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帝听了礼部尚书的话,下意识看向宋弘深。
    他也觉得这法子有些敷衍,但是又不愿意驳了宋弘深的意思。
    这个儿子,他是打心眼里喜欢。也想替他扫清前路,扶持他成为一代名君。
    所以别看父子两人私下时而有些争执,但是当着朝臣的面,宣德帝会给足他颜面。
    宋弘深不在意地说道:“就这么办吧,朝政繁忙,有那工夫不如做点事实。”
    任谁都能看出来,太子殿下这次选妃,就是在应付事。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能顺利进东宫。
    宣德帝闻言道:“那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开始吧。”
    礼部尚书便拿着册子站到了大殿中间,“陛下,这是臣昨日拟定好的册子。里面一共一百三十二人,每人都标注好了编号。”
    “这册子除了臣之外,也无旁人看过。”
    在场朝臣都觉得,礼部尚书这个解释有点多余。
    这种册子,别人看见没用,又没有决定权。
    太子就更没必要看了,这一百三十二人都送进东宫,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之后礼部尚书说道:“那就请太子殿下说出心仪的编号吧,臣来公布人选。”
    “为保证公平,臣想请胡公公在边上一起瞧着。”
    宣德帝觉得这样稳妥,示意胡碌站在礼部尚书身边看着。
    等胡碌站定,宋弘深开口道:“二十八号。”
    礼部尚书拿着册子,还有些紧张。不知道是哪位姑娘,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
    在场朝臣也都提着一口气,等着礼部尚书说出这人是谁。
    整个乾阳殿,忽然静谧了下来。
    礼部尚书翻页的时候,手还有些不好使了,微微发抖。
    急的胡碌心里暗骂,这老尚书年纪大了,一点不担事。
    好不容易翻到了那页,礼部尚书开口说道:“辅国将军府三小姐,郑南晴。”
    辅国将军郑缙,从前和镇北侯一起镇守辽东。
    今年春,二皇子被斩首后,辅国将军赶赴西僵,现在是正二品将军。
    宋弘深再次开口道:“三十五号。”
    礼部尚书把册子翻到三十五号,开口说道:“户部侍郎姜让大人的女儿,姜舒云。”
    姜让与靖远侯府姜家是族亲,姜舒云要叫宸妃姜紫烟一声七姑姑。
    姜让大喜,没想到太子殿下会抽中姜家的女儿。
    其实他之前本没抱希望,谁不知道因为宸妃娘娘酷似先皇后,所以宋家一向不喜宸妃娘娘。
    但是太子竟抽中了他女儿,这让他不禁感慨,有些事果真天意难违。
    兴许姜家这几年运势旺,要出凤凰命格的女儿都说不定。
    礼部尚书看向宋弘深,“请殿下继续说吧。”
    宋弘深想了想,“那就六十八号吧。”
    礼部尚书继续往后翻,然后扬声开口,“顺天府尹李志用大人的女儿,李兰若。”
    李志用闻言也是大喜,心说太子殿下这法子确实好。若是按照往常那么选,以李家的家世,女儿入选的机会不大。
    宋弘深再次开口,“最后一人,一百二十三号。”
    礼部尚书翻到一百二十三号后,说道:“最后一位小姐兵部侍郎石大人的嫡女,石青梅。”
    四人都公布完之后,在场大多数人都是失望的神态。
    毕竟一百三十二人,只有四人入选,难度堪比科举殿试。
    之后就是谁为侧妃,谁为良娣的问题。这就不能再随意决定了,得按照家世册封。
    最后定了郑家和姜家的女儿为侧妃,李家和石家的女儿为良娣。
    太子大婚定在了腊月初六,这四人也一同入宫。
    除了辅国将军不在京城,其余几人皆跪地谢恩。
    退朝后,宣德帝留了几位内阁老臣和太子说话。其余人,则鱼贯出了乾阳殿。
    兵部侍郎石成荫出殿的时候,下意识看了姜让一眼。
    姜让微微点头,然后两人先后出宫。
    京城东市一家不起眼的酒楼雅间内,姜让和石成荫一前一后走了进去。
    东市热闹,但都是市井百姓。两人若是有事相商,也多是来此。
    坐下后,石成荫给姜让倒了杯茶,然后低声说道:“姜兄,依你看今日太子选妃,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姜让还沉浸在女儿要进宫的喜悦中,闻言说道:“有什么不妥?石兄是什么意思?”
    石成荫生性谨慎,凡事都要仔细思量。
    他沉吟片刻说道:“今日除了顺天府尹李大人的女儿外,就是咱们两家,还有郑将军的女儿。”
    “不会是太子殿下知道了,咱们俩和郑将军做的事了吧?”
    姜让却并未把石成荫的话放在心上,笑着说道:“石兄多虑了,巧合罢了。”
    “整个乾阳殿,谁身上没点子事?你以为那些没选上的,就没这些事?”
    “再说太子殿下是随口说的编号,我看就是巧合。”
    石成荫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太子想办他们,也没必要让几家女儿进宫。
    姜让又说道:“石兄不觉得,这是老天爷都在帮咱们么?”
    “家里的女儿得了太子的宠爱,咱们这些事,还算事么?”
    石成荫闻言神色一亮,若是这么说,那还真是机缘。
    两人点了几个菜,喝了一坛子酒,越聊越觉得这是要时来运转了。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宫里的内侍也依次去了这几家传旨。
    这种事,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愁的,当属王家。
    此时王家内宅,王今瑶的闺房内。
    丫鬟们在门口站着,战战兢兢不敢出声。
    屋内是瓷器碎裂,桌椅翻倒的声音。
    王夫人得了信儿,匆匆赶了过来。
    “怎么回事?你们都在门口,小姐呢?”
    话音刚落,屋内又是一道清脆的响声。
    门口的丫鬟躬身回话,“夫人,小姐不许奴婢们在屋内伺候。刚刚小姐听说了早朝太子殿下选妃的事,就发了脾气。”
    王夫人冷声道:“开门,我进去看看。”
    底下的人把门打开,王夫人抬脚走了进去。
    王今瑶身上穿着家常的衣裳,头发有些散乱,一双眼睛哭的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