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一樽酹江月 > 第 111 章 进攻鞑靼(三) 梁承煦皱眉,“她还没走?”易砚书...
    梁承煦皱眉,“她还没走?”

    易砚书点头,“倒是安分,说要得落了钥从角门离开。”

    那便随她去吧,他们夫妻二人,不若如待陌生人一般来得痛快。

    梁承煦笑着,“当初我不愿成婚,便是不想受这约束,没想到三姑娘也能这般想。不过算起来,总归是我负了她,因此她求我带她来京,我便下定决心,七年之后,若是她不肯回江陵,那便留她在此。”

    御赐的婚姻没有和离一说,但却阻挡不了两人分离的决心。

    易砚书咧嘴一笑,“世子,她娘家心甘情愿将她嫁出来,便没有负与不负一说,万般皆由人选择。何况,这位世子妃,心中早有良人,良人已是伉俪情深,她嫁作他人妇,又何尝不是解脱。”

    若是易恩苏迟迟未婚,难免深陷泥沼,已为人妇,心境便能有所不同。

    他们夫妻,境遇竟如出一辙。

    梁承煦自嘲般笑了笑,也懒得追问易恩苏的良人一事,只想起寇灵珊信中所述,便轻描淡写地开口。

    “砚书对三姑娘观察入微。”

    易砚书挑眉,“世子莫不是忘了,懂人心,方能透彻五感。这是我从认识你之初,便同你说过的。”

    梁承煦自然记得,他教过他许多道理。明明两人年岁相差不过数几,易砚书却像是多活了许多年岁一般。

    “砚书,自我见你初始,便觉你生性不凡。不知从前,你可曾历经苦海?”

    这是他第一次问起他的过往。

    易砚书将杯中酒洒在前方,方才幽幽回头。

    “世子想问,我到底是谁?”

    他又低头,看着手中空盏。

    “这一杯酒,敬我卧病在床的父亲。”

    梁承煦内心一怔。

    “我无意隐瞒,只是世子从前不曾问起,而前尘往事,于我来说不提也罢。今日云淡星疏,恰宜回头望一望。”

    “我本名易傅琛。”

    正如寇灵珊信上所写,她十分怀疑易砚书与定远将军府有关。

    “名义上我是易傅安的三弟,实则,我是他的私生子。他同我,除了不能以父子相称,待我却比另外几个嫡子更好。”

    “他让我认祖归宗,让我锦衣玉食,教我文韬武略。”

    “而他自己,却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

    易傅安的原配早早去世,继室李氏,不过是浅薄妇人,这个情,不难猜出是谁了。

    “是你的生母?”梁承煦问。

    易砚书点头,“我父亲对她执念太深,而我知其甚少,只知她生下我之后便离开京城,据说,是往奚下而去。因此我隐藏身份,在奚下一住便是数年。”

    “可寻到些蛛丝马迹?”

    易砚书怅然若失,“她与我父亲相识,连姓名都未曾透露,茫茫人海,毫无踪迹。”

    “原来如此,难怪你不肯说,竟是如此曲折。你既在投奔王府,奚下归属江陵地界,你应当早早同我说起,能有王府帮忙打探,好过你一人独木难支。”

    易砚书轻笑,“自我出山,寇府上下便对我显露敌意,王府的探子皆出于寇府,我又何苦自寻无趣。”

    “这一切皆是误会,”梁承煦添满杯中酒,“别的不说,就说珊儿。她秉性纯良,若是知你苦衷,定会为你奔走。”

    “她是大将之才,为我奔走,岂不是屈才了?”

    他二人对月当饮,各怀心事,直至三更方休。

    梁承煦回宫第一件事,就是给沈修齐递了一封回信。

    沈修齐低头瞥了一眼,封页赫然写了柳字“吾妹亲启”。

    “世子有所不知,这信使一来一回太过费时,我身边‘雪鸿’日夜不歇,三日可渡边境。酷暑严寒皆是耐得,便想着这次带信去鞑靼,小七身边也能及时有个传信儿。只是这‘雪鸿’不能载重过多,封页能去则去吧。”

    梁承煦点头,不作他想,拿回信便拆了封页。

    沈修齐接过,并不多想一眼,往袖中一拢,正要拜别,却被梁承煦叫住。

    “她可有向沈二哥提起战事?”

    自然是提了,通篇皆无一句多余废话。

    沈修齐只道,“边关战事是大楚机密,恕我不能透露。”

    “也是。”梁承煦后知后觉点了下头。

    “她身边有暗卫,皆是我一手培养起来,即使战局危险,她也能脱身。”

    这话里的宽慰意味儿十足,只是立场也十分明显。

    她是他的未婚妻子,自然有他护航。

    梁承煦怔了一怔,看着四周没人,心里的话脱口而出,“沈二哥,是何时动了心思?”

    没头没脑的一句问话,被寂静的宫殿悄无声息的吞纳。

    “那年下江南,听得一句胡言,不小心当了真。”

    这话出口,已无再解释的必要。

    梁承煦曾经怀着怎样的心思对她好,又是如何想要占为己有,沈修齐就是另一个,拥有这样心思的人。

    偏偏命运捉弄人,分明是他与她青梅竹马,分明是他看她一点点长大。

    “希望沈二哥能信守你在王府的那句承诺。”

    此生绝不纳妾。

    仅她一人。

    沈修齐抬眉,“若能一生一世一双人,是我三生有幸。”

    “今日恰逢内阁大学士讲学,晚些便迟了,沈二哥,恕不远送了。”

    梁承煦抬手告别,仓皇转身离去。

    从边境北上,一路是苍凉景象,长河落日,大地孤烟,寥寥几户民宅紧闭,像是在暗示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

    渡过饮马河,跨过三峰山,行军整整五十日,才终于到了王庭呼兰郊处。

    连夜奔波,骁勇善战的平西军早已疲惫,康飞扬下令扎营整顿,也为明日的进攻做最后的部署。

    兵分两路,康飞扬带领八万士兵正面作战,自呼兰南门而入。而寇灵珊,将会提前一夜出发,带着两万士兵,绕行至呼兰西城门,先行攻入,一来以探虚实,二来声东击西。

    二人争议不下的,便是这带兵人数。

    “寇大人,你此去先行探路,必将引起鞑靼重兵围剿。两万人太少,我怕到时不够防守。”

    “康将军,”寇灵珊却不赞成,“你那边是正面战场,我这里只是虚晃一招,他们发现南边敌军入侵后,便能猜出我们的计划。届时你那里兵力空虚如何能打。更何况,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混入敌军,刺探敌人口风,人多了反而不妙。待两万士兵同你们汇合,你便按着计划作战,无须理会我,我自有对策。时机成熟,我将与大军于撒里怯儿汇合。”

    “可你身边只带了这一个护卫,如何能行?”

    他指了指身旁的人,那人一直低着头颅,从行军起便寸步不离寇灵珊。

    据他观察,此人右手无力,连持剑用的都是左手。

    “不瞒康将军,这人我信得过,且尚算机灵。我之后行走不便,身边带一人足以。”

    若不是她得顾着姐姐,她情愿一个人去冒险。

    夜静得出奇,沉睡的鞑靼王庭还在一片安详之中。

    而寇灵珊带着两万军队,已经悄然绕进了呼兰腹地——王庭中兵力最少的西城门。

    兵临城下。

    一阵杀伐之声势如金戈铁马。

    大楚最训练有素的军队,此刻依靠着攻城锤,粉碎了王庭最后的一道防线。

    城门破开之时,正是丑正。

    寇灵珊立在万军之首,衣襟迎风飞扬。

    而城内的异族人,俨然已是整装待戈。

    那个骑着马,同寇灵珊对立的人,拥有浅蓝色的深邃双眸,不说话时的嘴角也是微微上扬,气定神闲,神态自若,面对这两万大军丝毫不露怯意。

    “大楚的康将军?”

    寇灵珊笑了笑,反问了一句,“朵哈?”

    “大胆,”一旁的随从怒喝,“王的名字岂容你胡乱叫?”

    寇灵珊偏头啧啧两声,“这规矩从大楚那儿学来,还用错了地方,真是令人可笑。”

    朵哈铁木儿偏偏不恼,只单单问了句,“康将军,我的随从哪里用错了?”

    寇灵珊策马,单手下令进攻——

    “天子名讳,自然要避,但篡位之徒,大可不必。”

    朵哈早就了解到这次大楚派了平西军来,这是沈家嫡系军队,鞑靼数年来对沈家尤为忌惮,自然研究过不少对付沈家的路子。

    可他没想到眼前之人这么不好应付。

    二人过招之时他竟然处处落于下风。

    要不是王庭士兵众多,他身边总有护驾添补,恐怕早已被这个“康飞扬”重伤了。

    正待他未来得及得意之际,堪堪醒悟过来——

    眼前这个康飞扬,只带了两万军队。

    传说平西大军十万人,剩余那八万,去了哪儿?

    中计了!

    朵哈铁木儿用鞑靼语大吼一声,“王庭军中路后路撤回,速速去各城门把守!”

    军令才刚下,便听见身后传来城破的声音。

    南边一阵阵哀嚎传来。

    那是千军万马奔涌而来的架势。

    朵哈此刻追悔莫及,连连往后撤,不料被人抓住了后领。

    “想逃?你还走不了。”

    寇灵珊提着朵哈铁木儿的衣领,将人从万军中带了出来。

    眼看身后的军队离自己越来越远,朵哈着急,却又不敢出声。这人他已经猜到不是真正的康飞扬,而且身后跟的那个左手持剑的护卫杀伐果断,更是慌了神。

    梁承煦皱眉,“她还没走?”

    易砚书点头,“倒是安分,说要得落了钥从角门离开。”

    那便随她去吧,他们夫妻二人,不若如待陌生人一般来得痛快。

    梁承煦笑着,“当初我不愿成婚,便是不想受这约束,没想到三姑娘也能这般想。不过算起来,总归是我负了她,因此她求我带她来京,我便下定决心,七年之后,若是她不肯回江陵,那便留她在此。”

    御赐的婚姻没有和离一说,但却阻挡不了两人分离的决心。

    易砚书咧嘴一笑,“世子,她娘家心甘情愿将她嫁出来,便没有负与不负一说,万般皆由人选择。何况,这位世子妃,心中早有良人,良人已是伉俪情深,她嫁作他人妇,又何尝不是解脱。”

    若是易恩苏迟迟未婚,难免深陷泥沼,已为人妇,心境便能有所不同。

    他们夫妻,境遇竟如出一辙。

    梁承煦自嘲般笑了笑,也懒得追问易恩苏的良人一事,只想起寇灵珊信中所述,便轻描淡写地开口。

    “砚书对三姑娘观察入微。”

    易砚书挑眉,“世子莫不是忘了,懂人心,方能透彻五感。这是我从认识你之初,便同你说过的。”

    梁承煦自然记得,他教过他许多道理。明明两人年岁相差不过数几,易砚书却像是多活了许多年岁一般。

    “砚书,自我见你初始,便觉你生性不凡。不知从前,你可曾历经苦海?”

    这是他第一次问起他的过往。

    易砚书将杯中酒洒在前方,方才幽幽回头。

    “世子想问,我到底是谁?”

    他又低头,看着手中空盏。

    “这一杯酒,敬我卧病在床的父亲。”

    梁承煦内心一怔。

    “我无意隐瞒,只是世子从前不曾问起,而前尘往事,于我来说不提也罢。今日云淡星疏,恰宜回头望一望。”

    “我本名易傅琛。”

    正如寇灵珊信上所写,她十分怀疑易砚书与定远将军府有关。

    “名义上我是易傅安的三弟,实则,我是他的私生子。他同我,除了不能以父子相称,待我却比另外几个嫡子更好。”

    “他让我认祖归宗,让我锦衣玉食,教我文韬武略。”

    “而他自己,却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

    易傅安的原配早早去世,继室李氏,不过是浅薄妇人,这个情,不难猜出是谁了。

    “是你的生母?”梁承煦问。

    易砚书点头,“我父亲对她执念太深,而我知其甚少,只知她生下我之后便离开京城,据说,是往奚下而去。因此我隐藏身份,在奚下一住便是数年。”

    “可寻到些蛛丝马迹?”

    易砚书怅然若失,“她与我父亲相识,连姓名都未曾透露,茫茫人海,毫无踪迹。”

    “原来如此,难怪你不肯说,竟是如此曲折。你既在投奔王府,奚下归属江陵地界,你应当早早同我说起,能有王府帮忙打探,好过你一人独木难支。”

    易砚书轻笑,“自我出山,寇府上下便对我显露敌意,王府的探子皆出于寇府,我又何苦自寻无趣。”

    “这一切皆是误会,”梁承煦添满杯中酒,“别的不说,就说珊儿。她秉性纯良,若是知你苦衷,定会为你奔走。”

    “她是大将之才,为我奔走,岂不是屈才了?”

    他二人对月当饮,各怀心事,直至三更方休。

    梁承煦回宫第一件事,就是给沈修齐递了一封回信。

    沈修齐低头瞥了一眼,封页赫然写了柳字“吾妹亲启”。

    “世子有所不知,这信使一来一回太过费时,我身边‘雪鸿’日夜不歇,三日可渡边境。酷暑严寒皆是耐得,便想着这次带信去鞑靼,小七身边也能及时有个传信儿。只是这‘雪鸿’不能载重过多,封页能去则去吧。”

    梁承煦点头,不作他想,拿回信便拆了封页。

    沈修齐接过,并不多想一眼,往袖中一拢,正要拜别,却被梁承煦叫住。

    “她可有向沈二哥提起战事?”

    自然是提了,通篇皆无一句多余废话。

    沈修齐只道,“边关战事是大楚机密,恕我不能透露。”

    “也是。”梁承煦后知后觉点了下头。

    “她身边有暗卫,皆是我一手培养起来,即使战局危险,她也能脱身。”

    这话里的宽慰意味儿十足,只是立场也十分明显。

    她是他的未婚妻子,自然有他护航。

    梁承煦怔了一怔,看着四周没人,心里的话脱口而出,“沈二哥,是何时动了心思?”

    没头没脑的一句问话,被寂静的宫殿悄无声息的吞纳。

    “那年下江南,听得一句胡言,不小心当了真。”

    这话出口,已无再解释的必要。

    梁承煦曾经怀着怎样的心思对她好,又是如何想要占为己有,沈修齐就是另一个,拥有这样心思的人。

    偏偏命运捉弄人,分明是他与她青梅竹马,分明是他看她一点点长大。

    “希望沈二哥能信守你在王府的那句承诺。”

    此生绝不纳妾。

    仅她一人。

    沈修齐抬眉,“若能一生一世一双人,是我三生有幸。”

    “今日恰逢内阁大学士讲学,晚些便迟了,沈二哥,恕不远送了。”

    梁承煦抬手告别,仓皇转身离去。

    从边境北上,一路是苍凉景象,长河落日,大地孤烟,寥寥几户民宅紧闭,像是在暗示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

    渡过饮马河,跨过三峰山,行军整整五十日,才终于到了王庭呼兰郊处。

    连夜奔波,骁勇善战的平西军早已疲惫,康飞扬下令扎营整顿,也为明日的进攻做最后的部署。

    兵分两路,康飞扬带领八万士兵正面作战,自呼兰南门而入。而寇灵珊,将会提前一夜出发,带着两万士兵,绕行至呼兰西城门,先行攻入,一来以探虚实,二来声东击西。

    二人争议不下的,便是这带兵人数。

    “寇大人,你此去先行探路,必将引起鞑靼重兵围剿。两万人太少,我怕到时不够防守。”

    “康将军,”寇灵珊却不赞成,“你那边是正面战场,我这里只是虚晃一招,他们发现南边敌军入侵后,便能猜出我们的计划。届时你那里兵力空虚如何能打。更何况,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混入敌军,刺探敌人口风,人多了反而不妙。待两万士兵同你们汇合,你便按着计划作战,无须理会我,我自有对策。时机成熟,我将与大军于撒里怯儿汇合。”

    “可你身边只带了这一个护卫,如何能行?”

    他指了指身旁的人,那人一直低着头颅,从行军起便寸步不离寇灵珊。

    据他观察,此人右手无力,连持剑用的都是左手。

    “不瞒康将军,这人我信得过,且尚算机灵。我之后行走不便,身边带一人足以。”

    若不是她得顾着姐姐,她情愿一个人去冒险。

    夜静得出奇,沉睡的鞑靼王庭还在一片安详之中。

    而寇灵珊带着两万军队,已经悄然绕进了呼兰腹地——王庭中兵力最少的西城门。

    兵临城下。

    一阵杀伐之声势如金戈铁马。

    大楚最训练有素的军队,此刻依靠着攻城锤,粉碎了王庭最后的一道防线。

    城门破开之时,正是丑正。

    寇灵珊立在万军之首,衣襟迎风飞扬。

    而城内的异族人,俨然已是整装待戈。

    那个骑着马,同寇灵珊对立的人,拥有浅蓝色的深邃双眸,不说话时的嘴角也是微微上扬,气定神闲,神态自若,面对这两万大军丝毫不露怯意。

    “大楚的康将军?”

    寇灵珊笑了笑,反问了一句,“朵哈?”

    “大胆,”一旁的随从怒喝,“王的名字岂容你胡乱叫?”

    寇灵珊偏头啧啧两声,“这规矩从大楚那儿学来,还用错了地方,真是令人可笑。”

    朵哈铁木儿偏偏不恼,只单单问了句,“康将军,我的随从哪里用错了?”

    寇灵珊策马,单手下令进攻——

    “天子名讳,自然要避,但篡位之徒,大可不必。”

    朵哈早就了解到这次大楚派了平西军来,这是沈家嫡系军队,鞑靼数年来对沈家尤为忌惮,自然研究过不少对付沈家的路子。

    可他没想到眼前之人这么不好应付。

    二人过招之时他竟然处处落于下风。

    要不是王庭士兵众多,他身边总有护驾添补,恐怕早已被这个“康飞扬”重伤了。

    正待他未来得及得意之际,堪堪醒悟过来——

    眼前这个康飞扬,只带了两万军队。

    传说平西大军十万人,剩余那八万,去了哪儿?

    中计了!

    朵哈铁木儿用鞑靼语大吼一声,“王庭军中路后路撤回,速速去各城门把守!”

    军令才刚下,便听见身后传来城破的声音。

    南边一阵阵哀嚎传来。

    那是千军万马奔涌而来的架势。

    朵哈此刻追悔莫及,连连往后撤,不料被人抓住了后领。

    “想逃?你还走不了。”

    寇灵珊提着朵哈铁木儿的衣领,将人从万军中带了出来。

    眼看身后的军队离自己越来越远,朵哈着急,却又不敢出声。这人他已经猜到不是真正的康飞扬,而且身后跟的那个左手持剑的护卫杀伐果断,更是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