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这京城顾端礼是再也不?想去了,因?此也连累得牛丽娘母子三人,只能同他一起?留在大湾镇。
    第六十一章
    婆母去?了京城,葛氏是第一回 ?当家?,好在?女?儿的议亲流程有旧例可以参考,未来亲家?也是善解人意的,磕磕绊绊的倒也没出什么?差错,如今最令她揪心的却是田里的粮食减产。
    大夏朝赋税并不高,经过几?次调整后?,朝廷规定的田税大约是二十税一,一年交两次,夏天?麦子成熟的时候收一次,秋天水稻成熟的时候再收一次。
    人丁税才是大头,无论男女?,只要长到十岁就?要开始缴,到了五十五岁过后才结束。
    风调雨顺的时候,哪怕是最贫瘠的土地,一亩最少也有一石的收成,像顾家?那种沿河的肥沃良田,每年收三石稻谷也是常有的事。
    按照朝廷二十税一的标准,二十亩地征收一亩的粮食,上等地一般按照两石二斗粮食的标准手收,下等地按照八斗的标准,新开的荒地、山间的坡地、养鱼的水塘等又是另外的算法。
    但不管怎么?算,若真的只按照朝廷规定的标准交税,那委实算不上多,百姓不说家?家?富足,但只要勤快辛苦一点,家?有余粮还是容易办到的,可惜事实却并非如此。
    新朝初立时,皇帝手里的宝刀还不曾放下,底下的人都?提着脑袋办事,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地不敢冒头,刚开始十年左右江州等地还能做到二十税一,但随着南方世家?渐渐步入朝堂,登上高位之后?,土地兼并、隐田隐户等问题也不再?遮掩。
    这一年年下来,普通百姓除了要承担原本的二十税一之外,还另外再?被逼着缴纳额外的加饷和分?摊,且还一年比一年多!
    就?茂荣县一地来说,这些年杂七杂八的各种税交下来,地里的产出超不多要被收走四成,这还算是少的,像嘉陵府附近那些世家?扎堆的地方,能给普通百姓留够四成就?已经不错了!
    今年雨少,田里的稻谷怕是没多少收成,好在?大侄子考中了进士,家?里的地如今全都?挂在?了他名下,不用缴税,葛氏原本是松了一口气?,可一想到自己穷困的娘家?,那刚松下去?的一口气?,又立马提了起来。
    顾端志正好从葛家?坳那边收了几?根上好的柳木回?来,见葛氏愁眉苦脸的样子,便耐心问了两句。
    得知缘由后?,顾端志一副“你消息怎么?如此闭塞”的模样,不太在?意道:“收粮的衙差已经去?过葛家?坳那边了,今年粮食减产,魏县令做主?,减免了分?摊,只按照朝廷的二十税一来收。”
    葛氏:“啊?!这这,这也减得太多、太多了!”
    从十税四,一下子减到二十税一,葛氏闻言并未露出半分?喜色,被压榨成习惯了的老实村妇,反倒因为赋税减得太多而极其惶恐。
    顾端志也担忧道:“确实减得太多了,也不知道县令老爷他是怎么?想的。”
    顾端志虽然没有追求荣华富贵的野心,可架不住老爹和侄子都?是有城府和远见的能干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久相处下来,顾端志多少也学会了多思多想。
    事出反常,顾端志别?的不担心,就?怕魏县令此番政令,会给他自己引来祸患,进而连累到他夫人的娘家?堂侄儿,顺到再?牵连上顾家?,从而影响了自己侄子的仕途。
    不得不说,老实人有时候也是会想太多的。
    父亲离开时将家?里的大小事都?交给了自己,顾端志自己捉摸不透,却也知道该向谁请教。
    他将柳木放置好后?,跟葛氏是随便交代了两句,便匆匆去?往大湾镇,找到了刚刚回?家?没几?日的蔡公胜。
    蔡公胜知道了顾端志的担忧后?,只差没当着他的面翻白眼,仔细将人给安抚住,只说县令仁义,不会有什么?大事,才敷衍着将人给送走了。
    看着天?边的波澜诡异的云霞,蔡公胜喃喃自语道:“……还是给我那有本事的爱徒写封信去?提醒一二吧。”
    *
    “伯昭吾徒
    别?来良久,不知汝境况如何,万事可否顺遂?
    六月为师出门会友,与君错过,甚是遗憾,如今已归家?中,一切皆安,勿念。
    不过,却有一事令为师深感蹊跷,不得不写信告之。
    今年天?公不作美?,江州等地粮食多有减产,缴纳秋税时,茂荣、安昌等数十县却没有提高分?摊和加饷,反倒认真遵循了朝廷标准,为师深感此事非同小可,汝定要早做打算……”
    顾清晏将恩师寄来的书信,反复读了两遍之后?,放到了烛台前点燃,明亮的火苗映照着他平静无波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