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智囊大全集 > 第二十三卷 兵不厌诈的智囊
    郑公子知敌致胜

    春秋时北戎侵略郑国,郑庄公亲自率兵抵御。他对北戎的武力极为忧心,对大臣说:“北戎以步兵为主,我军使用战车,笨重而不灵活,寡人担心他们会偷袭我军。”公子突说:“我们可先派一批勇敢但不盲目好战的士兵为先锋引诱戎军,当戎军入侵后就迅速撤退,这时大王可埋伏三批伏兵,以逸待劳,等候戎军深入。由于戎人性情浮躁,军纪又不严整,对财物的贪婪心极强,在利益关头六亲不认,战胜时为求战功互不相让,战败时为求活命又互不相救。假使戎军见到我先锋军败北,一定会拚命往前猛攻,假如发觉我有伏兵,也一定会仓皇奔逃,而后面的戎军又不肯救援,等于没有援军,我军就可一战而大获全胜。”

    郑庄公采纳公子突的战术,戎人的前锋遇到伏兵果然狼狈而逃,郑大夫祝聃率兵随后追击,把戎军从中间截成两段,再前后夹袭,终于把戎人全部消灭。残余的戎军也都抱头鼠窜。

    茅元仪评论说:“自古以来抵抗北戎军的入侵,不出前面所说的几句话。如今相反,把正确的战略战术置之脑后,北戎怎能不猾狂呢?”

    智囊

    战争的胜负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作为敌对的双方,各有其利弊优劣,避敌之长而击敌之短和避我之短而行我之长,然后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为战争过程中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具体来说,必须知彼知己,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和长短利弊之所在。郑庄公所患的即在于只看到了敌人的长处,而公子突则全面分析,指出了敌人的弱点。

    知己和知彼是互相联系的。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就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不能正确地认识他人,也就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能在更高意义上理解对自然的“征服”,一味地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危及的是自己的生存。

    总之,只有在更高意义上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类才能真正有可能战胜自己,克服苦难,恰当处理各种关系,合理解决一切问题。

    匿壮显弱以诱敌

    春秋时代,楚武王想发兵攻打随国,一面派使者去随国求和,自己却率军驻扎在边境等候消息。随国派少师董成全权处理议和的事务。

    楚大夫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在汉东一带很不得志,完全是由于我国对外政策不当的关系。我们出动三军,大兵压其境,用武力征服他们,他们就会因惧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楚,所以不容易离间他们。汉东之中,随国最大。

    随国要强大,就必然抛弃小国。小国分离对我们楚国也有利。少帅因得宠于随王,很骄傲。请允许我们以赢弱的士兵来进攻这些小国。”

    董成从楚营归来,请求派军追击楚军。季梁进谏言:“楚军故意显示他的赢弱,是为了诱惑我们上钩。”于是随军没有行动。

    当时随国若是没有贤臣季梁识破楚人的奸计,随人可真是要上大当了!楚子反说:“兵临敌人城下,无不是以展示壮盛的军容来威震敌人,因此,若是部队军纪不整,故意示弱,这都是诱敌之计。”

    过去汉兵乘肚追匈奴,汉高帝听说冒顿驻扎在上谷,就命令人去侦察,冒顿隐藏起壮士和肥牛马,只让看到老弱的士兵和赢瘦的牲畜。去了十儿个人,回来都说匈奴人军力薄弱,可以被击败。

    皇上又派刘敬去核实,刘敬回来上报说:“两国作战,按理应当各显示自己的实力,如今我去侦察,只见一些老弱病残的散兵,这一定是冒顿故意示弱,使我们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然后他埋伏精兵,出奇制胜。我认为现在不能打匈奴人。”汉高帝不听,结果被匈奴困于白登山。古来作战的计谋常常如此。

    武则天时,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起兵造反,攻陷荣州,俘获好几百名汉兵,把他们关在地牢,听说麻仁节的部队快来了,要看守地牢的官吏骗囚犯说:“我们的家人正因遭逢饥荒而难以保命,等朝廷大军一到,只有投降一条路了。”又故章释放囚犯,给他们喝米粥,对他们说:“我们正面临缺粮,无法提供食物,又不忍心杀你们,只好放你们回去。”被释放的唐兵回到幽州,将所听到的话一五一十报告将领,士兵听说契丹缺粮,都想进攻好建战功。

    到了黄銮峪,契丹又派老弱的士卒来投降,并且故意留下几头老牛瘦马在路边,麻仁节等人就留下步兵,只率领少数的骑兵进攻。契丹由两侧埋伏攻击,生擒麻仁节等人,全军覆没。

    这两件事,都是敌人故示残弱来引诱对方进攻。

    智囊

    春秋时楚之侵随,无疑是以大凌小,以强欺弱,因此,楚之举师时即丧失了舆论和道义上的主动。然而,它首先派使者前去向随劝降,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争取到了道义上一定的主动和舆论的支持。然后,楚国的谋臣斗伯比又对楚在汉水以东一带的政治地位、周边小国的心理状态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他认为侵随之举,不得志于汉中之小国,一定会形成被动的局面,这样,楚武王欲称霸于世之志便难圆了。

    因此,诈败诱敌,表象为“败”,

    关键在“诈”。诈要“诈”得巧妙,诈不“漏底”,“败”才能败得合理,败得真实。因此,运用此谋略的基本要求是:无论用何种形式“诈败”,都要“假戏”真演,使敌人不疑于己,不备于己,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方能诱敌歼敌。战而胜之。此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在“诈败”时,要让敌人以为真败而非“诈败”,但不要让自己的部下也认为是真败而非“诈败”,倘若不然,那将会是搞乱了自己而帮助了敌人;二是要掌握奸反击的时机,这是运用此谋略最精彩的一步。现代战争,敌我双方机动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战场侦察、情报分析能力也并非冷兵器时代同日而语,但无论部队的装备如何发展,战场侦察能力怎样先进,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掌握操纵,因此,谋略的运用仍然不失其作用,只不过依新的条件而有所变化罢了。

    敌骄我怒而后胜

    楚国发生严重饥荒,庸人率领地方部落叛离楚国,麋人也率百濮准备乘机讨伐楚国。于是楚国关闭北城门。这时,楚国人心惶惶地商议要搬迁到阪高。

    楚国的大夫蒍贾说:“不能迁都!如果我们能去,敌人也能去。不如发兵攻打庸国。庸国和百濮都认为我国发生饥荒,一定无法出兵抗敌,所以才派兵攻打我国,如果我国能出兵攻庸国,他们一定会心生恐惧而退兵。百濮本就散居各地,更会分别逃回自己的城邑,以后没有人会再来攻打我们了!”于是楚国便出兵攻打庸人。

    到了庸的方城,庸兵出兵驱赶,将楚兵围困起来,过了三个晚上才解围。蒍贾说:“庸人的军队很多,众叛者又都聚集在一起,我们寡不敌众,不如返回大营,调动王师,汇合后再发动进攻。”师叔说:“不行。应当再与他们交锋,并使他们得利骄傲。这样,他们越来越骄傲,而我军越来越愤怒。彼骄我怒,而后就能战胜它。这是先王蚡冒用以收复陉隰的方法。”于是,楚军在与庸兵交战时,七次都装失败逃回。庸人说:“楚国兵原来如此不堪一击!”于是就不再防备。这时,楚国军队乘车马偷偷在临品会师,又兵分两路迅速朴向庸军,许多叛楚的部落又重新与楚国结盟,庸国终于被灭。

    楚人打消迁都的念头,上下齐心,终于灭庸国;南宋渡江迁都临安,国势却日渐衰弱,终至灭亡。明朝土木之变后,徐武功大言鼓吹迁都,幸赖肃愍等诸公,不为其言所惑。否则,实在无法想像今天国家的情势会演变成什么样的状况!

    智囊

    老子说:“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骄兵必败,这已是中外军事史上一条

    重要的经验教训。想当年,曹操“横塑赋诗”,自以为人多势众,却在赤壁遭到惨败;符坚近百万大军,骄狂轻敌,自称“投鞭于江,阻断槊流”,却被东晋八万人马击退。故兵家有“骄战”一说,意谓“凡敌人强盛,未能必取,须当卑词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随可乘,一举可破。法曰:‘卑而骄之’。”

    许多的人,成功时很骄傲,失败时很后悔,这都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绊脚石。成功就是成功,当然有自己努力的因素在内,但还有赖于天时、地利、人和等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配合。遭遇失败其情况亦同,往往不是以个人的力量可以决定的事。因此,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希望世上的人,成功不要骄傲,失败不要灰心。

    田单反间火牛阵

    燕昭王死后,惠王即位。惠王与大将军乐毅有矛盾。齐田单听说了,就派人去燕搞离间活动。到处散播:“齐王已经死了,还有两座城没有收复,乐毅害怕被杀不敢回来,以讨伐齐国为名,其实是要联络兵力,到南面齐国去称王。齐人没有依附他,所以才延缓对即墨的进攻以便等待时机,齐人害怕的,就是乐毅前来攻打,这样即墨就毁了。”燕王以为乐毅真有野心,于是就派骑劫为将而罢免了乐毅。乐毅无奈只得投奔赵国,燕军上下因此都恨他。这时田单就命令即墨城中的居民,每餐吃饭必须先在庭院中祭祀祖宗,祭时飞鸟都飞落下来觅食,燕国人感到很奇怪。田单因此宣称:“是神仙要来教导我了。”于是就在城中散布:“一定会有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个士兵说:“我可以做老师吗?”说完反身就跑。田单立即起身把他请回,并请他面东而坐,把他当做老师对待。这个士兵说:“我是骗你的,实际上没有什么能耐。”田单说:“你不要说出来。”还继续拜他为师,以后田单每发布命令,都假称是神师的主意。田单还故意宣扬:“我最害怕的是燕军队中割鼻的刑罚,抓到齐国士兵割掉鼻子,放在他们队伍最前列来同我们作战,如果是这样,即墨就要失守了。”燕国人听到这个风声,不知是计,就照他的话去做。城中人见到齐国投降到燕国的人都被割掉鼻子,因此都坚守阵地,拼死战斗,惟恐被俘也被割掉鼻子。田单又散布说:“我们即墨人就怕燕人掘我们城外的祖坟,残害和羞辱祖先,叫人心寒。”燕国军人听说后,就立即挖掉城外所有的坟墓,并烧毁了尸骨。即墨人从城头望见,都痛哭流涕,愤怒地全要出来作战。田单知道众怒已点燃起来,士卒可以使用了,就手操武器同士兵一起分担任务,将自己的妻妾也编到队伍中,把家中全部的粮

    菜都拿来慰劳将士。田单命令穿着盔甲的最强的武装队伍埋伏起来,要老弱病残和女子登上城楼,同时,派使者去燕答应投降,燕国人听到后高呼万岁。田单于是集民间黄金两万两,派即墨富豪送给燕国将领说:“即墨马上就投降,希望你们不要掳掠我们的家族妻妾。”燕军将领大为高兴,一口答应。燕军从此越来越松懈,再没有攻打即墨的想法了。田单便搜集城中牛一千多头,让牛披上深红色丝织品作外衣,并在上面画上五彩龙纹,把利刃、尖刀捆在牛角上,又在芦苇茎中灌满油脂捆在牛尾上,在城墙上打了数十个大洞。趁着黑夜,点燃牛尾部的芦苇,把牛从洞中放出,派五千壮士跟随在后。牛群愤怒奔跑,燕军夜间大惊。牛尾后的火炬照亮牛身,燕军一看,都是亮闪的龙纹。奔牛所至,燕军非死即伤。这时齐的五千壮士又口含竹片,悄悄不语地袭击燕兵。即墨城中人呐喊着击鼓配合,者弱病残都敲打各种铜器,响声惊天动地。燕军官兵十分惊恐,纷纷败逃,最后,齐军杀死了骑劫。

    陈胜与吴广起义,借神术在士兵和民众中提高成信,唐初王世充借鬼神托梦让军队宣誓打李密,这些都是受到田单拜神师的启示。王德曾派人去秀州征服叛军邵青。他的谍报人员告诉说,邵青要用火牛的计策,王德说:“这是古老的方法,只能用一次,不能用二次,邵青不懂灵活多变,只有被我捉拿了。”于是王德先命令军队合拢阵势,拉开弓箭,等到双方开始交战时,万箭齐发,火牛纷纷掉头狂奔。王德军队乘势追击,全歼叛军。这个故事可给那些纸上谈兵者做为戒鉴。陈涛的车战也是这个方法。

    斗伯比用羸弱的士兵来张扬,贾以累次败北来诱敌;而田单则直接去求降。欺诈的方法相当高明,手段也够狠毒的了。勾践用投降吴国的方法灭掉吴国,伯约用投降会的方法谋攻会,真的投降还不能个人相信,何况是有诈呢?汉王刘邦骗楚,黄盖破曹都以假投降诱敌成功。岑彭、费祎都死在投降人之手中啊,投降真假难道能不细察吗?必须认真考察!度量自己使别人投降的条件是什么,同时参照人之常情,观察分析军事形势,根据事情的客观规律进行审慎推理判断,得出对方已到了不能不投降地步,那么投降才是真的。

    智囊

    火牛阵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创举,在后来的战争中,又被多次仿效,但效果均没有田单使用的好。这是因为田单使用火牛阵的时候,出人意料,使敌方毫无防备。

    出人意料,常常因其神奇之处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1945年4月至5月的柏

    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站中战胜德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元帅朱可夫的用兵天才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用探照灯辅助进攻,一举突破了敌人防线的战法被传为佳话。战场上普普通通的探照灯,竟然成为了一种神奇的武器,吓得德军晕头转向,惶惶然竟不知所措,从而为苏军突破德军防线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善于运用意想不到的计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朱元璋破敌

    元朝末年,陈友谅攻陷太平后,占领整个长江上游,于是派人邀约张士诚一同攻打建康,即今南京。

    有人建议明太祖亲自率兵迎战,太祖说:“敌人知道我率兵迎战,如果只用一部分兵力来牵制我,而主力部队顺着长江而下,只需半天的时间,就可抵达建康。我若是率兵急急赶回建康,让士兵奔波百里再与敌人交手,这是犯了兵家大忌。”于是召见康茂才,对他说:“陈友谅与张士诚如果真的联合起来对付我,对我军情势将会相当不利;如果能先击败陈友谅,那么张士诚就会闻风丧胆。你可有办法能引诱陈友谅先进攻此地吗?”

    康茂才说:“我府里有个老门房,他以前曾跟随过陈友谅,派他去作反间,陈友谅一定不会起疑。”于是命老门房担任信差,乘小船来到伪汉的营地送信给陈友谅,老门房见了陈友谅,告诉他康茂才愿做内应的事,陈友谅果然大喜过望,深信不疑。陈友谅问门房:“康公如今在哪里?”门房回答:“镇守江东桥。”又问:“江东桥结构如何?”门房说:“是座木造的桥。”于是陈友谅命人准备丰盛的酒食招待老门房,再送他回去,临行前叮嘱说:“我的大军随后就到,届时我们以‘老康’为暗号。”门房返回之后,把经过情形一一详报,明太祖说:“陈友谅已落入我的圈套了。”

    立即命人拆除木造的江东桥,在一夜之间赶搭一座铁石造的江东桥,冯胜、常遇春率三万人埋伏在石灰山侧,徐达等人镇守南门,杨璟率军驻守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军搭战舰巡防龙江关。太祖亲自坐镇卢龙山指挥三军,并且命手持黄旗者埋伏在山的右侧,持红旗者埋伏在山的左侧,告诫三军:“敌军来犯时就挥动红旗,听到战鼓声就高举黄旗,这时所有埋伏的军队全面出击。”

    这天,陈友谅率军舰顺江东下,进入大胜港后,因江面狭窄,与杨璟军队接触后,立即退出港口,想直接用船舰撞击江东桥,等发觉江东桥并非是想像中的木造桥而是铁石桥时,不由心惊起疑,再连喊“老康”没有回应,才知上当了

    。陈友谅立刻兵分两路,一路率千艘战舰直驶龙江,一路带领一万士兵上岸构筑栅栏,气势仍锐不可当。

    这时正值暑天,酷热难耐,太祖预测将有大雨,下令士兵先吃饭,这期间,天空万里无雨,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没想到突然刮起一阵西北风,顷刻间大雨滂沱,太祖立刻下令挥动红旗,军士拔取陈友谅营前的栅栏,陈友谅的军队奔来抢夺。两军相遇,血战正酣,大雨忽然停止,太祖立刻命人击鼓,刹时间鼓声震天,黄旗高举,伏兵全面出击,徐达也率军前来会合,于是水陆联合,内外夹击,大败陈友谅,太祖乘胜追击,收复了太平。

    智囊

    朱元璋使诈,使木桥变成了石桥,这一小小的细节,是战争胜败的关键之一。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现代社会,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成功的秘诀在于细节。爱过程的人是快乐的,爱细节的人是智慧的。人生固然要有大模样的远景构思,但人生更富价值和意义的却在于生活的平淡琐节中,这就需要从微小处做起,要有承受生命重负的耐心和勇气。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而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会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是地位、金钱或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烦恼由此而生。

    世界是多么的可爱。只要我们真心爱它,这世上任何一种细微的事物,都不是一种虚设。当我们的心境因一种失去而遭到破坏的时候,随处都有其他的事物来补偿我们的心境啊。在紧张、混乱或疲倦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出错。当大家都精神涣散时,做领导的必须加倍警觉。……永远要检查细节。

    布疑云虎口逃生

    飞将军李广带一百多名骑兵单独行动,路上望见匈奴骑兵几千人。匈奴看见李广等只有一百多骑兵,以为是诱兵之计,都很惊疑,于是奔驰到山地摆好阵势。李广的部下毫无准备,遇见多于自己几十倍的敌人都很恐惧,想要驰马逃回。李广说:“我们离开自己的大队人马已数十里,如果现在这样逃走,匈奴人必然追射我们

    ,那就会被他们消灭。如果我们留在此地,匈奴人就会认为我们是大军的诱饵,不敢出击。”于是命令所有骑兵:“向前进!”

    一直行进到离匈奴阵地二里的地方才停下来。李广又命令说:“都解下马鞍,原地休息。”手下的骑兵焦虑的问:“敌人众我,而且离得很近,万一有事,我们怎么办?”李广答:“那些匈奴人是预计我们往回走,然后好来追杀,现在我们偏要解下马鞍表示不走。”果然匈奴骑兵未敢出击。这时,胡人方面走出一个骑白马的将领,试图监视李军。李广立即上马,与十几个骑兵,驰马奔射,杀死了白马将,然后又回到原处解下马鞍,命令士兵都纵马而卧,等到天快黑了,胡兵始终感到很奇怪,不敢出击。半夜时分,匈奴人担心埋伏的军队要夜袭他们,于是全部撤离。第二天清早,李广带领百余人,大军平安地返回。

    威宁伯王越和保国公朱永二人率千名兵士巡视边防,遇到突然来临的敌兵。两方面兵力悬殊,寡不敌众,朱永想逃走,王越制止他,把千人排好阵列,原地固守。敌人见此情景,心中疑惑,不知其意图,未敢上前。傍晚,王越命令骑兵全部下马,口衔竹片鱼贯而行,不得回头,他自己则率少数骁勇精兵,在最后押阵。他们从山后小路走了五十里,到达城中,敌人始终没有察觉。第二天,王越对朱永解释说:“当时我们如果一撤走,敌人必然追杀过来,那我们便无一个能活着回来。排好阵势,是用假象迷惑他们。然后趁夜色掩护,人人下马,依次撤退,没有声音,敌人就不会发觉了。”

    智囊

    两军相逢,智者胜。智者就是能够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使自己的弱势变成强势,牢牢掌握主动权,李广看出了这一点,因此他用疑惑的战术,取得了主动权。

    李广不仅骄勇善战,且又足智多谋。在敌重我寡的情况下,临阵不乱,使出诈术,令匈奴军难测虚实,最后退去。这就是兵家常说的“兵不厌诈”,运用成功,便可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无穷。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处理棘手和复杂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在敌强我虚之时,适合展开心理战。但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况且,此计多数情况下,只能当作缓兵之计,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所以还必须有实力与敌方对抗,要救危局,还是要凭真正实力的。

    孙膑退兵减灶

    公元前341年,魏国国君魏惠王见魏军兵力日渐强盛,因韩国被判,没有参加逢泽会盟,派遣庞娟率兵

    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这时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孙膑获悉庞娟回师魏国的情报,并不主动迎击魏军,而是利用魏军自持骄勇,轻视齐军,急于与齐军决战的心理建议田忌采用“退兵减灶、马陵设伏”的军事谋略,引诱魏军,利用险要地带,伏击魏军。孙膑对田忌说:“魏军强悍勇猛,一向轻视齐军,齐军被称为单小怕事,善于用兵的人就要利用这种形式,使其有利于自己。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阵的样子来引诱魏军。”田忌问孙膑说:“如何引诱魏军呢?”孙膑答道:“可以用退兵减灶的办法,命令齐军在魏境先筑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五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三万人煮饭用的灶,庞娟见到齐军锅灶顿减,就会认为齐军胆怯,士兵逃亡众多,就会趾高气扬,盲目自傲,拼命的追击齐军,我们可以趁势伏击魏军。”

    庞娟统帅大军回魏,本想与齐军决一雌雄,不料齐军掉头就撤,便命令全军紧紧追赶。第一天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放弃步兵,丢下辎重,只率领轻车锐骑,将两天的路并做一天走,马不停蹄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地势险要,两旁是山,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里面的白木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