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性格决定命运 气质改变人生大全集 > 第十五章 富豪气质
    什么是富豪气质

    如果把财富比做大海,那么源头就是智慧。“富豪气质”就是比一般人还要追求上进,还要努力奋斗,还要精于算计。坚定地走出去,放弃自己过去的小天地,不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成功就无从谈起。在学会放弃的同时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将“不可能”三字拒之门外。

    富豪的崛起,对社会而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富豪发生和生存的背景,透露出社会和经济转型的信息;二是富豪的人格气质特征,作为亘古不变的共性,昭示着成功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品质。我们不用关心这个富豪叫什么名字,我们关注的是财富为什么流向他们?哪些行业最挣钱?为什么中国的富豪中房地产老板多?以及富豪的财富趣闻、财富背后的秘密……然道你对这一切不感兴趣吗?要知道二十年前在中国财富的概念还基本是零。我们先来看看新疆的孙广信。

    孙广信是军人出身,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93年,他感觉新疆缺建材,兴建了最大的建材市场,四分之一乌鲁木齐人住着他建的房子。四分之一啊,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这种故事多难得。

    广东女富豪、鸵鸟大王方小文创业很不容易,靠养鸽子起家,当时她想试着养鸸鹋,向澳大利亚申请进口一公一母,他们不允许,她就去动物园借了两只,又从日本买来一些鸸鹋。鸸鹋盛产于澳大利亚,但方小文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鸸鹋养殖基地。谁相信养鸸鹋也能成为富豪?这样的故事多有趣啊。

    还有领带大王曾宪梓,创业之初每天不卖完65条领带,就誓不回家,饿着肚子继续推销。他沿街挨家挨户地推销他的领带,受尽冷眼和耻笑。洋服店老板像见到瘟神一样,吼叫着:“干什么?出去!出去!走!走!”不分青红皂白地、恶狠狠地将他赶了出来,可是他后来却与赶他的人成为了好朋友……这样的故事多振奋人啊。

    还有许许多多……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中秋节那天,淋着雨在门外站了整整4个小时,为的只是见上客户一面,而客户最后收了礼物,但连门都没让他进……本田宗一郎,日本政府禁卖水泥给他建造工厂。他是否就此放手了呢?没有!他反而自己研制出了新的水泥制造方法……盛田昭夫,以10年不盈利为代价,打开美国市场,第一个实现日本企业国际化的梦想,创造了SONY神话……韩国运输大王赵重熏,一生充满了赌博和冒险,甚至近乎疯狂,从靠开卡车运货谋生,到向美国国务院提出在越南为美军运送军需,他每天奔走在所有他认识的美国人之间,利用一

    切他可以利用的关系,最终完成了原本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接手公司时,海尔只生产冰箱一种产品,还亏空了147万人民币……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42岁才开始创业之路,靠给小学校送棒冰、写字本,开始一分一厘的积累。他最小的一笔生意是:烈日下骑着三轮车到小学校送一箱棒冰,赢利一元……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远见、创新、坚韧、冒险、精明……他们都是凭借着毅力与坚忍不拔,走过挫折,之后才收获成功人生。什么是富豪气质?这就是富豪气质。

    在此部分精心挑选的主要是亚洲知名的顶尖大富豪,有重点地描写了他们的个人特质和成功之路。很少的文字当然无法巨细靡遗地写出这些富豪的所有传奇经历和成功之道,但就富豪的人格气质特征,希望给渴望成功的人以启示。其实“财富气质”每个人都有,只要你能把它像金子一样拾起来。

    富豪气质特征及其表现

    一、远见

    就跟其他所有的公司一样,不管它的规模有多大,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发迹源于他的远见并不懈努力将这种远见付诸行动。

    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30岁的李嘉诚在香港的资产已经突破了千万元。已经贵为千万富翁的李嘉诚依旧每天工作16小时,晚上还坚持自学,住的是老房子、穿的是旧式西装、戴的是廉价电子手表,没有任何奢侈恶习。同样在这一年,他留意到自己厂房的租金年年上涨,而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房地产大有投资的空间,也因此开始了从“塑料花大王”向“房地产巨子”转变。他在香港北角兴建了一座12层的工业大厦,成为了后来收购“和记黄埔”的“长江地产有限公司”之始。李嘉诚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1979年,“长江”购

    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李嘉诚的事业是非常成功的,他其实也是香港创造经济奇迹的一个缩影。从加工塑料花开始创业,涉足电力工业、房地产业,开辟超级市场、港口码头疆域;近几年,更在国际电讯舞台上大展拳脚。而依靠Tom.com打造现代媒体王国、分拆“长江生物科技”上市,则是他向新世纪新经济进军的两大战略举措,再次展现了“超人”步步抢占先机的锐利眼光和非凡魄力。而李嘉诚成功的“秘诀”,最宝贵的一点就是,不仅对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得远、看得准,而且对机遇抓得住、动作快。

    1944年,陈弼臣联合中泰商贾,集资20万美元,在曼谷叨察旺路开设“盘谷银行”。盘谷银行的经营业务迅速发展,几乎掌握着全泰经济。1984年的总资产达83亿美元,在泰国内设有260家分行,营业额占泰国金融市场总额的30%以上;在世界各地设有15个分支机构,同时还拥有140家保险、金融和船务公司。1983年6月,美国《金融》月刊将其列人全世界最大的12家银行之中。陈弼臣的私人资产估计在1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时代》周刊(1982年3月号)称:陈弼臣是“泰国的头号大亨”,“泰国的最大家庭企业王国的北极星”。陈弼臣的成功之道何在?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几千年的中央集权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最具象征性的便是权力,有些企业的总经理大权小权都攥着,唯恐别人抢去,连买针头线脑这样的小事都要自己亲笔御批,让别人决定总是放不下这颗心,所以有些中国人有了一些权力以后就精心研究平衡,唯恐部下会有一天爬到自己脑袋上。而陈弼臣的远见,正体现在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用人之道上。陈弼臣对人才可谓器重有加。凡被看中的人才,他都大胆放权,放心使用。他在担任盘谷银行董事长的20余年里,物色了一大批有才干有专长的人才,包括各类经营人才和研究技术人才。他专门成立研究及计划部,为自己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陈弼臣懂得“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也懂得“富不过三代”的道理。

    家族企业的衰落现象,不但在东南亚国家、日本和香港、台湾普

    遍存在,甚至在美欧等国也不乏其例。究其原因,不少是因创业者没有对接班人问题作出合理安排,在用人上“任人唯亲”,继承人只图坐享父荫、缺乏追求不息的事业进取心。陈弼臣深知教训的沉痛代价,不能在前人摔倒的地方再次摔倒。为此他采取了两条很好的措施:一是将帅印托付给真正有才干、可信任、可委托的人;二是加强子女教育。1977年,陈弼臣辞去总经理一职时,他手下有两名副总经理:一是他的儿子陈有汉,一是黄闻波。尽管陈有汉也是银行业界有名的杰出才子,但陈弼却选中了黄闻波。黄闻波在进入盘谷银行前,是一家会计事务所的主持人,1952年受聘担任盘谷银行审计主任。他不负所望,在改革会计管理制度方面做出了不斐的成绩,不久便被破格提升为副总经理。1957年至1963年间,陈弼臣曾暂时离开泰国,黄闻波代理总经理职务,盘谷银行不仅保持原来的兴隆景象,而且获得发展,陈弼臣十分满意,对黄闻波愈加信赖。1980年3月,当黄闻波出任泰国政府第一届内阁副总理时,盘谷总经理一职才由陈有汉接任。1983年,陈弼臣又辞去执行董事会主席一职,此时,外界推测该职位一定非陈有汉莫属。可陈弼臣跟大家开了一个玩笑,他把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了1980年才加入盘谷银行的林日光博士。陈弼臣对记者说:“我支持林日光博士出任执行董事会主席,因为才干比什么都重要。我需要有才干、可信任、可委托的外人来接我的接力棒。”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经理,要在繁忙的事务中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就得从部属中遴选出可倚重的将才。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经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个不称职的经理。有的经理往往不注意培养人才,牢牢把住权力不放。真正明智的经理,时间都很富裕,日常事务全部委托可器重的下属做,自己埋头制定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或失败都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累积的结果。决定给自己订立更高的追求目标、决定掌握自我而不受控于环境、决定把眼光放远、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决定继续坚持下去,这种种决定做得好你便能成功,做得不好你便会失败。把你的目光放远大些,没有哪个人或企业是因为短视而成功的。要做长远的打算还是短期的打算,这个决定跟你人生中做任何一个决定是同等的重要,如果你的决定不当,不仅使你蒙受金钱和名誉上的严重损失,同时也会赔上社会成本。

    二、坚韧

    生活其实是相当公平的。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挑战、机会和挫折,这时候,你的目光、你的抉择、你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是你未来的命运。成功的人便是在各种紧要关头,能够临危不惧的人,能够迎难而上的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人。他们即使面临极为险恶的环境,即使前途茫茫、一片黑暗,也不会彷徨、不会迷失方向。他们会凭着自己强大的信心和冲破云霄的干劲,在心中为自己点上一盏明灯,一盏挑战命运、实现理想的明灯,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地走下去,直到走向成功。

    曾宪梓,祖籍广东梅县,幼年丧父,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母亲相依为命,靠新中国的奖学金以优异成绩读完大学。他与夫人黄丽群女士一道,靠一把剪刀,艰苦创业,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名牌,享有“领带大王”之美誉。刚开始创业时,曾宪梓将自己三房一厅的房间,专门拿出一间最大的房间作厂房,其它则用于住人和摆放货物。然后在一进家门的地方隔上一个空间,摆上自己做的办公桌、办公椅,就算是办公室了。而且,曾宪梓为了尽量节省有限的资金,在设备方面只是专门购买了一个熨斗、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以及一台产自中国大陆的,当时市面上最便宜的脚踏式蝴蝶牌缝纫机,再加上自己买来木板,角铁,自行装嵌、焊接的裁床,这几样东西拼在一起,就是他的工厂,就是他养家糊口的全部生财工具。不过,即使是这样,曾宪梓还是很严谨地布置他的用来制作领带的生产车间。其中包括布料的裁剪、领带的熨平、包装,以及来料及成品的仓储等等,真可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开业之初,曾宪梓连工人都请不起,从头到尾都是采取一脚踢的方式。那时曾宪梓生活非常艰辛。他每天必须卖出五打也就是六十条领带,才能保证一家人不饿肚子,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还不能有任何诸如生病之类的突发性的开支,还得省吃俭用才行。所以,曾宪梓就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卖完六十条领带,卖不到誓不回家。他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起床,开始裁剪布料、缝制领带的一系列工作,到了中午时分,吃完午饭之后,曾宪梓就开始出门推销领带。

    在尖沙嘴游客区兜售领带的时候,曾宪梓一口带有浓厚客家乡音的广东话,经常被人肆意地取笑和呼来唤去地捉弄。特别是,当他诚心诚意地推销自己生产的领带的时候,不仅得不到尊重,而且还常常被人驱赶。有些人甚至相当蔑视地对他说:“客家佬,你连话都说不清楚,也想做生意发财,做梦去吧。”一天下午,当饱受烈日暴晒之苦的曾宪梓,汗

    流浃背地拎着两大盒领带,走进尖沙嘴一家洋服店的时候,这家洋服店里正好有一位客人,并且,洋服店的老板正在十分殷勤地做那位客人的生意。初入行的曾宪梓还不十分清楚,做生意这一行最起码的规矩:在人家正在做买卖的时候,你如果不是买他的东西,就最好不要去打扰他。然而,曾宪梓不懂得这些,他只记着赶紧做他自己的生意,卖他自己的领带。曾宪梓准备仍旧像以前那样将领带给老板挑选,合适的就留下,不合适的就拎走,于是,他拎着两大盒领带就这样推开店门,走进店里去了。洋服店的老板像见到瘟神一样,马上毫不客气地大声吼叫道:“干什么?你进来干什么?出去!出去!走!走!”曾宪梓就这样被洋服店的老板不分青红皂白地、恶狠狠地从洋服店里赶了出来。虽然时值炎炎烈日的下午,但曾宪梓的内心却阴云密布,他见到自己像要饭的乞丐一样,遭人呵斥、被人驱赶,一种百感交集的酸楚涌上心头……曾宪梓终于忍不住流下了滚烫的眼泪……但他又以最快的速度擦去了不断夺眶而出的热泪。

    直到当天的晚上,曾宪梓仍然想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毫不客气地赶我呢?连一个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天,到了下午三点多钟,也就是一般香港人喝下午茶的时候,曾宪梓又来到昨天驱赶他的那家洋服店。这一次,曾宪梓是有备而来。他既没有像平日那样拎着推销领带的领带盒,又在衣着打扮上下了一点功夫。而且,在进门之前曾宪梓还特意看了看店里面有没有客人,他非常不愿意又像昨天下午那样被店主无礼地轰出来。当曾宪梓观察清楚店内只有老板一个人在的时候,他才推开店门面带笑容地走进店内。

    曾宪梓并不理会洋服店老板充满诧异的目光,他非常诚恳地对老板说:“老板,不好意思,昨天十分对不起,惹你生气了。我今天是特意来跟你赔礼道歉的。”在这之前,曾宪梓已经在隔壁茶餐厅叫好了外卖咖啡,这时候正好有人端进来,曾宪梓忙接过咖啡亲自递给老板,说:“老板,这是我专门为你叫的咖啡,虽然不值钱,但还是可以说明我是真心实意地向你道歉。现在请你喝咖啡,也请你多多原谅。”这位洋服店的老板惊讶了好一会儿,才从那种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在被他驱赶、被他辱骂的不计其数的人当中,居然有人能够做到再次上门向他道歉,并诚心诚意地请他喝咖啡这样大度的地步。

    洋服店的老板想起了“韩信能受胯下之辱”的典故,他十分肯定地觉得眼前这人一

    定非同小可。他有些尴尬,便说:“你这个人很特别,我昨天骂了你,你竟然还回来跟我道歉。”曾宪梓认真地对他说:“老板,我是刚刚才开始学做生意,对于生意场上的人情世故,特别是很多规矩我都不懂,所以昨天那么鲁莽地走进来,打扰老板,影响老板做生意,这是我的过错,请老板再不要介意,同时更希望得到你的指教。”于是,老板告诉曾宪梓:“为什么我昨天会骂你、赶你?你进来之前就应该看看里面的情况。当时我这里有客人,正在急着做生意,你衣衫褴褛地进来打扰我,就不好。你要记住,从今往后你要进任何一家店铺里面,如果里面正在做生意,你就千万不要进去。”

    这之后,曾宪梓只要到尖沙嘴旅游区一带去推销领带,就会趁没人的时候,到洋服店老板这儿聊一聊,跟他聊天,跟他请教,跟他交朋友,不做买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位洋服店的老板真的和曾宪梓交上了朋友而且还成为要好的朋友,并主动要求要卖曾宪梓的领带。因为他实在是十分佩服曾宪梓这种能吃苦、能忍耐的创业精神。

    在今天,曾宪梓在总结他早年从事推销的方法时说:“首先要有信心坚持下去,不管是多么辛苦,多么艰难,也要忍下去;其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要不断地给自己找到希望,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除非不去做,要做就得给自己定下目标;然后排除万难,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充满自信、充满斗志的曾宪梓一如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一样,就是通过自己独到的眼光、非凡的毅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拼命精神,度过那些不堪回首的蹉跎岁月,从而创造奇迹、走向成功。告诉自己:我不怕别人的耻笑,失败是我过去的错误,那是我曾经走过的弯路。我热爱生活,充满激情。我始终相信会有这么一天,那时候,人们将知道,在追求社会进步的道路上,也有我的一份汗水。告诉自己:我已不在乎摔过多少跟头了。每一次摔倒,我都能再次爬起来。我准备在下一次摔倒的时候,仍然爬起来。我知道,我必须经历过多次失败之后,才能够获得成功。总有一天我会走出这一片泥泞的土地,开创出崭新的天地。

    三、创新

    一个平凡人要成为富豪,他的第一桶金是最为重要的。我们举尹明善为第一个例子,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看看以8500万美元排名中国富豪榜第98位的重庆力帆集团总裁尹明善的第一桶金是如何借东风“创新”而来的。

    1992年,尹明善以55岁高龄开始创业,一上来就将创业核心指向摩托车发动机,而在此

    之前,他对摩托车一无所知。当时重庆最有名的摩托车品牌是“嘉陵”和“建设”,尹明善决定背靠大树。他指示手下将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回来,自己装配成发动机再卖出去,配件成本1400元,卖出去1998元,利润很高。因为“建设”的零部件质量有保证,给尹明善省了很多麻烦。虽然尹明善一点都不懂摩托车,但是却借助建设集团,迅速把自己的产品打开了销路。为了防止建设集团发现了卡脖子,尹明善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方式,每天买不同的零部件。他同时指示手下研究,这些零部件中,哪些是通用的,容易买到,哪些是“建设”自己的,就找配件厂,仿着做。等到建设集团醒悟过来,一个配件也不卖给尹明善时,尹明善早已开发出替代品了,他挖得的第一桶金就高达上百万。尹明善的这种手法,颇遭人非议,被认为是不正当竞争,不过以他这种借东风的方式创业并获得大量财富的富豪,不在少数,这种创业的“创新”举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创造了日本SONY神话的盛田昭夫出生在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里,到他父亲这辈,家庭开设的日本清酒公司在名古屋已经是非常有名气了。耳闻目睹以及天赋使然,盛田昭夫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显露出经商的才能———为同学设计别致的小纸贴风行整个学校,最终成了同学们的抢手货,并且还得事先预订才行!盛田昭夫没有躺在父辈们创下的基业上睡大觉,他放弃了舒舒服服的阔少爷生活,而是创办了东京电讯工程公司。创业之初惨淡经营的盛田昭夫确实拥有非凡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他的公司一起步就提出了“品牌效应”和“品牌责任”两大全新的概念。这两种概念的核心就是:一提起品牌的名称就想到高质量的产品。这两大概念现在被广为使用,但在当时却是特别超前的,因为当时日本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靠挂别人的招牌生产产品的。索尼公司的第一件产品是1955年生产出来的晶体管收音机。尽管晶体管是美国的贝尔实验室第一个发明的,又是美国的西部电子公司第一个生产出来的,但美国人看不出这玩意儿有多大的用途,所以根本就没有厂家问津,然而,盛田昭夫却以独到的眼光说服日本政府的科技部门,并且从父亲那里借来了在当时如同天文数字般的20000美元。直到盛田昭夫把晶体管技术买到手后,日本国内仍没有理解晶体管的意义,盛田家族的人觉得他简直是败家子!然而,当索尼公司1957年推出的便携式收音机风靡世界后,日本和美国的众商家们才恍然大悟,但市场已经被“索尼”占先了。继收音机之后,索尼公

    司先后推出了许多“第一”:第一台8英寸电视机、第一台录音机……“索尼”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市场使“日本制造”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本制造”意味着好产品,好质量,好的服务。实际上“索尼”这个名字就是盛田昭夫创造力和超前意识的最佳体现。他认为这个公司品牌名字必须看一眼、听一耳朵就能让人想到公司和品牌有创造力,简短、顺口但又绝对让人不容易忘记。他和另一位创始人一连几天扎在图书馆里,最终发现了拉丁词“SONUS”,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声音”的意思,另一个单词“SONNY”又是美国年青人当时非常时髦的口头禅,盛田昭夫和他的合作伙伴大喜过望,把两个单词合成“SONY”不正是意味着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公司么,就把它当成公司和品牌的名称吧!

    盛田昭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但他也喜欢玩乐,并且很会玩。“随身听”就是盛田昭夫为玩而发明的。盛田昭夫注意到,他的孩子们和朋友们一天到晚都喜欢一边学习工作,一边放着优美的音乐,而许多人喜欢拎着笨重的录放机在汽车内、公园里和海滩上欣赏音乐。一个新奇的发明思想闪现在盛田昭夫的脑海里,他要发明专门便于人们欣赏音乐的单放机。有了创新的想法,一定要及时付诸行动,不要沦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刚开始的时候,索尼公司工程部坚决反对盛田昭夫提出的只有放音功能,而没有录音功能的单放机,但盛田昭夫是不容否定的,他坚持生产高质量的汽车音响和便于人们一边干活一边欣赏音乐的单放机,并且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随身听”(英文名“WALKMAN”,直译是“走路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索尼”美国分公司的人觉得这个英语单词简直是没文化的人创造出来的,所以世界各地的公司把“随身听”译成五花八门的名字,结果直接影响了销售量。盛田昭夫当机立断,把“索尼”生产的单放机一律叫“WALKMAN”,不久,这个名字成了一个世界名牌。

    说到创新,香港有一个例子很值得人思考:以前的片子是无声的,通常都要有人在银幕旁边提字幕或解说,但邵逸夫总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尝试让电影有声,不管内容是什么,一定要可以边看边有声音,就这样,在他的坚持下第一部有声电影终于在香港的戏院上映。当时只有他的戏院的电影是有声的,所以一夜之间人们排着长队争先恐后地买票,都想一看究竟,邵逸夫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其它的戏院,因为没有人去看,只好关门,然后,郡逸夫再把这些戏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