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 第15章 管理的过程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善为人者能自为,善治人者先自治

    一个普通的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具有他人所没有的优秀品质,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更是如此。如果你不具有独特的风格,你很难获得下属的尊敬;而在此特质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者本人的自我要求,这一点其实是很自然的。有一句话叫做“律己才能律人”。

    要求自己的原则与方法不是一朝可成的。你必须有“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决心和毅力,在不断地尝试与努力中锻炼自己,促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优秀领导的境界。

    那么请问,你对自己的要求远甚于下属吗?偶尔你也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为自己的下属设身处地地想一番吗?要知道这种态度和涵养是自己身为领导所必须具备的。一天到晚为自己打算的人,绝非一个优秀的领导,要知道在你做这些努力的过程中,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下属的观察。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领导总是忽视或没有能力做到这个“自我要求”,遇事总是喜欢归咎于他人。对一些荒谬透顶的事,他们做起来却感到特别安心。

    譬如一家公司应该开发新产品了,赶紧召开员工大会,而无能的领导常为自己大脑空空而坦然,却总在抱怨别人:“这些家伙尽是窝囊废,竟然拿不出一个新构想!”其实,新构想不能全靠下属去构思,身为管理者应该先动动脑筋,先制定个框架,或先指明个方向,然后再要求下属全力筹划,这样靠着双方的努力便可把目标顺利达成。如果只是把责任全部推给下属,即使事情成功了,领导也失去了一个在下属心中赢得信任的绝好机会。要知道,如果你的下属在心里对你没有个好感觉,你就别想让他们很好地服从你。公司里有能力的下属可能表面在为你拼搏,暗地里却在想方设法取代你的位置呢。在一家企业里,下属之所以服从你,其理由往往不外乎以下两种:

    (1)因为领导地位既高,权力又大,不服从则会遭到制裁。

    (2)因为领导对事情的想法、看法、知识和经验均高自己一筹。跟着他做事,不必担心出错。

    在这两个条件中任缺一项,下属都可能离你而去,或者与你分庭抗礼,势不两立。

    有一句话叫做“善为人者能自为,善治人者能自治”。一家公司的业务能否在激烈竞争的潮流中得到发展,关键之处还在于管理者是否有正确的自律意识。管理者只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建立起人人遵守的工作制度。比如要求公司的职员遵守时间,领导首先要做出榜样;要

    求下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领导也必须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以身作则的领导,才能调动下属的自觉性,并影响他们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属于领导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要求下属去做;要求下属改掉坏毛病,领导就要首先自己改掉坏习惯。

    培养良好的自律性、成为下属的表率,最好能参照以下几点建议去身体力行:

    (1)首先乐于接受监督。据说,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社长北田先生,为了培养自己下属的自我约束能力,创立了一套“金鱼缸”式的管理方法。他解释说,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的一举一动,员工们都看在眼里,如果谁以权谋私,员工们知道了就会瞧不起你。“金鱼缸”式管理就是明确提出要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管理的透明度一大,把每个下属置于众人监督之下,人们自然就会加强自我约束。麦当劳公司曾一度出现严重亏损,公司总裁亲自到各公司、各部门检查工作,发现了各公司部门的领导都习惯于坐在高靠背椅上指手画脚。于是他向麦当劳快餐店发出指示,必须把所有领导坐的椅背锯掉,以此促使领导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这一招竟使麦当劳公司经营状况获得了极大的转机。因为领导和员工们同乘着公司这一条船,只有平时同甘共苦,情况紧急时才会同舟共济。

    (2)要保持清廉俭朴。作为一位公司领导,应该清楚自己的节俭行为,不管大小,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管理者的言行举止是下属关注的中心和模仿的样板。台湾塑胶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曾说:“勤俭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放荡无度是最大的错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台塑内部,一个装文件的信封他可以连续使用30次,肥皂剩一小块,还要粘在整块肥皂上继续使用。王永庆认为:“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是相当不容易的,清廉俭朴这一点,你就应该努力做到。

    (3)要戒掉自己的不良嗜好。不少管理者总有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这些东西给我们身心健康带来的害处就不必说了。单从对管理者个人素质和表率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上说,就应该戒掉烟酒。譬如现在大中城市都在普及戒烟,国家还特别规定了戒烟日,如果自己还整天泡在烟雾中,将怎样对下属下达“戒烟令”呢?

    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无以安人

    孔子说:“修己以安人。”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先把自己

    修治好,再通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来促进大家的安宁。中国文化中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尽管不同,但他们大多都认为管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修己安人之学”,管理就是一个“修己安人”的历程。

    对于儒家的修身学问,梁启超先生有过高度而精确的概括:“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曾仕强先生对此也有高论:“修己、安人都能够日新又新,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管理者以修己为第一纲领,从自身内部的修治做起,由格、致、诚、正,然后层层扩大,齐家、立业、治国,推到平天下。所有决策,悉依止、定、静、安、虑、得的历程,时刻不忘安人为第二纲领。秉持光明正大的理念,执经达权,以不停滞的精神,适时调整而权宜应变,是第三纲领。这种管理之道,就是中国管理哲学的精义。”

    “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有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做法,浪费了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接受,阳奉阴违。管理者不如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自己,更为快速有效。

    在与柳传志交往过的人中,没有人不赞美他谦和、友善的为人风范,没有人不被柳传志的个人魅力吸引、感佩。秦朔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和他在一起,你绝对感受不到来自他的声名与威望的压力,柳传志‘低’的这一步,让你海阔天空。这在中国的文化里,叫自谦、自抑。”

    身边的工作人员评价他最大的优点是“自律、自持”,正如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对他的评价:“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他还戏称柳传志作为中国企业领袖,已经可以把自己的像挂在墙上供人顶礼膜拜,换句话说,他已经是中国企业家中教父级的人物。

    柳传志重视做人的理念在商界广为人知。他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们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100

    00,前面的1是有效数字,带一个零就是10,带两个0就是100……企业中的一把手就像有效数字的1,后边的人就是0,单位中领军人物选不好,也就发展不好……作为‘1’的你一定要正。”

    柳传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联想公司开会不许迟到,凡是开会迟到的人,如果事先没有请假,要先罚站一分钟。这是很严肃的一分钟,所有人都在看着迟到的人,会议室里像默哀一样,那种感觉很难受。柳传志大概被罚了3次,一次是被困在电梯里面,电梯坏了,敲门叫人帮忙请假,最后没人,这也是要罚站的。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时,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说到的事情必须做到,除非不可抗力”,柳传志首先这样约束自己,然后再去影响他人。的确,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由一个只有20万元的企业发展为有上百个亿的大企业,成为了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老大,而柳传志也被人们看做“民族英雄”,成为一个具有崇高威望的企业领导人,这与柳传志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格是分不开的。

    现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为其专著《有效的管理者》一书再版作序时指出:“一般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别人,本书的目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事实上,人们不可能指望那些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管理者去管好他们的组织和机构。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是树立榜样。那些不知道怎样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的管理者树立了错误的榜样。”

    修己代表个人的修治,做好自律的工作。中国人一方面不喜欢被管,另一方面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

    不喜欢被管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这便是自律,也就是修己。不接受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的管,常常抱怨这种人管不好自己,还想来管人?表示每一个人在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也就是需要自律。

    “修己安人”的领导方式,从“修己”——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到“安人”——感化员工也自动修

    己,双方都主动修身养性,循序渐进,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方式。

    厚德载物,以能服众不如以德服众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说管理者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安居在其位置上,而众星都环绕并拱卫着它,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金世宗完颜雍,虽然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却信奉儒学,以“德治”作为自己的治国原则。他实施“德治”宗旨,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使社会得到安定,在安定中求得稳步发展。

    金朝初年,皇帝的护卫亲军,年龄大了后都得改任地方临民官。金世宗对此提出异议,说:“护卫都是武人,有的连字都不会写,怎能治民呢?天子以黎民百姓为赤子,不能亲自过问每家的事,只能依靠各级官员。明知官员不称职而强授之,老百姓会说朕什么呢?”于是命令护卫皆改任他职。世宗本人躬行节俭,很大程度上也是从爱民的角度出发的。他曾说过:“朕如果想使饮食丰盛,每天宰五十只羊也能办得到。但一想到浪费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就于心不忍。”

    元妃李氏死,金世宗到兴德宫举行葬礼。他见街市上十分冷落,就对随行的大臣们说:“不应因元妃之丧而影响了百姓的生计,让他们照常营业。”还有一次,世宗因事驾幸兴德宫,朝官们请他走前门,金世宗怕出行的队伍妨碍了市民的生业,便改从别的路走。

    金世宗始终把“德治”看做是社稷的根基,身体力行,使得金朝出现了一段繁荣局面。这使他自己在历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金史·世宗本纪》对他的评价是:金世宗由于在位前长期在地方任职,所以十分了解国家祸乱的原因,知道管理官吏的得失,即位五年,就实现了南北和平,与民休息;接着躬行节俭,推崇孝悌,讲信赏罚,重视农桑,谨慎挑选官员,严格督查责任。他孜孜不倦,夜以继日,治国利民,真可以称得上是“得君之道”,当时就被人称为“小尧舜”。

    “德乃为人之本,本固则德厚,德厚则威高。”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为人立业之本,是人格魅力之基。有道德、品德,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吸引力,就有凝聚力,就有感召力,就能够成为一个核心,就能够被众人拥戴,就会形成权威。

    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指出:“重要领导人在道德品质方面,哪怕是最小的缺陷都可能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只有那些有德的管理者,才能被称为一流的管理者。

    成都恩威集团公司总裁薛永新十分强调人生经营,其目的就是讲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的极端重要性。他用佛家的“四无量心”来修养自己的身心。所谓修“四无量心”就是培养“仁爱”之心。修“四无量心”就要排除“十恶八邪”,走“八正道”。“八邪”,指邪见、邪思维、邪语、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业。“八正道”,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薛永新认为:“高尚的道德像生命一样宝贵。因为没有高尚的道德,宝贵的生命就很容易在人生的海洋中迷失、淹没、断送。人生离不开好的品德,就像生命离不开一颗好的心脏一样。高尚的品德,就是人生健强的心脏。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它,人生就完了。”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才华是让品德良好的人更加出色的凭借,而品德则是有才华之人的统帅。管理者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员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员工往往对管束管理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了管理者的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的服从和信赖。如果老板道德品质低下,即使他的职位再高、资历再深、能力再强,也会失去威信和影响力,从而失去对员工的有效管理。

    魅力胜于管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格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力量,管理者只有依靠其人格所产生的威望(地位和权力难以产生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员工。

    汉代名将李广,不但是一位骁勇善战、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而且还是一位体贴士卒、廉洁奉公的将军。他历任七次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每次一得到朝廷的赏赐,立即分赏给其部下,同士卒一起吃喝。他家没有多余的财物,也始终不过问家产的事。他带兵打仗,每次长途跋涉、口干舌燥之时,遇到水源,总是先让士卒喝。如果全部士卒没有饮够,他就决不进水;如果士卒不全部吃饱,他决不进食。再加上他平时对下属和蔼、宽厚、不苛求,所以士卒们都爱戴他,很乐意被他任用。

    中国人重视“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才服人”或“以力服人”,就是要求管理者要用自己的高尚宽厚的人格感化对方,使其心甘情愿地服从自己。这一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管理者的道德感化基础之上的,管理者的道德越高尚,对于被管理者的感应性也就越大。

    彼得·德鲁克主张:“品格是发挥领导力的手段。”德行具有精神、意志和感情的一种性质,它们

    慢慢地灌输品格的力量和人格的稳定。

    1994年6月,进入华为的金森林正赶上C&C08数字机问世,经过了紧张而有序的短期技术培训以后,他被分到总测车间。7月的一个晚上,由于用户板厚膜电路来料不良,测试进度非常缓慢。吃夜宵的时间过了很久,所有的测试人员都还沉浸在测试中,没有一个人去用餐。将近午夜12点,车间的门开了,一位五十来岁食堂大师傅模样的人领着几个食堂工作人员推着餐车进来了,他一边给盛饭,热情地招呼大家喝点鸡汤,一边要大家注意休息不要太熬夜。也许是吃了夜宵的缘故,后面的测试居然比较顺利,在不到一点钟的时候就全部测完了。

    8月的一天快下班时,部门主管通知金森林晚上七点去参加新员工座谈会。会议主持人宣布座谈会开始,并兴奋地告诉大家,今天有幸请到了公司总裁参加新员工座谈会。在掌声中,金森林差异地发现那个他一直以为是食堂“大师傅”的人站了起来,对着与会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欢迎大家来到华为公司,我叫任正非,希望大家喜欢华为公司。”他边说边走到大家面前,从口袋里拿出一大叠名片,一次次将名片递过去,并与新员工们一一握手致意。

    名片发毕,任正非开始给新员工讲话,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其中一段话让金森林记忆尤为深刻:“我希望大家在十年以后还保留我的名片,把华为当成自己的家,尽管目前大家的岗位不一样,但我希望你们踏踏实实地干好它,就如法国的焊接工人一样,一辈子做焊接,直到做成世界一流的焊接专家,我期待着大家的成功。”

    现在金森林仍然保留着那张名片,每当看到它,他的眼前便浮现出那段紧张而又令人难忘的日子。

    权力不会自动点燃你的魅力,有权力并不意味着你有某种魅力可以掌握人心。一个员工愿意为他的老板或企业竭尽全力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老板所拥有的个人魅力像磁铁般吸引了他的心,激励他勇往直前。

    有魅力的老板才有感召力,有感召力的老板往往有魅力。人格魅力远胜于权力。老板要想团结、凝聚所有的成员,就要“注重人格的感化力,以德才能服人,而不是借权威管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信任并敬仰他,企业内部也才会出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都有一方魅力的沃土,等待你去开垦。”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领导魅力,以仁德征服人心,以正直换取信任,以诚实赢得尊重

    ,以无私获取追随,是每个管理者提高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的必修课。

    以诚立威,在员工面前树起你的诚信大旗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意思是说,管理者必须先取得下属的信任,然后再去号下属。孔子还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管理者讲信用,你所管理的员工没有不敢说真话的。

    施信于人,是管理者必备的美德。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以诚信待人处事,则其他人也会以诚信回报,彼此之间便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四出祁山时,所率兵马只有10多万人,而司马懿却有精兵30万。蜀、魏在祁山对阵,正在这紧急时刻,蜀军有1万人因服役期满,需退役回乡,而离去1万人,会大大影响蜀军的战斗力。服役期满的士兵也忧心忡忡,大战在即,回乡的愿望恐怕要化为泡影。这时,将士们共同向诸葛亮建议:延期服役1个月,待大战结束后再让老兵们还乡。诸葛亮断然说道:“治国治军必须诚信为本。老兵们归心似箭,家中父母妻儿望眼欲穿,我怎能因一时需要而失信于民呢?”说完,诸葛亮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返乡。诸葛亮的命令一下,老兵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一个个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决定不走了:“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要奋勇杀敌,报答丞相!”老兵们的激情对正在服役的士兵则是莫大的鼓励。蜀军上下群情激愤,士气高昂,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击败了魏军,诸葛亮以信带兵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诸葛亮以信为本,赢得了全军将士的信赖和拥护,激发了他们高昂的斗志和献身精神,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管理者失去诚信,就失去了领导力。领导力,归根结底是诚信力量的问题;执行力不足,是诚信力量缺失的现象。影响力,说白了,靠的就是诚信的力量;管理魅力,就是管理者的诚信力量。诚信是有经济价值的。做人、做事、做生意,诚信度低,成本高,风险大。所以,管理的一切力量,从诚信中来,失去诚信,管理力量必然减弱。没有诚信,领导力、执行力,其力何在?

    “诚实守信”的信条,是李嘉诚一生唯一不可改变的追求。他一生用一个“诚”字赢得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创业初期,在长江塑胶厂濒临倒闭的那些日子里,李嘉诚备受打击。有一天他回到家里,强作欢颜,担心母亲为他的事寝食不安。知儿者莫过其母。母亲不懂经营,但懂得

    为人处世的常理。她用佛家掌故来喻示儿子:很早以前,潮州府城外有一座古寺。方丈云寂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将两袋谷种交给两个弟子——一寂、二寂,要他们去播种插秧,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看谁收的谷子多,谁就可继承衣钵,做庙里的主持。谷熟时,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二寂却两手空空。云寂问二寂,二寂惭愧道,他没管理好田地,谷种没发芽。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主持。一寂不服。师父道:“我给你们的谷种都是煮过的。”

    李嘉诚悟出母亲话中的玄机——诚实是为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

    翌日,李嘉诚回到厂里,召集员工开会,他坦诚地承认自己经营错误,不仅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李嘉诚说了一番渡过难关、谋求发展的话,员工的不安情绪基本稳定,士气也不再那么低落。紧接着,李嘉诚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并保证在放宽的期限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李嘉诚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李嘉诚的诚恳态度使他得到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

    李嘉诚抽调员工,将积压产品归为两类,一类是有机会作为正品推销出去的;一类是款式过时,或质量粗劣的。正品卖出一部分后,李嘉诚不想被积压产品拖累太久,全部以极低廉的价格卖给专营旧货次品的批发商,在制品上的质检卡片上一律盖上“次品”的标记。

    被裁减的员工回来上班,李嘉诚还补发了他们离厂阶段的工薪。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他首先向员工鞠了三躬,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我们厂已经基本还清各家的借款,昨天得到银行的通知,同意为我们提供贷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危机,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话音刚落,员工顿时沸腾起来。散会前,每个员工都得到一个红包,由李嘉诚亲自分发。

    李嘉诚回首这段岁月时说:“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诚信是一种看不见的心理力量,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一个企业的凝聚力是管理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而管理者的权威以及诚信则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必备条件。如果诚信不能自始至终,就会人心涣散,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