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 第76章 马邑都尉李世民
    大业九年。

    虽然杨玄感叛乱在李世民的干涉下提前结束,但他原本承担的是粮草转运的任务,一叛之下,征辽大军的粮草出现问题,加上叛乱的消息让人心不安,杨广仍然不得不草草结束他的征辽大业,回到东都洛阳,处理这次叛乱的首尾。

    杨玄感虽死,尸体仍被暴尸而分割焚毁,可见杨广对其怨气之深。与其说这是冷静地以重刑威慑天下,不如说是无能狂怒,发泄怨气罢了。

    不过这个时候杨广依然处在自信心无比膨胀的阶段,他的怨气主要来自于二次征辽的无疾而终。第一次征辽失败的锅,被他甩给了诸将不利。这次甚至还没怎么开战呢就只能回师,自然是怪杨玄感叛乱后方不稳,让他的大计不能完成。

    也因此,他对平定杨玄感叛乱的功臣都极具好感,樊子盖留守东都应对得体自不用说,小将李世民更是让他的好感度都快爆棚了。

    李世民之前在他面前刷的“冠军侯印象”可算起作用了,杨广本来就是典型的好大喜功又特别重视形象和面子。“吾之萧何”、“吾之子房”和“如鱼得水”都是前人对明君贤臣的COS,到隋朝时COS的人多了也不怎么值钱了,你随便说说,大家随便听听,面子上随便感动一下。谁当真谁傻。

    但冠军侯不一样啊。

    这太难COS了,就算是杨广之前都不敢随便搭腔,李世民怎么刷印象分都没用。想想,军功我们可以打折扣,只要有功就算吧,但年纪太难了。

    要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独当一面立下军功,这是正常人能办到的吗?隋时将门可算是有传承了,将门子弟也没有这般年纪就能独立领军并立下站得住脚的功劳的人。难道是父辈不想给子弟们脸上贴金么,那是实在贴不上,父兄代打硬说是少年人的功劳,别人也不信啊。

    再者,大隋之前确实也是向上的势头,突厥根本不是大患,国内太平,偶有小乱也立不下什么大功。也就征辽有刷功劳的余地,但征辽征得天下都要大乱了,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谁还能刷什么功劳。

    所以李世民这回率三千骁果阵斩杨玄感,实打实立下了平叛的军功,年纪更是只有十四岁。杨广当时的第一想法:不会吧,他不会真的是朕的冠军侯吧?

    这军功当然不能跟霍去病比,可他比霍去病小啊!

    才十四岁,那等十八的时候呢?

    杨广一时间脸上都激动得发红了,虽说汉武帝直到此时名声依然不能算特别好,但同样谁也不能否认他在位期间对匈奴的大胜。杨广追求的是文治武功,未必看得上汉武帝,但两次征辽失败,又不能不羡慕汉武帝时的赫赫武功。

    征辽的功绩当然要他自己来取,但若能养成李世民,以后史书上记一笔,可不比想教霍去病兵法却没教成的汉武帝强得多?

    在杨广的想象里,他比汉武帝强得多,他是有平江南的军功在手的,汉武帝算什么,根本没打过仗,还想教霍去病?

    他是一代明君,文治武功均为上上乘的千古一帝。而李世民是在他教养下长成的“冠军侯”,史书记述中,李世民也将是他平生功业里不起眼的一小笔。

    嗯……只能说,很难评。要让李世民知道了,得笑得打滚,并分享给被他看不起的汉武帝瞧瞧。

    他也不知道,他梦想中的那个史书盖棺论定的评价标准虽然实在是高了一点,李世民在征辽上都留下了遗憾不能说得尽全功。但是把玄武门的污点和这点遗憾去掉的话,差不多就是李世民在史书的盖棺论定了。

    李世民追寻的目标榜样是汉文帝,唐之后追寻的目标榜样可就是唐太宗了。

    因为不知道,所以他还梦想着李世民成为他培养出来的冠军侯,给他锦上添花呢。

    不过这一次,杨广难得的谨慎了,他并没有宣之于口,只是在朝上将李世民夸了又夸,亲口问他想任何职。

    李世民被魏徵紧急培训过,没有一张嘴就是远征突厥效霍骠骑之功这种根本搔不到杨广痒处的没有用的马屁,而是带着三分遗憾地道:“如今突厥早已降服,臣除了随陛下征辽,竟没有可以封狼居胥的地方。不能效霍骠骑立功,臣只愿能替陛下平定地方,去哪里都好。”

    实际上他想去山东河北,窦建德造反的那一带……他自己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一员,河北和山东的世家是需要拉拢的对象,他还记得河北的离心一直是唐朝的隐患。

    虽说在他现在的构想中,世家迟早是要被工业冲烂的,但那也得有个过程,更别说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掌握了土地和财富的世家必然会有很大一部分转变为新贵族。到时候如果还是在地域上产生对立,搞不好会比历史上的情况更严重。

    除了维护王朝的统治,他现在还有历史包袱,身为王朝的创立者,要是不能捏合国家,而是在自己手上埋下隐患,将来使国家出现分裂倾向,那也太不成样了。

    要知道他看史,对北宋的感想就是武力虽然不行,虽然甚至称不上大一统,但至少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不仅是地理上的分裂,在文化上也完成了整合,将整个国家和民族从那个黑暗沦陷的时代拉了出来。要是他到后世走了一回,学来的东西起到反效果,连原本大唐的成就都没完成,他真的会哭的。

    他得把他们都拉到自己船上来。

    但他要真的自己挑地方,就是自找麻烦,看杨广愿意让他做什么吧,可能是在骁果军内任职,护卫他左右?那也行,雁门之围时看看能不能打突厥一个痛的。

    就是这样的话束手束脚,恐怕施展不开。

    李世民正自己胡思乱想间,杨广已经开了金口:“李世民先有献良种之功,后又有平叛之功。唐国公为你所起之名看来不假。”他笑了几声,显得极为欢悦,“是朕济世安民之良臣也。朕有意以李世民为马邑郡都尉,如何?”

    李世民一时间百感交集。

    都尉是掌一郡军事的要职,正四品。

    大业三年,杨广易州为郡,原本州刺史除治政外,也一并掌管军事。杨广之所以在后世成为所谓“网庙十哲”,可能多少也是因为他这个人的很多举措其实是有道理的,并不是一味胡来。他的改革不仅是改了个名称,将刺史改为太守,还将太守的军权也一并剥夺,另设了都尉和副都尉掌军。

    他是个有想法并积极去做的皇帝,可惜眼光太高,不顾民生,大事过于急躁,做人又太顾着面子好大喜功。做一样一样不成,还有点文人的性子,一到彻底失败无法挽尊的时候,就自暴自弃彻底颓废,毫无振作之意。也就只能做个网庙十哲,拿一些片面的政绩糊弄一下网民了。

    李世民这是由五品直接升成了正四品,更是从需要听人调配的的鹰扬郎将成了执掌生杀的一地主官。而且明显这只是让他去历练,显然还会调回中央,作为皇帝的心腹重臣任用。

    如果他真是什么也不知道的懵懂少年,至少在这个时候会真心地激动与感激天子的知遇之恩。可惜,他已经不是了。

    李世民其实不太会演戏,穿越之后去剧组都是客串,基本上属于本色演出。现在每次在杨广面前演都得照镜子练很久。但有的好演,有的实在练都练不出来,这会儿他心思跑得远了,实在憋不出激动,只好相当平静地领旨谢恩。

    不过杨广现在看他哪都好,这样的平静也只觉得他少年老成,果然是天生吃打仗这碗饭的,大有霍骠骑之风啊。

    至于杨广为何将他放在了马邑郡,自是因为突厥。

    还是那句话,杨广并不是傻子。他难道真的不知道突厥自从换了一个可汗后,已经不那么老实了么?他只是不愿意承认,承认这个,岂不是代表他的治世成了笑话?

    现在各地农民起义仍然不被他放在眼里,放李世民在这,是看这里邻近突厥。就算突厥比较顺服的时候,那些突厥人依然会在边郡抢掠,与隋军的小规模冲突从来没有完全停止过。

    李世民放在这里,军事天赋才能得以磨炼,杨广是看不上那些造反贱民的,不认为镇压乱民对培养他的冠军侯有什么好处。而马邑虽然是重要的边郡,但毕竟这时候隋与突厥的关系在他看来还没到恶化的程度,不会有大规模战争,派个小将过去也不会出事。

    他自觉可不是拿国事开玩笑的人,养成小将也有通盘的考虑,不会乱来。

    殊不知他这个任命让李世民一惊,差点以为心思被看破了。这地方好啊,不明摆着雁门之围让他立功吗?

    可惜李靖现在还在做着他的驾部员外郎,没做马邑郡丞,不然打突厥他非拉上李药师不可。李世民可不怕人抢他的军功。

    散朝回家。唐国公府今天又是摆了宴席,一家人吹拉弹唱的庆祝李世民升官。可惜李渊不在家,之前杨玄感叛乱,他被杨广派去镇守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现在杨玄感乱平,杨广又让他出任扶风太守。

    不过李世民平杨玄感之乱的事情,他自是已经知道了,也有书信回来,嘱咐他在陛下面前不可露出骄傲之意,更不要争功。窦夫人今天也已派人送信,告诉他李世民新的任命。

    她本想随儿子上任,但李世民担心她长途跋涉,如同后世书中记载的那样病倒,长跪请她安心留在洛阳。虽说他不在身边同样不能完全放心,但待在熟悉的地方,总比去边郡吃风沙,水土不服致病更安全一些。他又留了各种药,将用法用量都一一标明给母亲,想来若不是重病,总能治得好。

    孙思邈也留在庄上,李玄霸的身体经他调理已经好上一些,但明年的死劫也不知能不能避过,同样需要窦夫人照顾。

    两个儿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窦夫人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母亲不必忧心。”在离开前,李世民请母亲到自己庄上说话,将电台给她看,“此物能千里传讯。我在马邑三天便报一次平安,到时庄上会抄送母亲。母亲记得阅后即焚。母亲有事,也可以写信,派人送到马邑之前,先来庄上,让他们即时发送过去。”

    “如此神物!”

    窦夫人不敢置信地轻轻触了一下,发现至少外壳也不是什么天上才有的材料,不由静默,微微叹气:“可惜我不能去千年之后一观。”

    那真是个令人神往的世界呵。

    “儿虽不能尽现后世种种,但也必将竭尽所能,让天下得其一二好处。母亲且保重身体,看儿施为。”李世民坚定地说罢,忽又一笑,“再者,还有那电脑里后世的影视,可见未来一斑,只是现在不方便拿出。阿娘等一等,将来总能看到的。”

    窦夫人失笑,揉了一把他的头顶。什么将来,自是隋灭唐兴的将来。她自然要保重好,她还要看着儿子登临天下,看儿子为舅家报仇呢。

    唐国公府庆祝,但高府却一片愁云惨雾。高夫人带着长孙无忌和长孙琰回来,与兄长叙谈,几乎哭了出来。

    高士廉也是叫无妄之灾,他与兵部侍郎斛斯政交好,斛斯政参与了杨玄感叛乱,失败后果断逃去了高句丽,剩下他的亲朋好友在大隋遭殃倒大霉。

    人生在世总会交几个朋友,谁知道这朋友能干出什么事把你给连累了。高士廉也很无奈,好在他确实只是交好,没有参与这个失败的造反事业,所以只是被流放到岭南,为朱鸢县主簿。

    不过这地方笼统称为岭南,实际上不是后世人们印象中的两广福建一带。拜此时疆域广大之福,这个时候的岭南还包括了交趾郡在内。

    朱鸢县就在交趾郡,位于后世越南河内附近的海阳省。

    这个事李世民没法干涉。高士廉的辈份和年纪不是他能征招的,不能让他在平叛中立功以撇清关系。不过他知道高士廉这一去反而避开了中原的战乱和杨广不时的杀人,也没有因为瘴气而病不能起,健康的活到七十出头才老死,所以也不着急。

    毕竟他必然会改变历史,万一高士廉没去交趾,反而在战乱中死了,那他就太难过了。

    出发前,李世民也去拜访了一趟高士廉。

    必不可少的寒暄和安慰之后,两人的身体姿态和神情都放松了下来,因为客套完了,就是说闲话的时候了。

    李世民笑得很灿烂:“舅父,我听说交践虽然有瘴疬之苦,但美味的水果也很多,舅父放宽心,过几年就能回来了。”

    高士廉表情僵了一下。

    这孩子真是自来熟,还没成亲呢吧,这是跟着谁叫舅父啊?

    不等他回神,李世民又道:“我这里还有件事,要请舅父帮忙呢。”

    舅父都叫了,高士廉还能说什么,只得道:“你说。我这一去也没什么能做的事,你若有所托,我尽力替你做到就是。”

    “我从海外弄了些种子,舅父是知道的。有些已经种下了,但有些在关中和中原都不适合,就只能种在交趾。其中一种恐怕在朱鸢县都种不了,还得往南走。我想请舅父带上几个我庄上的人,照顾一二,让他们在那里弄几个庄园,把我的种子种下去。”

    高士廉有点看不透这个唐国公府上的二郎了。

    明明小小年纪就立下平叛的功劳,虽说不能与霍去病相比,但这不是年纪也小很多么。听说陛下私下里很看重他,一心想培养他成为真正的冠军侯,前途不可限量。

    可为什么心思似乎还放在农事上呢?

    但尽管是妹妹的女婿,这关系还是有点远了,更是还没成亲,不是自家的子侄,高士廉不方便多问。反正也是小事,只当是帮自家晚辈一把,便应下了。

    李世民要种的是橡胶和油棕榈。为了这两种作物能在交趾扎根,他跟嬴政都费了不少脑子。

    嬴政是打下那地方还得隔许多年,橡胶就罢了工业发展恐怕比它生长得还慢,但棕榈树是即时可用的。

    真到那时候再种,等长成了自己都不一定能看到了。

    李世民是自己年纪太小,找不到合适的人办这件事。尽管交趾还在大隋治下,但实在太远太不方便了,就跟嬴政那边的张良一样,想找人负责在那边种树不是不行,但不是他这个年纪能安排的。

    只有刘彻最得意了,不时跟他们炫耀进度。

    “长得有一人高了。”

    “成活了不少哈哈。”

    “油棕榈再过两年就开始产油了吧。”

    李世民还好,嬴政眼下这尚且十分能忍耐的性子都想打他。

    他大汉的交趾郡,是寡人打!下!的!江!山!

    真的好气,拳头都硬了。偏偏他秦国离交趾太远,派人潜去还得想办法弄船习水性,能不能成一多半看运气。嬴政对自己的运气不抱希望,还想着是不是再派一拨人,用数量赌概率。但说实话,这两样实在不是急需,只是像嬴政这样的人,已经知道这两物将来有用,怎么受得了自己有生之年都看不到。派桓齮带人去算是废物利用,再派人就过了。

    李世民是知道自己现在身份和年纪都受限,本来根本没想这事,直到高士廉被发配交趾,他才一拍脑袋,赶紧摘溜了几个愿意出海搏功劳的学生,把种植方法详细写下来给他们,让他们跟着高士廉过去。

    一拨人留在朱鸢县就可以了,另一拨种橡胶树的还得南下,才能找到合适的区域。成不成他不强求,嘱咐学生们安全第一,别被大蛇吞吃了。

    大业十年初,在洛阳过完年,李世民就与他训练出来的骁果军,带着他的左膀右臂,准舅哥以及他的镜子一起去了马邑郡。

    将到马邑善阳时,可能是李世民一路上若有所思地看他的镜子看得多了,魏徵忍了一路终于暴起,责问李世民:“郎君一路上盯着我,是对我有意见吗?”

    “没有意见。只是在想,有件事不知能不能交给玄成去做。”

    李世民赶紧摆手,他有些苦恼。

    明年就是雁门之围了,他就算讨厌杨广,也不想看他死突厥人手里,这丢的不是杨广一个人的命,丢的是所有汉人的脸。

    突厥动用了几十万骑,所以想反过来教训突厥,就必须今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建立一条情报渠道。不然他带着马邑的兵马一头往几十万骑上撞?

    马邑只有两县,驻军多,但本地的人口有限,到时候为了解雁门之围临时招募,恐怕根本招不到多少人,只能拿手头的兵马去用。

    他是浪,不是莽,更不是傻。

    所以在离朝之前,他已经向杨广提过,想派使者送洛阳流行的琉璃镜给义成公主,同时派商队行走突厥,方便收集情报。杨广也准了。

    现在他就是愁这个人选。出使突厥,他准岳父年纪大了,肯定不能再受这个累。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人选其实是唐俭,主要是史书上他居然在李靖突袭之后跑出来了,这神奇的本事让李世民印象深刻。但史书上所记他与唐俭应该是在太原相识相交,现在根本不熟,也不好把人征辟过来。

    这人选又不好随便派个人,将来摸清突厥人的位置说不定就得靠他了。派谁去呢,李世民想到魏徽学的其实是纵横术,就不由得老是去瞅他,终于把人瞅毛了。

    魏徽现在这个阶段对他可是一点也不客气,听他这么说,手一袖,意甚不屑,“郎君有事且说就是。”

    “我向陛下要了个任务,给义成公主送礼物,顺便与始毕可汗见一见,开一条商路。实际上是想探听突厥虚实,我想——我迟早要与突厥一战。”

    魏徽一下来劲了。

    “这有何为难,我去。”他对造反事业还不是特别热衷,有一点被拉上贼船不得不随波逐流的颓废,但对突厥?这是大义啊!他恨不得大包大揽拍胸口保证自己绝对行。

    “行。你先学着用电台,到时方便联系。”

    李世民就是欺负现在的人看不明白后世之物,间谍还大摇大摆的带着电台发电报,简直欺负到人脸上去了。

    马邑的治所在善阳,这里就是后世的朔州,煤炭储量占山西的六分之一,也有一定的铁矿。李世民来之前就打开古今地图对照着查过,又查过矿产分布,打算在这里炼钢。

    除此之外,羊毛产业也可以着手布置了。他需要大量的钱,这个产业没什么忌讳,就算要分润给皇帝也没什么。为这两件事,他庄园里已经成年的那批学生,被他抽了一半过来干活。

    房玄龄来了之后略作休息就出去调研了,回来跟李世民禀报:“此地有两家以冶铁为生,因军中兵器常需补充,生意甚好,背后也有豪族为靠山,我略试探了一二,对方意甚骄矜,不愿合作,更不会出售产业。”

    李世民有点遗憾,他估计自己在马邑也不会待很久,本来想找个本地人合作,看来不行,还得自己来。

    好在他还没打算大规模冶铁,对方不合作也没什么。

    “玄龄,这件事不必你与克明费神,我让郑会带人看着就行。你得替我看着羊毛的事,智云年纪小,我让他出面,可实际的事都得你费心了。”

    “自当不辱使命。”房玄龄一笑应下,并没有因为李世民让他去负责工匠商贾的事情,而将军中事托给杜如晦生出不满。

    不要说李世民与他详谈过羊毛生意的重要,这在将来是分化突厥人的手段,现下则是现成的建立商队的由头,更是造反资金的一大来源。就算李世民什么也没有说,他也会全心去做。

    因人成事,他既然看好李二郎,自然会毫不迟疑地去实行李二郎的意志。

    长孙无忌已经二十岁,这次被父亲派过来,还帮他跟皇帝求了个从九品的主簿,实际上就是跟着李世民做事。

    他很兴奋,但一路行来,总觉得气氛有点怪怪的。

    妹夫跟他的幕僚老是背着他说话,嘀嘀咕咕的,让他有点不开心。若是别人他只会留心观察,但这是好友兼亲妹夫,长孙无忌等李世民诸事理毕,除日常练兵公务之外不再忙碌之后,一脸严肃地进入他的书房,“二郎,你有什么事瞒着我?”

    李世民呃了一声。

    辅机倒是挺敏锐的哈。但是怎么说呢,现在跟他说我要造反?李世民倒是绝对相信长孙无忌不会出卖他,但能跟着他一起吗?现在大隋可没到看着要倒的时候呢。

    可问到这了,李世民的性子也不是会对亲友瞒到底的。他只想了一想,便让左右退下看好门户,放下毛笔,同样严肃地看着长孙无忌:“你为何如此发问?”

    “一路行来,你不但常与房、杜、魏三位先生私下说话,连你庄上那几个学生,也常常叫去相谈,却只避着我。”

    长孙无忌说着说着还委屈起来了。

    “阿耶让我跟着你是有私心,想让我也有机会分润你的军功。但我也不是百无一用的废物。这些年阿耶对你我一般教导,他半生与突厥打交道的经验都传授给我们了。这样出使的事情,我就算因为年纪的关系不为正使,难道不应该成为副使吗?你却只安排魏先生前往,是不相信我的能力,还是过于担心我的武艺,担心我出事呢?”

    他当然认为李世民是因为后者,但也真怕李二郎真诚地告诉他是前者,所以说完这番话,他就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李世民,坚决要一个答案。

    李世民抿了抿唇,叹了口气:“我本来想过几年再跟你说,哪知道岳父现在就让你跟我到马邑了。我就知道瞒不过你……天天在一块,瞒得过才怪!”

    “什么事现在不能同我说,过几年就行了?”长孙无忌大讶。

    “造反的事啊。”

    “哦……啊?”

    长孙无忌以与身材不相符的速度蹭一下原地蹿了起来。李世民身手敏捷,同时蹿起来伸手一捂,将他的惊叫堵回了喉咙。

    “唔唔唔,放手唔。”

    长孙无忌大喘气,扶案慢慢坐下来,声音放轻到几乎是耳语的地步:“你要造反啊?”

    “我们这位天子,不值得一个造反吗?”

    长孙无忌轻笑了起来。他父亲算是杨广的亲信了,自然不会在家发什么牢骚。但是他跟李世民都是好友了,平时难道真的不会谈及对天子的不满吗?

    李世民可不是这样对好友都嘴巴闭得像蚌壳的人,长孙无忌本来就是他的功臣第一,又不是需要瞒着的人。而那位天子,可被人发牢骚的地方也未免多了点。

    所以初时的惊讶过去,长孙无忌竟然轻易接受了好友兼妹夫石破天惊般的发言,点了点头,应道:“值得。可是你现在造反是不是太急了,不可能成。”

    “所以只是在准备而已。你问了也好,免得我苦恼怎么安排你。你真要出使突厥吗?”

    “自然要!阿耶知道你派人出使我却不在使者之中,回去之后必然先骂我再责问你。你也不想吧。”

    李世民哈哈一笑:“那这样,我就要带你见识一下电台了。”

    长孙无忌,正式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