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青春不迷茫不畏惧少走弯路300个细节 > Part 7 懂点人情世故,闯社会少走弯路
    174锋芒太露伤人更伤己

    春秋时期,经过长期的争霸战争,很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然而大的诸侯国内部也在发生着变化,国家大权很快就落到大夫们手中。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晋国。晋国是当时的中原霸主,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开始衰落,最后国家大权掌握在四家大夫手中,这四家分别是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在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当时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抢占其他三家的土地,韩康子和魏桓子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却遭到赵襄子的一口回绝,智伯瑶听到后感到十分生气,于是让韩、魏两家和自己一起发兵去攻打赵家。

    不久,智伯瑶就以自家军队为中军,同时率领韩家的军队和魏家的军队共同讨伐赵家。

    赵襄子知道自己寡不敌众,便带领赵家兵马退守晋阳。智家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将晋阳城团团围住。但是两年时间过去了,也没有把晋阳城攻下。智伯瑶很是焦急,后来他决定在晋水旁边挖河,一直通到晋阳,同时还下令让人在上游筑坝,以蓄高水位,采用水攻。当时正好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很快就蓄满了。这个时候智伯瑶十分得意,于是命令兵士立即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很快,大水就直扑晋阳而去,把城里灌了个饱。

    智伯瑶对自己的杰作十分的得意,于是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得意洋洋地指着晋阳城向他们炫耀自己的杰作。虽然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表示认同,但是智伯瑶说的话已经警示了他们,既然他能下这样的毒手来用晋水淹晋阳,那么也许有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于是赵襄子采用门客张孟谈的建议联合韩、魏两家共同对付智家。结果智伯瑶兵败被杀。

    智伯瑶之所以功亏一篑,原因在于太猖狂,过于贪婪,使人感到了威胁。

    俗话说:“树高于林,风必摧之。人高于群,人必妒之。”这是人性丛林中的法则,也是给那些血气方刚、锐气正盛、锋芒毕露的年轻人的忠告。

    锋芒太露不仅伤别人,更会伤自己,这是因为你的锋芒太露伤害了别人,就会引起对方的报复心理,给你的生活或事业造成一定的危害。与其锋芒毕露,不如深藏若虚。通常看来,深藏若虚的处世之道,会给人造成一种深不可测之惑,其中隐含着忽明忽暗的道理,可以让人随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起到“翻盘”的作用。

    175出头椽子先遭烂

    越是锋利的宝刀,越不可轻易出鞘,如果自恃削铁如泥而不善加保护,

    不但锋芒会被磨损,更容易惹出祸患。而有的人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忘记了“出头椽子先遭烂”的古训,总爱抛头露面炫耀自己的才能,结果常常招致他人的妒忌、诋毁、攻击、陷害。

    就一般人而言,总是愿意维持与大家彼此差不多水平,你好我也好,否则就会是“枪打出头鸟”。而这句话也是说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有特殊才能,或有特别贡献而冒了尖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受打击的对象。

    有些人是自私的,你呼风唤雨,一定惹来这些人的妒忌。表面上,他们或许阿谀奉承,甚至扮作你的知己和倾慕者,必然有人会锦上添花地说一些类似于:“看来,老板就只信任你一个!”“唔,经理这个位置,非你莫属了!”“嘿,他日一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千万别忘记我啊!”“你的聪明才智,公司里没人可及啊!”你可切莫被美丽的谎言冲昏了头脑,聪明的人必须是理智的。应该明白,这些奉承的人只是表面热情,私底下却还说不定恨你入骨。

    为了避免遭人放暗箭,请收敛你的得意之态,谦虚一点。你可以告诉他们:“不要乱开玩笑,公司有太多人才呢。”“我的意见只是一时灵感,没啥特别的!”“我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学。”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意思是,凡事都争强好胜的人,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生活中,人们多少都会有嫉妒心,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心里难免会产生不平衡,进而无端生恶。所以,作为年轻人,光有才干还不行,还要有明哲保身的智慧,方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76逞强好胜是做人的大忌

    年轻人大都有逞能好强,不甘示弱的性格。他们往往把自己表现得比别人更聪明能干,特别是在领导和异性面前,一些人就会不由自主地逞能于人,沾沾自喜地显示自己的本事,以便引起别人的重视,并从中捞取些许的赞美和好处,以满足打压别人、抬高自己的虚荣心。

    其实,逞能好强是肤浅的表现,逞能好强的结果是树敌于人,引起更多人的戒备和防范,甚至于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实在是得不偿失。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屑于这种把戏的,并把这种把戏斥为“无聊”。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是真人。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往往越是性格内敛,不事张扬,不声不响,默默无闻,把真本事用于追求人生的成功上。这样创造出来的成功才更让人口服心服。

    朱思明毕业于2003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新华社下属的新华出版社编辑。朱思明是一个非

    常干练、麻利的女生,从学校走到社会比较快地适应了工作,并摸索出了门路。朱思明认识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一定要谦虚,同事们都比自己入行早,经验非常丰富,在他们面前决不能逞能好强。处处表现自己的聪明,这是新参加工作的大忌。正是通过谦虚地请教和学习,朱思明一点一点地做下来,逐渐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了。她自己负责《我的体育生涯》一书的出版时,发现书稿中存在一定的疏漏之处。她觉得自己是刚出校门的无名小卒,而作者是德高望重的体育界泰斗,也许自己的见解高于作者,但内心却比较胆怯。于是她抱着学习与探讨的目的,与作者见了面。她谦虚的态度得到了作者的称赞,顺利打开了工作局面。

    朱思明无疑是聪明的。假如朱思明采取直接修改书稿的办法,把书稿补充完整,虽然原作者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但最终也会接受她的修改意见。但那样做会给人留下逞能好强、好大喜功的嫌疑。在作者那里,也会留下糟糕的印象,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埋下阴影。

    没有人喜欢别人比自己显得更智慧、更有工作能力,也没有人喜欢好为人师的人。而人们喜欢的是处处觉得更矮三分、处处尊人为师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为会办事、会说话、会处世。而那种抢表现机会、抢别人镜头、抢别人话题、抢别人风头的人,只能被当做缺少教养、缺少做人的品味的鲁莽汉,表面看起来的聪明却是最拙劣的丑行。

    功高盖主,主必压之;才高过人,人必倾之。没有人喜欢一个处处表现比他人优越的人。所以,工作中,如果不注意收敛自己的聪明而处处逞能好强,不仅在同事中无法立足,而且也会成为领导的“眼中钉”,到头来只能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年轻人喜欢争强好胜,然而也难免处处碰壁。逞强好胜是做人的大忌,为人处世应当保持谦逊、低调,低调的做人哲学,对于拓展未来的成功之路起着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177有十分才华只须露七分

    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显得过于聪明,即便是很优秀,也希望他能够收敛光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遭遇灾祸,坐到很高的位置。

    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王翦为大将,统帅全国所有的兵力。但是王翦大军出发没有多远,他就命令人回去找秦王嬴政讨封赏。部将们疑惑不解。王翦解释说,现在他率领的是秦国所有的兵力,秦王很难放心,如果秦王不放心,这场仗就很难打赢。

    向秦王讨封赏,秦王就会以为他是个有得失心的人,自然不会拿全国军队反戈一击,这样才能平定楚国。

    像王翦这样的大将遇到秦王嬴政这样雄才伟略的国君时,都不免要装作糊涂,可见要取得国君的信任有多难。当时朝廷中一定有人妒忌王翦,怕他得胜归来位置远远高于自己,必然会向秦王进谗言。这种情况下,如果王翦只是一味地以军事为重,不懂得周旋之道,可能就真的会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过于优秀的人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而有嫉妒心的人是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优点越突出,缺点也往往越突出。因此人不要过于优秀。

    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不能合群,因为大家不愿意和过于优秀聪明的人在一起,他们没有一种欣赏的眼光,而且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会很孤单。试想,如果别人与你相比处处不如你,他自然不愿意和你站在一起。这还没有算那些有嫉妒心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嫉妒心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过于优秀、锋芒毕露的人,在嫉妒者面前仿佛就是一个活靶,势必会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所以,做人要懂得低调,不要有十分才华表现十分才华,表露七分,掩藏三分。

    178适时收敛自己的光芒

    各人都有自己的时运,应该对自己的时运心中有数,并不宜滥用阴谋,以免弄巧成拙。冷静、清醒的头脑是“黑白大师”所推崇的修养。耐心等待自己时来运转,不可轻举妄动。

    为人处世非有城府不足以立世,含蓄来自于自我控制的黑白转化之功。能够像冰山一样只露出一角,让人摸不透你的心思,但你会自保无虞,而且具有强大的威慑力。要做之事莫讲出,说出的话莫照做,让人无法掌握透视你的深浅,此为黑白不倒翁之法宝。

    巴顿是“黑白不倒经”的反面教材,他爱放大炮毫无城府,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而且自己也失去了不少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和平时期的战争贩子”。

    1925年巴顿到夏威夷的斯科菲尔德军营担任师部的一级参谋。一年后,他被升为三级参谋。巴顿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战术问题和部队的训练提出建议并进行检查,但他经常越权行事。1926年11月中旬,他观看了第二十二旅的演习之后,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他直接向旅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措词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做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校,无权指责一名准将指挥官。这样一来,他便招致了

    上司的非议和怨恨。

    但巴顿并未汲取教训。1927年3月,在观看了一场营级战术演习之后,他又一次大发其火。他指责营指挥官和其他人员训练无素,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师司令部副官代替师长签了名,但其他军官心里很清楚,这又是巴顿搞的鬼,所以联合起来一致声讨巴顿。众怒难犯,师长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位爱放大炮的参谋从三级参谋的位置上撤下来,降到二级。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会招致难料的厄运。崭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心直口快有时往往陷己于不利之地。

    有些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但是不少年轻人总是视而不见。可能人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人们往往对强者的毁灭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而对弱者总是无节制地同情。正是这种心态的作怪,要求你必须学会收敛自己的光芒。

    179任性是伤人的刺

    嘉嘉是个任性的女孩子,她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蔑视”一切规矩和条条框框的约束。

    在与人交往上,她更是推崇自由主义,凡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总之一切都得满足她的要求。被别人管教,听别人的指使,是让嘉嘉最受不了的。一天,嘉嘉又在朋友面前“发威”,“派”他去很远的一个地方买她最喜欢吃的冰淇淋。然而已经很晚了,朋友没有给她买来冰淇淋,她一气之下与朋友“绝了交”。

    少了一个朋友,嘉嘉似乎并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颐指气使。终于,朋友们都忍受不了她的任性脾气,一个个地疏远了她。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太有“个性”的脾气,使同事们觉得她难以相处,让上司感到头疼。最后,嘉嘉发现,她的古怪脾气没有地方可发,她的话也没有人听,更没有人肯为她做什么事情。因为,她的“个性”大家并不喜欢。

    看看上面的这位“大小姐”的脾气,谁能受得了?怪不得朋友、同事、上司一个个地疏远了她,这样任性,当然不受欢迎了。

    任性并不代表有个性。任性是一种情绪化的表现,但是与人交往,若常常表现出情绪化,就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和适应人际关系。任性的人,往往给人一种不成熟或还没长大的印象,因为只有小孩才会说干什么就干什么,说生气就生气。成年人再这样率性而为,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让人难以产生信任感。青年人如果不懂

    得收敛自己的不良“个性”,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与人交往,你不能任何时候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在家里当小公主或小皇帝的年龄已经过去了,在学校里“称王称霸”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面向的是社会,面向职场,面向更多的需要你交往的各类人,所以,你的“小姐脾气”“公子哥”式的年少轻狂该适当地收敛一下了。

    随着交际面的扩展,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当中,有的成为了你的朋友,有的成为了你的同事,有的成为了你的上司,有的成为了你一生相伴的人。在朋友面前,你不能任性地随意指使对方为你做什么事,因为朋友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在同事面前,你不能任性地把工作推给对方或“抢功”,因为同事没有义务完成你未完成的工作;在上司面前,你不能任性地挑三拣四,任性地迟到早退,高兴了随兴即发,不高兴了“拍案而起”,撅嘴甩头又摔门,因为上司有权管束你的“放肆”行为。你可能会说,在外面当然不能耍脾气,在家里偶尔使点小性、发点小威不妨事,因为父母、亲戚、爱人不会介意。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

    年轻人在社会上与人交往,过分地强调自由和特立独行是危险的,你不能我行我素地“独闯江湖”,蔑视一切“清规戒律”。你的“叛逆”行为很可能被大家认为是哗众取宠,是为了突出自己“与众不同”。只有你的个性被社会承认才算是良好的、成功的个性,你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不会受到太多的抵触和反对。

    180你的“个性”不一定被承认

    时下的种种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等都在宣扬个性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年轻人带来了负面影响。个性有时也会成为独特、怪异的代名词,过度张扬的个性会在不知不觉间伤害别人,并阻碍自己的发展。

    佳宜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前卫女孩。大学毕业后,她获得了一家合资企业的面试机会。当天,她的打扮令所有面试官目瞪口呆,露脐装、超短裙、冲天辫,手腕上戴着银手链……出门时母亲一再让她穿得“正常”点,她却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佳宜的专业能力和外语口语能力确实不俗,面试官最后和颜悦色地说:“你的条件很优秀,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不过,我想提醒你,我们公司是一家正规企业,着装方面有一定要求,不能太随便,更不允许暴露……”佳宜立刻打断了他:“我的能力与我的衣着没有任何关系,这么穿我觉得最舒服。如果非要穿正装上班,我会连气都喘不上来!”面试官被这么抢白还是

    头一遭,他表情严肃起来,冷冷地说:“那好吧,请你去能让你随心所欲的地方发展吧,我们公司不欢迎像你这么有个性的人才。”

    不懂收敛的个性就这样让佳宜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工作机会。

    张扬个性肯定要比压抑个性舒服,但是如果张扬个性仅仅是一种任性,仅仅是一种意气用事,甚至是对自己的缺陷和陋习的一种放纵,那么,这样的张扬个性对你的前途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很多人热衷于张扬的个性,相当一部分是一种习气,是一种希望自己能任性地为所欲为的愿望。他们不希望把自己的行为束缚在复杂的条条框框中,他们希望畅快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但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真的能这么洒脱吗?比如你走在公路上,如果仅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规则的话,就会引发交通事故。

    社会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群体,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并不很大,所以当你想伸展四肢舒服一下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要碰到别人。当你张扬个性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你张扬的个性是什么,必须注意到别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这种个性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缺点,你最好的选择还是把它改掉,而不是去张扬它。

    不要使张扬个性成为你纵容自己缺点的一种漂亮的借口。社会需要你创造价值,社会首先关注的是你的工作品质是否有利于创造价值。个性也不例外,只有当你的个性有利于创造价值,是一种生产型的个性,你的个性才能被社会接受。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人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巴顿将军性格极其粗野,画家梵高是一个缺少理性、充满了艺术幻想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个性就是正确的必需的。

    名人因为有突出的成就,所以他们许多怪异的行为往往被社会广为宣传,有些人甚至产生这样的错觉:怪异的行为正是名人和天才人物的标志,是其成功的秘诀。

    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是十分荒谬的。

    名人确实有突出的个性,但他们的这种个性往往表现在创作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正是他们的成就和才华,使他们的特殊个性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如果是一般的人,一个没有多少本领的人,他们的那些特殊的行为可能只会得到别人的嘲笑。

    社会需要的是生产型的个性,你的个性只有能融合到创造性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才能够被社会接受。如果你的个性没有表现为一种才能,仅仅表现为一种脾气,它往往只能给你带来不好的结果。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把个性表现在创造性的才能中,尽可能与周围的人协调一些,这是一种成熟、明智的选择。

    181不要表现得比别人聪明

    人类存有嫉妒心理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我们对于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永远不要得意忘形。我们要谦虚,只有这样,才会受到欢迎。做人要做到: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这样才是明智的。比别人聪明,却显得愚钝,这才是大智慧,正所谓:大智若愚。

    一位哲学家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可以说是至真哲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都有一种心理,当别人表现得比自己优越时,自己会不自觉地产生嫉妒和自卑的心理,从而感到不快。而如果你表现得不如他时,他和你在一起时容易感到舒服。

    学识丰富的人,由于对知识过于自信,多半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仅如此,他们往往擅自作决定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判断。被压制的人,会觉得受到侮辱、伤害,并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他们可能会愤怒、反抗。更严重的,也许会诉诸法律。

    年轻人应懂得,知识要丰富,态度要谦虚。很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由于年轻,所以气盛,互不相让,从而使自己或他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当你指出别人的错误时,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即使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会使对方产生极大的不满。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说的吗——即使你说的是对的。一般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不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可能还会进行反击,这时,你就是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法说服他。

    永远不要对别人说:“看着吧!你总有一天会知道我是对的!”这等于说:我会让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难道不是一种挑战么?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这样只会增加说服的难度。

    182学会低头,才能抬头

    记得曾有人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

    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苏格拉底可谓是深得人生的真谛:学会低头。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导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着对富兰克林说:“很痛是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你要记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人世间,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从此,富兰克林牢牢铭记着导师的教诲,并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

    右铭。

    虽然我们都是凡人,与苏格拉底,与富兰克林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也应该时时处处学会低头,懂得低头,敢于低头。生命的重荷负载过多,就低一低头,卸去那份多余的沉重。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要学会“低头”。只有学会低头,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在一生之中,都不可能不说错话,不办错事,因为谁也不是完人,不是“足赤的金子”,不是“无瑕的白璧”。既然谁也无法避免犯错,那错误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犯错并不可怕,只要学会低头而后知道自省,就能避免铸成大错以至最终抱憾终身。

    年轻人如果眼睛朝上,目空一切而从不懂得“低头”看路,终有一天要摔跟头,要跌个五劳七伤,甚至要落入陷阱或误入歧途。头颅高昂,逞强好胜而不懂得弯腰,总会撞上挫折的“门框”而弄得头破血流。只有学会低头,懂得低头并且敢于低头,才会平安无事,一路走好。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显摆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

    183放下身段路更宽

    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后,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圣赫勒拿岛。有一天,他与夫人约瑟芬一起到海港散步,正好遇到一群水手在卸货,水手们抬着沉重的东西嚷着:“没看见我们正在卸货吗?让开!让开!”拿破仑躲避不及被重重地撞了一下。夫人几乎没有考虑,就脱口斥骂道:“没长眼的东西,你们撞到的是法国皇帝!该当何罪?”

    拿破仑马上拦住夫人,在她耳边说道:“这些水手很辛苦,不要这样对待他们,再说我也并没有被撞得很痛。”

    接着,拿破仑又吩咐随去的仆从,去帮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