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睿安厉声道“诸位王叔都不要再劝了,朕心意已决,今夜朕把你们叫来,也是因为你们是朕心里属意的顾命大臣的人选,才会提前告知你们。但是为了显示公平,明日朕也会让人去其他的藩王府上传旨,最后是通过各位藩王的功绩和态度来决定顾命大臣。顾命大臣有7位,你们不愿意当,自然会有其他藩王愿意,朕劝你们回去好好的想想清楚吧!时候不早了,宴也撤了吧!”
    盛睿安说完直接不管他们,转身离开宴会,剩下藩王们面面相觑,他们现在被留在京都,帝王想要改制,他们是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的。
    而且盛睿安有句话说的很对,他们这些藩王也不是齐心的。这顾命大臣,他们不愿意当,自然会有人愿意当,怕就怕有人会率先支持帝王,一旦有人成为顾命大臣,其他人怕影响到自己的利益,自然会效仿,这样一来,人心不齐,他们和帝王的较量便会毫无胜算。
    汉王在回府的路上,想不到被薛辞拦下了。
    薛辞行礼“见过汉王。”
    汉王见这人是打心眼里讨厌“本王可受不起薛相的礼。薛相拦住本王是有何要事?”
    薛辞看着汉王“薛某来找王爷,有几句话想劝王爷。王爷是高祖长子一脉,身份贵重、地位尊崇,陛下心里也很重视您这位皇叔,当年齐王叛乱,汉王爷能够不受蛊惑、坚持为臣本分,也是为数不多的主动起兵相助朝廷的藩王,您是陛下最属意的人选,将来太子由您辅佐,陛下很放心。”
    汉王疑惑的看着薛辞“陛下真的这么说?”
    薛辞轻笑“自然,若王爷不信,大可以去问陛下。陛下降等袭爵的决定已下,板上钉钉的事情,王爷深得圣心,实在没有必要去做这出头之鸟。恕薛某直言,韩袜业膝下人丁单薄,只有世子殿下一个儿子,若你能当顾命大臣,世子将来也能直接承袭您的爵位,这宗室制度改与不改,对您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不是吗?您又何必出头和陛下唱反调,徒惹龙颜不悦呢?”
    汉王沉默了,明显他听进去了“陛下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本王会回去仔细考虑的,多谢薛相来与本王说这些,这份人情,本王记得了。”
    薛辞告辞回宫。
    承明殿。
    薛辞对盛睿安道“该说的我都说了,看汉王爷的样子,他应该是心动了。”
    盛睿安满意的点点头“只要主心骨没了,其他的就如同一盘散沙,接下来剩下的三十余位藩王抢六个位置,这才是好戏呢。”
    第二日,盛睿安打算更改宗室制度的旨意就下达到了各个王府中。
    在京都的诸王利益受损,自然不会善罢甘休,齐齐说要闹到御前去讨个说法。
    盛睿安早有准备,让墨意带着六部官员去安抚这些藩王,等到稳住一些人以后,便下令廷尉署将几个闹得最凶的藩王带进宫里,让他们日日看太祖和高祖的书籍笔记。
    这些藩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养尊处优久了,那里受得了廷尉署天不亮就让他们起床到宗祠那里去看书背书,对他们来说,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可怕。
    果然不出三日,这些藩王的气焰都消了,他们甚至怀疑自己要继续闹下去,现在的那位帝王是真的会把他们关一辈子的,这两个父子怎么一个比一个难对付。
    而那些没有被带进宫里“学习”的藩王们也在观望宫里的情况,见那几个闹事的进了宫后迟迟不见出来,担心自己闹大的话也会危及自己,也不敢闹了。退一万步说,后世子孙降等袭爵也总比现在就撤藩的好啊。
    接着他们又收到了小道消息,说是汉王早就写好了奏疏同意降等袭爵,想要当第一个顾命大臣呢!
    众王商量,绝对不能让汉王那只老狐狸乘了心意,纷纷上书同意盛睿安的安排,顺便在奏疏里说汉王的坏话,不赞成汉王当顾命大臣。
    盛睿安和薛辞收到奏疏后,盛睿安示意薛辞在“不经意”间将这些藩王的话告诉了汉王。
    汉王知道后简直就是暴跳如雷,和几个说他坏话的藩王大吵一架,双方差点就动起手来,幸亏墨意派人拦住了。
    盛睿安高兴的不得了“朕还以为他们的骨头有多硬呢,才半个月就软下来了,比朕想的还要快乐许多。大乾的国库花了那么多钱,就养了这么一些软骨头的。”
    薛辞轻笑“主要是当年太上皇镇压剿灭和齐王的叛乱,又先后平了北境和西疆,震慑住了他么,所以他们才会向朝廷低头的。”
    盛睿安想了想,对邓平道“小平子,去跟墨相说,这顾命大臣是国之栋梁,更要好好的遴选,让他叫礼部、兵部、吏部对诸王的才干、功绩、品行一一仔细核实,慢慢来,不用着急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