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冒牌县令 > 第 128 章 128
    童良挠了挠头,一脸苦相:“大哥,我哪懂什么修水坝的事啊。您知道,我就是个粗人,只会打仗,去工部不合适。”

    陈云州不为所动,淡淡地说:“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我已经跟工部那边打过招呼了,你去好生跟着学,等弄清楚了工部的门道,明年去兵部,后年去户部,大后年去吏部……礼部那边就不用去了,用个六七年时间,在各部轮转一圈,你也就明白各部门是怎么回事了,以后也不容易被人糊弄。”

    陈云州打算好好栽培童良。

    朝中大臣,包括郑深,都对他的子嗣很关心,生怕他后继无人。

    陈云州也有此顾虑,但一个孩子丛生下来到长大能够独当一面,怎么说也要个二三十年。这么长的时间中,谁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

    所以他想上一道保险,那就是童良。

    这样哪天他要是出了意外,童良可以接手华夏,从而将革新继续进行下去,不至于乱了套。

    但这种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事,陈云州并不想一开始就挑明,不然给了对方过高的期望,但要是自己迟迟不死不退,对方没有接手的机会,反而会生出怨恨,坏了兄弟情分。

    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桩天大的好事,可童良却不乐意:“大哥,我知道你是为我,但我不是那块料。你让我去西北吧,我要将高昌人打回漠北,收复塞州和云州,让他们再也不敢来进犯我们华夏。”

    陈云州无奈地看着他:“林叔已经回西北了。”

    言下之意是不需要你了。

    童良不乐意了:“林叔年纪大了,西北风雪大,他身体受不了,还是得我打前锋,大哥,你就让我去吧。”

    陈云州哭笑不得地看着他:“阿良,留在京中,过几年,等你熟悉了各部的事务,统领一衙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不好吗?”

    京城繁华,二三品大员,多少人求之不得。

    可童良还是摇头:“大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我不喜欢京城,不喜欢做官,不喜欢跟他们这些文绉绉,肚里七拐八绕的家伙打交道。想到下半辈子都要跟这些心眼跟筛子一样多,说话总喜欢说一半留一半的家伙来往,我就头痛,你还是饶了我吧。”

    “而且林叔年纪大了,总要有人接过他手里的担子驻守西北,打退高昌人,没有人比我更适合。”

    “大哥,我脑子直,一根筋儿,朝里我帮不上你,但我能保证,只要我童良在一天,西北军永远都是你

    最坚实的后盾。这朝中谁要不服,谁要不听你的,我带兵抓他全家。”

    陈云州被他这土匪做派给逗笑了:“不至于。”

    停顿片刻,陈云州抬头认真地盯着童良:“阿良,你可想清楚了?西北苦寒,打仗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童良拍着胸口说道:“大哥,我皮实,不怕。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将高昌人打回老家,让他们再也不敢侵扰我们华夏。”

    陈云州看着他这副信心满满,神采飞扬的样子,不由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罢了,童良这性子也实在是土匪了一些,不那么适合留在京中。

    “罢了,你既想去那就去吧,不过万事小心。另外,若有心仪的姑娘,成了婚,带着妻儿一道去西北。”

    童良顿时乐开了花:“好嘞,谢谢大哥。”

    华夏元年夏,童良带着亲兵前往西北,驻扎在井州,与败北退回西北的高昌人形成了对峙之势。

    但因华夏初立,百废待兴,前几年华夏以防守为主,鲜少主动出击。

    但华夏八年,西北再次遭遇巨大的暴风雪,草原上冻死牛羊无数,休养生息八年的高昌人再度卷土重来,南下劫掠。

    童良带兵迎敌,出其不意拿下塞州,拦截南下回归的高昌人,打高昌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仗,高昌人损兵过万,遭受重创。

    但西北军并不满足于此,童良带兵继续西进,在年底收复了云州,并继续带兵北上,一路追击高昌人,打到了高昌人的老巢。

    双方经过数日的鏖战,高昌人损兵折将数万,残部带着一部分族人继续北迁,余下一部分高昌人投降了朝廷。

    此战华夏大军深入草原八百里,将高昌人彻底赶出了华夏的领土。

    经此一役,高昌人元气大伤,几十年内无法再出兵进犯华夏。

    这消息传回京城,举朝欢庆。

    不过欢喜过后,陈云州想到了更深层的问题,汉有匈奴,唐有突厥,明有蒙古,从古至今,北境之患无休无止,打了一批来一批,往往只能保持几十年的和平,很快又会有新的北患冒出来。

    所以打仗并不能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事关民族生存,只要北方的游牧民族生活不稳定,有生存的危机,这样的战争就不可能避免。

    若想解决此害,只能从社会结构和经济等方面入手。

    思量许久,他下旨在云州以西以北的地方分别建立西州、北州,管理这片广袤的大地。

    为了改变两州太远

    容易脱离中央掌控这一问题

    ?)

    陈云州下令用十年的时间

    修通两州主要的干道

    加强他们与内地的联系和交流。

    此外

    朝廷还流放了一批犯人到两州

    让其在两州落地生根

    繁衍生息

    以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

    从而加强两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只有犯人肯定还不够

    官府还出告示鼓励各地贫苦百姓前往两州

    开发这两州。

    凡是自愿前往两州的百姓

    每人分配十亩土地

    放牧养殖皆可

    此外

    每一口人

    官府将给与二十枚银币的安家费和十枚银币的路费。而且前五年

    免田赋

    第五年到第十年

    田赋也只有中原地区的一半

    十年后

    他们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田赋才恢复到跟中原各地一样的水平。

    此外

    为繁荣两州

    官府还降低了两州过境的商税

    鼓励商贾前往做买卖

    以增加北地与中原的商品流通。

    多管齐下

    成果斐然

    到华夏三十年

    两州人口增加了一倍

    而且汉人的比例大幅度提高

    两州原本的游牧文化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农耕文化、手工业、商业在北地遍地开花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北地优质的肉干、果干、皮草、毛毯、奶酪等物流入中原地区

    极大地丰富了中原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

    同样

    中原地区的粮食、茶叶、丝织品等流入北地

    解决了北地游牧民族冬季受天灾影响

    生活困局的问题。

    两地的贸易、文化交流越发的频繁

    进一步促进了两地各民族的融合

    从而保持了长久的稳定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