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化身千萬,信仰不滅,人心當中對那神佛的信仰不曾被滅絕。那些仙神們,按理,是不應當會死亡,是會再歸來的。
    只不過凡事有利便是有弊,當你選擇同下界生民信仰相綁定,并且借此而歸來的時候。那麽同樣便意味了在此後的過程中,你同樣會受到制約。
    然而相較于傳統的修行法則而言,信仰,特別是下界生民的信仰,是毒,同樣是大補。是足以叫你實力提升,快速躍至衆生之上的大藥。
    便如現而今天庭裏的這位玉帝陛下,這位三界之主。并非是什麽天生的神明,而是......
    是什麽呢?
    以人間王朝之氣運、信仰等種種催生、生造出來的人神。
    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西牛賀洲之內,那些從靈山聖地裏走出的羅漢、菩薩等所以為的生路,俨然是在不知不覺間成為絕路。
    人道氣運所處,如長安城內,如尉遲敬德、秦瓊這等的人傑,本就是仙神不可近鬼神不敢侵。需要避讓和退避。當人道的氣運與力量随着唐長老一行來到此西牛賀洲當中,那些軍士與官吏等的身上,自有着人道力量庇佑。
    但——
    “這樣當真是可行?”
    習慣了求諸仙神、求諸諸佛菩薩,對着妖魔俯首而不敢有過多反抗的生民們開口。看似平靜且麻木的面容之下,看似是如同死水一般的眼眸之中,卻是有火光在躍動,有星星點點的、可以被稱之為希望的光芒在點燃。
    天塌了便補,洪水來了,便将堤壩修築,使其道路更改。
    沒有什麽災難,是憑借了衆人之信念與齊心協力,所不能解決。
    這本是伏羲女娲下到人間,是燧人氏、軒轅氏、神農氏,直至後來的大禹等一代代人皇。是後羿、誇父、精衛等,一個個留存在人族神話傳說裏的先民,所留存在人族精神裏的烙印,所教會世間生民的道理。
    “大秦二世而亡,但大秦,從來便未亡。”
    回首八百年歲月,将從沙丘行宮裏,失去意識突然暴斃之後的種種一一補足。嬴政自然不會是在最初始時,在原身身上醒來之後,便意識到那許多許多。
    又或者是這帝王從來便非是那麽完美,更并非是沒有負面的情緒存在,丁點都不曾受到那史書工筆、世間傳聞的影響。
    知我罪我,一切成功過往種種随着那偌大的帝國而埋葬,好似是變得全然沒有任何意義。
    這并不是屬于他的時代,而大秦,自然是亡了的。
    只是秦制、秦法尚存,生活在那土地之上的華夏生民尚存。八百載時光,并非是将一切轉換。秦,其實從來就未亡。他之所行的道路,更非錯誤。
    不過是時不我待而已。
    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從東土大唐而來的軍士、官吏等的帶領和扶持之下,整個西牛賀洲上空裏的人道火焰,正在一點點的壯大。
    但這并非是一個簡短的過程,更不可以一蹴而就,轉瞬完成。因而縱使眼看了這一幕幕的發展,看着那改變生出。靈山聖地,大雄寶殿之內,世尊如來開口,卻是對着嬴政道:
    “陛下莫不是要同我等耗下去不成?”
    秦皇同唐皇俨然是成為一人,大秦與大唐本就是同源也好。這帝王以手段将其連接成一個整體,使這西牛賀洲為人道力量所控制也罷。人生百年,壽命短暫。他們這些仙神菩薩耗得起,可以等候千年萬年,尋求一擊必中。可凡人......
    凡人的壽命相較仙神菩薩而言,終究是太過短暫。
    遑論是那生老死病等種種,本就是凡人所不能突破之界限。
    這同樣是為何,八百年前只差一步便可以踏足人皇尊位的秦皇,終是折戟沉沙,暴斃在那沙丘行宮裏。
    因而世尊如來這話語說來,是示弱,同樣是警告。是提醒這秦皇,縱使你所走之道路正确,縱使你終将占據上風又如何?凡人之壽命,終是太短太短,是此棋局當中,最大的變數。
    人族的傳承固然是悠長,具有那仙神菩薩們所不能、或者說不願意理解的力量。但八百年前的秦皇你不可避免的将那人亡政息之局面面臨,八百年後,難道便能夠有所更改和避免不成?
    此世之間,并沒有那長生萬萬年的凡人。自然,不會有一世二世而至千萬世,傳之無窮之王朝。
    你秦皇既然是想要耗,既然是想要将人道的力量徹底根植在這西牛賀洲當中。那麽便必然是要弄清楚與做好,并非是所有俱是在你嬴政考量的準備。
    縱使是一代人,一代的唐皇可能會如你所願,可是二代三代,甚至是這之後的唐皇呢?
    大秦也好大唐也罷,卻并非永遠強大。那大唐之國運,同樣會走向消亡。
    當然,于此時機,在嬴政面前将話語說出的世尊如來其實并未意識到,就某一方面而言,當嬴政以國靈之身分割而出,這秦皇同大唐之間,早便已經是休戚相關,成為一個整體。
    凡人的□□或許會死亡,那國靈之身與意識,卻是會随着大唐的存在而存在。直至那大唐,被新的王朝所替代。
    所以相較于八百年前而言,嬴政的壽命,自然是不同的。
    但這并非是此大雄寶殿之內,諸佛菩薩的法眼之所見,竟然分不清眼前的究竟是壽數并不長久的凡人,還是那同大唐息息相關的國靈之身。所以又究竟是為何、是什麽,方才會使這世尊如來等,生出這樣的錯覺呢?
    出現在此間、在這諸佛菩薩眼前的,本就是非是那國靈之身。而是嬴政以那原身的身形等種種,親自前來。
    那麽國靈之身又去往了何妨呢?顯然是已經不在此時空之內,而是......
    “你所想要的,當真是要将那天規變革嗎?”
    時間軸被打亂和重組,便在嬴政現身,将要踏足到那靈山聖地的那一刻,這帝王似是感受到了什麽。于是在下一瞬間,身形随之轉換,嬴政放任了那國靈之身循着冥冥中的那一絲指引,向着本就是去往過的時空而去。
    不過是以本在長安城裏的原身身形而來,同那諸佛菩薩們相對峙。
    此世之間的種種自不必說,熟悉且陌生的觀感來襲嬴政以國靈之身将雙眼睜開,似乎卻又是再回到了那西游之局早便已經完成,大唐已經是成為歷史的時代。
    本應當走向未來的時間軸在腳下展開,彈指瞬息裏,嬴政擡腳踏入的,卻并非是沉香劈山救母,所謂天規與天條被迎出之後。反而是在那之前,是在楊戬提筆,将紙面上的最後一筆落下。然後趁着夜晚,想要将“天條”打入到華山腳下之時。
    在個人情感與私情而言,楊戬自然是想要為三聖母脫罪,将其放出的。可這仙神固然是至情至性,卻并非是被其所牽絆,全然沒有其他想法及顧慮的人。
    所以你若是因此而以為,楊戬所要做的,僅僅只是為了将三聖母放出,為了使所謂的仙凡之戀合法化,那麽不免将其看輕。這仙神所要變革的,更不僅僅是這一條。
    但這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嬴政似乎見識過了,楊戬這條路走下去,所将面臨的結果。
    那自然是失敗了的。
    失敗卻又成功,恰如同在嬴政死後,偌大的帝國二世而亡一般,那經由這仙神炮制出的新天條,并沒有發揮其所應有的作用。只是在此之後又若幹年,那所謂的天庭與仙神等種種,終是走向終結。
    所以不管此番究竟是因何而來,嬴政所想要的,自是嘗試一下那經由自己所主導的、不同的道路。
    所以嬴政出現在楊戬眼前,在一切開始卻又尚未曾全然開始之時。以唇角笑意掀起,對着那司法天神道:
    “何不試試,将另一種選擇做出呢?”
    選擇,什麽樣的選擇?
    伴随了這帝王話音落下,物換星移天地與日月随之改變,這兩人再度出現的,似是那泰山腳下。是旌旗搖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有宮人百姓設置香案,做出供奉等種種。
    “封禪?造神?”
    電光火石間,眼前的迷霧被撥開有什麽将清晰的痕跡顯露出來。楊戬開口,卻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知曉了,此為何處。那些人、那些幕後之人,所要做的又究竟是什麽。
    是要以那人間王朝之氣運等種種,生生造就出一尊神明,一尊将三界統領的、與衆不同的神明。
    但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有關于天庭淩霄寶殿裏,那三界之主最初的來歷被掩埋。楊戬發現,自己似乎已經是察覺得太遲太遲,以致于根本便無法阻止,只能任憑着這一切的發生。
    一尊被人所制造出的神明,憑借了人間王朝的氣運等種種而成就,如同人間帝王一般在所有仙神菩薩之上的神明。這便是玉帝,是他那便宜舅舅最初的來歷嗎?
    虛空上,眼見得此一幕的楊戬有些恍然。