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解除身体的健康警报 > 第三章 五脏六腑的保健(2)
    ◆肝可分为膈面和脏面。

    1.膈面

    接膈的下面与膈穹窿相适应,呈向上的隆凸。膈面可分为上、前、右、后等四部,其间并无明显界限。上部与肝的前面分界不明显,此部借膈与右侧膈胸膜、右肺底、心包和心脏及左侧膈胸膜和左肺底的小部分相邻,故肝脓肿或囊肿可经膈破溃到右侧胸膜腔及右膈。前部分呈三角形,与膈和右侧第6-10肋相对,并在胸骨下角的下方附近,贴附到胸骨剑突及腹前壁,左侧与第7、8肋相对。右部借膈与右侧第7-11肋相对,后部在膈的后上方略呈三角形,大致位于肝冠状韧带后侧,此部包括裸区、尾状叶及左叶等。

    2.脏面

    与腹腔器官相邻,表现凹凸不平,此面略呈H形的沟,其中部呈横位的沟称肝门,有肝管、淋巴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的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由结缔组织包绕共同构成肝蒂。肝门两端有矢状位的两个纵沟,左侧纵沟窄而深,其前部有肝圆韧带。此韧带由胎儿时期的脐静脉闭锁而成,向前离开此沟后,即被包裹在镰状韧带的游离缘中,连至脐。左侧纵沟的后部容纳静脉韧带,它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故又称静脉韧带。右侧纵沟阔而浅,其前部有一个胆囊窝,后半部为一宽阔的沟有下腔静脉经过,故名腔静脉沟,在腔静脉沟上端处有肝左、中、右静脉的短干注入下腔静脉。此外在沟内还有若干肝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临床称此沟为第二肝门(有人认为腔静脉沟上端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称第二肝门,而腔静脉窝下部的肝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处,称第三肝门)。肝的脏面借H形的横沟分为四叶,左纵沟左侧为左叶,右纵沟右侧为右叶、左、右纵沟之间在肝门前方的部分为方叶;肝门后方为尾状叶。

    肝的前(下)缘锐利,其左侧有一切迹称肝圆韧带切迹(或脐切迹),肝圆韧带在此通过。右侧胆囊窝处亦形成胆囊切迹,胆囊底常在此露出。后缘圆钝,朝向脊柱。右缘圆钝,即肝右叶的右下缘,其最低点约在右侧腋中线第10肋处。左缘薄锐,左后端处肝实质逐渐消失,移行为纤维索。

    (插入“肝脏”)

    (插入“肝脏结构图”)

    ◆肝的分叶与分段

    单纯根据肝外形的沟裂,将肝分为左叶、右叶、尾状叶、方叶,此与肝内管道的分布并不完全相等。而根据腐蚀标本,依据肝内管道系统的分布并结合肝的外形可以看到叶与叶之间或段与段之间存在明显的裂隙。据此肝有三个叶间裂,三个段间裂。

    叶间裂包括肝中裂、左叶间裂、右叶间裂。段间裂有左外叶段间裂、右后叶段间裂和尾状叶段间裂。由这些裂将肝分为右半肝、左半肝,五个叶、六个段。现代肝脏外科即依据这些分叶及分段方式,施行半肝、肝叶或肝段切除术。

    所谓左、右半肝是门静脉左及右支分别流注部分,它位于肝中裂的左、右两侧。肝中裂为经下腔静脉左缘至胆囊切迹中部连线的平面,肝中静脉位于此裂中。右半肝又被右叶间裂分为右前、右后叶。右叶间裂为下腔静脉右缘至胆囊切迹中点右侧的肝前缘的外、中1/3交点处连线的平面,肝右静脉位于此裂中。左半肝被肝的脏面左纵沟分为左内、左外叶。因左纵沟内有门静脉左支(矢状方向),一般为临床上实际应用的界限,以左纵沟左侧约1cm处的平面为准。

    左外叶和右后叶各自有一横的段间裂,将它们分为上段、下段,肝左静脉位于左外段间裂内。

    尾状叶由一纵向的段间裂分为左、右两段,分别属于左半肝、右半肝。

    肝的日常保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最大的腺体,其结构复杂,功能也极为广泛,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营养物质,大部分都由门静脉运往肝脏,送进肝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才能变成人体所需要的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与激素等的代谢,肝脏也全都参与,自始至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肝脏还承担了胆汁生成和排泄,以及解毒和排除废物的任务。此外,肝脏在人体的免疫、凝血、热能的供给及水、电解质的调节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肝脏被人们称为“物质代谢中枢”、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和“清洁器”。当肝脏有严重疾患时,肝内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则身体的多种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人们为了自身健康,要特别注意呵护好自己的肝脏,特别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或疏忽大意,可能使肝脏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为确保肝脏正常工作,平时要特别注意维护保养好肝脏。

    1.不要过量饮酒

    酒精主要含有乙醇,有刺激、伤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使人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一次大量饮酒,可以损伤饮酒者大量的肝细胞,引起转氨酶急剧升高;如果长期饮酒,还可以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于酒精性肝硬化。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每日饮白酒3两以上,1

    年就可发生酒精性脂肪肝,连喝16年,就可演变为肝硬化。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均衡

    不少女性工作繁忙,饮食上没有规律,这样会破坏肝脏的代谢和胆汁的分泌功能,同样会发生营养失衡性脂肪肝。而一些盲目追求形体美的女性,长时间的饥饿,致使神经性厌食、肠道病变,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使肝内脂肪蓄积而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因此,女性应该格外注意饮食有常,营养均衡,切忌暴饮暴食。平常用餐可以多吃各种蔬菜、豆制品、水果等,每天喝一杯牛奶,进食一个鸡蛋,二两精瘦肉(如牛肉、猪肉、鱼肉等),三种蔬菜,两种水果,这样对于保肝养肝大有好处。

    3.注意饮食卫生,杜绝食道传染病发生

    不洁饮食,尤其是熟肉制品、生猛海鲜,容易含有各种肝炎病毒,一旦食入,有可能导致急性肝炎发生。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拒绝不洁食物,不到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食物。

    4.慎用各种药物和保健营养品

    不论是中药或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用药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消炎药(红霉素、四环素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抗结核药(异烟肼、雷米封等)、降糖药(优降糖等)、抗风湿药物、抗肿瘤药物、激素类药物等的使用都必须格外谨慎。

    5.劳逸结合,心情舒畅,淡薄名利

    人们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很大,又疏于锻炼,加上心理压力,情绪往往容易失控,表现出喜怒无常。中医认为七情异常,必定伤及五脏六腑,尤其是暴怒伤肝,肝气不舒,肝气郁结必定会导致肝血瘀阻,久而久之,也会出现肝功紊乱。因此,人们需要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

    怎样预防脂肪肝

    导致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有六个:

    1.长期酗酒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

    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

    2.营养过剩

    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

    3.营养不良

    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临床上也常发现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这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样可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如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从而使肝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4.糖尿病、肝炎、甲亢、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为了补充能量,体内脂肪酸显著增加,这些脂肪酸不能被充分利用,就会使肝脏的脂肪合成亢进,从而引起脂肪肝。60%肥胖患者会发生糖尿病,他们发生脂肪肝的比率较无糖尿病者要多2倍。

    5.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占成人肝炎的1/10,脂肪肝是常见类型。有数十种药物与脂肪肝有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酸、糖皮质类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及降脂药等,都可以导致脂肪在肝内积聚。

    6.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

    其中以高TG(甘油三酯)血症关系最为密切,绝大多数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

    此外,某些工业毒物,如黄磷、砷、铅、铜、汞、苯、四氯化碳等也可导致脂肪肝。妊娠、遗传或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如多坐、少活动,生活懒散等也与脂肪肝发生有关系。

    要预防脂肪肝,就要杜绝导致脂肪肝的这些诱因。

    胆囊

    胆囊与胆汁的功用

    胆囊的形状很像一个青梨,它紧贴在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容积约30-50毫升,有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胆囊就像是一个储存囊﹐可以储存与调节胆汁的分泌。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先流入胆囊,通过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浓缩,并贮存起来。未浓缩的胆汁呈金黄色,浓缩后的胆汁呈空绿色。进食时(特别是进食脂肪性食物时)胆囊收缩,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内,协助脂肪消化。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为经过浓缩而

    呈深绿色。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肝胆汁中水约占97%),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其中包括能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排泄物胆红素,胆汁的颜色就是由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所决定的。此外,胆汁中含有磷脂、胆固醇、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

    胆汁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助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二是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当胆汁中各种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就会引起胆道疾病。

    与胃、肝或者小肠等等器官不同的是,胆囊不是人体所必需的。如果因为某种疾病需要切除胆囊,对人体整体功能影响不大,一来是胆汁可以直接排入肠道参与消化功能;二来机体功能可通过代偿作用来适应。

    尽管如此,并不表示我们对这个器官的健康问题可以听之任之,胆囊病变也许会给我们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

    常见的胆囊病变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胆囊炎与胆石症是腹部外科常见病。在急腹症中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而居第三位。胆囊炎与胆石症关系密切,炎症可促使结石形成,而结石梗阻又可发生炎症,二者往往合并存在。

    女性患胆结石的可能性是男性的3倍,而且,从发病率上看有年轻化的趋势,在20岁以上的人便逐渐增高,女性45岁左右达到高峰。胆结石和个人体质有关,肥胖、吃太油、饮食不正常也是重要的危险因子。现代人的生活忙碌,三餐不正常,加上饮食型态日益西化,高热量、高脂肪、高糖份的东西越吃越多,才会使胆结石的罹患机率节节上升。所以要预防胆结石,最重要的是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并且应该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与摄取过量的脂肪。

    胆结石的预防

    很多没有症状的胆结石病人会说“我不疼不痒,治它干吗?”即使有症状的患者往往也是“痛时病急乱投医”,痛后“好了伤疤忘了痛”。然而胆结石就像一颗隐藏在人体中的炸弹,如果不及早清除干净,等到有症状时,不仅痛苦,手术也会带来更多危险。何况,胆内结石常常可以堵塞胆管,除引起胆绞痛、黄疸、穿孔、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烦躁不安、胆道出血、休克昏迷外;还会引发胰腺炎、肝硬化、肝脓肿、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症等。更严重的可能诱发胆囊癌,虽然比例不高,但是胆结石是胆囊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

    据统计,90%以

    上的胆结石病人伴有急慢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侧或中上腹不适、隐痛、餐后饱胀至夜间疼痛加重、消化不良。当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胆总管后还会引起急性胆绞痛,剧烈时难以忍受,并牵扯至右背痛,伴有高热、寒战、黄疸、恶心、呕吐,甚至血压下降、烦躁不安、休克、昏迷乃至威胁到生命。

    小小胆结石确实是不能轻视的,现在,有这个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罹患的年龄也有下降的趋势。三餐不正常﹑不定时﹑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的人﹐胆汁容易变得浓稠﹐容易结晶﹐也就容易有胆结石。所以预防胆结石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保证该吃饭的时候就要吃饭﹐让三餐正常。已被诊断确定有胆结石的人,更应当严格执行。因为罹患胆结石就代表您有结石的体质,不注意就很容易复发。

    胆结石症状严重时,必须遵照医师与营养师的指示,严格限制油脂的摄取,平常也不宜摄取太多油脂。但是高比例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例如素食者完全以黄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等油作为烹调用油),反而会增加胆结石的机率。因为高比例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会降低胆汁中一种叫去氧鹅胆酸的浓度,这种物质可以使结晶的胆固醇再度溶解,也会增加维生素E的消耗。要避免这类问题。对于素食者建议多用橄榄油等单元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油脂﹐一般人只要遵循均衡饮食原则即可。

    维生素E不足,会增加维生素A的消耗与破坏,而维生素A能保护胆囊的表皮细胞。如果胆囊的表皮细胞死亡﹐脱落的细胞容易吸附胆固醇造成结石。所以注意维生素A及E的充分摄取也有助胆结石的预防,维生素C可以减少维生素E的消耗﹐也是应该要吃得够的营养素。

    胆结石发作时,胀气会增加不舒服的感觉,此时应该避开会造成胀气的食物(因人而异)。职业女性们也不要老坐着,常常要起身活动。排遣压力,适度运动都是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该吃的时候就要坐下来,好好吃、慢慢吃。

    ◆可能引发胆结石的几个因素:

    1.脂肪饮食过多

    营养不是越多越好,脂肪摄入太多,会使胆汁内各成分的比例严重失调,胆汁易浓缩,胆囊收能也降低,因而易形成胆结石。

    2.盲目减肥

    有的女性过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饮食,造成缺乏胆囊收缩的食物,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不能正常收缩,胆汁郁积造成结石。

    3.甜食过多

    摄入过量的糖,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

    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过量的糖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结石的发生。

    4.饮食过精

    身居城市的人们往往过多食用精制食物,增加了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胆固醇沉淀而形成结石。

    5.饮食不规律

    许多职业女性吃饭常饥一顿、饱一顿,有的长期不吃早餐,这样很有可能成为胆石病攻击的对象。其原因是空腹时胆汁的成分发生变化,其中胆酸含量减少,而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便可形成胆固醇结石。

    6.饮食不洁

    我国胆结石的高发地区,70%的胆结石以蛔虫卵和蛔虫残体为核心。有学者曾对手术取出的胆红素钙结石进行分析,也发现约有55%是以蛔虫及虫卵为核心的。导致这类结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洁。

    如果女性朋友能避开这些诱发胆结石的因素,就有可能减少或杜绝胆结石的发生。

    泌尿系统保健

    认识肾脏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分以及被破坏的激素、毒素和药物等物质,它们经循环系统运送至肾,在肾内形成尿液,再经输尿管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是人体代谢产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排出的废物不仅量大,种类多,而且尿的质和量经常随着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肾不仅是排泄器官,而且对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电解质平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肾功能发生障碍,代谢产物就会蓄积于体液中而破坏内环境的相对恒定,从而引起新陈代谢紊乱,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此外,机体的皮肤、肺、肠管和肝脏也具有排泄功能,皮肤的汗腺能够排泄少部分尿素、钠盐及水分;肺能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大肠粘膜能够排出一些无机盐如钙、镁及铁等;由肝脏排出的胆色素也可经肠管而排出体外。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它位于腰背部两边,形状像蚕豆,左右各一个。肾脏长约10公分,宽约6公分,厚约4公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新鲜肾呈红褐色。肾的大小各人不同,正常成年男性肾重约134~148g,略大于女性的肾。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肾门向肾内部凹陷成一个较大的腔隙,称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的主要分支和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以及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肾的

    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膜包绕,即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肾的正常位置依靠肾被膜、肾血管、肾的邻近器官、腹内压等来维持其固定,肾的“固定装置”不健全时,肾的位置可移位。

    肾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是生尿部分,在肾的外侧;髓质是排尿部分,在肾的内侧。

    (插入“肾脏结构图”)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尿和排尿。机体的代谢产物尿素、尿酸、无机盐及多余的水,主要由肾排出,它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重要,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如果肾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尿蛋白、血尿等等一系列的病理现象。

    肾脏除了维持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外,还有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肾脏的最小工作单位是肾单位,兩个肾脏合起來一共有兩百万个肾单位,但每天实际在工作的肾单位才十分之一,所以一个人少了一个肾脏也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这并意味着你可以对肾的健康状况掉以轻心,肾非常容易感染和生病。当肾发生问题的时候,各种麻烦也将随之而来:小便困难、尿频、尿量减少或多尿,眼皮浮肿、下肢水肿或体重增加,尿液带有血丝、血块或颜色变红、变褐,尿液泡沫增多,血压增高,以及贫血、食欲下降、疲倦等。

    肾脏功能失调会引起腰酸背痛、水肿、血液中有尿毒、高血压、尿道发炎、疲倦、失眠、耳鸣、脱发、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恐惧感,甚至神经错乱。任何进入身体的饮料、食物、空气和情绪压力所产生的毒素都会经过肾脏,如果污染物质太多,造成肾脏负担太重,短期也许会出现阻塞、发炎现象,长期则有结石、功能衰退、血液不干净等各种毛病,最严重情况要靠人工洗肾清除血液污染,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肾脏疾病包括原发于肾脏的疾病,如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血管炎、肾盂肾炎、多囊肾等,以及继发于全身多系统疾病的肾脏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变。

    肾脏疾病早期甚至没有症状,当疾病发展到肾功能明显异常时才会出现多系统症状。常见的异常表现有水肿、尿频、夜尿增多、尿液颜色改变、尿液中泡沫增多、高血压、贫血等。慢性肾脏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敌”之一。目前,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以及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和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的“三低”特点。

    肾衰竭是任何严重

    的肾脏疾病的最后结果。当肾脏因各种疾病的伤害而渐渐失去功能時,称为慢性肾衰竭。当肾脏功能下降到正常的百分之十以下时,身体便无法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即进入尿毒症期,最后陷入昏迷后死亡。

    有些病人初次到肾内科就诊,就得到了“晚期肾脏病”的诊断。这就是因为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经常没有什么特异性。病人在得病的初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即使有一些不适,也多是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症状,比如劳累后双下肢轻度浮肿、晨起眼睑浮肿、贫血、食欲下降、腰痛、腿软、骨痛等,结果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也从未看过病,而第一次知道自己患了肾脏病,就已经到了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了,这是相当危险的。

    警惕肾脏疾病的信号

    1.水肿

    肾脏疾病水肿的特点是早起眼睑或面部水肿,午后慢慢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可能出现在身体低垂的部位,比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2.高血压

    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与其他高血压一样,也会出现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经常测量血压十分必要。

    3.腰痛

    肾区酸痛不适或隐隐作痛或持续性钝痛。

    4.尿量过多或过少

    正常人的尿量为1000~2000毫升/日,平均为1500毫升/日左右。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肾脏有病的信号。

    5.尿化验异常

    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隐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酮体、尿糖等,都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这些疾病信号如果能够多加留意,及早治疗,就能够防止病情加重,减轻危险。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做好肾的保健工作,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帮助肾脏获胜。

    日常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预防肾脏损伤:必須注意平日保健,避免滥用来路不明或疗效不清的药物;小心使用含有肾毒性的药物及食物,如抗癌药、利尿剂及止痛药等;用药也不可过量,长期服用药物,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在饮食上要注意低钾饮食,少食用芹菜、茼蒿、空心菜、菠菜、香菇、土豆、香瓜、香蕉、龙眼、葡萄、柳橙等高钾食物;蔬菜类应先用水煮3~5分钟,沥去汤汁,以油拌或油炒,可减少钾的含量,不宜食用菜汤;其他如柳橙汁、无盐酱油含钾高,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