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性格决定命运 气质改变人生大全集 > 第十九章 贵族气质
    什么是贵族气质

    守卫着精神的高地,骄傲地徜徉在古老文明的荣耀中,追求金钱以外的立意,获得财富与精神的双倍享受——“贵族气质”代表的不只是高贵的血统,更重要的是标榜道德胜过金钱。

    有个笑话说:“法国的浪漫文化卖得好,英国的贵族气质卖得好,德国的机器卖得好,瑞士的风光卖得好,意大利的风情卖得好。”好,我们就从英国的贵族谈起吧?选

    ◎英国的贵族

    所谓贵族,是指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中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的阶层,是具有世袭爵位和领地的各级封建主的统称。“贵族精神”即贵族气质的体现,是以英国贵族为代表的,受传统文化、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标准等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在中世纪备受推崇的“贵族气质”具有三个特征。

    英勇无畏的骑士精神

    勇敢尚武,是“贵族气质”的首要内容。英国贵族的祖先大都是作战时的军事首领,或是在战争中出类拔萃的勇士。因此,抵御海盗入侵,保卫民众,率领民众抗击外敌成为贵族的一种社会职责。“这种职责要求贵族世家?无论是王室还是骑士的子弟,除了要学习在当时流行的文化及宗教神学外,主要的时间均花在习武上。这种勇敢尚武的习俗,在英国历史上成为贵族阶层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由此而内化成一种精神气质。在外来强力的压迫下贵族的勇武精神对捍卫民族独立,保护自由的权利等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贵族们的勇武精神还体现在崇尚光明磊落。“这种光明磊落不仅表现在贵族们处理民众纠纷的问题上,也体现在处理贵族内部的矛盾上。因此,光明磊落作为贵族阶层的处事原则和风尚,成为贵族们从政和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冲突以及解决矛盾的行为准则。”

    当然,贵族勇武精神的另一体现当数保护女性和对情人的崇拜方面。骑士们保护女性和崇拜情人的那份浪漫,在英国历史上比比皆是,而且也由此形成了社会对女性的普遍尊重。如“女士优先”,对今天的社会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强烈的自立精神和欲望

    “贵族气质”的自立品质和欲望表现,是由于以英国为代表的贵族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造成的。贵族们的财富来源和经济收入,主要来自自己的实业、庄园和土地。贵族们的实业,来自于贵族固有的特权,在国王所给予的强权制度保护下,靠自身发展或投机钻营,在社会工商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财富或权势范

    围。而庄园和土地,则是国王分封的。国王分封土地给贵族,贵族们为国王尽臣子的义务,这是一种虽不平等,然而却是一种契约式的君臣关系。贵族们在领受国王的封土之后,并不是由此成为国王的奴隶或奴才,只要为国王尽到了他应尽的义务,他在自己的权势或土地范围内,就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主人,他的一切权力都是不容许别人随意侵犯的。

    但是,贵族们要保住自己这种相对独立而自由的地位,靠别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靠自己。因此,贵族们为确保自己的权势范围和经济利益,就形成了强烈的自立意识和反对侵犯“权力”的斗争精神,以维护贵族们所具有的社会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而贵族们维护自己利益不受侵犯的精神和自立意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巨大,成为各阶层上行下效,备受人们推崇的所谓“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贵族气质”所表现出的这种意识和责任感,是出自本阶段的利益。因为此时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既是一个贵族集团统治下的社会,贵族们便自然是社会的主人。他们参与、干涉国家大事,处理社会和民众的日常事务,这除了增加了贵族们以社会主人而自居的社会荣誉感之外,还体现出贵族集团的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对本阶级统治的社会尽责。当国家或民族危难之际,贵族们常能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甚至会贡献自己的财产乃至生命,来抵抗外来侵略。英国贵族阶层的这种政治责任感,也极大地影响到了一般民众。民众们对政治的关心似乎成为英国上下的普遍爱好。因此英国民族也有人称之为“政治民族”。

    “贵族气质”所表现出的以上三个特征,体现了中世纪欧洲以英国贵族阶层为代表的社会群体的形象,成为备受社会尊重和推崇并刻意追仿的“社会榜样”。“贵族精神”不仅是一种被社会各个阶层所认同和效仿的“社会典范”。而且由于贵族们的生活和社交,都体现出一种身份的高贵和特权,是中世纪的欧洲人人向往的社会阶层。

    ◎中国的贵族文化

    说到中国的贵族文化,真不知从何说起,不由想起孔老夫子。孔子周游列国,广办学校,倡仁宣礼,弟子三千,贤徒七十多位,为普及、提升中国文化“鞠躬尽瘁”。孔子有文化、有修养,他算贵族吗?即便英雄不问出处,出身不应刨根问底,孔子凳子放不正就不坐,肉丝切得不好也不吃,修养到如此地步,也算到家了。然若冠以“贵族”,则实在勉为其难。

    再说魏晋士族,一字

    之差,已经有点“贵族气”了。魏晋名士,出将入相,宣威朝野,却蔑视权威。视金钱富贵如粪土,迷恋自然,高扬自我。尚清谈,美容止,喜服食,好饮酒,善音律,工绘画,风度翩翩,俊雅多姿。说到雅士,谢安不能错过。公元383年,前秦百万大军进驻淮淝,直逼东晋国都建康,东晋存亡在此一役。谢安奉命出兵,但仅有8万人。其侄谢玄作为将领之一,坐卧不安,可谢安却邀众亲友看他和谢玄下棋,赌一座别墅,不议军事。本来,谢玄技高一筹,但心神不宁,最终输了。谢安对观棋的外甥羊昙说:“这座别墅归你了。”然后离去。淝水一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留下“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两个美典,不仅胜了,而且胜得“风度翩翩”。当有人欣喜若狂地向谢安报捷时,谢安正和朋友下棋,扫了一眼,把捷报往旁边一放,奕棋如故。友人急问军情,谢安缓缓地说:“小儿辈破敌。”这是何等雅量!

    ◎贵族气质

    贵族的血统在今天已经走远,但一个具有贵族气质的人会依然遵循着传统的风格和品位,他不会匆匆忙忙,做任何事都从容不迫,并从细节中透露出非凡品位,以生活低调闻名,并让人感觉神秘。正如法国一位伟大的作家所述:“风格和品位加起来就构成了人”。贵族气质,则由里及表,内心的尊贵焕发外在的宽容平和,为每一个注重风格、具有精神品位的人所拥有。

    一个只讲究精细规则和外表的贵族,如果缺乏内在的精神的高贵自由,那就徒有贵族的外表,就好比一个人有知识、技术,但少了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神韵雅量。换而言之,这台舞有悠扬的音乐、美丽的舞姿,惟独缺乏摄人心魄的舞台灵魂。真正的贵族气质,是崇尚道德和自由精神的力量与美。如同爱因斯坦所说,一个只是为了物质消费而生存的人,与一头被豢养的猪没有什么两样。他还指出,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的道德理由把对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赞美置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贵族气质特征及其表现

    ◎自由

    自由的气质体现在独立思考的自由上,这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不过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贵族式的权利了。

    思想在每一个人脑子里面生长,怎么可能失去自由,也就是独立性呢?哈耶克回答说:试图控制人们思想的人,总是先控制人们的经济权利。你要生存吗?你最好服从我。思想是这样一件脆弱的东西,它离开了基本生活条件就难以生长。不

    仅如此,对许多思想者来说,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是思想得以自由驰骋的前提。因此独立思考的自由首先要求思考者对自己生命的权利,其次要求使思想足以开花结果的物质权利,最后要求保护每一个人独立思考权利的基本政治权利。这叫做“消极自由”。与其相对立的自由观念叫做“积极自由”。后者主张为了一己的精神解放而去拯救全人类。确切的说法是“Freeto”,也就是“干任何事情的自由”。而前者则主张“FreeFrom”,也就是不被强迫去干某些事情的自由。

    所谓自由气质就是指一种精神上的贵族,就是在精神中获取极大的快乐与体验冒险生活,是冲决周围现实的束缚,让精神始终处于向高处提升的境界,因此贵族气质可以理解为一种崇尚精神自由的气质。

    庄子名周,公元前369年出生于战国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足可以成为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地道的精神贵族。

    拜伦是鲁迅所热烈推崇的“摩罗诗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精神界之战士”。

    “很多人一定已经感觉诧异了:在饥荒遍野,穷人呻吟的地方,为什么人命还不值一双袜子,而捣毁机器竟至折断了骨头?”十九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迅速发展,工厂制度严重剥削工人,工人生活恶化,引起的工人自发反对机器的运动。1812年,著名的自由宪政国家——英国的国会制定法案宣布以死刑对付捣毁机器者,激起了著名的“路德运动”。工人们焚烧工厂、捣毁机器的运动,从诺定昂织袜工人中扩张到各大城市。诗人拜伦愤怒地谴责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工人运动的残酷镇压,写了这首著名的《〈反对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

    拜伦是不幸的,1788年,他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他先天跛足,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成了心态不平的暴躁母亲的暴虐对象,处于阴郁的家庭氛围之中。拜伦还继承了母亲冲动、乖戾与狂暴的性情,甚至还受父系祖先半疯的家族病的阴云笼罩。因而,冲动、狂暴与感伤、抑郁在拜伦身上找到了一种奇异的混合,铸就了一种独特的“拜伦式的气质”。他的气质已成为了一个符号——激情的符号、愤世嫉俗的符号与反抗的符号,他因而有了“恶魔诗人”之称。

    冲动与暴烈使他常采取过激的言行,语出辛辣,决不饶人。而抑郁伤感的性格倾向又使他在情绪低落时对自己的过激予以否定,加以责怪。两者互为因果地连锁反应,使得拜伦在走向愤世嫉俗的同时,内心陷入孤僻与寂寞。愤世嫉俗愈烈,孤寂感伤愈深。

    当时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投身到了意大利与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事业中去。在写给奥古斯塔的信中,他说:“你问我为什么到希腊人中来,我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他们的利益。”拜伦确实在呼唤各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同时,也不排除拜伦投身到行动中去的选择,客观上使他获得了心灵的依附,他后期所获得的这种支持,使他的心灵变得平静了些,愤世嫉俗也有所减弱,他在朝着一个活动家的方向发展。

    拜伦是独特的、傲世的,他拥有一颗高贵的自由的心,虽然生命短暂,却是一座丰碑,让世人景仰。

    ◎高贵

    贵族气质的高贵即灵魂的高贵,精神的高贵,是精神与肉体高贵的统一。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在汩罗江边徘徊,他面对滚滚江水,满面忧戚,时而低声吟唱,时而慷慨悲歌。在他的手中握着一卷书简,那是他刚刚写完的《怀沙》。他伫立良久,突然抛了书简,抱起一块巨石跳入江中,不见了踪影。

    这位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到了五月初五,都到江里划龙舟,并包了粽子丢到江里给蛟龙吃,以免饥饿的蛟龙去吃屈原的身躯。

    大约在公元前340年,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20岁时就被楚怀王委以重任,官至左徒,可与国王直接商定国事。他雄心勃勃,希望能干出一番伟业。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

    齐国,西抗强秦。楚怀王也很信任他。然而他的改革触犯了许多贵族的利益,遭贵族子兰?怀王幼弟南后郑袖谗害,被降职为三闾大夫,一个闲差。

    遭贬之后,他心情郁闷,寄情于诗歌创作。创作出了优美隽永、清丽绵邈、深婉曲折的《九歌》。

    楚怀王受秦国使者张仪的劝说,因贪恋秦国土地与齐国绝交,齐国大怒准备与秦国一起伐楚,楚怀王知道上了张仪的当,一气之下发兵攻打秦国。两军大战于丹阳,结果楚军大败,汉中郡也被秦国占领。而后楚国在蓝田之战中也输给了秦国,以至割让两城给秦国求和。

    楚怀王此时有些醒悟,就召屈原入京共商国事。屈原费尽周折,才使齐王捐弃前嫌,同意与楚国再结盟好。可就在这时,张仪见楚齐又要和好,就让秦国再拉拢楚国,愿归还土地与楚国结好。楚怀王对张仪恨之入骨,宁愿不要土地也要张仪,张仪于是自愿赴楚。可张仪买通了楚怀王宠妃,楚怀王不但不杀张仪,还释放了他。而且又听信张仪所劝要撕毁与齐王的盟约。

    屈原听说此事从齐国匆匆赶回,极力劝楚怀王立刻杀了张仪,但楚怀王没有采纳屈原的意见。以后十年,楚国对秦国惟命是从,成了秦国附庸。

    屈原悲愤异常,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天问》。在诗中他共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抒发自己深沉的忧国情怀。后来,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赴约秦国,结果被扣。楚国大臣只好立太子为楚顷襄王,楚怀王客死他乡。屈原不满吐露心中积怨,被顷襄王放逐。楚国政治腐败,最终遭致国都郢为秦兵攻破。

    屈原看清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奋笔抒情,创作了《离骚》。在诗中,他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不悔”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询问出路,却最终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离骚》以丰富的想像,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它是屈原以整个生命所熔铸的宏伟诗篇,闪耀着他鲜明的个性光辉和高贵气质。

    ◎唯美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还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印度人说他是诞生在歌鸟之巢

    中的孩子,他的戏剧、小说、散文……都散发着浓郁的诗歌的气味。他的人民热爱他所写的自然而真挚的诗歌。当农夫、渔民以及一切劳动者,在田间、海上或其他劳动的地方,和着自己的劳动节奏,唱着泰戈尔的诗歌,来抒发心中的欢乐和忧愁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唱出自己情感的歌词是哪一位诗人写的。

    当读了泰戈尔的诗歌之后,爱尔兰诗人叶芝被震动了。“当我坐在火车上,公共汽车上或餐厅里读到它们时,我不得不经常阖上本子,掩住自己的脸,以免不相识的人看见我是如何激动。”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诗的晚会。兴奋的叶芝不停地用他那欢愉的音乐般的声音,朗诵着这些诗作。后来成为泰戈尔终生挚友的安德鲁斯这样记述他听到叶芝诵诗时的感受:

    “充满着这种朴素英语的回声的声浪,像孩童优美的声音,完全慑服了我。我在深夜里,在袒露的天空下一直踯躅到东方吐白。”

    在相互交流之后,罗森斯坦向印度学会建议,应该为泰戈尔出版诗集,叶芝立即同意为诗集写序。1912年11月1日,《吉檀迦利》英文本第一版750册面世。它几乎受到所有英国报纸的欢迎。在《吉檀迦利》前面,叶芝这样写道:

    “这些译文手稿在我手中已有一些时日……我的印度朋友指出,这些诗的原文充满了优美的旋律,柔和的色彩和新颖的韵律。”在叶芝自己看来:“这些诗的感情显示了我毕生梦寐以求的世界。这些诗歌是高度文明的产物,就像灯芯草和其他草一样从土壤中生长出来。”

    “值得一提的最易懂的东西是即兴的光辉的短句。有时在‘晨曦用右手挎着金灿灿的篮子'里,我们像是看到了古希腊人……这种深邃的宁静的精神压倒了一切。我们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新希腊。像是平稳感回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一样,它使我感到,一个寂静的感觉来到我们机械的轰鸣声中……”

    “它具有自然的宁谧。这些诗似乎不是风暴或激越的产物,而只是显示了他往常的脾性。他与大自然浑为一体,没有任何矛盾。这一切与西方的时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并非仅仅叶芝、美国诗人庞德推崇泰戈尔的天才,英国诗人斯塔杰·穆尔就首先提名泰戈尔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瑞典诗人海登斯坦也为泰戈尔获奖做了极大努力。他以下面的文字,对评委们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不记得,过去20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了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

    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在它们的每一思想和感情所显示的炽热和爱的纯洁性中,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的、深刻的、罕见的精神美。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诺贝尔奖金……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具有真正伟大水平的一个理想诗人,我们不应该忽视他。我们第一次,也许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以引以自豪的是,我们先于报刊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名字。”

    诗人叶芝、庞德、海登斯坦对泰戈尔惺惺相惜、倾力举荐的情感和胸怀,使我们看到了几位诗人高贵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理想

    400年前的1605年,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首次出版。《堂吉诃德》曾被誉为欧洲最伟大的小说,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著作,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先父”。在世界各国翻译出版了1000多次。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似乎是一个可笑的人物:这个地位卑微的乡村绅士因为沉迷冒险传奇小说进行了一场虚幻的冒险之旅。他把自己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侍从,手握长矛,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作疯子遣送回家。

    当他发现了田野里的34架风车,喜出望外以为是巨人,催马向前挑战。侍从桑丘大声喊着告诉他,他进攻的肯定是风车,不是巨人。可他全然不理会,已经听不见侍从桑丘的喊叫,认定那就是巨人,到了风车跟前也没看清那是什么东西,只是高声喊道:

    “不要逃跑,你们这些胆小的恶棍!向你们进攻的只是骑士孤身一人。”这时起了点风,大风车翼开始转动,堂吉诃德见状便说:“即使你们的手比布里亚柔斯的手还多,也逃脱不了我的惩罚。”

    他又虔诚地请他的杜尔西内亚夫人保佑他,请她在这个关键时刻帮助他。说完他戴好护胸,攥紧长矛,飞马上前,冲向前面的第一个风车。长矛刺中了风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桑丘催驴飞奔而来救护他,只见堂吉诃德已动弹不得。是马把他摔成了这个样子。

    “上帝保佑!”桑丘说,“我不是告诉您了吗,看看您在干什么?那是风车,除非谁脑袋

    里也有了风车,否则怎么能不承认那是风车呢?”

    “住嘴,桑丘朋友!”堂吉诃德说,“战斗这种事情,比其他东西更为变化无常。我愈想愈认为,是那个偷了我的书房和书的贤人弗雷斯通把这些巨人变成了风车,以剥夺我战胜他而赢得的荣誉。他对我敌意颇深。不过到最后,他的恶毒手腕终究敌不过我的正义之剑。”

    在可笑、可敬、可悲的堂吉诃德的身上深刻而幽默地表现了人类双重价值观的碰撞,这个集悲喜剧于一身的故事主人公,也永远成为一个具备理想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双重意义的经典人物,一位理想主义的精神贵族。

    ◎品位

    康同璧出生名门,是康有为的次女。早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哈佛大学及加林甫大学,毕业后回国。历任万国妇女会副会长、山东道德会长、中国妇女会会长。她具有很好的个人修养和艺术才华,英文好,诗词好,绘画好,她画的山水画,可谓苍古清隽,情趣天然。

    这种精神体现在她的外表上,散发出一种清虚疏朗的神韵。那平直的额头,端正的鼻子,细白的牙齿,弯弯的细眉,明亮的眼睛,可使人忘却岁月时光。她常常身着青色暗花软缎通袖旗袍,旗袍之上,另套青绸背心。脚上,是双黑色软底绣花鞋。使她呈现出慈祥之美。系在脖子上的淡紫褐色丝巾和胸前的肉色珊瑚别针,在阳光折射下似一道流波,平添出几许生动之气。染得黑玉般的头发盘在后颈,绕成一个松松的圆髻。而这稀疏的头发和旧式发型,则描述出往日沧桑。

    据章伯钧的二女儿所记,章伯钧和章乃器在康同璧家的客厅得以见面,这是他们“文革”中的惟一一次见面,也是他们相交一生的最后会晤。

    “当时章乃器穿的是洁白的西式衬衫、灰色毛衣和西装裤,外罩藏蓝呢子大衣。我说:‘章伯伯,你怎么还是一副首长的样子?’

    章乃器边说边站起来,举着烟斗说:‘小愚呀,这不是首长的样子,这是人的样子。’

    会晤中,作为陪客的康同璧,穿得最讲究。黑缎暗团花的旗袍,领口和袖口镶有极为漂亮的两道绦子。绦子上,绣的是花鸟蜂蝶图案。那精细绣工所描绘的蝶舞花丛,把生命的旺盛与春天的活泼都从袖口、领边流泻出来。脚上的一双绣花鞋,也是五色灿烂,一身近乎是艺术品的服装。

    她的盛装出场,简直“震”了。我上前拥抱着老人,亲热地说:‘康老,您今天真漂亮!是众里挑一的大美人。”“我不是大美人,但我要打扮。因为今天是贵客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