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改变一生的365个好习惯 > 10月 排解不良情绪的好习惯
    生活中,我们都有清理打扫房间的体会,每当整理完自己最爱的书籍、资料、照片、唱片、影碟、画册、衣物后,你会发现:房间原来这么大,这么清亮明朗!自己的家更可爱了!

    其实,心灵的房间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污染心灵的废物一块一块清除,势必会造成心灵垃圾成堆,而原来纯净无污染的内心世界,亦将变成满池污水,让你变得更贪婪、更腐朽、更不可救药。

    南宋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匆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里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来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的确,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中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被处理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

    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一次必须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勤于清扫自己的“心地”,勤于掸净自己的灵魂,我们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嚷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塞缪尔

    许多人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但遇到具体问题就总是知难而退:“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使你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还有的人习惯于抱怨生活:“

    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生活对我太不公平。”抱怨声中他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解脱,“这个问题怪生活而不怪我。”结果却因小失大,让自己无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所以要改变一下对身处逆境的态度,用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番崭新的天地,你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输入自我控制的意识是开始驾驭自己的关键一步。曾经有个初中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和同学争吵,老师批评他没有涵养,他还不服气,甚至和老师争执,老师没有动怒而是拿出相关书籍逐字逐句解释给他听,并列举了身边大量的例子,他嘴上没说却早已心悦诚服。从此他有了自我控制的意识,经常提醒自己,主动调整情绪,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他拥有了健康而成熟的情绪状态。

    其实调整控制情绪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难,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驾驭自己。在众多调整情绪的方法中,你可以先学一下“情绪转移法”,即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和兴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去,以减轻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冲击。一个高考落榜的女孩,看到同学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深感失落,但她没有让自己沉浸在这种不良情绪中,而是幽默地告别好友:“我要去避难了。”然后出门旅游去了。风景如画的大自然深深地吸引了她,辽阔的海洋荡去了她心中的郁积,情绪平稳了,心胸开阔了,她又以良好的心态走进生活,面对现实。

    可以转移情绪的活动很多,你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外界事物对你的吸引力来选择,如各种文体活动、与亲朋好友倾谈、阅读书籍、练习琴棋书画等等。总之将情绪转移到这些事情上来,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强烈撞击,减少心理创伤,会有利于情绪的及时稳定。

    情绪的转移关键是要主动及时。不要让自己在消极情绪中沉溺太久,立刻行动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战胜情绪,也惟有你可以担此重任。

    ★人前容易脸红的人,多数对自己缺乏自信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自己信服的人,方能让别人信服。

    ——佚名

    每个人在与自己不熟悉或比较重要的人交往时,都会出现一种紧张或激动感,并反射性地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人的心跳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即表现为脸红。

    人前容易脸红的人,多数对自己缺乏自

    信,具有自卑感,因而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克服自卑感,可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要改变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的思维方式,反过来经常想想自己有哪些长处或优势,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从而逐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在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再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先寻找一件比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分喜悦,做完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下一个目标。这样,每成功一次,便强化一次自信心,逐渐地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手指有长有短,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把缺点、失败及别人的耻笑等看成是一种常事,把它们当成完善自己的动力,对别人的评价和议论自己心中要有主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为人言所左右或无所适从。

    人会自卑,是因为通过比较和自省,发现自己确有不如人处。而处事成功,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一个人要想最终克服自卑心理,就必须在建立自信的同时正视自己的不足,通过多学、多干来充实知识、丰富经验,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接受这不可避免的事实

    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

    ——歌德

    生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福之旅,而是时时在幸与不幸、沉与浮、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模式里摆动。面对种种的不幸,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接受它。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忠告:“要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情况。接受所发生的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在漫长的岁月中,你我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它们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他样。我们也可以有所选择——我们可以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否则我们可能用忧虑来毁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最后可能会被弄得精神崩溃。

    在你刚刚受到打击的时候,整个世界似乎停止了运行,而我们的苦难也似乎永无止境。当我们的生活被不幸的遭遇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时候,只有时间可以把这些碎片捡拾起来,并重新抚平创伤。我们要给时间一个机会。

    这不是说,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时候,都应该低声下气,那样就成为宿命论者了。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只要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奋斗。但是当普通常识告诉我

    们,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我们就应该保持理智,不要“庸人自扰”。

    当你“不幸”遇到不幸时,你可以这样做:先试着接受这不可避免的事实;让时间去治疗你的伤痛;

    采取一些行动,改变你的困境;充分坚定信心,因为不幸只是过客。

    挥挥手,向不幸告别;如果你沉迷于它,那不幸就只会陪在你的身旁,做你永远的伴侣了。

    ★不要因为压力而让自己过度紧张人若神经紧张,说东道西,就会犹豫不定,反把事情耽误了。耽误的结果是叫人丧志乞怜,寸步难移——莎士比亚

    自己的压力有多大,常常只能感觉,而没有衡量的标准。我们不妨试着从外表所浮现出的异常行为来判断自己是否已出现了过度紧张的警讯。

    反应过度:只是被随便说两句,反应就出奇地激烈。

    麻木不仁:无论上司交办什么事情,都装作没听到,能拖则拖,能拖到明天,就不急着今天做。

    虚晃一招:像无头苍蝇似地到处“流窜”,但却交不出张具体的成绩单。

    自生自灭:固执不通窍,宁可玉石俱焚,也不愿接受他人的善意援助。

    自暴自弃:即使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受到他人干扰,也不会介意。

    逃避现实:大祸临头之际,依然摆出一副“生死有命”的洒脱态度。

    完美主义:钻牛角尖,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一些无关宏旨的细节上。

    朝三暮四:三分钟热度,什么事情都想做,但都只做一半。

    轻重不分:把十万火急的工作扔到一旁,还可以拖的事情却立马就办。

    到处插花:好管闲事,到处招惹事端。

    心灰意冷:每天迟到早退,做事心不在焉。

    面对生活,我们有很多追求,当我们为这些追求而努力时,是否也考虑过由于过度紧张却降低了自己的效率。

    ★面对厄运,不妨转换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乐观主义者总是想象自己实现了目标的情景。

    ——西尼加

    譬如照相,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拍摄,就会得到不同的形象。对待厄运也是这样。一位西方作家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确,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而我们如果总是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情绪注视生活

    ,那么生活的整个基调在我们心中也就会变得灰暗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面临厄运时我们如果能够适当地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多从其他方面重新评价和审视所遭遇的挫折,会有助于摆脱自己所处的困境。

    ★远离抑郁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李叔同

    抑郁就好像透过一层黑色玻璃看一切事物。

    这时,无论是考虑你自己,还是考虑世界或未来,任何事物看来都处于同样的阴郁而暗淡的光线之下。“没有一件事做对了”;“我彻底完蛋了”;“我无能为力,因此这事也不值一试”;“朋友们给我来电话仅仅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当你工作中出了一点毛病,或思想开了小差,你就认为“我已经失去了干好工作的能力”,好像你曾经的能力已经一去不回了。

    这时,回想过去,你的记忆中充满着一连串的失败、痛苦和亏损,而那些你曾经认为是成就或成功的事情,以及你的爱情和友谊,现在看来都一文不值了。

    抑郁是隔在你和生活之间的高墙,因此,远离抑郁最好的方法就是勇于面对自己所要面临的生活,勇敢地找回自信的、真实的、快乐的自己。

    ★保持理智

    我们可能把幻想作为伴侣,但必须以理智作为我们指引。

    ——约翰逊

    是否能保持理智的心态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生活中、工作中,发生了不幸之后,哪些事情是我们该做的呢?

    第一,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做人的最终目的是走向成熟。一个会全面衡量和把握局面的人足以称得上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承担责任。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光踢椅子。

    第二,不要在乎厄运,也许它是一种幸运的开始。

    人性有一个弱点,就是把厄运当做难以逾越的障碍。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困难,甚至是大的灾难。

    第三,学会摆脱生活中的不幸感。

    幸运之神不可能时时伴随我们每一个人。迟早,生活本身便会教我们明了:在受苦受难的经历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第四,拥有自己的信仰并付诸行动。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如一艘没有航标的生命之舟,你不知道自己将驶向何方。当然,光凭信仰并不足以让我们变得成

    熟。信仰的好处是能增加勇气,使我们在接受考验的时候,不致临阵退却。除非我们以信仰做基础,然后付诸行动,否则任何道理、方法、原则都没有用处。

    第五,不要盲从因袭。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你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

    第六,时时注意自己身上有哪些令人讨厌之举并加以纠正。

    ★保持足够的冷静

    人的理智就好像一面不平的镜子,由于不规则地接受光线,因而把事物的性质和自己的性质搅混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改变了颜色。

    ——培根

    在生活当中,冷静地面对社会百态,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提升至较高品位。冷静处事,是为人的素质体现,也是情感的睿智反映。

    生活中的偶然,在理智面前可转化为令人快慰的必然,偶然与必然尽管有理论上的反差,但它决然可在冷静和智慧中达到完美的统一。以冷静面对社会,有利于对顺境与逆境的反思,可既利社会又利自己;以冷静面对生活,有利于苦乐中的洗炼,可尽享人生中的惬意;以冷静面对他人,有利于善恶中的辨识,可近君子而远小人;以冷静面对名利,有利于道德上的不断完善,可提高人品和素质;以冷静面对坎坷,有利于安危中的权衡,可除恶保康宁。冷静使我们大度、理智、无私和聪颖。

    ★积极与人交往,培养社交兴趣

    我们想的是如何养生,如何聚财,如何加固屋顶,如何备齐衣衫;而聪明人考虑的却是怎样选择最宝贵的东西——朋友。

    ——爱默生

    人是社会的一员,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一个人要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一旦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就会感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有许多知心朋友,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过度应激反应和心理危机感。

    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多,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减少,因此走出家庭,扩大社会交往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有些人认为社交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或属性。譬如,一个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较外向、善于交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社交能力实比移山更为艰难。多数的心理学家并不赞同这种看法。反之,他们认为只要能辨认出可以预测社交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设计一些课程来培训这种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因应情势而作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不可。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

    ★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庸才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愚昧而固执。

    ——爱默生

    有些事情,你虽然努力了,但你迟早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位置,你所走的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坚持下去,只会给自己增加烦恼。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试试别的项目,寻找成功的机会。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失败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而在力学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而在力学研究方面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都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弃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向成功。

    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意志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条条大路通罗马”,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固执,不知变通。如果你确实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不被情绪牵着走

    一个人的首要职责是什么?很简单:做自己。

    ——易卜生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寺院,寺院的废墟里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刻着:“既已成为事实,就只能如此。”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活在世上大都难免要遇上几次灾难或许多难以改变的事情。世上有些事是可以抗拒的,有些事是无法抗拒的,如亲人亡故和各种自然灾害,既已成为事实,你就只能接受它、适应它。否则忧

    闷、悲伤、焦虑、失眠会接踵而来,最后的结局是:你不能改变这些无法抗拒的事实,而是让无法抗拒的事实改变了你。

    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许多名医的医疗实验证明,癫狂症、胃肠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及乳腺癌等,都与人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则完全是由于强烈的情绪波动所引起的。

    任何人遇上灾难,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一定要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当面对无法改变的不幸或无能为力的事时,就抬起头来,对天大喊:“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不可能打败我。”或者耸耸肩,默默地告诉自己:“忘掉它吧,这一切都会过去!”

    ★放掉后悔,抓住未来

    恰当地说,人是因希望活着的,除了希望,一无所有。

    ——托马斯·卡莱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了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说不出来也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

    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霉气,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被抹掉的。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后悔不放,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举了。

    古希腊诗人荷马曾说过:“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无法挽回。”

    的确,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对过去了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因为伤感也罢,悔恨也罢,都不能改变过去,都不能使你更聪明、更完美。

    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怀旧包袱,为逝去的流年伤感不已,那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那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

    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追悔过去,只能失掉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

    ★不要让自己有太多舍不得

    人的本能是追逐从他身边飞走的东西,却逃避追逐他的东西。

    ——伏尔泰

    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体,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咀嚼这段话,你会发现,我们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下已经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不是吗?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掌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佛家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是多么自在的快乐之道啊,倘使你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眠时不肯睡眠,千般计较”,这样放不下,你又怎能快乐呢?

    ★走出虚荣的死胡同

    虚荣如杀手,有朝一日会败露行迹。

    ——韩拿·柯里

    要想在世上寻找一个毫无虚荣的人,就和寻找一个内心毫不隐藏低劣感情的人一样困难。其实,虚荣不过是被人们借来遮掩他们低劣的心理罢了。

    有一个人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极力维持原有的排场,惟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为了能重新站起来,他经常请人吃饭,拉拢关系。宴会时,他租用轿车去接宾客,并请了两个钟点工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抢菜。虽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砰然打开柜中最后一瓶XO。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烈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帮助。

    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可是人的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后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可。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