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秦唐之好 > 37.第 37 章 咸阳
    37.第 37 章 咸阳

    长安, 李令月正与手底下的匠人们一起围观刚刚制作出来的铜炉与手炉。

    这些匠人们原是负责制作火--药之人,现在却几乎成了一块砖,哪有需要往哪搬, 对此,他们已经无力吐槽。

    主君[jiao]代下来的任务,他们还能不好好完成吗?

    幸而他们中一些人学得杂, 没有专[jing]一项, 对其余的东西也有所涉猎, 这才不至于抓瞎。

    “殿下且看, 往此炉中添上足量的炭火,将其置于大殿中或是寝殿内, 便可令人觉得温暖如[chun]。”

    在大唐,铜炉与手炉作为达官贵人们保暖必备之物, 除了确保其基本保暖功效之外,还要保证美观。

    可在秦国, 因着基本的保暖问题尚未解决, 工匠们研制出来的这批铜炉以实用为主, 他们并未在外观上多花心思。

    除了李令月特意要求制作的一只手炉上有简单的花纹以及刻字之外,其余铜炉都朴实无华。

    但李令月在这些铜炉中来回视察之时,底下的匠人们还有些不安。殿下素[ri]里所用之物,无一不是最好的。她怕是从未见过这般简陋的铜炉吧?

    李令月对这些铜炉却相当满意。

    他们只管将铜炉与手炉制作出来就是,至于如何扩大此二物的产量,如何改善此二物的外观,就[jiao]给秦国君臣去考虑吧。接下来,李令月还有别的任务要指派给她手底下的这些匠人呢,她并不打算在这上头花太多功夫。

    铜炉,手炉与纸不同, 制作纸的原材料廉价易得,李令月命手底下的人开办个造纸厂,造些纸来卖钱,也不算什么。

    铜铁等金属却是国家管制之物,李令月若要通过卖铜炉与手炉来赚钱,便需与秦国朝廷合作。

    如今并不算十分缺钱的李令月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因为铜炉与手炉的[xing]质,决定了普通黔首用不起这两样东西。

    即使李令月能够命手底下的匠人增加此二物的产量,也至多是将此二物销往其余六国,赚些钱银,李令月无法从中获取更多的积分。

    想要赚取更多的积分,果然还是要将[jing]力集中在能够改善民生之物上啊。

    先前那制作地炉的方法,嬴政似乎已命人教给了黔首——这几[ri],李令月陆陆续续能看到有这方面的积分进账。

    嬴政的效率,从来都是可以信任的。李令月看着她那些可爱的积分,恨不得抱着嬴政狠狠亲上一[kou]。

    只是目前看来,这地炉的制作方法只在咸阳周边流传了开来,也不知何时能够蔓延到秦国全国,甚至是六国之地。

    罢了,这些事儿就[jiao]给嬴政的人去[cao]心吧,她就不管了。

    李令月将那手炉亲自揣入怀中,而后对身边的匠人们道:“将这些铜炉通通收拾齐整了,过几[ri]孤去一趟咸阳宫。”

    嬴政都邀请她前往咸阳宫好几次了,她若每次都推辞不去,也未免太不给对方面子了。

    况且,李令月对传说中的咸阳宫,也颇为好奇——当[ri]嬴政在咸阳宫中宴请她与副将之时,她只匆匆瞧了一眼,并未仔细打量那座宫殿。

    在她的印象中,咸阳宫的确是一座十分恢弘的宫殿。

    秦时高台建筑盛行,且秉着“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想法,诸侯们将宫殿越修越大①,待秦一统天下之时,始皇帝自然又对咸阳宫进行了一番扩建。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到了后期,宫殿面积呈缩小的趋势②。

    故宫总面积约为0.73平方公里,唐大明宫约为3.3平方公里,汉代未央宫与长乐宫则分别为4.6和6.6平方公里。③

    秦的咸阳宫究竟有多大,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汉书》中说:“秦起咸阳,西至雍,离宫三百。”

    《史记》中亦曾记载:“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

    秦现在还没有一统六国,没有对咸阳宫进行大规模扩建,咸阳宫的面积必然达不到后世所知的那种程度。

    但秦自孝公时期迁都咸阳,至今已有数代。经过数代秦王的扩建,咸阳宫已经拥有了不小的规模。

    李令月估摸着,她若是想将咸阳宫完整地逛一遍,一天时间都不见得够用。

    也不知,身为工作狂的嬴政肯不肯拔冗,陪她逛一逛他家的大宫殿。

    俩人自确定关系以来,情书基本每[ri]一封或每两[ri]一封的写着,但都是说完了正事,才用纸张余下的空白之处来[jiao]流一下感情。

    在李令月看来,这跟[ri]常“打卡”没什么区别。

    唯一的好处是,现在终归不是她一头热了。对面那个“木头似的”秦王,也知道主动一下了。

    虽说让他写什么“我想死你了”之类的话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李令月偶尔能在书信结尾处看到一首小诗。

    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与这绵软的情诗看着似乎并不搭。

    但每每收到这样的情诗,李令月心中总会十分喜悦。她甚至能够想象出,一本正经的秦王是如何坐在桌案前,绞尽脑汁写出这些诗句来的。

    李令月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同的秦王政,这让她忍不住想将他所有不同的一面尽数珍藏起来。

    她将这封书信塞进一个特质的匣子中,托腮望着窗外的枯枝,心中暗道,难怪她家阿娘这般喜欢与俊俏的小郎君谈情说爱。

    原来这滋味,竟是这般美好。

    从前李令月与嬴政通信,只是单纯[jiao]流公务,如今么,在[jiao]流公务之余,似乎还有了一点小小的盼头。

    就在这时,身边的亲兵面带喜[se]地对李令月道:“咸阳宫那边派人送了东西来,是秦王身边的近侍亲自送来的。”

    李令月并未对身边之人隐瞒她与嬴政之间的关系,她身边的亲兵自也盼着自家主将能够如愿以偿。

    37.第 37 章 咸阳

    这名亲兵因受过李令月大恩,看待李令月时自带一层滤镜。

    在她心中,大唐绝大多数贵胄子弟都配不上自家主将。

    而秦王无论从出身容貌而言,还是从才干气度而言,都是大唐那些小郎君们拍马不及的。

    可惜了,秦王终究不可能跟着他们回大唐。

    否则,这名亲兵是真的看好他做自家主将的皇夫。

    李令月道:“还不快将人请进来!”

    以往,嬴政也不是没派人往她这里送过东西,但正儿八经派身边近侍跑一趟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李令月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好奇来。

    如今,秦王身边顶替了赵高的内侍,名唤程武,是一名看起来老实敦厚的人,与目光活络的赵高极为不同。

    这程武瞧着宽和而木讷,却颇有几分内秀。

    “太女,这是王上特意派人去楚国取来的宝珠——随侯珠。王上说,也唯有此珠,堪与太女相配。”

    李令月打开匣子,但见一枚表面微带荧光的珠子呈现于眼前,她好奇地伸出手,碰了一下那枚珠子:“这便是随侯珠?”

    这颗珠子硕大圆润,又如此美丽,难怪能被奉为楚国至宝。

    只是,嬴政怎的突然想着将随侯珠给她了?

    李令月将那枚随侯珠放在手掌心中把玩了好一阵,才命身边之人将随侯珠好生存放在她的书房内。

    即便于她观赏,又可在夜间将这随侯珠拿来照明,也算是没有白白[lang]费它的功效。

    曾有人猜测,随侯珠是珍珠,也有人说,随侯珠是料珠或金刚石。不过在李令月看来,这随侯珠更类似于萤石。

    萤石为发光矿物,本身带有一定的辐[she],这珠子平[ri]里用来观赏或是作照明之用还可,时时带在身边就大可不必了。

    程武见李令月对随侯珠颇为喜欢,心中亦十分高兴:“王上为了替您准备这件礼物,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功夫呢。”

    李令月想起她之前与嬴政的对话,问道:“这便是他准备给孤的‘惊喜’?”

    “王上的心思,小人不好猜测。不过,小人从未见王上对哪名女子这般用心。”

    “他的心意,孤收到了,孤十分欢喜。你替孤带句话,就说过几[ri],孤便去咸阳宫找他。”

    ……

    “她果真说,她几[ri]后要来咸阳宫?”

    秦王的神[se]看起来与方才处理公务之时没有任何不同。

    只是,作为近身侍奉秦王之人,程武仍然能从秦王微微上扬的尾音中,看出秦王心情很是不错。

    “是,太女说,她也有‘惊喜’要赠予王上。况且,她对咸阳宫十分好奇,若王上能陪她逛一逛咸阳宫,就再好不过了。”

    “不过是逛逛咸阳宫罢了,也值当特意拿出来郑重其事地说吗?”

    嬴政表示,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不过,为表对李令月的看重,他还是命咸阳宫中的宫人提前筹备了起来。

    与李令月有关的事,对于秦国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小事。

    很快,秦国的大臣们也知道李令月应嬴政之邀,即将来咸阳宫一事了。

    这位大唐太女自入秦以来,行事一直十分低调,但她所做的每件事,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秦。对于李令月,秦国大臣们的感观十分复杂。

    一方面,他们心知,她定然能为秦国带来不少机遇,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为李令月会给秦王带来多大的影响,会将大秦导向何方而忧虑。

    这种焦虑,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等。

    他们对后世大唐知之甚少,大唐之人却通过史料掌握了他们的绝大部分信息。

    秦王先是任用李斯变法,而后又命王绾兴建造纸厂,意图让纸张尽快在秦国境内蔓延开来。

    这两件事,虽说是秦王的手笔,一些机灵的大臣们却能看出,其背后有着这位大唐太女的身影。

    也不知,这位大唐太女这次来咸阳,究竟意[yu]何为。

    这时,有人灵机一动,开[kou]道:“王上才将随侯珠送了出去,大唐太女就要来咸阳宫……莫非,他送礼的对象,就是这位大唐太女?”

    之前曾专程为此事出去打探过的几位大臣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这……似乎并非不可能啊……”

    “你们算算,自打王上将长安给了大唐太女,他都往长安跑了多少回了……”

    “听说王上专程给了大唐太女一条与他联络的途径,二人几乎每[ri]都要传信……”

    因先前华阳太后将侄孙女宣入宫中,还特意召秦王去说了一会子话,大臣们甚至还猜到了那两名楚女身上。

    可那两名楚女自打那[ri]之后,便再也没有入过咸阳宫,秦王反倒郑重其事地通知他们太女将至。看来,他们的猜测,出现了亿点点小小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