以成为任何政治教育的第一课。”

    约翰逊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始终使自己置身于最富有影响力的圈子之中,成为这些圈子的缔造者、组织者或代表人物,从而深刻地影响了国家和人民。而对那些并不了解圈子的运作方式和影响力的人们来说,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在公众面前不善包装自己的举止笨拙的人。

    在约翰逊总统不尽如人意的公众表现背后,他其实是一位“一对一”沟通和谈判的大师。他每进入一个圈子,就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坚定,使自己的理念与想法被每个人认同。一个理念统一了一个圈子,一个圈子影响了一个国家。这也是使我们对“圈子”开始着迷的原因。

    如果有人认为,只有那些财大腰粗的“圈子”才有力量影响我们的未来,那同样是偏颇了圈子的内涵。事实上,如果一个圈子只懂得金钱与利益,而没有丝毫对于自身人文责任的自觉,它或许煊赫于当今,但在我们的未来中并不一定有它的位置。

    约翰逊总统的故事提醒人们了解和关注圈子的存在及其巨大影响力,但可能很容易让人又把圈子当成那种不可告人的利益团体。这同样是由于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并非没有衍生的利益,未来有影响力的圈子,首先是由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所联结的。

    “关键不在于认识谁,而在想认识谁。”这个“想”并非世人通俗的欲念,而是一种自我认知与规划。“做什么事”与“和谁做事”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对于一个有想法的人来说,实现想法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找到和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人。这才是“想认识谁”的真谛所在。

    圈子其实就是一伙人,有影响力的圈子肯定是一伙有想法的人,一伙有责任感的人。正如水的形状取决于盛水的容器的形状一样,人的命运也取决于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

    3.你有几个人脉圈子

    有人分析说,21世纪影响人们生活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圈子。

    圈子是什么?顾名思义,所谓圈子,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的一个群。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如经典影片里面的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只要有人群就有圈子,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

    圈子,在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是贬义词,意思为拉帮结派,所以,没人敢说自己属于哪个圈子。事过境迁,80年代后,圈子活跃起来,成为了一个中性词,是为非正式群体的规模化、多样化。圈子,俨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社区生活的方式了。

    圈子是一种文化,一种时尚,同时,也是一种价值。时下圈子的流行有其客观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缓解自身心理压力,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个的圈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它是部落、社群、团体。而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圈子就是由一群志趣相投、年龄相仿甚至是居住地点相近的人自发形成的团体。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地生活在圈子当中。一个人从来到世界第一天开始,就总是从一个圈子到另一个圈子,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从一个职位到另外一个职业,总是不断地突围、不断地“往高处走”。

    有人说,我的圈子很广,有很多同学、朋友都在当领导,国务院、省级、市级的领导,大企业的老总,娱乐圈的明星,各种各样的圈,各种各样的关系,复杂而神秘。但是圈子有时也会像一个城堡,对外人不一定开放。外界渴望知道圈子里面的生活,也有更多人希望进入

    不同的圈子。这就要求人要开放思想,多接触人,多建立圈子。

    圈子是中国人生活的文化,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追求。有人说,想知道一个人的人品或地位,看看他身边的圈子,就知道了。更重要的是,圈子能令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不断地延伸,它可以为你带来财富或地位或声誉。这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然过程,即使人类已经进入地球村时代,人们还是一边打破圈子,一边营建圈子。

    大体来说,人主要有这几个圈:亲戚圈,同学圈,朋友圈,同事圈,商业圈。

    ——亲戚圈。

    父亲那边的,有爷爷、奶奶、叔叔、姑姑的亲人和子女,和我们走得比较近的基本都是“堂”字辈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了。母亲那边的是外公、外婆、舅舅、阿姨的亲人和子女,和我们走的比较近基本都是“表”字辈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了。

    亲戚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跟他们的关系好坏很多时候是由我们的父母所决定的,一般比较稳定,除非战乱而迁移,一般都会保留着比较紧密的联系。

    ——同学圈。

    每个人都会经历小学、中学、大学,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同学。小学、中学时期并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时的感情也相对脆弱,所以小学、中学的同学,能够在许多年以后聚拢开同学会的机会是非常难得和稀少的。

    同学圈,其实大都指的是大学同学或中专等带职业性质的同学。同学圈一般是除亲戚圈以外最为稳定的圈子了。这个时候每个人的智力、人生观、价值观、性格、脾气基本形成,年龄相仿,相同的教育背景,相同的专业,在相对狭小的环境中一起相处了3~4年,相互间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也正因为年少轻狂的年龄,互相会发生许多印象深刻的事情,让人怀念让人回味。也正因为了解对方的过去,了解对方的性格、籍贯、家庭等,所以更容易产生信任,更容易沟通,也理所当然地成了除亲戚圈以外最为稳定最为可靠最值得信赖的圈子了。

    ——朋友圈。

    朋友圈最为复杂,志同道合的为朋友,这类朋友,可以是与你的兴趣特长一致的,如旅行的驴友、爱好音乐的朋友、跳舞的舞友、喝酒的酒友、麻将的麻友、打牌的牌友、不见面的网友、写信的笔友,也可以是偶然认识的,如走在街上、公交车上、地铁站、图书馆等等地方认识的朋友,或因为要办某些事情而认识的朋友,像维修电脑的师傅、送东西的驾驶员、理发师、买东西认识的老板或伙计,只要感觉合得

    来,都可以成为朋友。

    虽然朋友林林总总,很多很多,但是如果没有很多年的接触了解,毕竟还是陌生的,当你搬了家,离开了这个城市,这些朋友可能就消失了。当然,这些朋友也很有可能因为确实比较有缘而深入交往,成了真正的好朋友,你了解他的籍贯、他的家庭、他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他的圈子,了解了他的性格、脾气、爱好,这才是真正可以深入交往的朋友。

    ——同事圈。

    同在一个单位,或者就在一个办公室,搞好同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身体不好,你同事的爱人是医生,你可以通过同事的介绍以求更好得到解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关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等,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当然,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平时不注意言行,就很容易把同事间的关系搞僵。

    ——商业圈。

    俗话说:“朋友层次决定商机的大小。”有人拿出几本相册,里面珍藏了各界名流与其的合影照片,无疑这不仅仅是一部普通影集,它更是一张庞大的社会关系网。这似乎说明在现在的人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是交往背后的利益,不管你愿意与否,“人情法则”已经演绎成为社会的法则了。

    4.把自己放在“圈”里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告诫年轻人“有圈子易成事”的另一种说法。

    你生活在哪里并不重要,最要紧的是要把自己放在“圈”里。一个人际“圈”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要想办事有手腕,就是要学会“与其临事求人,不如退而进‘圈’”。

    西方有一则著名的格言:“重要的不在于你懂得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朋友,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一个人不能独自生活,自己虽然可以过得不错,人也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可是人终归是群居的动物,需要有朋友。人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有朋友帮助;人之所以会成长,就是因为吸收了别人的成功经验。

    今天的你,你的个性、走向,你所处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将来的你,10年、20年以后的你,几乎完全取决于你未来的环境。

    有人曾把富人与穷人的交际圈子做过比较,发现穷人喜欢走亲戚,于是穷人的圈子里大多是穷人。穷人虽然也有自

    己的智慧,但那更多是在生存的层面上,他们每天会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这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

    在乞丐中做得最成功的最多就是一个乞丐王。穷人必须认识圈子的重要性,始终在穷人圈子里混,最终又能混出多大名堂呢?一个生活在穷人堆中的穷人,要想跃上富人的台阶,必须先从思想上超越自己和这个阶层。

    在富人圈里,哪怕是富人的高尔夫球童天天与富人在一起,在交往中讨论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如何享受生活,所以他的思想中形成的也会有富人的思维模式。天天跟小鸡在一起,永远只是鸡;所以,小鸡要找鸵鸟交朋友才有提升;已经是鸵鸟了,就要找长颈鹿交朋友。

    为什么领导的秘书最容易升官和被提拔?当官也有方法。想当股长就要经常跟科长在一起,要当科长就经常要跟处长在一起,要当处长就要经常跟局长在一起,要当局长就要经常跟厅长在一起……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贴有不同的标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标签的背后就是一个圈子。

    个人成长的过程包括与人接触。学习如何成功的最佳方法是与成功人士接触。观察他们,向他们请教。逐渐地,你会开始跟他们一样看问题。这句古语确实正确:“毛色相同的鸟聚在一块。”

    认识关键和重要的人物,当然首先要从各种渠道入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你经常所接触的圈子,除非你本身已经是个很高端的人物。比如学生可以争取以志愿者或义工的身份参与学校各种重要活动、成功人士的讲座、校外的会展等;毕业生应该争取一流的大公司,通过职业交际结识更多的杰出人士、有一定积蓄和工作经验者,就可以多多参与有顶尖人士的会议和论坛。

    人脉资源越丰富,财富的门路也就越多;人脉档次越高,财富和成功就可能来得越快、越多。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5.开放你的人生圈子

    在开放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圈子中。

    一个人一出生,他首先就进入了亲情圈子,随后又自觉不自觉地打上各种圈子的烙印。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进入一个圈子,又离开一个圈子的演绎。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人脉圈子可以分为三层:即亲情圈子,友情圈子和社交圈子。亲情圈子是人一出生就拥有的,关系几乎固定不变;友情圈子是我们经常接触而形成的圈子,如邻居、同学、同事等,关系相对稳定;而社交圈子就是我们为了生

    活广泛活动形成的圈子,这个圈子的人最不稳定,有的你可能打个照面却从来记不得名字,有的交往频繁所以会进升至友情圈子,成了较稳定的人脉关系。所以,社交圈是一个动态的圈子,圈子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圈子意味着可靠、可信、可用。因此,基于圈子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社交圈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性格甚至事业发展、人生际遇。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人情法则”已经演绎成社会的法则。“人情法则”不仅是一种用来规范社会交易的准则,更是个体在稳定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中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社会机制。

    圈子意味着机会。对于个人来说,专业是利刃,人脉是秘密武器。专业如果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分耕耘,数倍收获。工作、事业上的圈子会让你获得直接的帮助和机会,而因为自己的爱好而融入一个圈子,则更意味着你拥有自己独特的品位和归属。圈子是生活里一扇特别的窗,人的生活特性注定了人们对圈子和圈内生活方式的依赖。

    圈子的形成,依赖于我们善于整理人脉,形成一个事业平台;圈子的维护运用,在于我们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进而将资源转化为财富。因此,还有人说,圈子就是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交换、整合、匹配的一种魔方。善于借用圈子,整合人脉,处理人际关系,否则,你永远只是孤军奋战、陷入“好汉双拳难敌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的境地。

    ——聚会是拓展圈子最为普遍的形式。

    聚会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聚会场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人们可以在其间交流情感、沟通信息、增长见识等。

    比如,一些封闭式的私人俱乐部或是豪华的消费场所,会成为上流社会人士热衷交往的地点,如上海的新天地、外滩三号等,参加在这种场所举行的聚会也就成了很多企业界人士的一种社交渠道,而且还具有上流社会身份的某种标志,一般来说,多为工商界的杰出人士。

    所以外滩三号这样的场所,比较容易成为这类人群的聚会地点,也就是沟通的平台。他们可以在那里休闲享乐、交流分享,包括做生意,形成“聚会文化”。这样的聚会能把企业家、商界人士带入新的生意圈,找到新的赚钱模式或者新的投资项目。甚至一些比较著名的聚会场所,可以被看作是参加者在他活动的圈子之间进行交流的某种另类名片。

    人脉圈,正是经商者拓展生意的必需途径。曾有统计数据显示,参加聚会的工商人士

    中,约有36%的人主要是工作或商务需求。另外,组织和经营这样的聚会场所,本身可能就是一种生意,这对场地提供者来说,也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

    ——成为被关注的人物。

    中国有句俗语叫“闷声发大财”,低调更是许多人都很推崇的处世智慧,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这种观点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提到濮存昕会想到什么,自然会想到他为艾滋病作过公益宣传,这是因为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其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人物。自然,濮存昕如果有什么事请人帮忙,人们也会非常乐意地去帮助他了。因为他早已被人所熟悉,人们从心里就对他有一种信任。

    ——记住更多人的名字。

    尽可能多地记住别人的名字,了解别人的爱好以及需要等。这体现的不是技巧,而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当你准确地叫出偶尔邂逅的朋友的名字时,对方不仅会充分地感受到被尊重,也会加深对你的印象。

    ——慷慨大气结交朋友。

    现代社会,建立人脉远远不是过去所谓的“拉关系”那么粗俗简单,它包含很多层面的深化,需要用心经营。为了寻找人脉需要主动出击,找到想认识的人就想尽办法去结识,结识后当自己的好朋友慷慨对待。有人也许说:经常吃饭喝酒的那是酒肉朋友,不见得真心。但发展人脉的出发点就是先“跑量”再从中精选可重点发展的对象,而走好第一步,慷慨对人,让人感受你的大气是必须的。

    ——网上亮相聚人气。

    科技的发达,让人际网络的往来变得多元而复杂。有的人,MSN上的朋友名单上百位,更厉害的人,经营一个网络商铺,居然有数百上千的忠实顾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红火无比的“超级女声”们也是聚集了数以万计的人脉,光是为她们发的短信就超过千万条。

    而在网络上一天所认识的朋友,可能比过去现实生活中一年所认识的还多。网络交友已经成为时尚和流行,慎重的话,也是不错的“从虚拟变现实朋友”的渠道。

    在这个时代,如果还死抱老想法,不屑于网络上的人脉,实在可惜。

    ——名片管理常保鲜。

    如果说,以上讲的都是“人情宝典”中的意识篇,那么这最后一招就是讲它的纯技术篇。

    中国台湾有位著名的“名片管理大师”叫杨舜仁,他号称有16000多张不同人的名片,而经过他自己建立的一套名片管理系统,可以在几秒内找出任何一个想要的人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