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学习改变命运 > 第 33 章 休妇逃荒15 准备离村
    自从林佳期不去县城工作,女儿宋燕经常会来王婶家报道,林佳期去宋家打水的时候,宋燕就跟着娘一起回王婶家,晚上林佳期再送她回家。就像小尾巴整天跟着娘,宋清柏竟然没阻拦,林佳期觉得意外。但小家伙晚上想留宿王阿婆家,爹不同意,哥哥做不了主,她又不敢去找奶,奶眼里只有珍宝妹妹,唉,没人帮她。

    就在林佳期跟王婶说可能要走的第二天晚上,宋振兴专门来王婶家找他娘,见娘在院子里拿着柴刀不停地劈砍刺,还挺稀奇。

    见到儿子这么晚过来,林佳期猜测肯定有事,于是,停下手中的动作,招呼宋振兴进堂屋:“怎么这么晚来了?”

    宋振兴不敢耽搁,立即将来意说明:“奶跟大伯、三叔还有爹商量离村逃荒去了,这两天就准备走。您和王阿婆早做准备,到时候我们一起走。”

    说完见娘微笑地看着自己,宋振兴不好意思的补充道:“您别担心,路上我会保护您的。”

    少年说完这句话,脸都红了。林佳期拍拍儿子的肩膀很欣慰:“放心,我们会一起走的,不用担心娘,你要先保护好自己,只有你自己好好的,才能保护娘。跟你悄悄透露,娘都准备好了,路上需要什么可以直接找娘,”

    少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旁的王婶自然也听到了,吓的脸色有些白,林佳期赶紧宽慰:“您别担心,我肯定会一直陪着您的。而且我们比别人好太多,粮食基本已经够吃,明天把我买回来的水囊和猪尿泡装满水,水囊里的水是我们自己喝,得把水烧开放凉再装起来,明天有的忙呢。我去排队把水打回来,您来烧水装水,差不多得忙一天,今晚好好休息。”

    刚刚还惊的手脚发凉的王婶,被林佳期一通安排,就想着明天的活计了。原本家里被林佳期存了这么多粮食,够两人吃一半年丝毫没问题。不为粮食发愁,心里稍微安稳点,但要离开熟悉的村子,出去逃荒,这太让人心中没底了。林佳期如今就是她的主心骨,万幸当初同意林佳期住下,真是太对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佳期就去排队打水,如今没有晚上打水浇灌庄家的事,晚上就不允许再打水,所有人都白天排队,她们家就两人,打水、往家拎水的活都靠林佳期,所以进度慢,轮一次差不多一个小时。

    如果一个人每天的饮水量最少要五百毫升,就是一斤水,林佳期买的水囊一个可存储三十斤的水,这样一个水囊就可以维持一个人一个月的用水量。林佳期准备了六个水囊,她和王婶一人两个,可坚持两个月,剩下的给两孩子准备的。

    宋家肯定不缺水,但那么多人口也不可能想喝多少都行,毕竟也要避人耳目,孩子们必然会跟着受罪,只要林佳期这边再给俩孩子补充一些,就会好很多。她相信有宋珍宝在,路上缺水时肯定能找到一些水源,其他人可不一定有她准备得多,她要是坚持不了,其他人大多都不行。

    下午林佳期空闲下来就准备把牛车的车厢改一改,王婶一锅一锅的烧水、放凉、装水囊,热的汗流浃背,忙了一天,虽然又热又累,但看着一袋袋装满水的水囊,奇迹的心不慌了。

    这天晚上,宋里正召集全村的男女老少,宣布准备离村逃荒,全村大概二十几户,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

    老人说:“为什么要走?不走,这人离乡贱,离开这里我们吃啥喝啥,家里房子、地都在这里,一辈子都没离开过。”

    年轻人说:“里正叔,我们离开村子去哪儿呀?”

    看着下面乱成一锅粥,宋里正也不废话,直白地将外面的形势同大家讲述了一遍:“南边发大水,北边干旱,我们周边干旱,还遭了蝗灾,大批流民已经在路上,不久就会经过我们这,城里已经只出不让进了。”

    说到这,缓一口气继续道:“田里的庄稼已经没有了,雨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来,我想没有几家的存粮能保到明年春天吧?就算能吃到明年春天,谁又能保证明年是什么光景。等一大批流民走到这儿,大家还有没有命活到明年还不一定呢。”

    听到这话,年轻人已经同意,表示一定跟着里正走。还有些固执的老人,被儿孙们劝着,儿子跪着劝,孙子抱着大腿嗷嗷哭,这有几个老人能挺得住。刚刚还说,不离开村子,死也不走的几个老人已经有人松口表示跟大家伙儿一起。

    宋里正见大家消化得差不多,于是宣布:“我家、张猎户家、我侄儿一家,我们几家商量了,为了避开流民,就要往西南方向逃,最终会在哪里安顿下来,现在我也不清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愿意一起走的,今晚收拾东西,明儿一早出发。”

    丝毫没有准备的村民们,顿时又闹起来,“走到哪儿都不知道,这还有活路吗?”

    “这一大家子,怎么走得了哦。”

    “家里老多东西带不走,丢了可惜呀,房子、田地都不舍得丢下啊。”

    宋里正也不管闹哄哄的村民,只说:“明儿不走的我们不会留下来等。”

    说完宋里正回去了,村民们也没心思再嚎嚎,顿时一哄而散,赶紧回家收拾。

    林佳期大致听明白了,这个陌生的地方让她两眼一抹黑,周边都是普通老百姓,只知道自家村子自家地,去的最远地方大概就是县城,如今从宋里正这儿听到的消息,推断出了大概地理位置。

    如今的宋家村,地里位置类似现代的皖省,横跨南北,北方人说这里是南方,南方人又说他们是北方。现在南方水灾自然往北方逃,北方旱灾就往南方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通畅,双方都不知道对面的情况。正宋家村所在的省正好在中间,你就说惨不惨,要是两边人都赶过来,那就是肉夹馍,他们是那被切碎的肉。

    现在宋里正要带大家往西南方向跑,那就没错了,蜀郡就在那边,可那边距离这里大概一千五百多千,即三千里路,这好比要跑差不多四十个马拉松。

    简单的说,一个人轻装上阵,每天保证走八个小时,差不多要走四十天。他们这老人、孩子,拖家带口外加所有家当,路上又渴又饿还又热,感觉不走三四个月是到不了的。

    要真就三四个月到了,对林佳期来说也是好事,这样在冬天来临之前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以目前的准备来看粮食肯定是够了,关键原身的记忆里也没有宋家具体到达的时间。

    林佳期扶着王婶往回走:“牛车今晚送过去?”

    王婶也顾不得牛了,舍不舍得都得给,想了想:“现在别去,再等等,现在里正家里外人多,村里人肯定都去他家找他问话呢。”

    “那我们先把自家东西整理好,夜深了再过去。”

    “好,唉,难为你了。要不是带着我这个老婆子,你一个人哪要操心这些,就是跟着宋家也使得。”

    “您疼我,我当然得跟着您一起走。”

    可能是早有准备会有这么一天,俩人不像其他村民那么慌张,一路亲亲热热的边聊边往回走,跟旁边火急火燎的村民形成鲜明的对比。

    回去后将打包好的东西,整理到牛车上。其中带车厢的牛车被林佳期稍作改装,车身加高,下面加了一个隔层,里面放着冬天的衣服、被褥、鞋袜、锅碗瓢盆、水囊、干菜、药品、油盐糖等一些准备带走的杂物,整个用防水油布严严实实的包裹在车厢的夹层里,从外面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一层里的老多东西。

    车厢顶部也绑着一辆王婶家的手推独轮车,林佳期担心走山路牛车不好使,得有个能走山路的独轮车才行。车厢外面挂着一个个破布袋子,袋子里装着处理好后晒干的蝗虫,这个留不了太久,得尽快吃掉,所以挂在外面即通风又好取用。破布袋子不打眼,外人知道了也只会以为她们粮食不多,只能靠吃这些虫子充饥。

    这辆牛车由林佳期驾驶,王婶带着宋燕在车厢内休息,车厢里还放着一个木箱,里面有一个水囊,几十斤焦面,一些坚果粉。方便取用,避免每次都要从隔层或者粮车上拿取,那样太惹人注目,容易招贼。这一路人多又乱,林佳期提醒自己,谨慎谨慎再谨慎。

    另一辆牛车上放着粮食,一辆牛车能拉一千多斤的粮食,她们正好有一千斤的粮,分装在十个袋子里,整齐地码放在牛车上。怕这么多的粮食太扎眼,先用油布整个盖起来,再在上面码一捆捆的麦秆,连同盛满水的四个猪尿泡都藏在里面,再用油布将麦秆盖起来。每次掀开油布取草料,看到的只会是满车的稻草。

    年轻力壮的牛拉起来还算轻松。这麦秆要是敞开了让两头牛吃,可吃不了几天,林佳期打算让两头牛自已在路上,边走边吃路边的枯草。流民目前还没有赶过来,路上的枯草自然没有被挖干净,麦秆每天搭配着喂点,一路也就挺过去了。所以,家里的牛,除了帮主人拉东西,还得为自己拉口粮。

    东西都收起来,每人身上挎着一个斜布包,布包里面放着一个装水的竹筒,几根肉干,赶路的时候不会随便停车,布包里的东西可以随时拿出来应急。

    自从林佳期不去县城工作,女儿宋燕经常会来王婶家报道,林佳期去宋家打水的时候,宋燕就跟着娘一起回王婶家,晚上林佳期再送她回家。就像小尾巴整天跟着娘,宋清柏竟然没阻拦,林佳期觉得意外。但小家伙晚上想留宿王阿婆家,爹不同意,哥哥做不了主,她又不敢去找奶,奶眼里只有珍宝妹妹,唉,没人帮她。

    就在林佳期跟王婶说可能要走的第二天晚上,宋振兴专门来王婶家找他娘,见娘在院子里拿着柴刀不停地劈砍刺,还挺稀奇。

    见到儿子这么晚过来,林佳期猜测肯定有事,于是,停下手中的动作,招呼宋振兴进堂屋:“怎么这么晚来了?”

    宋振兴不敢耽搁,立即将来意说明:“奶跟大伯、三叔还有爹商量离村逃荒去了,这两天就准备走。您和王阿婆早做准备,到时候我们一起走。”

    说完见娘微笑地看着自己,宋振兴不好意思的补充道:“您别担心,路上我会保护您的。”

    少年说完这句话,脸都红了。林佳期拍拍儿子的肩膀很欣慰:“放心,我们会一起走的,不用担心娘,你要先保护好自己,只有你自己好好的,才能保护娘。跟你悄悄透露,娘都准备好了,路上需要什么可以直接找娘,”

    少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旁的王婶自然也听到了,吓的脸色有些白,林佳期赶紧宽慰:“您别担心,我肯定会一直陪着您的。而且我们比别人好太多,粮食基本已经够吃,明天把我买回来的水囊和猪尿泡装满水,水囊里的水是我们自己喝,得把水烧开放凉再装起来,明天有的忙呢。我去排队把水打回来,您来烧水装水,差不多得忙一天,今晚好好休息。”

    刚刚还惊的手脚发凉的王婶,被林佳期一通安排,就想着明天的活计了。原本家里被林佳期存了这么多粮食,够两人吃一半年丝毫没问题。不为粮食发愁,心里稍微安稳点,但要离开熟悉的村子,出去逃荒,这太让人心中没底了。林佳期如今就是她的主心骨,万幸当初同意林佳期住下,真是太对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佳期就去排队打水,如今没有晚上打水浇灌庄家的事,晚上就不允许再打水,所有人都白天排队,她们家就两人,打水、往家拎水的活都靠林佳期,所以进度慢,轮一次差不多一个小时。

    如果一个人每天的饮水量最少要五百毫升,就是一斤水,林佳期买的水囊一个可存储三十斤的水,这样一个水囊就可以维持一个人一个月的用水量。林佳期准备了六个水囊,她和王婶一人两个,可坚持两个月,剩下的给两孩子准备的。

    宋家肯定不缺水,但那么多人口也不可能想喝多少都行,毕竟也要避人耳目,孩子们必然会跟着受罪,只要林佳期这边再给俩孩子补充一些,就会好很多。她相信有宋珍宝在,路上缺水时肯定能找到一些水源,其他人可不一定有她准备得多,她要是坚持不了,其他人大多都不行。

    下午林佳期空闲下来就准备把牛车的车厢改一改,王婶一锅一锅的烧水、放凉、装水囊,热的汗流浃背,忙了一天,虽然又热又累,但看着一袋袋装满水的水囊,奇迹的心不慌了。

    这天晚上,宋里正召集全村的男女老少,宣布准备离村逃荒,全村大概二十几户,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

    老人说:“为什么要走?不走,这人离乡贱,离开这里我们吃啥喝啥,家里房子、地都在这里,一辈子都没离开过。”

    年轻人说:“里正叔,我们离开村子去哪儿呀?”

    看着下面乱成一锅粥,宋里正也不废话,直白地将外面的形势同大家讲述了一遍:“南边发大水,北边干旱,我们周边干旱,还遭了蝗灾,大批流民已经在路上,不久就会经过我们这,城里已经只出不让进了。”

    说到这,缓一口气继续道:“田里的庄稼已经没有了,雨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来,我想没有几家的存粮能保到明年春天吧?就算能吃到明年春天,谁又能保证明年是什么光景。等一大批流民走到这儿,大家还有没有命活到明年还不一定呢。”

    听到这话,年轻人已经同意,表示一定跟着里正走。还有些固执的老人,被儿孙们劝着,儿子跪着劝,孙子抱着大腿嗷嗷哭,这有几个老人能挺得住。刚刚还说,不离开村子,死也不走的几个老人已经有人松口表示跟大家伙儿一起。

    宋里正见大家消化得差不多,于是宣布:“我家、张猎户家、我侄儿一家,我们几家商量了,为了避开流民,就要往西南方向逃,最终会在哪里安顿下来,现在我也不清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愿意一起走的,今晚收拾东西,明儿一早出发。”

    丝毫没有准备的村民们,顿时又闹起来,“走到哪儿都不知道,这还有活路吗?”

    “这一大家子,怎么走得了哦。”

    “家里老多东西带不走,丢了可惜呀,房子、田地都不舍得丢下啊。”

    宋里正也不管闹哄哄的村民,只说:“明儿不走的我们不会留下来等。”

    说完宋里正回去了,村民们也没心思再嚎嚎,顿时一哄而散,赶紧回家收拾。

    林佳期大致听明白了,这个陌生的地方让她两眼一抹黑,周边都是普通老百姓,只知道自家村子自家地,去的最远地方大概就是县城,如今从宋里正这儿听到的消息,推断出了大概地理位置。

    如今的宋家村,地里位置类似现代的皖省,横跨南北,北方人说这里是南方,南方人又说他们是北方。现在南方水灾自然往北方逃,北方旱灾就往南方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通畅,双方都不知道对面的情况。正宋家村所在的省正好在中间,你就说惨不惨,要是两边人都赶过来,那就是肉夹馍,他们是那被切碎的肉。

    现在宋里正要带大家往西南方向跑,那就没错了,蜀郡就在那边,可那边距离这里大概一千五百多千,即三千里路,这好比要跑差不多四十个马拉松。

    简单的说,一个人轻装上阵,每天保证走八个小时,差不多要走四十天。他们这老人、孩子,拖家带口外加所有家当,路上又渴又饿还又热,感觉不走三四个月是到不了的。

    要真就三四个月到了,对林佳期来说也是好事,这样在冬天来临之前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以目前的准备来看粮食肯定是够了,关键原身的记忆里也没有宋家具体到达的时间。

    林佳期扶着王婶往回走:“牛车今晚送过去?”

    王婶也顾不得牛了,舍不舍得都得给,想了想:“现在别去,再等等,现在里正家里外人多,村里人肯定都去他家找他问话呢。”

    “那我们先把自家东西整理好,夜深了再过去。”

    “好,唉,难为你了。要不是带着我这个老婆子,你一个人哪要操心这些,就是跟着宋家也使得。”

    “您疼我,我当然得跟着您一起走。”

    可能是早有准备会有这么一天,俩人不像其他村民那么慌张,一路亲亲热热的边聊边往回走,跟旁边火急火燎的村民形成鲜明的对比。

    回去后将打包好的东西,整理到牛车上。其中带车厢的牛车被林佳期稍作改装,车身加高,下面加了一个隔层,里面放着冬天的衣服、被褥、鞋袜、锅碗瓢盆、水囊、干菜、药品、油盐糖等一些准备带走的杂物,整个用防水油布严严实实的包裹在车厢的夹层里,从外面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一层里的老多东西。

    车厢顶部也绑着一辆王婶家的手推独轮车,林佳期担心走山路牛车不好使,得有个能走山路的独轮车才行。车厢外面挂着一个个破布袋子,袋子里装着处理好后晒干的蝗虫,这个留不了太久,得尽快吃掉,所以挂在外面即通风又好取用。破布袋子不打眼,外人知道了也只会以为她们粮食不多,只能靠吃这些虫子充饥。

    这辆牛车由林佳期驾驶,王婶带着宋燕在车厢内休息,车厢里还放着一个木箱,里面有一个水囊,几十斤焦面,一些坚果粉。方便取用,避免每次都要从隔层或者粮车上拿取,那样太惹人注目,容易招贼。这一路人多又乱,林佳期提醒自己,谨慎谨慎再谨慎。

    另一辆牛车上放着粮食,一辆牛车能拉一千多斤的粮食,她们正好有一千斤的粮,分装在十个袋子里,整齐地码放在牛车上。怕这么多的粮食太扎眼,先用油布整个盖起来,再在上面码一捆捆的麦秆,连同盛满水的四个猪尿泡都藏在里面,再用油布将麦秆盖起来。每次掀开油布取草料,看到的只会是满车的稻草。

    年轻力壮的牛拉起来还算轻松。这麦秆要是敞开了让两头牛吃,可吃不了几天,林佳期打算让两头牛自已在路上,边走边吃路边的枯草。流民目前还没有赶过来,路上的枯草自然没有被挖干净,麦秆每天搭配着喂点,一路也就挺过去了。所以,家里的牛,除了帮主人拉东西,还得为自己拉口粮。

    东西都收起来,每人身上挎着一个斜布包,布包里面放着一个装水的竹筒,几根肉干,赶路的时候不会随便停车,布包里的东西可以随时拿出来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