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谋士系统在三国 > 第 56 章
    董卓是真真切切被陆离气到了,可既然当时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拦住没有在殿上杀人,后面再杀不仅不会威慑到谁,还平白多了一份鬼祟,且让自己的名声受到一定的损伤。

    甚至可以说,陆离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遭遇点什么不好的事情,大家最先想到的凶手绝对会是董卓。

    如今的董卓虽然搞了一把废立,却也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名声,可就算是这样,他也绝对不会为了名声去做某种派人保护陆离的事情。

    他没有杀死他就已经付出很大的忍耐,用尽全部的理智了,再想更多,要不我还是干脆自己去把他杀了吧,省的对方因为别人或者自己将自己搞出个什么好歹来,再将屎盆子扣到自己身上来。

    董卓有很认真的在思考,但他思考的速度显然没有陆离离开洛阳的速度快。

    既然决定了离开,陆离虽然不会搞的自己好像是落荒而逃,却也不准备磨磨唧唧的戳人眼。

    用自己的性命去赌别人的理智,这都不能说是傲慢,这妥妥就是愚蠢。

    事实上与他一齐离开洛阳的还有荀彧,对方来到洛阳也有一段时间了,除去朝堂时的匆匆见面,这是他们私底下第一次见面,还是分别时的见面。

    当初何进还在时,陆离正陷入立储圣旨的风波之中,荀攸可以用自己作为小辈不能不去拜访长辈为由,荀彧的话,就有些过度显眼了。

    后来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他们两个的见面就这样一直推迟到了现在。

    刘宏初见时便夸赞陆离是君子如玉,可要让陆离说的话,自己这位表弟其实更符合这个形容。

    而且该说不愧是留下了“荀令留香”词汇的人物吗,真的挺香的。

    两人互相见礼,荀彧正准备返回颍川,对着陆离邀请道:“家父对表兄甚是想念,此次兄长离开洛阳,不知可愿与彧同往颍川?”

    荀彧的邀请是真心的,只是他们其实都很清楚,此刻陆离不会选择去颍川的。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劳烦伯父挂念,待到诸事皆毕,离自当登门。”

    荀彧没有问陆离口中的“诸事”是什么事,陆离也没有多作解释。

    目送荀彧一行人离开后,跟在陆离身边的石锤问道:“不知郎君接下来欲往何处?”

    这实在是个好问题,他要去哪里呢?

    回乐安郡吗?

    又或者是回到那座山中,静待时机……

    这是陆离心里想要选择的,却是深受皇恩的陆侍中不会选择的。

    陆离将目光投向了东北方,投向了东北方的渤海郡,董卓为了拉拢安抚袁氏,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

    袁绍自从收到陆离的信后,就无时无刻不在等待,如果可以,他真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一双翅膀飞到陆离面前去,而不是在这里等着。

    万一陆离路上遇到点什么问题,万一对方改了主意。

    袁绍很清楚,陆离的到来不仅代表着自己能

    够见到一位友人,还代表着一个巨大的机会,一个很可能改变很多东西的机会。

    此时正在袁绍手下效力的逢纪、许攸等人听说此事,态度各有不同。

    逢纪与袁绍态度一致,认为这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同时也不由对这位名闻天下的侍中颇为好奇。

    与其相反,曾经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预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的许攸,对这位灵帝爱臣可不存在什么好感。

    他寻到袁绍:“我听闻那陆伯安不过一以/色/事人之辈,府君若对其有什么期待,怕是要大失所望的。”

    许攸道:“他若真有本事,何至于面对董卓仓皇逃离洛阳。”

    这话一出,袁绍的心里可是不舒服极了。

    毕竟真的说起来,当初自己又何尝不是仓皇逃离洛阳的,陆离还在朝上当众慷慨激昂了一番,甚至差点就跟对方动起手来了。

    真要拿这个说事,还真的说不好谁更尴尬。

    这许攸到底是单纯看陆伯安不顺眼,还是在这里指桑骂槐呢。

    袁绍:他是在骂我吗?

    袁绍:他是在骂我吧!

    袁绍不确定,袁绍也没准备再看看,他选择不跟对方计较。

    倒是许攸意识到自己这话可能有些“话里有话”了,特别解释了一番:“想灵帝在时,那陆伯安何等风光无限。”

    “可一朝失去帝王庇佑,便立刻被打回原形,可见其本事了了,全凭先帝之爱而已。”

    袁绍:解释的很好,下次别解释了。

    这人生在世的,谁还没点依仗了,照你这么说,我要是没有袁氏出身……

    现在手下一共就二瓜两枣的袁绍,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还是很在意自己班底的:“子远不知,我与陆伯安有所交情,对方绝非无才无德之人,待到见到,子远自然就知晓了。”

    等到见到真人时,许攸看着那张脸,总觉得更加确定自己之前的想法了。

    这一波虽然好像跟董卓气急造黄谣颇有异曲同工之感,可实际上陆离与其说是被以貌取人,不如说是被恨屋及乌。

    事实上就刘宏在士人之间的名声,但凡对方不是皇帝,那真的是比董卓好不到哪里去。

    你以为什么大家在对方儿子继位的情况下,还有志一同的将对方的谥号定为恶谥“灵”。

    哪怕里面存在与新帝试探交锋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先帝“值得”。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你知道吧,能够给他在灵前面加上一个“孝”,那都是看在我大汉自有国情在此延续传统的份上了。

    不过虽然如此,像许攸这样会对陆离这般恨屋及乌的存在也是少数。

    陆离虽然是因为刘宏得以掌权,却真的没有因此得到太多的迁怒,不仅没有,因为他的出现伴随着宦官们稍显失势,先帝的初具人形,甚至是大汉隐隐的新气象。

    不少人都觉得这是天降贤佐,大汉复兴有望,谁知一切竟如黄粱美梦,倏忽成

    空。

    对于这一点,身处洛阳的人感触更深一些。

    如果说先帝的离世,带走了他赋予自己侍中的特权,以及让之前的很多政策戛然而止。

    那么陆离离开洛阳,就像是带走了洛阳最后一束光,留下的是越发嚣张的董卓,与越发沉默昏暗的朝堂。

    陆离的便宜侄子荀攸与人合计谋划刺董失败,因为证据不足以明确指认他,被丢到监狱里面去了。

    后来搞出美人计的王司徒此刻还是王太仆,在他的府邸中,又一场刺董之计正在谋划之中。

    书房内,王允目光含泪:“想当初侍中在时,先帝颇有齐威王之相,便是先帝逝去,面对董卓侍中慷慨激昂,寸步不让……”

    “再看如今,满朝公卿竟无一人敢言,何其悲哉!”

    王太仆说着说着就哭上了,曹操就觉得吧,虽然对方说的不算错,但怎么明明伯安还好好活着,硬生生被对方说出了一种陆离已经死了的缅怀感呢。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对方的眼泪,曹操不由想起那日在山上,陆离对自己说的:“乡间村中夫妻别,泪比洛阳殿上多。”

    你悲伤的,到底是满朝公卿包括自己的懦弱,摇摇欲坠的大汉,还是……

    曹操:“太仆无需如此悲伤,若我料想不错,伯安非是轻易放弃之人,如今离开洛阳,极有可能是去渤海郡找本初了。”

    “我若刺董不成,有他一人在一处,定能聚众发兵、诛贼讨逆、以清君侧。”

    只是到时候若能如诛诸吕时还好说,就怕一个不好便真的要天下大乱了。

    ————————————————————

    渤海郡。

    袁绍心心念念的美人终于见到了,但是在见到随美人而来的机会之前,他先被扎了一手刺。

    “本初兄,好久不见。”

    那笑中带冷的模样,与当初在洛阳外遇到董卓时对方对自己冷嘲热讽的模样一般无一。

    得了,袁绍瞬间意识到,人家这是来找自己算之前没有算清楚的旧账来了。

    袁绍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人就是这样的,想当初先帝在时,也没少被对方跟在身后各种劝谏。

    这样一想,袁本初心里好受多了。

    他亲热的上前拉住对方的手,一副思之如狂的模样:“伯安总算来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府上已备好宴席,伯安且随我来。”

    此时已过国丧忌酒时间,席上也摆着酒,只是陆离表示不喝后,袁绍也没有勉强。

    知道陆离其实没那么喜欢热闹,今日这宴就只有他们两人。

    一来陆离自在,一来说话不必避讳,二来也是袁绍不想当着众人的面丢人。

    陆伯安的嘴巴损起人来能有所损,他可是既听说过又亲身见识过。

    得益于先帝在时陆离时不时的进谏甚至是争吵,再加上陆离有意塑造自己绝对不好欺负的形象。

    虽然

    他长得好看,平日里行事也都非常有礼,但还真的没有人把他当成什么好脾气的美人。()

    ????偎襛????葶≈ap;ldqu;?镞≈ap;rdqu;???????N?葶???敧げ????孥虎???

    ?本作者辣个糊涂提醒您《谋士系统在三国》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因为存在这个认知,大家对他的底线都是非常低的,从来不会轻易破防,毕竟早知道对方是个怎样的人了不是吗。

    袁绍现在就是这样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一直以来好脾气,突然对你嚎上一嗓子,你绝对会觉得这个人病得不轻。

    但如果一个人本身就脾气不好,什么人都敢骂,比你更高级别的人被骂了都没跟对方计较什么,你被对方骂了也是早有准备下的果然如此,更不可能去跟对方计较什么了。

    但要让陆离知道,他会将其评价为欺软怕硬/犯贱。

    不过就算不说这些,袁绍现在处于一个类似于有求于人的境况之中,还是颇为放得下身段的。

    陆离看着自己说不喝酒,袁绍不仅没有劝说,还亲自动手撤酒:“本初兄很是不必忙这些表面上无关紧要的小事,便是喝一杯酒还能把我喝死不成。”

    袁绍一脸无奈:“伯安慎言,岂能将这等字眼随意挂在嘴边。”

    陆离轻笑,似乎觉得袁绍这话有点好笑:“本初兄当日离洛阳之前,与我说能屈能伸,知进知退,方有来日可期,不知如今本初兄屈伸如何,进退何得,来日又何在?”

    袁绍将酒往旁边地上一放,就地坐在了陆离案前:“绍之来日,正在伯安。”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而若能得名正,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信众,众从方得事成!”

    陆离冷笑:“不想在本初兄看来,离竟是名正之所在,却不知道名从何来?”

    陆离表现的颇有几分要名没有,要命一条的架势。

    袁绍也不跟对方兜圈子:“伯安没有,先帝也没有吗?”

    虽然陆离在朝会上当众说过,但是大家都是搞政治的,有些事情岂是那般不便之物。

    陆离敛笑,他看向袁绍的眼睛,似乎要辨别一下这到底是忠臣还是奸佞:“你袁氏养的好家贼,却要去借先帝的名,我只怕驱狼引虎,后患难除。”

    袁绍闻言也是气急:“此事固然有我考虑失当,可定策之人岂我一人,后来大将军计策也改,只是那董卓不愿从令,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伯安便非要抓着我等过错一直不放吗?”

    陆离点头:“我心中有问,若不得解,不敢将先帝之名轻付。”

    袁绍意识到关键来了:“伯安请问。”

    “我问袁太守,若当真得以聚众起兵,可会当真聚众一心,兵发洛阳,救驾杀贼,不达目的,绝不旋踵?”

    袁绍不做犹豫:“我会!”

    只两个字不足以让陆离相信:“口说无凭。”

    袁绍当即拱手誓道:“皇天在上,后土为证,我若有违今日之言,当死于兵锋之下!”

    这誓言说的倒是好,可究其本质不也是口说无凭吗,陆离其实半点不相信所谓的誓言。

    这种事情无论古今都是一样的,无论你话说的多狠,该做不到还是做不到。

    可既然对方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他若是继续不应,就不像话了。

    他这次会来渤海,本也就是打着这个主意的。

    虽然按照演义与正史都存在这样的人,但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站出来。

    陆离不会一味地等待,与其将命运全然交到别人手上,为什么不自己抓住机会。

    聚集一群人去打一场注定会出现也注定会失败的仗,陆离不能预知这个过程中具体会死多少人,但他对这件事情是心里有数的。

    离开洛阳后,他明明可以去乐安郡,可以去颍川,可却偏偏只能来渤海,因为全天下忠臣义士都觉得陆侍中会来,那么他便不能不来。

    他来了,可也确实该想想办法了,人不能总是受制于人设。

    这场注定会让人大失所望的讨董之战,岂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