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 > 第22课 富贵险中可求,冒险是创富者的游戏乐园
    冒险是创富者的乐园。凡是在商业领域成大业者,无一不是那些具有冒险精神的人。17世纪的荷兰人,18世纪的英国人,19世纪的美国人,20世纪的德国和日本人,都是在冒险精神的驱动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财富奇迹。

    在投资中也是如此。对于风险,大部分的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殊不知风险和收益是分不开的,完全避开了风险,就等于避开了可能得到的高回报。更何况,收益率的毫厘之差,会像滚雪球一样,让您不经意间,累积的财富和别人拉开了距离。

    富贵险中求。或者很多人对此有深切感受。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想要在市场中寻找机会,更应该有点冒险精神。

    哈佛崇尚冒险精神

    哈佛的工商管理硕士,在美国的企业界比其他学科的博士都要吃香得多。哈佛商学院培养的是总经理人才。这一宗旨近一个世纪以来从未改变。哈佛之所以有非同凡响的影响,是因为学校抱着以培养总经理为己任这一坚定不移的宗旨,这就是哈佛的使命。哈佛的精神是什么,哈佛精神就是总经理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鼓励对事业的追求,强调生活的富有来自勤奋的工作;强调个人的能力、毅力、智慧和决心;注重理性分析;讲求实际和办事的成效;强调对企业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世界石油大王保罗·格蒂天生是个冒险家,也是不尽职的父亲、重婚者、吝啬鬼和涉嫌同情纳粹分子。他的一生,狂热地追逐金钱,追逐女人……从人格方面说,他决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就事业的成果而言,却几乎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保罗从小不爱读书,父亲很失望。他给儿子500美元:“这是给你打天下的本钱。两年内,我每个月只能给你100美元作生活费。”“我如果赚不到100万美元,我永远不回来!”保罗发誓地说。

    不满22岁的保罗?格蒂带上简单的行李,只身前往俄克拉何马的塔尔萨,开始了他的石油生涯。

    塔尔萨当时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许多人来此挖掘石油,以求一夜暴富。当时,挖掘石油是一个很冒险的行业,你如果发现大油田就会马上成为百万富翁,假如接连打了几口滴油不见的干井就会倾家荡产。这里竞争相当激烈。他环顾四周,一切都很陌生,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那儿,都为了寻找石油而来。在那些粗鲁的流浪汉和赌徒中,他是唯一带着手表的人——其他人都带枪。

    当时一个已经赚足了钱的石油大王

    伯恩达吹嘘道:“石油发财要靠运气,除非他能闻出石油,即使在3000英尺以下也能闻得出来。”

    保罗很不服气,发现石油是要靠运气,可运气不是坐着等着就会上门的。

    1915年冬季,保罗得知有一块地皮要拍卖。每个人都盛传其底下蕴藏者丰富的石油,保罗心动了,不过他并没有丧失理智。他亲自去现场进行了探测,决定要将这块地拍卖下来。但是,公开拍卖势必要面临一场残酷的竞争,而保罗此时身上只有500美元,无论如何这是无法与人抗衡的。

    硬拼不行,保罗想出了一个注意。他开着车来到他存款的银行,要求派代表替他喊价。他的游说下,银行的一位高级职员同意到时候和他前往。

    公开拍卖开始了,银行高级职员首先举牌,引起在场的人一阵惊讶和骚动。一些向银行借钱的人不作声了,和银行没有借贷关系的人低声议论:来者不善啊!最后,那个银行职员——实际上是保罗只以报价的三分之一的价钱(500美元)买下了这块地皮的石油开采权。

    保罗迅速雇人架设起铁架和钻井,钻头开始伸向地下。第二年,他的油井钻出了石油。

    保罗很幸运,他的冒险获得回报。保罗说过,做生意足以考验人的才智,并充满了激情和冒险,而且好处多的几乎使人无法想象和处理。当时,俄克拉荷马的人都相信那块叫做红床的地区不可能有石油。地质学家、大石油公司的专家以及到处乱探油井的人都一致认为那个地区干得一滴油都没有。保罗却有自己的看法。他深深觉得,这所谓的一致看法只不过是迷信和瞎猜而已。当保罗知道他们在红床地区所做的探测,根本就是在没计划、没秩序的情况下进行的时,他的信心增强了。于是,他决心要冒一次大险,在那个地区租了一块地,开始钻探。不负辛劳,他果然开拓了一个新的产油地区。勇气和眼光,使他获得成功。

    百万富翁虽甘愿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冒风险就有失败的可能,但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将能够取得成功。

    冒险,做他人不敢做的事

    成功的人往往还敢于冒险,冒天下之大不韪,从而做到他人无法企及的事。如卡耐基所说:“对于有着失去一切的可能性的事业,投注一生的积蓄,那就是有勇无谋。虽然没有经验,心生不安,但向有新的可能性的工作挑战,那才是有勇气的行为。”

    哈佛的很多学生都是贵族子弟,但是他们一点也不缺乏冒险精神,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够有勇气面对挑战。

    哈佛商学院成员经常自问,什么人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回答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

    当喝着可口可乐时,他们都知道,这个巨大的饮料帝国的财富和影响力,乃是一个年轻店员——阿萨·坎德勒的冒险观念滋生而来的。

    许多年以前,一位年迈的乡下医师驾车来到美国某个镇上。他拴好了马,便悄悄从药房的后门进入里面,开始与一位年轻的店员谈生意。在配方柜台的后面,这位老医师与那位年轻店员低声谈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走了出去,到他的马车上取出一只老式的大壶及一把木质的板子(用来在壶里搅拌的),把它们放在药店后面。店员检查了大壶之后,便从自己的内衣袋中取出一卷钞票,递给医师,整整是500美元,这是年轻店员的全部积蓄。

    那医师于是又递过一小卷纸,上面写的是一个秘密公式。这小纸卷上的公式和文字,现在看来价值应高达当时一个皇帝的赎金,那上面记载着烧开这旧壶里的液体的方法。可是当时的医师和店员,谁都不知道从壶里流出来的,将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财富。

    老医师很高兴他那一件物品卖了500美元,年轻店员则冒了很大的危险,他把毕生的储蓄都花在这一小卷纸和一只旧壶上了。

    当年轻店员把一种新成分与秘密公式的配方混合以后,旧壶的缔造真正开始了,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雇用了与陆军同样多的职员,影响波及世界各地,而这个帝国的所有人就是阿萨·坎德勒。

    成功的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人生路上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但他们仍充满信心地在风险中争取事业的成功。

    甘愿尝试在风险中赚钱,也绝不轻易地摆脱自己的风险。这种“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策略,应当是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素质。

    犹太人对敢于做出惊人投资策略的商人最为崇拜,因为这些人最能体现犹太民族“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水平,即看准了就大把撒钱。

    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就是敢于做出惊人投资策略的一个典型的犹太商人,有人开玩笑称:“只要摩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就相当于印钞机在飞速运转,因为他头脑中的投资概念已经完全成熟了。”

    19世纪末,铁路运输是支撑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台柱,但就像一盘散沙似的各段铁路并不能完成这项重任。要想把分散的铁路联成一体,组成一个铁路网络,仍要在铁路方面投入高额资金。这样,铁路依赖投资银行的程度就表现得相当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公司的拆分、合并也越加频繁,借贷的资金额也就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不仅有雄厚的财产做后盾,更要有很高的信誉。在这种形势下,摩根创立的银行辛迪加成为新时期银行投资业的榜样。众多破产的公司企业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把希望寄托在摩根身上,希望他能够收购他们的公司,成为他们的救世主,给他们的公司以新生。

    在此等危难之时,摩根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他操起手术刀,向铁路业大动手术了。他这次采取的是“高价买下”战略。无论是西部铁路,还是那些早已不符合当今发展要求的铁路,他都要统统买下,以便能迅速整顿美国铁路。

    对摩根高价购买铁路的策略被人称为“托拉斯计划”,这正是反映摩根策略威力之处。摩根此次的大量投资,不是投机,而是为了促进铁路发展。这次之所以开出了打败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也是因为他并不想靠这次投资获利。另外,如果铁路产业经济的支柱被别人占领,那么他在金融界刚刚夺得的霸主地位将会受到危胁。只为此,就值得他一搏。摩根对铁路的这次大整顿,标志着美国经济从开发的初始阶段,转入现代的重视经营管理阶段,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经营战略与思想。他的成功给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带来的重大影响。在华尔街则史是如此,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成为华尔街纷纷仿效的对象,至今还影响深远。

    从“海盗式”经营到形成辛迪加,进而到托拉斯,华尔街已从过去投机商的天地转变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华尔街后来成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标志,并问鼎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摩根的贡献当然首屈一指。

    从摩根身上我们发现,犹太人在投资方面充满着风险与机会,他们甘愿尝试在风险中赚钱,也绝不轻易地摆脱自己的风险。这种“胆大心细,敢于冒险”的投资策略,应当是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素质。

    看看我们的周围,从对待风险的态度,我们就能判断对方是穷人还是富人。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即使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意冒风险,最终犹犹豫豫,浪费大把的机会;富人的出发点是一本万利。一旦遇到有合适的机会,富人就会选择果断出击。他们会权衡考虑风险因素,用自己的财富在风浪中博取更大的收益。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势必要存在风险;而要想成为富人,冒险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冒险不是赌博

    冒经济风险的胆量,是成功的投资者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如果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过于谨小慎微的投资者是不可能获得巨额财富的。唯有具备极强创业精神的投资者,才能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有人专门问过1000位高收入者一个简单的问题:“合理的经济风险对于你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有多大的重要性呢?”净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百万富翁中有41%人回答:“非常重要”。而净资产在100万到200万美元的高收入者给出同样回答的,仅有21%。

    愿意冒具有合理回报的经济风险与净资产之间明显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些把自己经济上的成功归功于冒经济风险的人,在投资方面并不是瞎撞。他们大多数人认为,把赌博当做自己的经济来源是一种愚蠢的选择,而大多数富翁或那些想成为富翁的人决不会去玩彩票。大多数人决不去赌博——冒风险者根本就不是赌博者。

    善于经营投资的犹太人往往都熟悉概率论,他们知道可能性和期望值。玩彩票的中彩机会非常非常之小,以致他们认为,“每周用火烧掉几张美元也比把钱丢到彩票中去更强!”他们知道,在大多数的赌博中,尤其是玩彩票,玩者根本无法知道总的数目,所以也无法知道中彩的可能性或期望值,期望值肯定要小于总的彩票的价格。玩者除非买更多的彩票,否则就无法增加赢的机会。

    冒险不是赌博,冒险者也不同于赌徒。哈佛大学的斯蒂夫·老夫曼教授曾说:“赌徒一般都是被欲望驱使而失去理智的人。财富人生需要洁手清心,更需要理智冷静,不为私欲所动。人生在世,都有七情六欲,但如果私欲横流,内心深处浊气弥漫,结果往往如赌徒般是不堪设想的。”哈佛人的冒险观念是:只有值得,才去冒险。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生于美国,他上大学时,就开始经营父亲留给他的药厂事业,成效显著,他因之而成为当时美国唯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1921年赶赴苏联,成为贸易代理人,聚集了巨额财富。1956年58岁的哈默收购即将倒闭的西方石油公司,并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的创业者。1974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达到60亿美元的惊人数字。

    哈默一生与东西方政界领导人关系密切,声誉传遍全球。

    经常有人向哈默请教致富的“魔法”。他们坚持认为:哈默发大财靠的不仅是勤奋、精明、机智、谨慎之类应有的才能,一定还有“秘密武器”。

    在一次晚会上,有个人凑到哈默跟前请教“发家的秘诀”,哈默皱皱眉说:

    “实际上,这没什么。你只要等待俄国爆发革命就行了。到时候打点好你的棉衣尽管去,一到了那儿,你就到政府各贸易部门转一圈,又买又卖,这些部门大概不少于二三百呢!……”听到这里,请教者气愤地嘟哝了几句,转身走了。

    其实,这正是20世纪20年代时哈默在俄国13次做生意的精辟概括,其中包含着他的生意的兴隆与衰落,成功与失败的种种经历。

    1921年的苏联,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稳度过一生。

    但他厌恶这种生活。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他做出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重大的决策——新经济政策,鼓励吸引外资,重建苏联经济。但很多西方人士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做是可怕的怪物。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做是“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心里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风险大,利润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险。于是哈默在饱尝大西洋中航行晕船之苦和英国秘密警察纠缠的烦恼之后,终于乘火车进入苏联。

    沿途景象惨不忍睹: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流行,城市和乡村到处有无人收殓的尸体,专吃腐尸烂肉的飞禽,在人的头顶上盘旋。哈默痛苦地闭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头脑告诉他:被灾荒困扰着的苏联目前最急需的是粮食。他又想到这时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早已惨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农民宁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低价送到市场出售。而苏联这里有的是美国需要的、可以交换粮食的毛皮、白金、绿宝石。如果让双方能够交换,岂不两全其美?从一次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哈默获悉苏联需要大约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才能使乌拉尔山区的饥民度过灾荒。机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苏联官员建议,从美国运来粮食换取苏联的货物。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初战告捷。

    没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一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三十几家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

    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

    第一次冒险使哈默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于是,“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成了哈默做生意的最大特色。

    人生路上、创业途中遍布风险,唯有对冒险充满信心的人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然而,每个人所能承受的风险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风险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会对你的心理造成伤害,还会影响你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工作,健康和家庭。因此,当你准备进行冒险时,必须考虑到自己愿意和能够承担多大风险,这要根据个人的性格和条件来决定。

    同时,还要有合理的风险观念:去冒值得冒的险,然后设法降低风险。

    冒险不是赌博,不是无价值的投入。你若有机会去美国拉斯维加斯或大西洋城等地的赌城,仔细观察装潢豪华的赌厅,你将发现赌场内看不到钟。室内灯火通明,而且你也看不到任何窗户。没有钟也没有窗户的目的,是希望赌徒分不清昼夜,能够尽兴玩乐,玩到忘了时间。因为赌徒玩得越久,赌场赢钱的概率就越大。赌博之所以必输,就在于它的期望值为负值,少数几次看不出来,但时间一长,期望值就逐渐地显现出来了,所以赌久了,必输无疑。因此赌博是不值得的冒险。

    此外,虽然冒险精神是必要的,但绝对不可以冲动。因为冒险精神与冲动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本质上是天差地别。财富绝对不会对懦弱的人微笑。同样地,对于有勇无谋的冲动派也没有什么兴趣。

    “那天晚上碰到了不幸的‘中美洲’号,”一位船长讲述道,“天正渐渐地黑下来。海上风很大,海浪滔天,一浪比一浪高。我给那艘破旧的汽船发了个信号打招呼,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忙。‘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糕,’亨顿船长朝着我喊道。‘那你要不要把所有的乘客先转到我的船上来呢?’我大声地问他。‘现在不要紧,你明天早上再来帮我好不好?’他回答道。‘好吧,我尽力而为,试一试吧。可是你现在先把乘客转到我船上不更好吗?’我回答他。‘你还是明天早上再来帮我吧。’他依旧坚持道。我曾经试图向他靠近,但是,你知道,那时是在晚上,天又黑,浪又大,我怎么也无法固定自己的位置。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中美洲’号。就在他与我对话后的一个半小时,他的船连同船上那些鲜活的生命就永远地沉入了海底。船长和他的船员以及大部分的乘客在海洋的深处为自己找到了最安静的坟墓。”

    亨顿船长在曾经离他咫尺却被他忽略了的得以生存的机遇变得遥不可及

    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机会的价值,然而,在他面对死神的最后时刻,他那深深的自责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盲目乐观与优柔寡断使得多少乘客成为了牺牲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又有多少像亨顿船长这样的人,他们在欢乐的时刻盲目乐观,在噩运的面前又是那么的软弱无力,只有在经历过之后,他们才幡然悔悟,明白那句古老的格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这时已经迟了。

    从危机中寻找致富良机

    在成功者的眼中,危机就是机会。不要被表面的危机所吓倒。上帝如果要送一份特殊的礼物给你,一定先以问题做包装。危机是否能够变为机会,只有你的心灵转化,才能进一步海阔天空。

    利用危机,来填满自己的腰包,对犹太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斯瓦罗斯基家族世世代代从事玻璃制造仿钻石饰品的生意,而且一直生意兴隆。精明的美国人罗恩斯坦早就想将这家公司收入囊中,因考虑到时机尚未成熟,只好静静地耐心等候。

    时机终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地利被法军占领,由于二战中斯瓦罗斯基公司曾接受纳粹的订单,为德国制造过军用望远境等物资,所以法军要没收该公司。

    罗恩斯坦得知此事后,立即前往谈判。他说:“我可以和法军交涉,设法不使法军没收你们的公司。但条件是,如果交涉成功,请将贵公司的销售权让给我,并且在我有生之年可以从总销售额中提取10%的酬金。意下如何?”

    斯瓦罗斯基家族为了保住自己的公司,只好委曲求全,全部接受了罗恩斯坦的条件。罗恩斯坦又马上前往法军司令部,郑重提出申请:“我是美国人罗恩斯坦,从即日起斯瓦罗斯基公司已成我的公司,该公司的财产也就成了我的财产,所以我拒绝法军的没收。”法国司令官一听该公司已成了美国人的公司,而美国人总是惹不起的,顿时哑口无言,只好放弃了没收该公司的打算。

    这样,由于算准了时机,罗恩斯坦未花一分钱,不费吹灰之力就成立了该公司的销售代理公司,轻松自如地赚取了销售额10%的利润。

    当然,投机并不等于蛮干一气。一个高明的投机者,懂得区分良莠,深谙取舍之理。犹太金融家韦尔就是一个目光敏锐,判断力极其准确的金融投机家。

    在20世纪70年代,股票行情一直不稳定,股票价格也飘忽不定,较小的经纪所往往朝不保夕,纷纷倒闭。韦尔乘机吞并了大批较小的商号,而且接管了一部分经济不景气的大商

    号。例如,洛布·罗兹公司也是一家投资商号,在华尔街的经济实力与韦尔经营的希尔森公司不相上下,然而它的机构不够灵活,管理方法有些落后。韦尔看到这一点之后,立即提出与洛布·罗兹公司合并。在合并谈判过程中,韦尔先躲在幕后操纵,然后在关键时刻亲自出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最后合并成功。韦尔就这样既摆脱了困境,又赚了大钱,从而在华尔街巩固了地位。然而,韦尔并不是轻易投机的,相反,他对这类问题极其慎重。他常说:“涉及合并的谈判,人人都会紧张,因为处处都有陷阱。”

    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事业遭遇危机,但危机往往是不邀而至。这个时候,我们要转变观念,在危机中也看到转机。只是我们习惯性地只看到“危险”而看不到“机遇”。危机虽然已经发生了,但是我们不要叹息,不要沮丧,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捕捉危机中的转机,从而走向一个新的开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在哈佛学习“逆水行舟”的技能

    美国商业秘诀:有不怕犯错误的冒险精神,敢于大胆进行创造的设想,又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套缜密的检验流程。这是美国现代企业不断兴旺发达的秘诀之一。

    毕业哈佛的王安的成功,就是美国这种商业秘诀的代表。王安的身上既有美国人富于冒险的风格,又具有中国人的稳重谨慎素质。王安在进行创造时,通常采取各种小步骤,并以所有可能的方法使试验继续进行,直至取得成功。发明家都懂得,不能处罚在发明创造中犯错误的人;而王安则更进一步,他鼓励犯错误的人。他认为,在实施各种小步骤的过程中,要以把错误作为发现正确的方向而有意引入的干扰,以使经过干扰后试验能引发出大踏步的飞跃。

    但是王安同时又告诫人们:最后的成功是由为达到目的而进行的全部努力来决定的。因此,偏离指导方向的干扰,是必要的试验过程,即使这种偏离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但是仍能减少重大失误。所以,对于每一个想法,王安都要用管理流程图和创新流程图来迅速地加以判断。

    要想成功就要不怕失败,就要不怕去冒风险,但冒险并不等于盲目莽撞地乱闯一气。王安喜欢打网球,他每星期都要到网球双打赛中挥拍拼杀一番,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而且他总是留在后场打出一个个漂亮的旋球,他的副手则配合他去奔跑。他说:“我是个稳打稳扎的人,我总留在后面而不去扣杀。”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王安性格中稳重的一面。

    王安性格中还有极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