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这些都是亲情。亲情是世界上最弥足珍贵的一种感情,关系到家庭和睦、人生幸福。亲情关系和谐与否,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重大的影响。恶劣的亲情关系往往使人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对健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想拥有和谐的亲情,不但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更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和外人相处才需要讲究技巧,和家里的亲人,就不需要那一套了。的确,“那一套”操作起来可能有点累,已经在外面累一天了,自然希望回到家里能够放松些。可问题是,我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多,牙齿和舌头发生磕碰的机会也越多,而且,因为心态放松,往往更容易闹矛盾。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说的就是家家都有其各自难处的矛盾,有些经是家家都要念的,尽管难念,我们也要把它念好。

    1.代沟

    在家庭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虽然是和亲人交谈,但也觉得好像在跟一个陌生人说话,因为年龄和性别差异都能造成隔阂。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使得两代人的观念、态度、行为与习惯有很大的距离,显得格格不入。这种父母与子女两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态度、道德认知、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与思想习惯上的差距所形成的心理鸿沟,往往被称为代沟。父母常抱怨现在的子女太不尊重父母,而子女也抱怨父母太不了解儿女,使得原本和乐的家庭时起争端。

    白莉已经30岁了,她的职业是公司经理。这天是周末,她回到父母家,忙碌着为一家人准备晚餐,妈妈也在厨房里帮忙。当白莉把菜倒进锅里时,母亲提醒说,“小莉,你放洋葱了吗?别总是毛毛躁躁的。”

    这句简单的话,让白莉突然感到自己似乎又回到了被母亲管束的少女年代。她转身冲着母亲嚷道:“为什么不管我做什么,你都要在一边批评我呢?”

    “我没有批评你啊,”母亲莫名其妙,“我不过是问了个问题。你到底怎么了?我是你的母亲,难道我像哑巴一样才好吗?”

    白莉的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对于家人我们往往会有一种超强的“第六感”,能从他们所说的话语中嗅出挑剔的气味。当家庭成员彼此交谈时,他们通常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就拿白莉的例子来说吧,一个长大的孩子经常将父母的提示看做指责。赶紧学会与家人相处的艺术吧,不要再彼此伤害!我们

    每个人都想避免家人之间的不和谐,但事实上,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往往没有把自己实际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甚至根本就没有说出来。

    因此,要学会与家人沟通的技巧。沟通是减少差距或误解的唯一方法。沟通仿佛在两代人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是我走过去顺从你的意思,也不是你走过来顺从我的意愿。我们应该在桥的中央会面。

    2.家庭纠纷

    与亲人持有不同的意见或见解,难免会发生冲突,这种吵闹是很平常的事情,偶尔的争执更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家庭的小是小非,复杂纷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是一本难念的经。多少人由于家人没有对其意见投赞成票便委屈至极、怒不可遏;多少人为了些原本鸡毛蒜皮的小事大骂出口,继而甩门离去。其实,只要亲人之间能够多一些忍让,多一些宽容,家庭纠纷将不复存在。

    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只要仔细想想都会承认,家庭之中、亲人之间,所有的分歧、争论,都是为了自家好、为了亲人好,都是共同的善意动机下的不同理由,说来说去都是围着小家转。但偏偏就是如此简单的道理,有的人却一生一世都看不透、想不通。于是,持续不断的争吵会造成压力,损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长久的冲突更可能引致家庭破裂。不妨通过正面的沟通方法尝试缓和冲突,同时可参考以下的解决办法:

    当你非常愤怒,甚至无法冷静地讨论时,先设法平复自己的情绪;

    想想是否值得为这个问题争执;

    提醒自己要解决冲突,而不是要胜过对方;

    尝试主动聆听对方的意见,切勿中断他的说话;

    诚恳、清晰和合理地说出你的立场;

    别扯到不相干的事情上;

    向并非家庭成员的人士(如社工、家庭辅导员)倾诉。

    3.家庭理财

    在现代家庭中理好财,处理好同各方亲人的经济关系,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穷有穷之难,富有富之难。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大发展的物质社会里,恐怕有99%的人都相信,自己离了钱财,简直无法生存,而一个家如果没有所谓“身外之物”的钱财做保障,也不成其为家。科学地管理家庭财务,才能把日子过得游刃有余。既为家庭一员就是家庭的主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有支配权和使用权。这在旧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但毋庸置疑,一个家庭,如果在经济关系上没有平等权利,则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同样是虚假的。

    中国现代家

    庭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在经济权利上比较和谐,不论男女哪一位当家,大体上都能比较民主地支配全家的财产。这一点,也是中国现代家庭状况比较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也有些家庭,在经济关系方面,处于畸形状态。

    王阿姨现在就越来越烦恼:儿子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后依然住在家里,他的花费使得她紧凑的预算愈发捉襟见肘。

    3个月后,王阿姨对儿子说:“我想你应该给我付房租了。”

    儿子笑着回答说:“我很快就会搬走的。”

    王阿姨觉得总算把这个困扰自己多时的问题说出口了,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但过了一段时间,她没有看到租金的影子。再过了几个月,她的怒气终于爆发了。在这次争吵中,儿子彻底明白了母亲不是同他开玩笑,而是真的想让他付租金。结果,恼羞成怒的儿子虽然搬出去了,却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僵。

    家庭的经济关系,往往影响着家庭和谐程度。特别是经济收入不多的家庭,吃、穿都不富裕,吃既不能随心所欲,穿又不能和别人攀比。在这样的情况下,夫疼妻爱,父慈子孝,姐谦妹让,不但是十分有益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真能做到勤俭持家,使人人温饱,也不容易。特别是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孩子,住房不大,收入也不高的家庭。儿子要考大学,不加些营养怎么忍心?老人身体衰弱,不先吃一口又怎么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做父母的常常左右为难,只好硬下心肠,先让老人,再让儿子,第三是丈夫或妻子,最后的那一份才留给自己。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尤其不少。正是这种美德,使得很多家庭虽然生活清苦,却享受着某些经济富有、精神空虚家庭所绝对享受不到的天伦之乐。

    点评

    即使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要想和谐相处,也必须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点来说,也许亲情关系需要更多的经营和维护,因为我们更看重家人的感受。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亲人是我们最爱的人,而我们最不懂得如何相处的往往也是他们,在无意与无知中,我们平添了许多误会与伤害。

    ■

    一般来说,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父亲是儿子的第一偶像,但儿子的成长却几乎必须经过偶像的倒塌这个令双方都痛苦的过程。比较起来,父亲更为痛苦,因为他的权威仅仅建立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而自然法则最终却对他不利。他很容易受一种矛盾心理的折磨,一方面望子成龙,希望儿子比自己有出息,另一方面又怀着和社会脱节的警惕与恐慌,

    怕儿子因此而轻视自己。

    父亲入土为安的那一刻,陈浩才清楚地意识到,父亲真的离自己远去了。泪水再次模糊了他的双眼,愧疚和遗憾潮水般涌上心头。

    陈浩的父亲是个标准的中国农民,勤劳本分,沉默务实。他一辈子与土地为伴,田间地头,春耕秋收,用双手从土地里刨出一家人的生计。在陈浩的印象里,父亲一直是起早贪黑,忙进忙出。在童年时代的陈浩眼里,父亲是伟大的,他身上所表现出的传统美德让陈浩既敬且畏。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浩开始认为父亲没有脾气,没有个性。于是,他不再害怕父亲,甚至心里有点轻视父亲。当时,陈浩家里人多地多,好像总有忙不完的农活。有时为了抢收抢种,父亲也派给陈浩姐弟几个一些杂活,如剥玉米、刨红薯。从小就任性的陈浩极不情愿干农活,但又不得不干。为此,他把当时所有的厌烦、恼恨全都集中在父亲一个人身上。虽然当面还不敢说,但背地里总是嘟囔,埋怨父亲。

    长大后,陈浩虽然对父亲的了解多了起来,但仍只是简单地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评价父亲,眼里只看到了父亲身上所谓的缺点,一味地认为父亲老实无能。以前,在陈浩的家乡,家家户户都养牛耕地。因此,人们衡量一个男人有没有本事,就看他能不能使得一手好犁耙。而陈浩的父亲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一个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人,竟然不会用牛耕地,这难免被人议论。为此,陈浩从心里怨恨父亲,不愿在别人面前提起父亲,甚至还开始责怪父亲。

    至今陈浩仍清楚地记得那次呵斥父亲的情景。那天,他和朋友们一起聊天,不知因为什么他们都自豪地夸起了自己的父亲。陈浩在一旁无言以对。正在他自感狼狈的时候,恰好父亲来喊他回家吃饭。“别管我,我不让你管!”陈浩不耐烦地对父亲呵斥起来。父亲脸一红,愤怒地朝儿子举起了手。可一会儿,父亲又默默地把手放下,并转身离开了。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陈浩不但没有丝毫的自责,反而生出一种胜利的窃喜。

    转眼间陈浩进入高中,对父亲的态度并没有改变,还自以为有了点知识而清高,更苛刻地挑剔起父亲。小到走路说话,大到为人处世,陈浩总自觉不自觉地干涉父亲。对父亲的责备后来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有时自以为是地朝父亲大发脾气,有时又毫不顾忌地斥责父亲……就这样,在陈浩的责备声中,父亲更加沉默了。尤其是只有父子两个人的时候,父亲越来越怕和陈浩说话。

    由于陈浩的一意孤行,父子间的隔膜一天

    天加深,陈浩对父亲的伤害也一天天加深。

    天有不测风云,在陈浩考入师专后,50多岁的父亲因眼疾双目失明。其实,如果早些治疗,父亲的眼睛大概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省钱,父亲一直偷偷地瞒着自己的病情。当父亲不能下地干活时,陈浩才渐渐地意识到,原来沉默寡言的父亲一直都是家里不可缺少的顶梁柱。但是,陈浩还是没有强烈地意识到长久以来自己对父亲的伤害之深。直到有一天,陈浩从母亲口中真正了解了父亲的一片苦心。

    那时,为了供应陈浩、弟弟和妹妹上学,失明后的父亲也不愿闲着,开始摸索着在家里养猪。少则三五头,多则十来头,卖的钱的确给家里添了很大一笔收入。母亲要在地里忙也很少能帮父亲。因此,配料喂食等,一切都是父亲自己摸着一点点干的。可是,陈浩依旧不理解父亲,还因嫌父亲整天脏兮兮的样子而发火。

    那天学校放假,陈浩走进家门,恰巧碰上父亲从猪圈里出来。看着父亲脏兮兮的样子,陈浩没有思索便责备道:“歇着吧,瞎忙啥哩!”父亲听出是儿子的声音,忙招呼了两声:“回来了?回来了!”然后,他便摸着一条凳子坐在一边,局促得一句话也不再说。

    晚上陈浩正看电视,母亲心事重重地坐在陈浩身边,向陈浩说起了父亲,讲起了父亲的过去。最后,母亲语重心长地说:“浩浩,以后别再责怪你爸了,他多难呀,昨天你爸还对我说,‘我眼瞎了,更没本事了,就想多喂几头猪赚点钱让儿子早点毕业’。”陈浩静静地听着母亲的话,浓浓的悲哀在心中滋长,是啊,自己何时体谅过父亲,又替父亲做过什么呢?正当陈浩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伤害,想办法进行补偿时,父亲却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父亲的死,缘于一次意外。那天晚上,父亲不小心从平房上栽下来,不省人事。在县医院抢救了3天,父亲偶尔清醒时总是向儿子交代:“咱回家吧!”俭朴了一生的父亲从来都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包括治病。但最后回到家时,父亲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等陈浩彻底醒悟过来时,父亲已经不再给他忏悔的机会:操劳了一生的父亲,带着未了的心愿静静地离开了儿子,离开了这个家。都说养儿为防老,可陈浩的父亲还没有享到儿子的福呢!每日里再忆起父亲,陈浩都只能以泪洗面:父亲啊,您何时能再听儿一声责备……

    父亲走了,给陈浩留下了一生的自责和遗憾。

    点评

    伟大的父亲即使从来不提对儿子的养

    育之恩,儿子也该自有感悟的。儿子在父亲默默的付出中更能体会出某些深沉的感情,而父子间更需要保持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西方的父子关系基本上以朋友式的关系为主,或可借鉴之。朋友关系使父子处于平等地位,有利于沟通,隔膜不易形成,矛盾自然就少了。与此同时,作为儿子也要多考虑父亲的心情,他不会比你好过多少,相反他更需要你的理解与尊重!

    ■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发自内心的感情。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用最美丽的词语歌咏过母爱!孟郊这样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博大的,它的博大足以和日月齐辉,同时母爱又是细微的,细微得犹如慈母手中那段纤纤丝线——博大与细微在母爱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契合点。

    母爱深明大义、柔中有刚。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温馨的怀抱,当你牙牙学语时,母爱是耐心的教导;当你熬夜备考时,母爱是暖暖的热茶;当你远行时,母爱是声声的呜咽;当你取得成绩时,母爱是激动的泪花;当你病卧在床时,母爱是布满血丝的双眼;当你沾染恶习时,母爱是苦口婆心的劝勉;当你如履薄冰而屡教不改时,母爱是撒在你伤口上疼在她心上的那把盐。

    王海自从考上大学,就很少回过老家。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让他眩晕、痴迷、幸福、不知所措。他拼命学习,只为让这座陌生的城市能够接纳他。最终他真的留在城市了,并且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

    可惜的是,母亲没有来过城市,他连婚礼都是在城里举办的。

    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曾回过老家。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最后他只好跟妻子商量能不能把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

    妻子同意后,他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说:您来住一些日子吧。

    母亲说:我在城里住不习惯。

    王海说:您就来吧,小宝说他想奶奶。

    母亲想了想,终于说,好吧。

    就这样,母亲来到了城市,那是她第一次来到城市,城市让她极不舒服。

    母亲来的时候,带了满满两个蛇皮口袋。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菜园里摘下的新鲜蔬菜,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地里掰下的青玉米。那样的蔬菜城市里到处都有卖,价格很便宜;那样的青玉米卖得更多,他们早已经吃腻了。母亲带来她所能带过来的乡下的所有,却唯独没有带来乡下的习惯。她战战兢兢地在屋子里走动,小心翼翼

    地和他以及他的妻子说话。50多岁的母亲知道城市和乡村的区别,知道装修豪华的楼房和简陋的乡下草屋的区别,即使住在儿子家,她也不能太随便。

    王海工作很忙,不可能时时陪着母亲。妻子也忙,她得去公司上班,去健身房健身,去电影院看热播的大片,去业余班学英语、学会计……于是,他们把母亲留在家里,让儿子陪着她。妻子对母亲说,这是马桶,按下小钮,冲半桶水,按下大钮,冲整桶水;给小宝热牛奶的时候,用燃气灶,往右拧这个开关,就能打着火……

    母亲的表情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这么多事,这么多规矩,她怕记不过来。

    王海两口子上班走了,母亲小心翼翼地关上门,愣愣地坐在沙发上。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不敢接电话。后来她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开了燃气灶,为孙子煮了一杯牛奶。那个上午她只动了燃气灶,却差点儿闯下了天大的祸。

    中午,王海回家时,突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孩子在卧室里睡觉,母亲坐在沙发上择着青菜。见儿子回来,母亲说,我头有些晕。王海不答话,急忙冲进厨房,见燃气灶的开关开着,正咝咝地响。他连忙关掉燃气灶,打开厨房的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窗户。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跑,一扇窗子一扇窗子打开。

    在王海做这一切的时候,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地问:“出什么事了吗?”王海说没事,脸却黑得可怕。母亲垂下头,她知道自己肯定闯下了祸,不敢多说一句话。但妻子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晚上她把母亲叫到厨房,再一次跟她讲解燃气灶的用法。她说多险啊,如果不是王海中午回了趟家……母亲说吹不灭火,就用湿毛巾把火捂灭了。

    王海过来为母亲解围,说:“算了算了,没出事就好。”

    母亲叹了口气说:“我不住了,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还不知道会闯下什么祸……”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这时王海才想起来,母亲竟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母亲腿脚不便,可是她仍然坚持去一公里以外的公厕。母亲留下的那些青菜和青玉米,他们吃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吃完,最后只好扔掉了。

    一年后,王海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妻子带着儿子与他离了婚,一个完整的家瞬间破碎。那些日子他每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终于被公司解聘了。他重新变得一无所有,整天闷在家里,借酒消愁。终于有一天,他在横穿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汽车撞倒。虽然没什么大碍,可是需要卧床养伤。医

    生说他需要在床上至少躺半年的时间。

    母亲再一次进了城,这次是她主动要求来的。王海不想让母亲看到他现在的可怜模样,他劝她不要来了。母亲说:“我还是去住些日子吧!”

    王海不解地问:“您不是住不习惯吗?”母亲说会习惯的。来到城里的当天,母亲就用燃气灶给王海煮了晚饭。母亲说,你放心,煮完饭,我不会忘记关掉燃气灶的。

    王海惊讶地发现,这次进城,母亲竟然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她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有条,每次关冰箱,都不忘看看冰箱门是否关严;她修好了一把断了一条腿的木椅;她把空调的温度调得恰到好处;每当有敲门声,她总是先问一声,然后再通过猫眼看清门外的来人;她把洗手间和地板拖得一尘不染;她用微波炉给他烤面包,用果汁机给他榨新鲜的果汁。甚至,母亲还帮他发过一个传真,那是他的一份求职材料。在短短几天之内,在乡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母亲就迅速变成了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太。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儿子,就像在乡下照顾小时候的他。

    后来,王海的伤势好了一些,就和母亲聊天,无意中提到自己可以写作赚钱。母亲说昨天去超市买菜,问楼下的老大姐,她说现在写作得用电脑。王海摇摇头说:“我只是随便提提,都扔这么多年了,还是算了吧。”母亲说:“不能算了,我明天给你去电脑城问问。我问过那位大姐,她说组装的电脑会便宜一些。我有钱呢。”母亲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纸包,打开,里面包了一沓钱。母亲说是这几年攒的,4000多块钱,买台电脑吧。

    第二天,母亲真的一个人去了电脑城,中午没有回家,只是打回来一个电话。在电话里,母亲对王海说:“你要17英寸的显示器还是19英寸的显示器?17英寸的便宜,也清晰,但太小,看着可能累眼睛。内存和显卡……”那一刻,王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跟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认识的字肯定不会超过100个的农村老人,竟然说出了显示器、内存、显卡!只要他需要,那么,母亲就必须弄明白这些。因为她在为他做事,因为她是他的母亲。

    电脑买回来后,王海真的开始了写作。开始当然不顺利,不过也零星发表了一些。随着发表量越来越大,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半年以后,他几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想,假如没有母亲的鼓励,假如没有这台电脑,那么,他不知道自己那种灰暗的心情,还能够持续多久,他会不会天天泡在酒杯里,永远消沉下去。现在他彻底忘掉了自己的不幸,感

    觉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突然有一天,母亲在客厅里摔了一跤。王海过去扶起母亲。母亲说:“地板太滑了,这城里,我怎么也住不习惯。”那一刻,王海努力抑制了自己的眼泪——母亲为了他,几乎适应了城市的一切;而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让这个家适应自己的母亲,哪怕是换成防滑的木地板。

    他羞愧万分地说:“明天我就找人把地板换成地毯。”

    母亲说:“不用了,明天我想回去。”

    他问:“为什么?”

    母亲说:“因为你已经不再需要我的照顾,我留在这里,只会耽误你写作。还有,地里的庄稼也该收了,怕你爹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王海恳求母亲再住些日子,可是母亲说什么也不肯。她说自己真的住不习惯。地板、燃气灶、微波炉、冰箱……都不习惯。“如果你想我了,就回乡下看我吧。”

    把母亲送上火车时,王海叫了一声妈,泪水突然滂沱而下——当母亲认为他需要自己,她会迅速改变自己多年的习惯,变成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太;而当她认为自己已成为累赘,又会迅速恢复自己的习惯,重新变回一位年老的农妇,远离儿子而去。似乎她的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为他而改变。她的心里面,唯独没有她自己。

    点评

    母亲与子女天然的血缘与亲情关系,是母爱的不竭源泉。有了母爱不孤独,有了母爱不畏惧。失去了母爱就成为草原上失群的牛羊,会迷失方向。希望所有的人都拥有和谐的家庭和永远浓厚的亲情,如果你仍然拥有母亲的爱,记得好好珍惜,不要等失去了再追悔莫及。

    ■

    骨肉亲情,血脉相连,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亲情需要彼此精心呵护,懂得相互宽容与理解。作为至亲,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应该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感恩……这些都能珍惜和保持亲情!也许你会在生活中遇到难关,但不要紧,因为亲情存在,那一点小风浪是不会打击到一家人的亲情。

    你不能选择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但父母永远是最爱自己的儿女的。只要记住这一点,你就会懂得感恩,而不是埋怨。

    方刚是个农家孩子,以高分考取了某名牌大学,但家境贫寒,即将开学仍未筹齐学费,陷入窘境。他的父亲年近花甲,穷得直到40岁才成家。他幼年时,命运又遭变故,母亲患上了精神病,一天到晚疯疯癫癫。这个家庭经济十分拮据,老父亲在附近工地做小工维持生计,每天仅得20元,既要供他上学,还要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