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好形象,好前程 > 第四章 好形象,善沟通(2)
    4.借代

    为了把某一问题说得清楚形象,借用与这一内容有关的、比较具体的、为人们所熟悉的另一内容代替它,这就是借代。例如:

    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这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容许枪指挥党。

    这里,毛泽东同志用枪代替军队,非常鲜明具体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党和军队的关系。

    5.对照

    对照的作用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一听就明白,从而增强说服力。例如:这就好比“十年河西,十年河东”,“文革’’十年,每况愈下,不堪回首;“文革”后十年,乾坤再造,前程似锦。

    通过“文革’’十年同“文革’’后十年对比,强调说明“文革”后十年在正确方针指引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6.引用

    在分析、说明某一问题时,引用著名人物的话或群众中常用的熟语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或引进对方的话加以反驳,都是说话时经常采用的方法。例如: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这里引用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色彩鲜明地展现出大好春光,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的面貌,表现了作者的欣慰心情。

    在即席发言中,引用名人名官、成语典故以及一些具体事例、数据,能增强讲话的分量,加强讲话的效果。

    避免语言晦涩

    即席发言往往是声音过耳即逝,不可能留给听众反复思考的时间,因此发言者讲话需要做到平易通俗,避免晦涩艰深。为此就要求发言者的语言大众化。叶圣陶先生说:“通行的说法是大多数人用来传达意思的,是大多数人说惯听惯了的,咱们拿来用,就一丝儿不隔。语言出在咱们的口里心里,意思透进人家的耳里心里。不太通行的说法、绕一些弯子的说法就不然,即使意思没有错,人家总觉得有些儿生分、不自然,这多少就是隔。”

    为了把话说得通俗易懂?

    1.不能生造词语,尽量少用新出现的词语

    一个人随心所欲造出来的词语,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就是生造词语。生造词语是信息传递中的障碍。因为那些生造的词语“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叶圣陶先生曾非常幽默又非常深刻地指出:“生造词语好比私印钞票硬要拿到市场上去流通。假钞票不起交换的作用

    ,生造的词语虽然不像假钞票那样不值钱,传达意思总得大大地打个折扣。”

    在即席发言中应该尽量少用新出现的词语。因为这一类词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使用还不普遍,人们还不太熟悉,用在讲话中,听众从听觉上接受比较吃力,而且又不可能查阅资料,往往思路被打断,分散了注意力,使下面的内容听不清楚,只能囫囵吞枣,妨碍对讲话内容的理解,降低了听话的兴致,这样就会影响到表达效果。

    2.多使用生活中常用的通俗易懂的词

    发言中,应当自然而然地大量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词,这对于发言者话语亲切平易、入耳入脑,提高表达效果是很必要的。像上面叶圣陶先生的那段话里就使用了许多通俗化的词语。

    3.恰当地运用适合即席发言的句式

    吕叔湘先生指出,说话时一般“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甚至不完整”。从发言者角度来看,随想随说,缺乏从容琢磨的时间,组合长的句子比较困难,弄不好就容易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毛病;另外,句子比较短也容易上口,不绕嘴。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句子短小易听易记,容易理解;句子太长,前后呼应困难,影响交际效果。因此,在口语表达中应注意多用简短明快的短句。在发言中一些短小精悍的句子简洁有力,使人听来印象非常深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譬如说‘我们对于贪污浪费必须予以反对’,‘我们对于某某要进行说服工作’,大家一听,稍稍一愣,跟着就想,原来就是‘我们必须反对贪污浪费’,‘我们要说服某某’,为什么要说得那么弯曲呢?在这一愣一想之间,人家一口气听下去的劲就打断了。”

    如何表现亲和力

    公众讲话对参与者的要求很高,它需要参与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把人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公众讲话上。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亲和力,走到哪儿都有人愿意结交,并能吸引陌生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呢?

    1.客观待人处事

    人们应该客观地观察人和事物,如实反映他们的面貌,这样,无论对己对人,还是对事对物,才会有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又必须以观察得真实为前提。如今社会上的种种龃龉冲突,就是因为缺乏率直的心胸,主观、片面地看待人和事物的结果。

    2.保持宽容大度

    俗语说“千人千面”,而人心的差异,则又胜过人的面孔。所以凡事要尊重别人,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衡量一切,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凡

    事忍让,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彼此和睦相处。唯有如此,个人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交际范围才会越来越广。

    3.真诚博爱互助

    当今世界,看别人洋相的人多,幸灾乐祸的人多,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人少。

    其实,世间不仅人人需要帮助,人性中也有帮助别人的天性。要善结人缘,就要无私、平和地看待一切人和事物,就要让爱心和恻隐之心回归心灵,如此,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人缘也才会越来越好。

    4.摒除个人私欲

    为了求生存,人们难免有私心或私欲。完全没有私心的境界,只有圣人才能达到,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但我们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时,千万不能使自己成为私心、私利或私欲的奴隶。私心出于私欲和私利,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玩弄私心的人最后总是自食恶果。

    5.接受他人意见

    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男人。只有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合众智,你才能成为最优秀的男人。既然自己并非万能,不可能知晓一切事物,这就需要用别人的忠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结好人缘就要培养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谦虚心胸,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每个男人都需要用谦虚的心胸,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此则人人才会视你为知己。

    采纳别人的好建议,人们会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是以感谢的心情接受,进而执行;

    二是意见相反,并不接受;

    三是断然拒绝,并怀疑别人的好意。

    后两种都是对朋友有伤害的,处世时最好做到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能用感谢的心接受别人的好意见。这样,不仅对个人是有益的,朋友也会愉快的。

    6.洞察事物规律

    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常会失去结交君子的机会,只有把目光放远,才能从中发现事物的规律,洞察出其中的真理,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友情。培养对事物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会激起你对人生的热忱,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出远大的眼光和洞察世事的能力。

    7.永远谦虚学习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关键看你是否有虚心好学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在平常空泛的谈话中,就可以得到一些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这种虚心好学的态度,就既不会随时随地反省、检讨自己,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也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更容易失去良师益友。

    8.善于冷静忍让

    许多人失去朋友,常是因为遇事火爆,引起争吵导致关系破裂,从这个角度来看,处世中时刻保持冷静十分重要。过去,身经沙场的人,都经受过战场的紧张和激烈。在那种生死关头,要保持沉着冷静确实不易,在现代生活中,造成紧张的情况依然不少,尤其是在职场上的人特别需要冷静,凡事从大局出发,“忍”字当头。

    第六节让别人听出你的笑容——电话沟通

    把温暖传达给对方

    研究发现:使用电话时,由于通话双方看不到彼此的表情、眼神及肢体语言,唯一的传达媒介,就只有声音(包含讲话内容)了。所以,电话礼仪尤须慎重。

    非面对面时,电话中的语气及声调占有相当重的分量,因为它能表达出肯定、积极,或不在乎、消极的态度。

    通过回答商业电话,可以将有关自己和自己公司工作态度的信息传达给别人。回答电话的语气、态度能强烈影响来电话人对公司的整体印象,所以公司内负责接听电话的职员,其声音、语调、口气都非常重要。

    一个公司里,如果每位职员都能自觉地注重电话礼节,这样一来这个商业网联络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将能运作得优雅、有建设性,并能从中受益无穷。

    普通美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小时来打电话。按一年365小时计算,他们在25年中,至少要花相当于一年的时间来打电话。电话在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已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的工具了。对于许多人来说,每天使用电话的次数比拿刀叉的次数还多。

    在电话中,声音是你表情达意的唯一信使,既然在电话中只能依赖你的谈吐,那就应该使它表现出最佳状态。良好的电话交谈其实与其他谈话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唯一重要的区别就是:打电话时你只能依靠声音,不可能用面颊上的微笑或眼睛中的神采来弥补声音中的缺陷。

    你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尽管电话线另一端的人实际上看不见你,但是你的声音却可以把你的形象传递过去。如果你面带微笑,声音就可以把你的微笑传达给对方;相反,如果你愁眉不展,那么声音就会把你的不快乐传递过去。

    电话中的声音能够很清楚地告诉对方:你打电话时嘴角是向上翘的,还是向下撇的。你的态度越友好,声音听起来就越亲切,这种友好亲切的态度,无论在社交场合或是在商务交往中,都是有效的交流工具。试想,当你拿起电话时,传来的是一个洋溢着笑意的声音,一定会给对方带去好心情。

    你是否特别留意有些人打来电话,声音充满着“愉悦与喜气”,几乎是用兴奋的心情来说话,那时,虽然看不见对方的脸,但似乎可以感受到对方是“嘴角上扬、面带微笑”地对我们讲话。相反,如果电话那端的人“口气很冷淡”或“心不在焉”在回答,则我们很容易分辨,听了也会觉得很不愉快!

    因此,建议你在电话机上一直贴着“微笑”两个字,希望提醒自己打电话时“面带微笑”,将我们的“亲和与善意”,透过看不见的电话线,“传真”给对方,让他能够感受到来自这份微笑的魅力。

    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用充满热情的声音和对方说话,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也能从我们的声音表情中感受到欢快愉悦。电话中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尽量“面带微笑”地讲话,也尽量“尊重对方”的感受,则双方的沟通一定会很愉快!这样也可以让别人对你留下极佳的印象。

    美国的联合航空公司有一个世界纪录,那就是在1977年载运了数量最多的旅客,总人数是556.6782万。

    联合航空公司宣称,他们的天空是一个友善的天空、微笑的天空。的确如此,他们的微笑不仅仅在天上,而且从地面便已开始了。

    有一位叫珍妮的小姐去参加联合航空公司的招聘,当然她没有关系,也没有先去打点,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本领去争取。最后她被录用了,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那就是因为珍妮小姐脸上总保持着微笑。

    令珍妮惊讶的是,面试的时候,主试者在讲话时总是故意把身体转过去背着她,不要误会这位主试者不懂礼貌,而是他在体会珍妮的微笑,因为珍妮应聘的职位是通过电话工作的,是有关预约、取消、更换或确定飞机航行班次的事情。

    那位主试者微笑着对珍妮说:“小姐,你被录取了,你最大的资本是你脸上的微笑,你要在将来的工作中充分运用它,让每一位顾客都能从电话中体会出你的微笑。”

    虽然可能没有太多的人会看见珍妮的微笑,但他们通过电话,可以感受珍妮的微笑一直伴随着他们。

    其实对方就在你面前

    在现代社会中,每天有许多事情,都要通过电话来商谈、询问、通知、解决。在电话中,可以认识许多人,这些人和你并没见面,或者见面很少,只因为在电话中接触得多了,因此一听到你的声音,就对你产生了某种印象。这种印象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印象好,他自己就会跟你多谈几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印

    象不好,也许三言两语就会收线。因此,虽然你面对着的只是个没有生命的设备,然而你必须能在想像中看见远方那个接电话的人,好像面对他那样。因此,就要按照两人面对面交流时的规则来进行电话交谈。

    在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总是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倾听同样也适用于电话交流。

    接听电话时,应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出你的修养和气质。同时,适当地给予回应,让对方感到你有耐心、有兴趣听他讲话,这无疑会使对方信任你,客户的信任对你的工作是很有利的。

    即使你案头有很多工作要做,也不可在接听电话时表现出不耐烦,尤其是接下来听抱怨你的工作或公司的情况的电话时更要耐心、专心地倾听。在电话交谈时态度冷冰冰的,急于为自己为公司争辩,不能平心静气地听对方说话,甚至不耐烦地挂断电话,这些做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使得问题更难解决。遇到类似情况,首先得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然后再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最后再平心静气地与对方商量解决办法,这样不但留住了客户,而且还给客户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当对方讲话时不要一直保持沉默,这会使对方感到不安,以为你对此不感兴趣,所以应对谈话内容有所回应,即使只是回答“是”或“我同意”,都可证明你自始至终都在聆听电话。

    在通话之时,发话人讲话务必求务实,不求虚假客套。问候完毕,即开宗明义,直入主题,少讲空话,不说废话。绝不可罗唆不止、节外生枝、无话找话、短话长说。

    不管你是拨出电话还是接听电话,都应该长话短说。拨出电话严格说来算是一种打扰对方的行为,对方手边可能原来正在处理其他事情,因此要长话短说。接听电话时,也应把握这个原则,节省双方时间,尤其是接到对方打来长途电话,更需长话短说,节省对方电话费的负担。一般一次打电话的时间不应当超过3分钟,除非有重要的事情需字斟句酌反复解释、强调,这也就是常说的“打电话3分钟原则”。

    接听电话时,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应请对方留言,可记下其姓名、电话、来电时间、留话给谁等,可以问对方是否有急事需要转告。但是,如果对方不需要,则不要过问太多。有些家长接到小孩的电话就开始对对方展开调查,这实在是无礼的错误示范,也可能影响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

    话如其人,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其他地方,电话语言都要用“您好”

    、“请”、“谢谢”等礼貌语言。你要时刻提醒自己:对方就站在我面前,然后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沟通交流。回话时要态度和蔼,声调温和而富有表现力,语气适中,语言简洁,口齿清晰,使对方感到你在微笑。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要交代准确,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切不可高声大喊,装腔作势,更不能粗暴无理。打电话推销产品时,要熟悉产品的特点、性能、价格,通话技巧和措词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如果想了解你的声音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可以使用应答机录制好自己的声音然后播放给自己听。

    当你播放你的电话应答机上的信息的时候,你就获得了一个成为声音评论家的机会。你喜欢自己的发音吗?你是不是说得太快以至于自己听不懂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当你为了得到这类特殊的信息而反复地播放这个录音的时候,你那挑剔的耳朵就可以向你揭示你的详细情况了。分析自己的声音,找出哪些方面是你应当改进的,哪些方面是好的,然后你就可以更好地塑造自己的电话形象。

    当你在他人的应答机上留言的时候,你就获得了一个练习你的发音技巧的绝好的机会。你所留的信息是你公众形象的一部分,这将是一些人和你接触的唯一的机会。他们会通过那个信息所提供的印象来对你做出判断,因此,给别人留个好印象吧。

    另外,我们也必需注意“电话结束前的谈话”,因为,电话沟通最后是不是令人满意,常决定于“结束前的对话”。因此,我们必须把握电话结束前的机会,尽量使用愉悦的声音表情与内容,使对方感到印象深刻,甚至在挂上电话时,仍觉得“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除了上面讲的那些内容,在使用电话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下面一些方面的内容。

    (1)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

    (2)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

    (3)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

    (4)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

    (5)用传真机传送文件后,以电话联络。

    (6)同事家中电话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7)借用别家单位电话,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有用的东西及时写下来

    事先在电话旁边放好纸和笔,以便接电话时随时记下你所听到的信息。如果你没做好准备,而不得不请求对方重复,这样会使

    对方感到你心不在焉,没有认真听他讲话。这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

    接听电话时要边听边记,不清楚处主动发问:“对不起,这一点请您再讲一遍。”尤其是人名、街名一定要问清写法,防止同音词混淆;涉及数字等一定要复述一遍再记下。等全部要点记录完毕,应当向对方复述一遍,得到对方认可后方可挂断电话。这样的言语处理固然麻烦些,但能保证重要电话的准确接听。因为一旦要代为转达,你就要尽到责任。

    在记录他人电话时,随时牢记5“W”1“H”技巧。所谓5“W”1“H”是指:When(何时)、Who(何人)、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为什么)和How(如何进行)。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若要留话也请记得提醒对方,将人、事、时、地、物统统讲清楚,这样留言才有效果,否则讲一堆没用的话,只能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公司领导的电话都很多,帮领导过滤电话便成了秘书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是过滤电话的几点注意事项:

    (1)人:问明找他的是谁?最好把公司名称、个人职衔及姓名记录下来,主管可依情况回电。

    (2)事:找他所为何事?有时候是主管有急事或工作繁忙忘了重要约会,可以借此赶紧提醒。

    (3)时:把来电的时间记下来,若是对方有约何时要见面等,也好在适当时间汇报给主管。

    (4)地:若是有重要约会,可帮主管记好,以方便赴约。

    (5)物:比如要签约或什么的,可提醒主管要带些什么重要文件或印章等,以免忘记带而来回奔波。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大脑百分之百能记住所有的内容,因此我们还是需要依靠手的力量,重视电话记录的作用,更好地利用电话为我们服务。再者,电话记录也显示出你的认真、严谨和仔细的作风。

    如果你接听别人的电话,那么你有责任记录来电者的留言。为避免留话不经意丢掉,不要将留言写在报纸边缘或可能被利用的文书纸夹,最好写在备忘簿或一张干净的白纸上。应该记录的内容包括:

    (1)来电者的姓名、电话号码、分机及区域号码。

    (2)来电者的公司名称、部门名称及头衔。

    (3)来电的日期、时间。

    (4)留言内容。

    (5)负责记录者姓名,以便被留言者若有问题,可以知道该找谁询问。

    (6)记录的时间、日期。

    电话中的礼貌礼节

    打电话看似简单,人人能拨,人人会打,但千万别忽视了电话那一端的人对你的感受。打出去的电话、接电话或拨错了电话号码、通话后放机的先后等,都是很有学问的。注意一些打电话的礼节,注意打电话时你的声音和用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电话的那一端能听出你的魅力。

    应把常用的电话号码记在电话簿上,并放在电话机旁或能随手拿到的地方,这样可在你需要时能及时找到它。

    接通电话后,应首先确认一下是否是你要找的个人或单位,如果对方说不是,那就是电话打错了,你得马上向对方道歉:“对不起,打错了。”然后把话筒放回,再重新拨号,如果对方说是,你就请他给你找接听者。

    打电话找要找的人,应尽量减少无关的客套话而谈正事。如果你邀请某人赴宴,即应明确说出:“××先生,这个星期日下午有空吗?”而不是“星期日晚上您干什么?”这样,对方不明白你的意图,便不好回答。如果对方提出的是“星期六晚上您干什么”之类意图不明的问题,你可以既肯定也不否定的回答,请对方把意图亮明,如可以回答:“星期六晚上是有些安排,不过,您是不是有什么提议?”当对方明确说出他的建议后,你便可以回答。如果一时不便作答,不必在电话中沉吟、犹豫,可以说:“让我考虑一下再给您回电话,好吗?”如果对方在电话中罗唆闲聊,你又不愿听,可以礼貌地提议:“××先生,要是您还有好些话要说,我们是不是约个时间再谈,我现在正忙!”

    通话完毕,应友善地感谢对方:“打搅您了,对不起。谢谢您在百忙中接我的电话。”或者“和您通话使我感到很高兴。谢谢您,再见!”之后,等对方挂机后再将电话轻轻放下,而不能摔或重放电话。

    总之,开头的“你好”和“请”、“劳驾”、“麻烦你”之类的客气话是必不可少的,绝不应用命令式语气或不客气的语气,如:“喂,我找×××”或“叫×××接电话”。

    在家里接电话时,只需要说:“你好!”在公司里时,就要答:“××公司。”挂电话的人对此马上说:“你好!”懂得电话礼节的人就会自报姓名(或连同身份),同时说出要找的人来。如果你本人就是对方要找的人,只要说一声“我就是”,就可以转入正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交往中,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特别是不允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