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FBI教你测谎术、阅人术、情报术大全集 > 第39章 高科技:神出鬼没获情报
    科技的发展为情报人员技术和情报人员工具的演进开足了马力,使得情报人员能够神出鬼没地获取情报。

    第一节网络情报人员,信息时代的王牌军

    当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网络情报人员成为各种情报人员类别中的新宠。计算机网络为情报人员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手段,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情报人员手段的革命。网络情报人员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或一个可上网手机),再加上他们魔鬼般的大脑,顷刻间就可以轻取敌方的机密,将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网络情报人员多为黑客高手。一个名为“下载大师”的“黑客”组织,也声称曾闯入美国国防部的电脑系统,并将系统中的一个控制全球定位系统的软件下载。此外,1998年2月,一名自称“分析家”的18岁以色列青年特南鲍姆,成功地闯入美国国防部的电脑网络。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网络化的社会以及由此导致的网络化的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而且对国家关系和国家安全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改变了人类战争的方式,即不费一枪一弹的战争威胁已经摆在面前。当网络受到攻击时,你甚至可能会浑然不知。与那种明目张胆的武力进攻比较起来,网络进攻似乎要“文明”得多。在网络战争中,既听不到轰鸣的枪炮声,也看不见滚滚的硝烟,看到的只是键盘的敲击、鼠标的滑动。但是,网络进攻所带来的“杀伤力”往往是传统进攻所无法比拟的,也是破坏更大的。网络进攻可以导致国家政治失控、经济混乱、军队战斗力丧失……

    美军是世界上最依赖计算机网络的军队,从军事指挥、武器装备,直到人员调动、发放军饷都高度依赖计算机网络。美国军方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被称为“国防信息基础结构”,这一庞大系统由21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100个广域网、200个指挥中心和1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组成。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来自荷兰的自由情报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大量窃取了美军的军事情报,收集到几次战役中的人事调动、后勤及武器系统方面的数据,还有“爱国者”导弹发射情况及有关核武器、“沙漠盾牌”“沙漠风暴”行动等情报。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第一幕——美国的“斩首行动”,就是美国人根据网络情报人员提供的萨达姆行踪情报临时发动的。

    与此同时,根据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消息,俄罗斯逮捕了一名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输送俄罗斯机密情报的电脑黑客。该

    黑客为立陶宛人。据说他已经详细交代了他通过非法入侵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电脑系统,以获取机密。他在将情报传给立陶宛国家安全部的同时又发一份给美国中央情报局。这名黑客窃取的情报包括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组织机构、全体工作成员名单以及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一些对付措施等相关内容。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可通过黑客定期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获得及时有效的各方面的情报。该黑客还承认他曾经在波兰的一次秘密会议当中企图应征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情报人员情报员。

    在经济领域,情报人员的活动同样猖獗。当代国际社会中,几乎每个国家的经济系统都通过电脑、光纤通信、卫星等信息技术手段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在一起,形成世界经济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先进的国家可以借网络为手段打败信息技术落后的国家,或者控制这些信息低端国家的经济运行。随着经济运行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密切,网络安全对经济安全产生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大。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美国每年因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圆。美国网络安全专家声称,一次成功的“网络恐怖”活动也许能使美国整个金融市场或美国民航管理局的网络陷入瘫痪。在中国,仅CIH病毒就曾经使36万台电脑遭受攻击,经济损失达12亿元。可以说,网络安全已上升为一个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经济有序运行的全局性问题。

    肆意泛滥的计算机病毒、无网不入的“黑客”正使网络变得更加脆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过:“网络和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会成为‘黑客’和恐怖分子威力巨大的武器。”在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里,无网不入的“黑客”是网络安全最大也是最严重的威胁。

    在不断扩大的计算机网络空间中,几乎到处都有“黑客”的身影,无处不遭受“黑客”的攻击。计算机网络中存储、传输着大量机密信息,吸引着各国情报人员的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情报人员应运而生。海湾战争中,来自荷兰的自由情报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大量窃取了美军的军事情报。2000年10月,世界电脑软件业的龙头老大——美国微软公司被“黑客”盗走了最新版本的视窗和办公室操作系统。而一种叫做“情报人员”的电脑程序可以记录下在电脑上的一切操作过程,包括密码在内。它从来不会显现出来,电脑用户根本就不知道。

    “千足虫”情报人员“千足虫”情报人员实际上就

    是网络“黑客”的一种。曾入侵过印度的核工业部门,也曾在美国军方“北约防空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中盗走许多核心机密,包括美国指向俄罗斯的全部核弹头的数据与资料等核心机密。未来的网络战,“千足虫”情报人员将同时担负双重任务,即在有目的地窃取重要的军事机密后,将以能疯狂吞食计算机数据的“逻辑炸弹”,能造成网络大面积堵塞,能通过网络传输、短时间内瘫痪网络系统的“磁爆炸弹”为手段,使敌方指挥控制系统彻底失去功能。

    “机器虫”间谍是纳米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如“间谍草”“间谍蚊子”“情报人员苍蝇”“间谍蚁兵”“微型侦察器”等。是能够破坏敌网络系统、搜集情报信息的“微型攻击机器人”,体积似硬币大小。目前,瑞典科研人员已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人。

    由于其长度不足1毫米,故被称为“机器虫”,有8条腿,能以每秒钟1厘米的速度移动或以每秒钟100厘米的速度飞行。它最终可能成为网络情报人员中的一员。在它的顶部安装一部超微型摄像机,控制者能让其深入敌后进行情报人员活动,或让其直接进入敌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收集敌方的情报,并根据指令攻击和破坏敌方的网络系统,使敌方失去对己方部队实时控制的能力。

    另外还有正在设想中的“混血儿”情报人员等等,都是成功获取情报的方式。

    从网络情报人员与传统情报人员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着鲜明的特点:网络情报人员隐蔽性好,不易暴露。用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几乎不留任何痕迹,通常也不会对目标计算机网络造成损害,因此很难被发现和分辨出来。

    网络情报人员工作效率高、威胁大,一旦计算机网络情报人员侵入重要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获得访问特权,情报人员们就能够以此为基地,源源不断地获得大量的高度机密的信息,而受害者一方往往还不清楚自己所受的损失。从理论上讲,网络情报人员可以从世界上任何一个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尝试进入敌方计算机网络。这样,计算机网络情报人员坐在本国整洁的实验室内,就可以窃取对方机密信息,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网络情报人员可以在几千公里之外,一边品味咖啡,一边窃取对方的核心机密,悄然展开一场大战。

    这种既没有硝烟,又无声无息的网络情报人员同样会令人谈虎色变。网络情报人员虽然不能像寻常的情报人员那样用手枪或毒药去夺取对手的性命,但却可以在一瞬间卷走或毁掉对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数年积累。使对手

    的网站陷于瘫痪。

    将来,也许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比得上网络的瘫痪更可怕。情报人员是战争的产物,其自身的价值与战争的激烈程度成正比。网络情报人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网络情报人员战中,知识和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未来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它仍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而网络情报人员在未来的竞争中始终是各方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对付的一支可怕的力量。

    第二节“超级情报人员”混战太空

    随着科技的发展,情报人员卫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有着传统情报人员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情报人员卫星在几百公里以上的高空绕地球飞行,它的一张照片所覆盖的面积就抵得上几百张航空照片,其包含的情报容量之大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情报人员卫星既可以对地球表面进行大面积覆盖式的普查,也可以就具体的目标进行反复的详查,而且不受大气等多方因素的干扰,因而能拍摄出清晰度极高的照片,而卫星上红外线传感器则可以剥下导弹发射场上的任何伪装,甚至连军事设施里的能够发出热量的炉灶、电钟、收音机都可以探测到。因此,情报人员卫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各国情报部门所钟爱。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运载火箭向太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美国紧随其后于1958年3月将“先锋号”卫星送上了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这颗卫星至今还在太空中正常运行着。这两颗卫星上天之后,各国都争先恐后地涉足外层空间。美国参议员林登?约翰逊就此曾公开发表评论说:“谁要是获得了控制太空的最后地位,谁就获得了对地球的控制权,不管他是出于独裁统治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自由。”这句话道破了太空争夺的实质。

    随着人造卫星的升空,很快就被用于国际情报人员领域,成为最现代化的窃密工具。用于情报人员活动的卫星称为情报人员卫星或侦察卫星。

    1959年2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里,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情报人员卫星“发现者1号”耸入云端。1960年10月,“发现者1号”又运载着另一颗情报人员卫星“萨摩斯”升上了蓝天。“萨摩斯”情报人员卫星可以在太空运行中进行大量的录音和录像,比如它在前苏联和中国的上空轨道上飞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报比一个最老练、最有见识的情报人员花费一年时间所收集的情报还要多上几十倍。

    前苏联也不甘示弱,1962年前苏联向太

    空发射了“宇宙号”情报人员卫星,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高空情报人员侦察。截止1982年底,美国和前苏联分别发射了373颗和796颗专职情报人员卫星,总数达1169颗。这1000余名“超级情报人员”在几百公里高的太空上,日日夜夜监视着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根据有关专家统计,目前各国发射的人造卫星中,有70%到80%的卫星都属于情报人员卫星。前苏联的“宇宙596”情报人员卫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大放异彩。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几乎全军覆灭,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战争发生之前,前苏联发射了一颗“宇宙596”情报人员卫星,其位置正处于可能成为战场的地区的上空。前苏联利用这颗情报人员卫星为埃及窃取了以色列的秘密,并及时向埃及输送情报。在犹如眼睛一般的情报人员卫星的“关照”下,以色列失败几乎就是定局。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马岛之战期间,前苏联、美国频繁地发射情报人员卫星,对南大西洋海面的战局进行密切的监视,并分别向英国和阿根廷两国提供敌方军事情况的卫星照片。在战争中,前苏联接连发射了“宇宙-1365号”和“宇宙-1372号”海洋监视卫星,以此来侦察英英国和阿根廷双方的军事战况,并把所获取的英国军队的有关情报立即提供给阿根廷军队,以致阿根廷空军一举击沉了英国特遣舰队中著名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由此可见,情报人员卫星对战争的作用可见一般。

    情报人员卫星的可怕和令人惊叹之处在于更加细致、更加高科技、更加灵敏。情报人员卫星的高空摄像机拍摄的照片,放大后能够辨认出地面汽车上的车牌号码;情报人员卫星上的红外感应设备,可以拍摄到地面上经过伪装后的各种军事设施,因而,在情报人员卫星的眼里没有掩体;情报人员卫星上的电子信号截收设备可以截取各国无线电通讯信号和空间飞行器的遥测、遥控信号。

    情报人员卫星使情报工作手段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巨大革命。一些国家的情报人员机关,还通过情报人员卫星与潜伏在其他国家的情报人员进行秘密联系,指挥情报人员进行秘密活动,而潜伏在别国的情报人员,也可以通过情报人员卫星上的无线电系统,直接向其上级的指挥机关请示或传送情报。这样一来,不仅缩短了情报传递的时间,而且减少了情报传递过程中被所在国的反情报人员机关中途截获的危险。

    第三节隐藏在空气中的情报人员

    在情报人员活动的领域

    里,对敌方通讯的“参与”占据着重要的分量。因为对于守密者而言,尽管某项技术的研发过程或某项战略的决策过程进行得何等神秘,知晓机密的内部人士是何等的如履薄冰、守口如瓶,但“封印”的秘密是没有意义的,秘密的价值就在于在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付诸实施。

    但矛盾就此出现了,秘密的实施离不开内部人士的广泛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少不了一定的传播媒介。而这个传播媒介便成为了情报人员人员刺探谍报的主要着力点,无怪乎有人风趣地说:“与其撬开他的嘴巴,不如藏在他说话时的空气里。”这种“藏在空气里”的情报人员便是典型的通讯情报人员。

    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中情局可以当之无愧的作为通讯情报人员的形象代言人,而树立起这个形象的便是形态各异的通讯“窃听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中国的。在这些通讯情报人员工具中,简单的只是玻璃纤维制的假树枝,它曾被用来收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重要情报,复杂者则如价值五亿美元的情报人员卫星。利用这些全方位的通讯情报人员工具,美国中情局在中国建立了全方位的通讯情报人员网络。

    对中国海底电缆安装窃听装置许多横跨太平洋的光缆经过关岛或夏威夷美军基地附近的某个海底地点,而且大多数跨太平洋光缆均以美国为起点或终点,即使光缆不经过美国或英美某一个谍报协议成员国控制下的地域,要想截取其信号传输也是有办法的。据报道,在冷战期间美国曾派遣装备有特殊装置的特制潜艇潜入中国港口,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窃听器”安装在海底电缆上。从中国发出的通讯或从国外发到中国的通讯,即发送、接收端都在中国内地的通讯同样容易被窃听。如果这些通讯通过中国政府自己发射的卫星传送,美国也可以用另一个太平洋边缘站点、位于日本北部的见泽空军基地进行窃听。

    利用情报人员卫星监听“猎户座”。这是美国一种最新的情报人员卫星系列,被用来截获世界许多本地及长途电话所采用的点到点无线信号微波通讯。通过这种手段,美国可以窃听到中国内地深处的电话。“猎户座”原先设计用途是侦听前苏联内部重要的指挥控制系统的通讯。后来国家安全局得知无线电话可发射出可被截收的信号。于是,利用北极上空的卫星,美国便可以窃听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内的手机通话。这方面最为人熟知的是“梯队系统”。这套系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使用的监听网络,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都设立了监听点。194

    8年伦敦和华盛顿同意设立这个网络。“梯队系统”的强大功能令人吃惊。它利用美国的卫星网络,撷取移动电话通讯的微波讯号。在同一时间,记录数以百万个电话通讯,然后利用效能强大的搜寻设备,寻找一些可能对安全构成威胁的字眼。情报人员卫星令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情报搜集工作出现巨大变化,直至今日,情报人员卫星仍然是情报的重要来源。即使是商业卫星,对地面的图像清晰度解析能力也可以达到一米,这就足够监视地面上装甲车和大部分军事设备的移动状况了。

    计算机窃听美国还采用新技术对中国进行计算机窃听。最先进的偷听科技可以在计算机键盘上放置一个偷听器,这样就可以监视使用者按进的键码,因为按每一个键都会发不同的声音,只要把这些声音转化成字母就可以知道使用者的文件内容。

    对中国的窃听仅仅是美国全球通讯情报人员战略的一部分。在强化区域性通讯情报人员的同时,美国还积极部署全球化的通讯情报人员网络,这些全球化网络构成了通讯情报人员网络的核心。在英国英格兰北部,在约克郡哈罗盖特的曼维斯山上,那里地势较高,能见度极好,上看天,下看地,一眼可看数英里。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山上矗立着三十多个巨大的白色的状如高尔夫球的东西,第一次见到它的人可能会认为那是一座天文台。然而,曼维斯山实际上是常人可望不可及的地方,它是美国的一个军事基地。那高尔夫球状的东西就是雷达天线罩,在每一个“高尔夫球”里都隐藏着一个碟形天线,它们都对准天上的卫星。

    在这占地数英亩的建筑物里,安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卫星信号接受设备,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窃听能力。它能窃听到在地球上空飞行的众多人造卫星的信号。这就是西方环球情报人员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监控海外的通讯和破译密码,其在美国本土的主要任务是监控外国驻美使领馆,也监控被怀疑是国外情报人员的美国公民。

    几十年来,曼维斯山一直与世界范围内的窃听网络进行联系,该网由美国掌握“超级秘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控制。美国国家安全局控制的网络还与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监听站联接,比如与英国的政府通讯总部有联系。曼维斯山就是政府通讯总部最大的窃听站。在冷战时期,该监听站主要负责监控所谓“铁幕”后面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军事和商业通讯系统。然而,冷战结束后,柏林墙倒塌后,该监听站不但没有萎缩,反而进一步扩大。

    从通讯环节上窃取谍报,

    很难说是投入最小的一种窃密方式,因为在此过程中需要动用大量的富含技术性的情报人员工具,但成效往往是显著的,美国中情局的官员就曾声称已经把中国的海岸线摸得像自己家的“后花园”一样了。这些隐藏在空气中的情报人员在现代谍战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与通讯情报人员工具相得益彰的是缜密的情报人员交通网络,它就像一条条隐秘的高速公路,使获取的谍报及时有效地传达到位,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情报人员交通设施称为情报人员活动的“第一设施”。

    在情报人员活动领域里,交通是谍报得以传递和运行的沟通情报人员和特工人员之间的纽带,这里交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还包括传递谍报的其他有线、无线设备,甚至包括情报人员本人。

    一提起

    “特务接头”,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陌生,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由情报人员作为交通工具的例子,这在不少影视剧中都有所体现。电影中两个特务接头,当然是东张西望,鬼鬼祟祟的猥琐样子。

    这种由情报人员亲自作为交通工具的交通方式表现出显著的隐蔽性、不确定性和安全性,但客观上却要求情报人员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这显然不能满足情报机关对谍报效率的需求,而且与现代通讯工具的繁荣格格不入。

    与此同时,这种由人亲自携带情报完成交通任务的工作充满了危险,为了确保情报的安全、避免消息外泄,情报人员人员一方面尝试着运用一些巧妙的方式记载情报,最典型的要数用淀粉溶液(如米汤)书写情报,待情报机关收取信件之后再用碘酒洗刷,使上面的文字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也设计了一些情报自毁装置,从而使情报在不慎遗失的时候自动毁灭,防止消息被敌方了解,有的情报机关会把情报放在一个特殊的铁盒里,一旦该铁盒被盗,由情报机关进行无线遥控,铁盒中的自动毁灭装置便会喷出绿色的溶液,将记载情报的信件完全腐蚀。

    当现代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广泛运用于军事、生活实践的时候,情报人员的交通网络就变得丰富得多了,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这里格外适用,正因为有了马可尼的无线电发报机才有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因为有了地球同步卫星才有了“在太空中传递的谍报系统”,当然最典型的情报人员交通工具莫过于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

    不少人觉得互联网传递信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报人员也无非是利用一下互联网平台把情报发送出去。持

    这种观点的人忽视了谍报的保密性和重要意义,而作为情报人员工具的互联网真正要做的恰恰是防止网络资源失窃,确保消息安全抵达。

    为此,不少情报机构组建了一些秘密的网站,而情报只能通过这些网站的链接进行数据传输,还有的机构特制了一些计算机软件,只有安装这种软件的计算机才能实现“对话”……这些都是保证谍报安全的有益探索。

    但不能忽视的是,驰骋网络的电脑黑客和电脑病毒,夹杂着防不胜防的情报人员软件肆无忌惮地攻击着这些看似铜墙铁壁的情报人员交通保障设施,难免会出现漏洞,更有的情报人员组织正在研究通过寻找情报传输的光纤将其数据合成为谍报的技术,这些潜在威胁都决定了单纯依靠网络传输还很难作为一种安全而理想的谍报交通工具。

    伴随着立体化信息传输系统的构建,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颇有创意的设想:把谍报分割成不同的数据元素,再分别利用卫星、互联网、传统运输工具、人力等工具进行传输,最后在接收方的情报机构将这些片断数据加以综合,还原出最初的谍报。美国国家测绘局目前正在牵头实施一项计划,该计划将充分利用商业市场的信息技术,使美国的情报输送手段发生一场革命。

    这项计划的重点是探索把侦察卫星与通过商业测绘数据、飞机侦察和电子监听等其他手段收集的情报相结合的技术,使高度集成的情报产品得到更迅速的利用。此外,美国国家测绘局还为地面、航海和航空提供数百万张地理图,并计划把所有地理图制作成数字图。除了情报的分析和迅速传递外,情报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发送”体系要求“地球空间定位”。

    这意味着每一幅图像必须以时间为参考体系,并且带有地球和人工添加的三维特征,相对整个地球的误差在几英尺之内。这固然有益于情报传输的安全,但也客观上加大了情报人员作为谍报传输源头的压力和难度,就目前而言,这种传输方式的大量应用还需要时间。

    不难看出,情报人员交通工具归根结底就是信息传输的交通工具,追求快捷、安全与高效是情报人员交通工具的不变主题。而连接交通工具之间的各个“网点”,正反映出了情报人员组织网络的分布状况,从这一点上讲,情报人员交通网络的设置根本上体现了情报机构的思考习惯和工作思维,这就要求情报机构除了在技术和工具上做到精益求精的同时,还应该在头脑和思路上下工夫。

    第四节基因间谍崭露头角

    在高科技的今天,情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