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用学习代替拼命 > 学习篇(1)
    任何停止学习的人都已进入老年,无论他是20岁还是80岁。坚持学习的人则永葆青春。

    ——亨利·福特(美)

    一个人要成功,当然需要不断地行动与积累经验,然而得到经验最快的方法,就是向一些成功者询问,请他们给你一些建议,请他们告诉你,你做对了什么事情,做错了什么事情,或让他们用他们的智慧指导你,这样比你看任何书籍都要有效。

    ——洛克菲勒(美)

    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的。

    ——莎士比亚(英)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美)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尔文(英)

    Part7

    学习能力训练

    用学习代替拼命

    及时充电,储备知识财富

    “江郎”也有才尽时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我们的生活由于无知而普遍地缩短。”真是一语中的。那些曾经昙花一现的成功者,各领风骚两三年的风云人物,看到这句话,可以“痛定思痛”了。现在的时代,工作节奏快、市场变化快、知识更新快,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要谨记“仲永”之痛,绝不能做一个“无知”的人。

    这里所说的“无知”,是广义的,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确实没有任何知识,也没有求取新知的意识和能力,这是绝对的无知;二是有一定甚至是相当的知识,但稍有成绩后便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无足够的新知(新资讯、新信息、新思维等),永远都是孙悟空的皮袄——老一套,这是相对无知——无新知;第三是另一种相对“高级”的无知,即有知识基础,也在不断求取新知,但努力不够(自己尚沾沾自喜),知识积累和更新的速度不如竞争对手,相对而言,也属“无知”了。由于竞争成败的关键取决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因此,当你的知识更新的速度慢于竞争对手时,你会输给对手。

    南朝人江淹,自幼勤奋好学,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父亲的书房里读书吟诗,只有饭后才和小伙伴玩一会儿。因此,他长大后写出了很精彩的诗文,一时间名声大振;特别是《恨赋》《别赋》二篇,更为历代所传诵。当时文坛尊称其为“江郎”。

    此后因其才高八斗被举荐入官。江淹经常边喝酒边办公,酒毕,公文也已拟就。其才学深得上司赏识,曾官至“

    金紫光禄大夫”。但是,随着官位日高,声名日盛,江淹变得自满自足起来,他不再注重学习,整日只知饮酒作乐,致使青年时期的文思和才华大大减退,而终致“江郎才尽”。

    亨利·福特曾告诫世人:“任何停止学习的人都已进入老年,无论他是20岁还是80岁。坚持学习的人则永葆青春。”

    无知使我们胸怀狭窄、目光短浅,使我们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使我们骄傲自满、松懈怠惰,一句话,使我们丧失了最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人类的通病,是当得到好处的时候,或者事业稍有成就了,就容易耽于安逸,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想再求新向上,降低求知的热情。长此以往,不进反退,终要被时代潮流所遗弃。

    我们思虑及此,就会领悟到,即使今日看来最完善的事,到了明天,或者又会有新的方法和新道路可行。如果只是以得过且过的态度从事企业经营,实在是令人忧心。

    因此,我们要时常由内心生出警惕,激发求新的欲念,唤起求知进取的精神,这才是面对时代潮流应有的态度。

    学无止境,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时代,一个人不可能守着文凭当饭吃,也不可能完全依靠一种技能包打天下,任何一丝懈怠,都有可能让曾经的辉煌成为明日黄花,同时让未来的人生之路毁于一旦。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谨记“江郎”之痛,时刻为自己储备知识食粮,这样才不致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淘汰。

    莫错过积累金矿的“黄金期”

    有一句老话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在道出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为我们道出了一个积累知识的“黄金期”的问题。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黄金期”,在这一阶段学习知识,更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黄金期”也不尽相同,但是,总体而言,青年时期是大多数人求知欲最旺盛、学习能力最佳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形成的思想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或许有人会说,当今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物,没有多少是在年轻时就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大多数成功人士到了四五十岁时才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如此说来,有关“黄金期”的说法似乎站不住脚。可是,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并没有想过,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有四五十岁以后的辉煌,正是由于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基础。

    创造了震惊美

    国、震惊世界的“林奇现象”的彼得·林奇,是美国现代金融界的奇人,在华尔街的投资大师中占有一席之地。林奇33岁时就成为了麦哲伦公司的总经理。他本人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他的成功,完全得益于年轻时的奋斗。

    林奇10岁时父亲去世,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在11岁那年开始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做球童。在那里,小林奇常常从球手们的谈话中零星地了解到股票方面的知识,这使他初步感受到股票的巨大魅力。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林奇下定决心要在长大以后从事股票经营的事业,并且要在这项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8岁时,林奇进入波士顿学院,专门学习关于金融银行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他十分珍惜这样系统学习的机会,开始有目的地钻研与投资有关的问题。

    不过,与其他同学不同,林奇在必修课外,还专修了一些诸如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等似乎与金融投资根本不相干的课程。在他看来,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而且,一个没有渊博知识并具备全面素养的人,是根本成不了股市大师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林奇开始一点点地却又系统地积累起了自己的知识“金矿”。

    在此期间,林奇经过认真分析之后,用自己当球童挣来的1250美元,以每股7美元购进了他的第一笔股票,结果在短短的两年里,该股票由原来的7美元一下子涨到近33美元。靠着这笔股票的赢利,林奇读完了研究生,获得了沃伦金融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

    此后不久,林奇进入麦哲伦公司,在那里从事调研工作。在经过短短几个月的锻炼之后,林奇对当时学术界关于股票市场的理论感到怀疑。他直观地意识到,在沃伦大学所学的那些书本上的投资理论,在实践中似乎很少能够派上用场,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投资失败。为了冲破各种理论的束缚,寻找股票分析和投资分析更有效的途径,他抓住在沃伦金融学院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断地扩大知识面,又开始了统计学、高级运算和数理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同时,他更加注重在公司里的实践机会,这为他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林奇终于成为了一名卓越的投资实践家,他那精确而及时的股市预测,使麦哲伦公司在股票业务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同时林奇也将自己一手推向事业的高峰,从投资部副主任晋升为该部主任,最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麦哲伦的总经理。

    在以后的商场奋斗

    中,林奇依靠独特的“林奇经验”,创造了美国金融投资史上的一个新神话——“林奇现象”。

    可以说,如果没有努力地学习和知识积累,林奇不可能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而事实上,像林奇一样,世界上任何一位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物,无一不是在年轻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将来积累下了丰富的知识财富。

    人生没有用不到的经验。知识作为一种“不动产”,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珍贵的“经验”,只有趁着年轻多积累,它才会有朝一日成为你创业路上的利刃,助你实现人生的超越。所以,趁着年轻,我们应该发奋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而绝不应该虚度光阴。

    与此同时,对于所学的知识要不断巩固,更为重要的是用所学的东西去指导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应将自己所掌握和控制的知识当作资产好好经营,要尽量使其升值,不要抱着金碗讨饭吃,身在宝山不识宝。

    充实自己的“知识仓库”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成为人们谋求富足的最重要的工具。只有不断地学习,持续地读书,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才能与时俱进。

    知识,是人类世世代代文明的结晶。它滋养我们的头脑,启迪我们的智慧,颐养我们的个性。谁想增长才能,谁想认识社会,谁想了解为人之道,谁就应当和书本交朋友。读书,还有助于交流信息,开拓视野,扩展心胸。既然知识有这么多好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用心读书呢?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用什么方法自学,充实自己的“知识仓库”呢?

    首先,要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冶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好处怎样形容也不过分。

    读书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读书时还应适当做些笔记,既可加深记忆,又备日后经常翻阅之用,以便“温故而知新”,不断巩固学过的知识。

    其次,应结合本职工作并根据个人特长,选择学习材料。学习好比行舟,没有目标,小船在大海中随波逐流,很难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应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选择目标,以便“学以致用”。有些青年人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厨师的不肯钻研烹饪技术,却想写小说。

    其实,兴趣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它是长期的社会影响、教育或训练

    的结果。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可塑性”。正因为有这种可塑性,所以兴趣既可以培养,又可以改变。

    尽管你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原来兴趣不大,但只要你热爱本职工作,富有钻研精神,就完全可以在工作、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出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并自学成才。

    不断充电,天天向上

    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意识,持续学习、不断充电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李嘉诚虽然年岁渐老,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要到办公室中工作,从没有过半点懈怠。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业务的每一项细节都非常熟悉,这和他几十年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密切相关。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每天都要学一点东西。这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他回忆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当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在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增长,这可以说是自己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习惯。现在仅有的一点学问,都是在父亲去世后,几年相对清闲的时间内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得来的。因为当时公司的事情比较少,其他同事都爱聚在一起打麻将,而我则是捧着一本《辞海》、一本老师用的课本自修起来。书看完了卖掉再买新书。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

    李嘉诚能有今日成就,绝非偶然。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终成其霸业,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使他始终没有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抛到后面,也使他有足够的智慧应对商场中的各种风险。

    要舍得花钱投资自我

    年轻人初入社会,要明白一个道理:成功者一般都“懂得投资自己”,就是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花在资讯搜集或能力开发上面。

    我们只要有经济条件,首先应投资于教育。实际上,当你还是一个穷人时,你所拥有的唯一真正的资产就是你的头脑,这是我们所控制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当我们逐渐长大时,每个人都要选择向自己的大脑里注入些什么样的知识。你可以整天看电视,也可以阅读高尔夫球杂志、上陶艺辅导班或者上财务计划培训班,你可以进行选择。

    日本现在的白领阶层中,在工作之余学习各种才艺,上空中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或专科学校取得资格的人,竟多达二十

    六万人。他们这样进行自我投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位。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你放松了求知的脚步,马上会被人赶超过去。

    例如:你具有某方面的执照,周围的人们会视你为专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时,第一个就会想到你,因为你在这方面的表现优异,对你的升迁十分有帮助。所以大家才会积极地为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努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社会里,知识越发凸显出它超常的价值,在知识和信息方面落后于人,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可谓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年轻人若想成为社会的弄潮儿,而不是落伍者,就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调整自己,了解自己需要哪些知识来武装自己,并以最快的速度为自己充电。这是当今时代一个年轻人在社会立住脚跟,并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素质。

    因为自我投资非常重要,所以在必要的投资上不能舍不得花钱,因为你要想到它给你带来的效益可能远远超过你为它所投入的。现在的年轻人学电脑、学英语、学开车成为时尚,即使一时用不上,但他们明白“知识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比如在应聘一个重要职位的时候,才发现现学是来不及的。所以平时就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了解什么是当前社会中最有用的知识,就要尽快地去掌握它。这样机会到来时,你才会发现你比别人有更大的筹码和胜算。

    打造真才实学的人生王牌

    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岁建功立业可谓早,至于通常的安身立命,三十才立就嫌晚了一点。年轻人,在二十五六岁时如果还没拥有相对稳定的职业,会急的。所以,务必在你刚刚成为公民的那个年龄就得着眼于未来。不要荒废时光,毋贪眼前之乐,年少尽量多学点文化,打开眼界,拓宽思路,启迪智慧,年稍长后才有在生活的夹缝里游刃有余的资本。不要自卑自贱,也不要好高骛远。人活在世,读透了一部书抑或精干一件事,就不用心慌,就算有挫折,也是暂时的。社会机制本身必然为学有所专的人提供机会,因为社会的运转需要这样的人。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有一笔资本,你是否想过,你的资本在哪里?实际上,资本就在你自己身上,你的知识,你的经验,你的技能。

    要知道,平时在学识与经验上的努力,是你在危急关头最有力的支持。一个建筑师,平时他只要拿出一半的经验,就足以应付一般工作,可是到了重要关头时,就必须搬出他所有

    的技术、学识与经验来应付,他的“资本”到那时才会一显真相。又比如,一个商人,平时他可以随意经营,但不会就此下去,他必须学会更大的本领,好在遇到逆境时搬出来应付。

    同样,一个人初入社会时,也要有尽可能多的准备,在初创事业时,或许只要一部分学识就足以应付,但到了他的事业渐渐发展大了的时候,就必须把所有的学识都搬出来应用了。

    累积起来的学识与经验,是成功的资本,年轻人必须储存这些资本,应当集中精力、毫不懈怠、积年累月地进行。这样累积起来的资本才是无价之宝,你必须趁年轻时,把握机会,努力学习,那么你将来的“收成”一定会很可观。

    若你做事没有进步的话,这是最可怕的。当你初离学校时,可能抱着很大的希望,想尽一切力量,完成一桩伟大的事业;或者打算努力自修,以求做事进步,准备开始去过愉快的社会生活,或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庭。

    但等你刚一开始工作时,一切外界的诱惑就纷纷来到,它们使你不能安心自学、工作,甚至把你拖入堕落的深渊里。若你对工作不再感兴趣时,那就糟了,一切人生的愉快、幸福、安乐都将离开你。除非你幡然醒悟,痛下决心,重新踏上一个追求进步的轨道里;不然的话,随着你的年纪渐增,才能开始渐退,就只好过着失败的生活了。

    请你现在就下定决心!不论你的情况怎样,不要忘记“求上进”,不随意消耗任何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你的学识、经验、思想没有一样可以不求进步,若你能这么去做,即使在你的工作受阻时,也会有力量求得恢复。

    只要具有真才实学,就不怕各种阻挠。你若没有大笔财富,世人也会看重你,你的本领是他人无法抢走的。总之,你要尽量培养本领,将它积存起来,这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学习要有技术含量

    读书要讲究方法

    读书也是讲究方法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博采众长

    读书需要广涉群科、博采众长。宽打基础窄打墙,是读书方法之一。欲在任何一个领域中有大的建树,博通是必行之路。科学和艺术看来是相距甚远的领域,可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诺贝尔奖获得者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学家”的提问时答道:“往往许多物理问题的解答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逛逛动物园也会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这和理解

    力、记忆力同样重要。假如你未看过大象,你能凭空想象得出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吗?对世界或人类活动中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2.莫做书奴

    书,本应是人的奴仆,为人所用。可有的人却成了书的奴隶,这不能不令人痛惜。不顾实际、死啃书本的人,甘作书奴,他读书越多,就会变得越痴呆,受书之害会越深。因此,要善于驾驭书本,居高临下地读,而不要将自己埋进书本之中,被书淹没。你应占有书本,而不能为书本所左右、被它占有。有书就要去读,达到为我所用。有了书而不去阅读,是莫大的悲哀。

    3.择优而读

    读书,需要选择。试想:一个经常在阅读沉思中与哲人、文豪倾心对语的人,与一个只喜爱读凶杀言情故事和明星花边轶闻的人,他们的精神空间是多么不同,他们显然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

    在茫茫书海中,我们要力求寻觅上乘之作、经典之作,要多读名著,多读“大书”。所谓经典名著、“大书”,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筛选。一些社会学家曾做过统计,其结论是:至少要横穿20年的阅读检验而未曾沉没,这样的著作方有资格称为经典、名著。

    择优读书,需要一种选择、琢磨工夫。我们应汲取前人的经验,将读书效率提高一个层次。

    关于读书择优之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早就指出: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拒绝坏书。“应该去读那些伟人的或已被事实证明是好书的名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开卷有益。

    带着疑问去学习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对他何以如此出色这一问题的解释是:“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研究问题罢了。”他还说:“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是实验手段的问题,提出问题则需要改变思维方法,有创造能力才行。”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对学问有这样的理解:“学问”两个字,第一个字“学”和第二个字“问”,就是一定要学着怎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

    《中庸》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五个环节中,三个环节的实质是思。朱熹把多思善疑的主张阐述得更加具体:“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也有“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见解。

    学习就是求学问,要学习得好,就要又学又问。连续不断的问号是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向导。

    质疑就是对于各种问题都持有怀疑、好奇的态度进行思考。喜欢质疑的人总是能够取得成就的,他们的成功都是伴随着这神奇问号的:

    英国大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到地上的现象,提出物体为什么要向地下落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发表了“万有引力”的理论;从肥皂泡被阳光一照五彩缤纷这个现象,研究出光是由红、橙、黄、绿、靛、蓝、紫七色组成,并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色盘,提出确定了新学说。

    瓦特小时候就提出水开时壶盖为什么会动的问题,后来发明了蒸汽机。

    问号的确神奇,有人说它是探宝的钥匙,有人说它是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它是开山的“斧”、深耕的“犁”……

    学习是一个获取新知的过程。学习知识,光有勤奋还不行,还要能提出问题,还要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学习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要敢于质疑,带着问题学习,提出与众不同的有较高质量的问题。如对一个新课题,可以问这个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哪些旧知识和它有联系;这个知识与相邻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随着问题的解决,你就能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会学,勤问,善思考,能解疑,富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学习,有比较才有鉴别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于学习也是如此,通过比较,可以找出知识之间的区别,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增进学习效果。

    在学习时我们可以从不同书本与不同理论之间,不同推导与叙述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进行比较,从正面叙述的反思去思考;从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结构上去分析;从论述的原因和结果中去验证,用多种办法去提出疑问、去发现问题,从而求得提高。

    具体来说,学习中运用比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根据学习的主题,确立比较目的,并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